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4)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4
案例4探索生命的器具【设计依据与构想】本节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本节教学活动以解决“学生身边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利用学生期盼进入实验室的迫切心理,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环节,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及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通过教学调查和教学预测,在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主动去研究显微镜的使用、学习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变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质疑中提高科学素养,自觉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玻片标本,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学习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改善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共同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2.以学生的关注点为研究内容,拉近学生生活与教科书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
3.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过程,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帮助初一同学树立问题意识,并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学习制作玻片标本,获得较独立的操作能力。
2.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研究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永久玻片标本、报纸、洋葱、番茄、清水、碘酒溶液、学习指导纲要(如板书)等。
2.学生准备:要探究的问题及备用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建议连上)。
【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及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课前调查学生所关注的、要探究的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帮助学生选定可操作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本节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实验操作的能力,还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在自学互帮中培养学习能力及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通过合作学习、独立操作实践、纠他人之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将学生浓厚的兴趣深化为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尝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真实和实验的快乐。
I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教学难点: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I课前准备教师:显微镜,银子、刀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永久玻片标本、洋葱、番茄、清水、碘液;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锡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I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
学生交流:说出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
实验,有时仅依靠显微镜还不足以完成实验探究,下面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实验中常用的探究器具并学习使用方法。
■流程二:新课学习一、识别探究器具1.课前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五人,代号为A、B、C、D、Eo分别学习不同类型的探究器具及使用方法。
教师提供学习提示卡5张并进行学习任务分配:A.观察器具:放大镜、显微镜(复习)B.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锡子、刀片等C.: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D.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E.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2.学生结合教材P21插图及结合教师提供的实验器具进行识别,同组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总结学习经验。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word教案四教学目标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看玻片标本。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制作临时玻片制作。
教学难点防止玻片显现气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显微镜的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2)对光。
(3)观看E片。
2 、检查预习情形(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部进行归纳。
A、用洁净的纱布把载波片,盖玻片擦拭洁净――――净。
B、用滴管在载波片的中央滴一滴。
C、用镊子撕取叶的小表皮――――取。
D 、把材料浸入水底中―――浸。
E 、展平材料――展。
F、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波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
G、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练习,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形,并及时纠正及解决。
A 、取材厚而透亮,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是一片乌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亮。
B、盖盖玻片时产动气泡。
C、若视野中显现污点,关心学生判定污点的位置。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二、课堂小结学生回忆本实验的要紧内容。
三、达标测试题一、填空题在显微镜下观看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假如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现在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样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看的材料必须是( )A.新奇的B.完整的C.薄而透亮的D.干燥的。
教案苏教版生物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讲课者:徐进峰单位:舞钢市二中时间:20XX年9月《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知识目标:认识并使用显微镜。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共同体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验科学的真实性;用平等的互动、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重点:认识显微镜结构和作用,学习使用显微镜。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法、演示讲解法、分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等。
学法: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互帮互助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件展示:一组精美图片(约2分钟)师问:图片漂不漂亮?生答:漂亮。
师问:想不想亲眼去看看?生答:想。
师问:怎样才能亲眼看到呢?生:……师讲述:大家猜猜借助什么看?(学生议论片刻后)对了,用显微镜。
学会使用显微镜,我们就可以亲眼目睹更多美轮美奂的生物,探索更多生物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一)活动一:认识显微镜(约13分钟)1、学生用教科书第20页,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图,自学或同学合作,识记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并理解其功能。
2、板书课题。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显微镜是精密贵重仪器,要爱护。
并叮嘱学生一定要规范操作,按照课本要求取出显微镜。
3、教师故意展示显微镜,学生评判并纠错。
4、课件展示显微镜,让一两名中偏下程度的学生指认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如有错误,让其他学生帮助来纠错。
5、教师对学生不能正确评判的地方,予以讲解、演示。
课件展示、强调:(1)镜头放大倍数的识别,如10X表示放大10倍。
(2)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活动二:使用显微镜(约20分钟)1、教师分步演示,学生分步练习。
第1步:选目镜。
师演示:选倍数较低的目镜(如10X)讲解:倍数低,视野大,易发现观察对象。
生:操作练习。
第2步:选物镜。
师演示:选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X)讲解:(1)倍数低的目镜、物镜组合叫低倍镜。
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显微镜的使用》,学好本节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刚接触生物学科,好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在上这节课时提起学生兴趣非常关键,对于认识显微镜,学生是特别感兴趣的,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自己来认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掌握,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尝试使用显微镜能力目标:1、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等,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育学生爱护实验器材,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本实验内容。
