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课件的组成与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569.50 KB
- 文档页数:7
大班数学精品课件6的组成与分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组成与分解》,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数字6的组成,掌握将数字6分解为两个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6的组成,理解数字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将数字6进行分解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6的分解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数字6的组成、分解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数字、小白板、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性数字展示数字6,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数字6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吗?”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1)展示数字6的组成:3+3=6、2+4=6、1+5=6等。
(2)讲解数字6的分解:6可以分解为两个数,如6=3+3、6=2+4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数字6的所有组成和分解方式。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
4. 小组讨论(1)数字6的组成和分解有哪些规律?(2)如何将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数字6的组成:3+3=62+4=61+5=62. 数字6的分解:6=3+36=2+46=1+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数字6的所有组成和分解方式。
① 如果你有6个苹果,你想怎么分给两个朋友?② 6个人站成一排,如果每两个人之间都要有一个空位,那么这排人之间有几个空位?2. 答案:(2)① 可以分给一个朋友3个,另一个朋友3个。
② 6个人之间有5个空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字的组成与分解。
(2)让学生尝试用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7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7的组成与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7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以及如何将一个数字7分解成两个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7的组成,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字组合成7的方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7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
重点:让幼儿熟练掌握7的组成与分解,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水果卡片、磁性白板、白板笔。
2.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水果卡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磁性白板上的7个水果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7个水果宝宝,它们分别是苹果、香蕉、橙子、草莓、葡萄、菠萝和樱桃。
你们知道7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16,引导幼儿找出能与数字卡片7组合的数字。
(2)教师通过磁性白板演示7的分解,如7=3+4、7=5+2等。
(3)教师讲解分解的规律,让幼儿了解7可以由两个数字组成,且这两个数字的和为7。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幼儿用数字卡片和水果卡片,让幼儿进行7的组成与分解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对正确答案给予表扬,对错误答案给予指导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1. 7的组成:1+6、2+5、3+4、4+3、5+2、6+12. 7的分解:7=1+6、7=2+5、7=3+4、7=4+3、7=5+2、7=6+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7的所有组成方式。
(2)将7分解成两个数字,并写出算式。
2. 答案:(1)7的组成方式:1+6、2+5、3+4、4+3、5+2、6+1(2)7的分解算式:7=1+6、7=2+5、7=3+4、7=4+3、7=5+2、7=6+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磁性白板和实物卡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地理解7的组成与分解。
幼儿园大班数学《6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大纲,选取《幼儿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组成与分解”中的第三节“6的组成与分解”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6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并理解6的分解原理,掌握6的四种基本分解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6的组成与分解,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6的分解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6的分解原理,完成6的四种基本分解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6的组成与分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教具、挂图、计数棒、小道具等。
学具:幼儿用计数棒、数字卡片、画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分配糖果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数字6,激发他们对6的组成与分解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数字卡片和磁性教具,演示6的四种基本分解方式,讲解分解原理,使幼儿理解并掌握6的组成与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计数棒和小道具进行6的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分解方法,互相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6的组成与分解》2. 四种基本分解方式:6 = 1 + 56 = 2 + 46 = 3 + 36 = 1 + 2 + 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用计数棒完成6的四种分解方式,并拍照至班级群。
(2)家长协助幼儿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6的分解练习,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的四种分解方式。
(2)例:6个橘子分成1个、5个;2个、4个;3个、3个;1个、2个、3个。
大班数学课件5的组成和分解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我国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大纲,围绕“5的组成和分解”这一主题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5的数字认识、5的拆分与组合、5以内的数量比较和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5的数字概念,能准确识别和书写数字5。
2. 培养学生运用5进行简单的拆分与组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5以内数量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和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5的拆分与组合、5以内数量关系建立。
教学重点:数字5的认识、5的拆分与组合、5以内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磁性黑板、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计数棒、数字卡片、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幅含有5个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图片中有几个苹果?这个数字怎么写?”2. 数字5的认识(5分钟)(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5,引导学生跟读、认数字5。
(2)学生用画纸和彩笔在指导下书写数字5。
3. 5的拆分与组合(10分钟)(1)教师利用计数棒演示5的拆分,如:5可以拆成1和4、2和3等。
(2)学生分组操作计数棒,进行5的拆分与组合练习。
4. 5以内数量比较和加减运算(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黑板上的挂图,引导学生比较5以内数量多少。
(2)学生用计数棒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练习。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5的拆分与组合、5以内加减运算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字5的认识:数字卡片、磁性黑板展示。
2. 5的拆分与组合:计数棒演示、磁性黑板挂图。
3. 5以内数量比较和加减运算:磁性黑板挂图、计数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课后练习题。
(1)用数字5组成不同的数。
(2)5以内加减运算练习。
大班数学课件6的组成与分解.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我国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大纲,围绕教材第六章“数的组成与分解”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6的组成与分解、通过实物操作理解6的分解、运用数线辅助理解数的组成、以及6的加减运算初步感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能够灵活运用。
2. 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初步感知加减运算,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运用数线辅助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初步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数线、磁性小白板、实物(如小石子、小玩具等)。
2. 学具:幼儿操作盘、小石子、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帮忙分配6个小石子,每人分到几个,怎么分?2. 例题讲解:通过磁性小白板展示6的组成与分解,讲解分解的含义。
3. 幼儿操作:发放操作盘,让幼儿自行进行6的组成与分解练习。
4. 数线辅助教学:利用数线让幼儿直观感受数的组成,理解加减运算。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邀请幼儿到黑板上完成,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6=1+5、6=2+4、6=3+3、6=4+2、6=5+12. 数线展示:标出数字06,让幼儿通过移动小石子理解加减运算。
七、作业设计(1)将6分成两个数,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2. 答案:(1)组合: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2)运算:3+3=6、4+2=6、61=5、63=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通过课后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6,进行组成与分解游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2024年大班数学课件6的组成与分解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指导纲要》第五章“数的认识与运算”第一节内容,详细讲述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
教材选用《新编幼儿园数学活动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数字6”。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数字6的组成,能够准确地说出6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
2. 培养幼儿运用数字6进行简单的分解与组合,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字6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灵活运用数字6进行分解与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教鞭、数字6的实物模型。
2.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磁性小白板、画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数字6的实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数字6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
(2)通过磁性白板展示数字6的组成,如:1+5、2+4、3+3。
(3)邀请幼儿到讲台前操作磁性白板,尝试找出更多数字6的组成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幼儿用数字卡片,让幼儿进行两两组合,找出数字6的组成。
(2)请幼儿在磁性小白板上展示自己的组合,并分享给其他幼儿。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发现数字6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数字6的组成:1+5=6、2+4=6、3+3=62. 数字6的分解:6=1+5、6=2+4、6=3+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字卡片,找出更多数字6的组成方式。
(2)在练习册上,完成数字6的分解练习。
2. 答案:(1)1+5=6、2+4=6、3+3=6、4+2=6、5+1=6(2)6=1+5、6=2+4、6=3+3、6=4+2、6=5+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数字6的组成与分解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