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学案讲义(含范文)
- 格式:pdf
- 大小:984.34 KB
- 文档页数:3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通过经典课文《散步》叙事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在课堂授课中学会根据文章中心,详略安排材料。
二、教材分析“学会记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初中) 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七年级语文主要学习写作记叙文,而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本课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切的事,抒发真情实感。
学习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对于刚刚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写作本身就有畏难情绪,而记叙文写事类文章看似是学生觉得最好写的一类文章,但也是比较难写的一类文章。
避免流水账,将事写清楚,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把事情写得更吸引人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一)通过经典课文中叙事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学会描述生活,享受品味生活。
五、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学习写作中记事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二)难点: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使文章更吸引人。
六、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面对陌生的班级,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和点拨法。
先通过谈话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在交流、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诱导,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和归纳法,通过已学课文的呈现、探究,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学会记事》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记事文章的特点。
2、通过对比,掌握如何写好记事的记叙文。
3、提高学生写记事文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什么叫记事记事,就是有目的地记述事情,即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
记事的记叙文,要以叙述事情为主,表现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事情的某种态度和看法。
(二)写好记事的作文,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选材要精,要选择典型事件,选自己熟悉的事来写。
典型事件就是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它能以少胜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并能反映出真情实感。
第二,叙事要清楚具体。
任何事都有起因、发展和结果。
写记事文章,就是按事件的发展规律,把事件交待清楚。
一般要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待清楚,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尤为重要。
写事件,还要抓住一定的线索。
因为线索是将一种事物贯穿全篇中而成为情节发展的脉络。
抓住了线索,才能确定材料的取舍,突出中心。
第三,要安排好记叙顺序。
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是有头有尾,有一定次序的。
记叙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所记叙的事情也应当有一定的次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不一定要采用顺叙的方式。
也可采用倒叙,设置悬念,按顺序解悬揭题;还可在行文中进行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四,详略得当,取材合理,中心突出。
任何一篇记事文都有写作目的——要告诉读者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所以,中心必须明确。
把自己所搜集的素材,进行严格、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这就是选材。
在选择好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最有价值,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进行详写,而对其他材料就可心略写,这就是详略的安排。
有鲜艳的红花,也有绿叶的相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达到生动、真实、有趣的效果,同时突出中心。
七年级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记事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包括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使记事更加真实、感人。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设置悬念、如何安排情节转折等,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培养学生从日常小事中发现写作灵感的能力。
通过写作实践,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构思、组织语言、修改润色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感动。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文字表达对家人、朋友、老师等的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记事文章传递正能量,影响自己和他人。
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记事过程中能够条理清晰地表达思想。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使文章更加新颖独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聚焦矛盾发生和矛盾解决的记事方法,写出事件波澜。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锤炼关键词句,使记事内容生动具体,富有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记事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记事文章的特点和重要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如何记事,将事件从写清楚到写得吸引人。
二、引入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写作任务:选择一个亲身经历的事件进行记事。
结合任务单和课前学习任务,复习小学学过的记事方法,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提升记事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回顾课文,明确素材选取原则回顾课文《散步》和《秋天的怀念》,分析两篇文章是如何选取素材和记事的。
《散步》1.素材选取:生活小事中的深刻情感:《散步》选取了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一次全家散步的事件作为素材。
七上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捕捉有意义的事件。
2.学会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来记录和再现事件。
3.掌握叙事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多读: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记叙文,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并生动地描绘事件。
读书时尽量大声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多写:不断练习写作,尝试记录不同的事件。
古人云:“诉之笔端,半折心始。
”通过写作整理思绪,明确表达意图。
多思考:对所要写的事件深入分析,确定文章的核心思想,并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叙述。
多讨论: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意见,从他人的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情景导入】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在逐渐成熟。
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值得记录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可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感人的瞬间或者一次有趣的活动。
学会记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忆过去,还能提升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引导大家掌握几种有效的方法,让你的文章更加真实生动。
【自学互研】步骤一写作技巧指导,名师导航1.选择有意义的事件:在众多的生活片段中,挑选那些对你有特殊意义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
这样的事件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详细观察和记录:仔细观察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对话等,尽可能多地记录下这些细节。
这将有助于你在写作时更准确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3.构建叙事结构: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引入事件,中间详细描述过程,结尾总结或引发思考。
4.使用生动的语言: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案【导学目标】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方法指导教法指导: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践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战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指出共性问题。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叙事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老师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很辛苦,20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
好不容易写出来,一件事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没有真情实感,或者详略不当。
那么怎样做到叙述一件完整的事,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表达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表达的顺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表达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请同学们阅读?学会记事?,并交流阅读心得。
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
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开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开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 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开展的先后次序进行表达。
这样写,可以将事情的开展过程,有头有尾地表达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开展的过程是根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开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开展规律为顺序的。
(2)倒叙。
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表达,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表达。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插叙。
指在表达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表达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表达。
学会记事(第二课时)逐字稿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七年级第二单元写作专题,学会记事。
鲁迅先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10载,增删5次,一篇文章要经过反复的思考,推敲与打磨,才能成为一篇美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加工,让我们的作文更加精彩。
上次的写作任务是以那一次我真怎样为题写一篇记事作文。
很多同学以那一次我真感动,或那一次我真温暖为题,叙写身边的凡人小事,捕捉事件背后的温情与美好,表达在成长路上他们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写真事抒真情,为同学们点赞。
今天的课我们学习怎样修改作文,让我们的作文更好。
二、任务一:调用知识,修改作文首先我们一标自评诊断问题,我们上节课学了如何记事,要把事件写的吸引人,记事的内容要有波澜,能聚焦矛盾及矛盾解决过程呈现事件波澜,突出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
记事的语言要有情感,能恰当使用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语言生动流畅,准确传递情感。
大家可以依据标准评定一下自己的作文。
在阅读大家的作文中,对照这条标准,能聚焦矛盾及矛盾解决过程,呈现事件波澜,突出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
发现大家的问题是既是过程平铺直叙,过于简单,对照这条标准,恰当使用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语言生动流畅,准确传递情感;发现大家的问题是缺少细节描写,因而人物的形象不够突出,文章不够感人。
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调用知识修改作文。
上节课围绕如何记事,我们学习了记事有波澜,记事出情感,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就要聚焦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通过努力解决矛盾的过程,要写出事件的情感,就要关注细节描写,用词妥帖,还可以直接抒情。
结合例文,我们根据再现矛盾写出事件波澜的写作知识来修改这篇文章。
有一个同学的作文题目是那一次我真感动,主要内容是我的同学在学习中给我帮助,让我很感动。
文中写到了同学帮助自己的一件小事,事件的起因是我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很伤心。
经过是一名同学看到后安慰帮助了我,结果是同学的友情让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