2、课件课时:2课时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法、演示讲解法、分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等。
学法: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互帮互助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一滴水中究竟有什么吗?你知道我们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吗?我们所说的细菌是什么样子?要看到它们,必须借助放大倍数更多的观察用具——显微镜。
二、新课教学(一)认识显微镜[出示显微镜讲述]: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
我们初中阶段最常用的显微镜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解结构边指出来该结构和结构具有的功能。
设计理念:教师演示让学生影响更加深刻,更容易理解掌握。
[自学小组合作]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图。
2、2分钟后,代表上来讲解。
3、抢答:显微镜各个结构的功能。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讨论增强了合作探究能力,并促使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派代表和抢答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演示]1、学生代表讲解学生上台,指出显微镜的相应部位,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设计:苏教七年级探索生命的器具1教学设计:苏教七年级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探究生命的历程和方法;了解生物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方法;了解常用显微镜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胞结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探索生命的器具”,分为三个部分:1. 探究生命的历程和方法(20分钟)探究生命的历程和方法,介绍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程;介绍科学家在探究生命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生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生物实验室的仪器和操作方法(40分钟)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部分将介绍基本的生物实验室仪器,如离心机、PH计、恒温水浴器等以及操作方法,如灭菌、接种、扩增等。
教师将模拟实验场景,引导学生亲身操作,梳理实验操作流程。
3. 常用显微镜的特点和使用方法(40分钟)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的基本工具之一,学生应该掌握显微镜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教师将介绍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同时,教师将示范如何安装显微镜,调整焦距、对比度等参数,使学生了解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流程。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科学家探究生命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探究生命的过程。
2.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流程和技巧。
3.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操作并讨论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情景模拟法: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模拟实验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1. 能力测试:通过教师布置的生物实验操作任务,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2. 知识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设计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实验操作技能考查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回忆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技能目标:1.熟练操作显微镜2.控制对照实验的变量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回忆实验考查的操作步骤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三、教学准备:显微镜、粘贴黑板展示的大白纸、记号笔、吸铁石、量筒、试管、滴管、烧杯、标签纸、淀粉糊、清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将进行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查,对比去年考查内容,有1个实验是相同的,就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的横切,我看了下去年八(7)班:全班47人参加考试,其中24人被抽签考查“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横切面玻片标本”这个实验。
4个学生不过关,10个学生显微镜操作的基本技能还有待加强。
希望接下来的复习,同学们认真用心。
(二)显微镜操作的复习1.本实验,我们老师将从对光、放置玻片标本、镜筒下降、对焦、整理器材这5个内容上去考查你们,每个具体内容怎么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桌上的显微镜,先独立回忆,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然后组织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相互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并展示具体操作的考查评分标准,让学生更加明确。
2.接下来让我们每个人现场充当一下考核老师,去看一段视频,找出该视频中的错误操作。
学生个个擦亮眼睛,积极寻找错误操作并交流补充。
(三)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1.本次考查的另一个实验是: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实验的原理和淀粉鉴定的方法。
看一下,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实验器材,为什么要准备2支试管、标签?以此带领学生回忆对照实验的思想、量筒的使用方法。
2.本实验,老师将从①试管编号②注入淀粉糊、清水和唾液③水浴加热④滴加碘液检测淀粉分解情况⑤整理器材这5个内容上去考查你们,每个具体内容怎么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用记号笔在大白纸上写下讨论后的具体操作步骤,准备展评。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一、背景和意义分析〝探究生命的器具〞要紧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作用与使用方法,对常用实验器具的分类、安全操作规那么做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种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并练习使用显微镜进行观看。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差不多了解了生物的要紧类群、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学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究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适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专门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存与疏导:中学常用的显微镜要紧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利用书上插图、实物,认识显微镜,对比图2-1讲出显微镜的差不多结构与作用。
认知率达100%。
2、技能把握和指导:在认识显微镜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显微镜,从而能正确使用显微镜。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觉咨询题,并尝试解决咨询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强调实验在生物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学会许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究生物世界的隐秘,从而是学生明确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具预备:显微镜、放大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等。
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隐秘,这些隐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究,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教师出示显微镜,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初一生物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辨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并说出其作用;2.能够正确的取用显微镜;3.能列举常见的实验探究器具,并阐述其用途;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45s)上一章节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一个美丽神奇的生物世界,这里有许多的秘密等待着你我去探索,而要进行探索就少不得借助一些器具,那我们都需用到哪些器具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开始新课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生物探索最常用的器具——显微镜的“前世与今生”。
