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集字临摹练习(二)
- 格式:ppt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13
西泠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7课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集字的相关概念和技法;•学会运用集字的技法进行临摹练习;•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
二、教学重点集字技法的讲解和演示;三、教学难点运用集字技法进行书法临摹。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集字临摹练习,包括以下方面:•集字的定义和相关技法;•临摹集字练习的过程和方法。
2. 进度安排1.上课前:老师准备演示材料,学生自备毛笔、砚台、宣纸等书法工具。
2.课堂前五分钟:老师简单介绍集字和相关技法,并为学生演示集字的过程。
3.课堂正文:–集字的定义和相关技法(12分钟):通过PPT,老师详细介绍集字的定义和如何使用“攒钱式”、“迂钞式”、“绵密式”、“沉博挺劲式”等技法进行集字。
–集字临摹练习(35分钟):老师指定待临摹的文字,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字体和笔画,在宣纸上按照所学技法进行集字临摹练习。
4.课后练习: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临摹集字,进一步熟练和掌握技法。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演示和实践相结合,重在让学生通过临摹实践,掌握集字的技法和方法。
2. 教学手段本课使用以下教学手段:•PPT展示:通过PPT讲解集字和相关技法,让学生对集字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实物演示:老师利用黑板或白板演示集字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集字的技法;•临摹练习:结合老师演示和实践指导,让学生在宣纸上进行临摹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分为书法作品评分和课堂表现评分两个部分。
•书法作品评分(70%):老师对学生进行作品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字形、笔画、布局等因素。
•课堂表现评分(30%):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分,包括听讲、合作、认真临摹等表现。
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最后的作品和表现评分,对本次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老师也要积极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年级上册书法教案-7.集字临摹练习(二)|西泠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五年级上册书法教学的第七节课,主要内容为集字临摹练习(二),通过西泠版的书法教材,让学生继续加强书法基本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集字临摹的基本要领。
2.理解楷书的构造规律。
3.学会运用正、行、草书写字。
技能目标1.熟练使用毛笔进行书写。
2.写出带有自身风格的每字,且每笔要形神俱佳。
3.能够辨认常用书法字体。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对书法的热爱。
2.通过临摹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临摹名家书法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书法水平。
2.了解不同书法风格的特点及其要领。
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临摹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书法水平。
2.如何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西泠版五年级上册书法教材。
2.毛笔、宣纸、墨汁等书写工具。
3.名家书法作品图片或书法作品集。
4.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五、教学过程及步骤1. 上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及教具。
2.教师预先挑选好对学生有启发性、有代表性的名家书法作品进行介绍。
2. 课程导入教师在黑板前展示出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先了解书法的美和书法作品的特点。
询问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及个人书体的情况,让学生自序自己的书法风格。
3. 书法要领讲解教师详细介绍临摹的基本要领,包括书写姿势,如何握笔,笔画顺序等。
4. 名家书法作品分析教师介绍一些名家或者专家的书法作品,分析其风格、构图、笔法等。
比如介绍怀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书法作品。
5. 集字临摹训练1.分发练习材料,让学生练习集字临摹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按照要领进行临摹练习。
3.每一集字练习完成后,评选出最漂亮的一、二、三名。
6. 补充作业教师布置学生到家后,自选一篇名家书法作品进行长期临摹和欣赏,并在下次课上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六、作业布置1.完成临摹练习作业。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第8课集字临摹练习(二)》课时:2课时教材:《书法》西泠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字临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集字临摹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书法作品的创作。
教学难点:1. 集字临摹的技巧。
2. 学生书法作品的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著名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书法作品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书法作品都运用了集字临摹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集字临摹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示范集字临摹的过程。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集字临摹练习。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进行集字临摹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字临摹的方法和技巧。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集字临摹的方法创作书法作品。
2. 教师示范创作过程。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创作练习。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进行书法作品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集字临摹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独立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书法作品。
3. 学生对书法艺术有更深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书法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集字临摹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第4课《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设计鼓二小陈晓春【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四字对联、条幅作品的章法。
2、创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集字书法作品,掌握这几个字的书写特点。
3、感悟书法作品带来的美感和书法创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写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八个字。
