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学生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06 KB
- 文档页数:1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科学之光字音部分:栖(qī)息冒昧(mèi)槲(hú)寄生瓤(ráng)肉醴酪(lǐlào)龟(jūn)裂浸渍(zì)渣滓(zhāzǐ)赵佶(jí)萌蘖(méng niè)逶迤(wēi yí)青睐(lài)嗜(shì)好酋(qiú)长偏袒(tǎn)强悍(hàn)螫(shì)针蛊(gǔ)惑疱疹(pào zhěn)妊娠(rèn shēn)罪孽(niè)根茬(chá)老趼(jiǎn)湮(yān )没船坞(wù)琥珀(hǔpò)袒(tǎn)露悄(qiǎo)无声息词语部分:绪论: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词)。
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的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
萌蘖:植物长出新芽。
逶迤:弯弯曲曲的样子。
青睐:(书)比喻喜爱或重视。
船坞:在水边建筑的停泊或修造船只的地方。
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炊,做饭。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耸,惊动。
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纵,放;逝,消失。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
指天黑上灯的时候。
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科学之光字音部分:栖(qī)息冒昧(mèi)槲(hú)寄生瓤(ráng)肉醴酪(lǐlào)龟(jūn)裂浸渍(zì)渣滓(zhāzǐ)赵佶(jí)萌蘖(méng niè)逶迤(wēi yí)青睐(lài)嗜(shì)好酋(qiú)长偏袒(tǎn)强悍(hàn)螫(shì)针蛊(gǔ)惑疱疹(pào zhěn)妊娠(rèn shēn)罪孽(niè)根茬(chá)老趼(jiǎn)湮(yān )没船坞(wù)琥珀(hǔpò)袒(tǎn)露悄(qiǎo)无声息词语部分:绪论: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词)。
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的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
萌蘖:植物长出新芽。
逶迤:弯弯曲曲的样子。
青睐:(书)比喻喜爱或重视。
船坞:在水边建筑的停泊或修造船只的地方。
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炊,做饭。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耸,惊动。
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纵,放;逝,消失。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
指天黑上灯的时候。
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苏教版必修五语文知识点大全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渔父知识点一、文言虚词1.之(1) 代词。
渔父见而问之(代屈原)(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安能以身之察察(3) 助词,的。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2.于(1) 介词,被。
圣人不凝滞于物(2) 介词,在。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何故至于斯3.而(1) 连词,表承接。
渔父见而问之(2) 连词,表转折。
而能与世推移(3) 连词,表修饰。
渔父莞尔而笑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2.疑问句(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3.省略句(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4.被动句(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苏教版必修五语文学习方法(1)了解。
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
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
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
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
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
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
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文言基础知识汇总(自己整理,精心校对,无任何错误)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悟言一室之内()
2.虽趣舍万殊()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1.列坐其次()
2.夫人之相与()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群贤.毕至()
2.少长
..咸集()()
3.映带.左右()
4.引以为流.觞曲水()
5.一觞.一咏()
6.所以游.目骋.怀()()
7.不知老.之将至()
8.死生亦大.矣()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齐彭殇为妄作()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6.仰观宇宙之大()
7.俯察品类之盛()
8.引以为流觞曲水()
9.列坐其次()
10.悟言一室之内()
11.当其欣于所遇()
12.不能喻之于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必修一《劝学》一、实词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虚词吾尝终日而思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心一也三、句子翻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师说》一、实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二、虚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句子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赤壁赋》一、实词七月既望举酒属客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击空明兮溯流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杯盘狼籍不知东方之既白二、虚词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相与枕藉乎舟中三、句子翻译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渺渺兮予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实词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醉则更相枕以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望西山,始指异之。
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邀虚词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到则披草而坐句式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文言篇目知识梳理【必修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智慧)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不耻.相师(认为……羞耻)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教授)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不及)8.爱其子(爱护)9.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自己)10.彼童子之师(那些)彼与彼年相若也(代词,他)11.句读(句:文句意思表达完毕,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各种手工艺人)13.士大夫之族(类)14.君子不齿(不屑一提,极度鄙视)15.圣人无常师(固定的)16.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17.术业有专攻(术:学问,业:技艺,攻:研究)1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六艺:六经)19.师(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动词,学习)吾师道也(动词,以……为师,拜……为师)吾从而师之(名词,乐师)巫医乐师二、虚词1、而: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2、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无义)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的2.取独)有争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无义)圣人之所以为圣(助词,无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郯子之徒(这些)3、其: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表反问语气)爱其子(他们的)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6、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7.