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学案讲义(含范文)
- 格式:pdf
- 大小:984.34 KB
- 文档页数:3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通过经典课文《散步》叙事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在课堂授课中学会根据文章中心,详略安排材料。
二、教材分析“学会记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初中) 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七年级语文主要学习写作记叙文,而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本课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切的事,抒发真情实感。
学习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对于刚刚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写作本身就有畏难情绪,而记叙文写事类文章看似是学生觉得最好写的一类文章,但也是比较难写的一类文章。
避免流水账,将事写清楚,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把事情写得更吸引人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一)通过经典课文中叙事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学会描述生活,享受品味生活。
五、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学习写作中记事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真情实感。
(二)难点: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围绕文章中心注意详略得当,抓住细节,使文章更吸引人。
六、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面对陌生的班级,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和点拨法。
先通过谈话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在交流、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诱导,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和归纳法,通过已学课文的呈现、探究,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学会记事》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记事文章的特点。
2、通过对比,掌握如何写好记事的记叙文。
3、提高学生写记事文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什么叫记事记事,就是有目的地记述事情,即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
记事的记叙文,要以叙述事情为主,表现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事情的某种态度和看法。
(二)写好记事的作文,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选材要精,要选择典型事件,选自己熟悉的事来写。
典型事件就是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它能以少胜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并能反映出真情实感。
第二,叙事要清楚具体。
任何事都有起因、发展和结果。
写记事文章,就是按事件的发展规律,把事件交待清楚。
一般要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待清楚,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尤为重要。
写事件,还要抓住一定的线索。
因为线索是将一种事物贯穿全篇中而成为情节发展的脉络。
抓住了线索,才能确定材料的取舍,突出中心。
第三,要安排好记叙顺序。
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是有头有尾,有一定次序的。
记叙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所记叙的事情也应当有一定的次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不一定要采用顺叙的方式。
也可采用倒叙,设置悬念,按顺序解悬揭题;还可在行文中进行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四,详略得当,取材合理,中心突出。
任何一篇记事文都有写作目的——要告诉读者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所以,中心必须明确。
把自己所搜集的素材,进行严格、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这就是选材。
在选择好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最有价值,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进行详写,而对其他材料就可心略写,这就是详略的安排。
有鲜艳的红花,也有绿叶的相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达到生动、真实、有趣的效果,同时突出中心。
七年级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记事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包括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使记事更加真实、感人。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设置悬念、如何安排情节转折等,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培养学生从日常小事中发现写作灵感的能力。
通过写作实践,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构思、组织语言、修改润色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感动。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文字表达对家人、朋友、老师等的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记事文章传递正能量,影响自己和他人。
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记事过程中能够条理清晰地表达思想。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使文章更加新颖独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聚焦矛盾发生和矛盾解决的记事方法,写出事件波澜。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锤炼关键词句,使记事内容生动具体,富有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记事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记事文章的特点和重要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如何记事,将事件从写清楚到写得吸引人。
二、引入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写作任务:选择一个亲身经历的事件进行记事。
结合任务单和课前学习任务,复习小学学过的记事方法,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提升记事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回顾课文,明确素材选取原则回顾课文《散步》和《秋天的怀念》,分析两篇文章是如何选取素材和记事的。
《散步》1.素材选取:生活小事中的深刻情感:《散步》选取了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一次全家散步的事件作为素材。
七上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捕捉有意义的事件。
2.学会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来记录和再现事件。
3.掌握叙事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多读: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记叙文,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并生动地描绘事件。
读书时尽量大声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多写:不断练习写作,尝试记录不同的事件。
古人云:“诉之笔端,半折心始。
”通过写作整理思绪,明确表达意图。
多思考:对所要写的事件深入分析,确定文章的核心思想,并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叙述。
多讨论: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意见,从他人的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情景导入】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在逐渐成熟。
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值得记录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可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感人的瞬间或者一次有趣的活动。
学会记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忆过去,还能提升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引导大家掌握几种有效的方法,让你的文章更加真实生动。
【自学互研】步骤一写作技巧指导,名师导航1.选择有意义的事件:在众多的生活片段中,挑选那些对你有特殊意义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
这样的事件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详细观察和记录:仔细观察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对话等,尽可能多地记录下这些细节。
这将有助于你在写作时更准确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3.构建叙事结构: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引入事件,中间详细描述过程,结尾总结或引发思考。
4.使用生动的语言: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