板书: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二、出示目标(15s)已经阅读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了解了显微镜的发明发展,我们接着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1.能准确辨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并说出其作用;2.能列举出常见的实验探究器具,并阐述其用途。
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请举手,(统计学情2-3s)很好,(请放下)。
三、自学指导(1min)为顺利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请仔细阅读并思考P19-21,24内容,要求:1.用横线标注(1.)、(2.)、(3.)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知识点:(1.)显微镜作用是什么?什么器具的作用和显微镜的作用相似?(2.)显微镜有哪些结构,各自有哪些作用?如何正确取用显微镜?(3.)除了显微镜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实验探究器具?它们都有哪些作用?自学时间为8min。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接下来开始我们本课的自学环节,之后老师会检测大家的自学情况。
四、先学(8min)(一)学生紧张自学,老师巡视,适当点拨、提醒,并注意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检测(10min)自学时间到,全部准确找到各思考题答案并初步记忆的请举手,很好,接着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1.)显微镜作用是什么?什么器具的作用和显微镜的作用相似?(正确,很好,请xxx同学回答。
课题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学生重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以致用的科学观察能力二次备课教学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基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规范化的操作使用显微镜。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flash春天的景色配上音乐,也可以让学生唱“祖国的春天”等歌曲,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其中有哪些是生物?它们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唱起欢乐的歌曲,联想到我们的祖国多美好,大自然丰富多彩;人、花、鸟、鱼、动物、树、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具备生物的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特征。
2、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特征?请同学们打开书读图3-1和教材相应的文字。
学生认识后回答:地球上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同学们观察图3-1后了解了什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生物的细胞形形色色,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草履虫、衣藻,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
引导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同学们肉眼看见过细胞吗?怎么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没有见过细胞是什么样的,只能用显微镜观察。
二、展示、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1、首先请同学介绍关于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应用等小资料。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流,明确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今天我们先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学生看34页图3-2识别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其作用。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二)能力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本实验操作内容(二)教师准备1.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2.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3.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4.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确保能够使用教学过程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镜座7、粗准焦螺旋1、取镜和安放2、镜柱8、细准焦螺旋2、转动来对光3、镜壁9、遮光器3、放压标本片4、载物台10、反光镜4、调焦见物像5、镜筒11、镜头5、结果要记录6、转换器6、复原后装箱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作业:一、填空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物镜上标有“45×”字样。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课题探索生命的器具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
过程与方法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尝试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实验的真实性。
教学重点尝试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同学们,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常用的有哪些器具呢?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讨论回答:放大镜、显微镜。
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认识显微镜教师拿一台显微镜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镜筒长短成反比;(2)物镜:放大倍数与物镜镜筒长短成正比;(3)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4)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大;(5)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6)转换器:调换物镜;(7)镜臂:连接作用;(8)载学生两人一组,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教材边操作显微镜,然后观察。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激发学生对显微镜使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对显微镜进行正确的取镜和安放。
物台:放玻片;(9)压片夹:固定玻片;(10)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11)通光孔:光线通过;(12)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13)镜柱:支持镜身;(14)镜座:稳定镜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的名称。
探究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
2.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光线明亮时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暗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4)
教学目标
1、出显微镜的差不多结构和作用。
2、不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讲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适应。
教学重点
识不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包蕴着无限隐秘,这些隐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究,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进行简单介绍,讲明利用显微镜能够观看到我们肉眼所观看不到的细微结构。
1、学生对比书本理清显微镜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各小组进行提咨询,并解答。
3、对学生显现的咨询题进一步强调。
(1)显微镜的拿法。
(2)辨认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物象的放大倍数。
(3)学会使用焦螺旋。
(4)反光镜的使用,识不平面镜和凹面镜。
(5)不同光圈的使用。
4、检查学生的把握情形。
i.区不目镜和物镜。
ii.识不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iii.识不粗准焦螺旋。
〔二〕使用显微镜
1、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一〕对光
(1) 选择低倍物镜,对准对光孔。
(2) 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 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白亮视野。
〔二〕观看
〔1〕E片观看。
〔2〕载玻片放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中央。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物台,但离1到2毫米
使物镜慢慢上升,并看好物镜,直到看到物象为止,最后调剂细准焦螺旋
使更加清晰。
〔看到的像是倒像,如要将看到的东西移向视野中央,那么
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学生提动身觉的咨询题,同时解决
5、实验完毕,准确收好显微镜
〔三〕其他探究器具的认识
二、课堂小结
三、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
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看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物镜上标有〝45×〞字样。
观看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A.5倍B.45倍
C.50倍D.225倍
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p B. b C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