所: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动词的固定结构)四、常见文言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2、不拘于时(被动句)/(状语后置)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苏教版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词类活用归纳整理《陈情表》词类活用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2、臣具以表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3、且臣少仕伪朝仕,名词作动词,做官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6、臣之进退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7、举臣秀才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8、察臣孝廉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9、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10、沐浴清化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11、凡在故老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德高的旧臣12、少多疾病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生病1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1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7、躬亲抚养。
躬:名词作状语,亲自。
18、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19、无以终余年。
终:使动用法,使……终。
20、保卒余年。
保:使动用法,使……保全。
21、凡在故老。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22、则刘病日笃。
笃:形容词作动词,病重。
23、且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24、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项脊轩志》词类活用1、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的前面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朝西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4、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5、明月半墙名词作动词,月儿明亮地照着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7、垣墙周庭形容词作动词,围绕着8、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9、时至轩中名词作状语,时常10、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赴宴,吃饭11、乳二世乳,名词用作动词,抚养12、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名词用作动词,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13、或凭几学书书,名词用作动词,写字14、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名词用作状语,朝下;上,名词用作状语,从上面15、又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朝北16、室西连于中闺西,名词用作状语,在西面1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名词用作状语,亲自18、内外多置小门窗内外,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外19、垣墙周庭垣墙,名词用作状语,用垣墙20、时至轩中时,名词用作状语,不时21、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形容词用作名词,许多事22、庭中通南北为一一,数词用作名词,一体,整体《报任安书》词类活用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走,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缧绁,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4、太上不辱先辱,动词使动用法,使……受辱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为动用,为……而死6、韩非囚秦囚,动词被动用,被……囚禁7、孙子膑脚膑,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8、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9、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10、故述往事,思来者: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思考11、请略陈固陋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12、衣赭衣衣,名词作动词,穿上13、流俗之所轻也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4、幸勿为过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15、传曰:刑不上大夫上,名词作动词,施加16、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文史星历,名词作动词,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定立法17、曩者辱赐书辱,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18、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动用法,为.……而死《渔父》词类活用1、鼓枻而去鼓,名词用作动词,敲打2、乃歌曰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唱《逍遥游》词类活用1、彼于致福者致,使动用法,使……到来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4、德合一君合,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5、而征一国者征,使动用法,使……信任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誉,名词用作动词,称赞《兰亭集序》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轻的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渔父》文言基础知识汇总(自己整理,精心校对,无任何错误)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渔父()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何故至于斯()
3.圣人不凝滞于物()
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鼓.枻而去()
2.乃歌.曰()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安能以身之察察()
2.屈原既放()
3.游于江潭()
4.行吟泽畔()
5.是以见放()
6.圣人不凝滞于物()
7.葬于江鱼之腹中()
8.子非三闾大夫与()
9.遂去,不复与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科学之光字音部分:栖(qī)息冒昧(mèi)槲(hú)寄生瓤(ráng)肉醴酪(lǐ lào) 龟(jūn)裂浸渍(zì) 渣滓(zhā zǐ)赵佶(jí)萌蘖(méng niè)逶迤(wēi yí)青睐(lài)嗜(shì)好酋(qiú)长偏袒(tǎn)强悍(hàn)螫(shì)针蛊(gǔ)惑疱疹(pào zhěn)妊娠(rèn shēn) 罪孽(niè)根茬(chá)老趼(jiǎn)湮(yān )没船坞(wù)琥珀(hǔ pò)袒(tǎn)露悄(qiǎo)无声息词语部分:绪论: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词).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的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萌蘖:植物长出新芽。
逶迤:弯弯曲曲的样子.青睐:(书)比喻喜爱或重视。
船坞:在水边建筑的停泊或修造船只的地方。
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炊,做饭。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陈情表一虚词1.以(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3)臣具以表闻( ) (4)谨拜表以闻(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2.于(1)急于星火( )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3.之(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2)臣之进退( )二实词1.通假字(1)夙遭闵凶( ) (2)零丁孤苦( )(3)常在床蓐( )(4)四十有四( ) (5)五尺之僮( )2.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今义:身心劳苦(7)臣欲奉诏奔驰古义:今义:很快地跑(8)拜臣郎中古义:今义:中医医生3.词类活用(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臣具以表闻(3)且臣少仕伪朝(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5)夙遭闵凶(6)臣之进退(7)举臣秀才(8)察臣孝廉(9)猥以微贱(10)沐浴清化(11)凡在故老(12)少多疾病(1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一词多义矜犹蒙矜育小矜名节悯夙遭闵凶悯巳弧弱(3)薄门衰祚薄口薄四山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今臣亡国贱俘(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2.变式句(1)急于星火(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3.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四、重点语句翻译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项脊轩志一虚词1.以(1)娘以指叩门扉曰(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3)能以足音辨人(4)以手阉门2.而(1)而庭阶寂寂(2)墙往往而是(3)客逾庖而宴(4)而母立于兹(5)呱呱而泣3.之(1)顷之,持一象笏至(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他日汝当用之(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二、实词1。
通假字某所,而母立于兹古今异义(1)人至不去古义:今义:前往(2)吾妻来归古义:今义:返回、还给(3)墙往往而是古义:今义:常常(4)比去,以手阉门古义:今义:较量、紧靠2.一词多义得得不能得日得不焚(助动词,能,能够)过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曰人往,从轩前过归吾妻来归吾妻归宁书借书满架或凭几学书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从余问古事自余自束发自语曰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内外多置小门当以当南日他日汝当用之3.词类活用(1)前辟四窗(2)东犬西吠(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4)垣墙周庭(5)明月半墙(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7)垣墙周庭(8)亦遂增胜(9)时至轩中(10)客逾庖而宴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断)2.省略句(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去主语“余”)(2)日过午(室内)已昏(省去主语“室内”)(3)使(之)不上漏(省去动词宾语“之”)(4)读书(于)轩中(省去介词“于”)3.变式句(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于此居,介宾后置)(2)其制稍异于前(于前稍异,介宾后置)4被动句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四、重点语句翻译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4.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白禁。
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报任安书一、虚词1.以(1)及以至是(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2)季布为朱家钳奴(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4)然此可为智者道(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6)重为乡党所笑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3)且西伯,伯也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2)幽于圜墙之中(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5)无益于俗、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3)然后是非乃定(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2)然此可为智者道(3)阙然久不报二实词1.通假字(1)及以至是(2)其次剔毛发(3)被篓楚受辱(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5)见狱吏则头枪地(6)幽于圜墙之中(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9)则仆偿前辱之责(10)及罪至罔加2.古今异义(1)所谓强颜耳古义:今义:勉强装出笑容(2)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下游;卑鄙龌龊(3)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4)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5)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勤劳而踏实6)南面称孤古义: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7)何至白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8)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10)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谈话时所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草创未就用而用流俗人之言用之所趋异也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通通邑大都通古今之变通其狂惑(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2)倡优畜之(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4)太上不辱先(5)且勇者不必死节(6)韩非囚秦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断)(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疑问句(1)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手”,表反问)3.省略句(1)(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2)(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4)声闻(于)邻国(省去介词“于”)(5)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4.变式句(1)不得通其道(其道不得通,主语后置)(2)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3)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5.被动句•(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2)重为乡党所笑(3)韩非囚秦(4)文王拘而演《周易》(5)流俗之所轻也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3.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4.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5.《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渔父一、虚词1.之(1)渔父见而问之(2)安能以身之察察(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2.于(1)圣人不凝滞于物(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3)何故至于斯3.而(1)渔父见而问之(2)而能与世推移(3)渔父莞尔而笑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变式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三、重点语句翻译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逍遥游一、虚词1,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其翼若垂天之云(3)鹏之徙于南冥也(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6)而莫之天阏者(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之二虫又何知(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2.而(1)怒而飞(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泱起而飞(4)而控于地而已矣(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则(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时则不至(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1)奚以知其然也(2)虽然,犹有未树也(3)未数数然也5.以(1)以五百岁为春(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奚以知其然也6.且(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彼且恶乎待哉(3)且适南冥也7.于(1)彼其于世(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3)彼其于世8.•其(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名为鹏(3)其负大舟也无力二、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也(4)而徵一国(5)旬有五日而后反(6)御六气之辩2.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
(2)众人匹之(3)腹犹果然(4)之二虫又何知(5)穷发之北(6)小年不及大年3一词多义辩此小大之辩也而御六气之不辩知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圣人无名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词类活用(1)彼于致福者(2)而后乃今将图南(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德合一君(5)而徵一国者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变式句(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