难点:知道学生掌握四字对联、条幅书法作品的章法。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实物投影仪、对联及条幅作品纸若干。
学生:文房四宝、毛毡、吸墨纸。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校是全国书法艺术学校,许多大哥哥、大姐姐留下了他们追寻书法的足迹。
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他们书写的2018年书法台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看完这些书法台历,你们有什么要说的?3、是啊,他们都称得上是小书法家啦!同学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今天,我们来完成一幅内容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集字作品。
(师板书课题)4、一起读。
二、观察欣赏,学习书写:(一)看一看,欣赏章法: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欣赏欣赏课本中的集字作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谁能说说,这是什么章法的作品?(二)读一读,了解含义:1、大声读一读这八个字。
2、你知道这幅集字作品中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含义是什么吗?3、师小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资东汉王充的《论衡》,意思是说,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天动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设计意图】:书法课不仅仅是学习书写技巧,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得重要途径。
因此在课堂中应结合所学习的内容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三)想一想,分析章法:1、谁知道,这幅作品是什么幅式?(这是一件条幅作品。
)2、这幅作品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幅作品由正文、落款、印章三部分组成。
)3、观察并思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几个字的大小和线条粗细有何变化?(这八个字中,笔画多的字,线条略细;笔画少的字,线条略粗。
)4、你发现了吗?字与字之间的布白有什么特点?(字间距略小于一个字的大小。
西泠版四年级书法下册《第8课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2)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集字临摹的技巧。
(2)采用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字的结构、笔势和章法。
3. 教学内容:(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讲解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及技巧。
(3)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集字临摹实践。
(4)评价学生的作品,总结优点和不足。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集字临摹的定义和作用。
(2)展示一些优秀的集字临摹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讲解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及技巧。
(2)强调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字的结构、笔势和章法。
(3)提醒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姿势,注意用笔的力度和速度。
3. 示范与指导(1)教师示范集字临摹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临摹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临摹实践,教师个别辅导。
(3)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评价与总结(1)评价学生的作品,总结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和借鉴他人的优点。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后练习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布置集字临摹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集字临摹的技巧。
2. 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西泠印社五年级上第七课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目标】:1、了解横幅、斗方和条幅这三种幅式的章法。
2、临写集字作品“上善若水”,把“上善若水”四个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完整。
3、初步感受书法集字临摹中文字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艺术之美。
【教学分析】:1、教材编写分析《集字临摹练习(二)》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
是本册的第二节集字临摹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写指导、作品展示、课外拓展”四个板块。
2、重难点分析重点:参照横幅范本,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上善若水”四个字的书写要领。
难点:让学生体会怎样的章法才是比较美观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具准备】: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横幅、条幅及斗方形作品纸各一张。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最早起源于商朝的甲骨文。
出示“上善若水”的甲骨文,请同学们猜一猜,相机出示四个字的楷书及代表的含义及其出处。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上善若水”四个字单字的书写要领和注意事项。
3、出示本节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二)》。
二、学习新知1、出示横幅、条幅和斗方作品。
(1)观察:三幅作品都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三幅作品的组成部分是相同的,但书写的方向顺序有区别。
(指名)(3)总结横幅、条幅和斗方的书写顺序。
2、以横幅为例,学习折格子。
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示,老师示范。
3、学习书写要领。
(1)观察这幅横幅,看看这四个字,在整体章法上、用笔轻重上、结构上都有什么特点。
(2)小结:四个字的横幅作品中,如有字形特别扁的,位置宜偏上。
“上”字需粗重。
“善”字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下伸展。
“若”字字形方正,中横伸展。
“水”字字形扁而宽,不可太大。
(3)观看书写视频,边播放边讲解。
4、动手临写。
(1)强调“双姿”到位。
握姿正确:五指执笔法:按、压、钩、顶、抵坐姿正确:身正、肩平、臂开、足安(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5、作品评讲选择两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从整体章法上、用写法结构上互评,教师相机点评小结。
第7课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目标1.学会集字创作简单的作品。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创作对联作品教学难点字的结构,笔法,章法布局教学准备文房四宝、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视频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故事吗?2.揭示课题:集字临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教学新知(一)探究繁体字1.出示对联作品图片。
2.教师讲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含义。
3.刚才我们看了这些作品你觉得他们哪个是繁体字呢,哪个最难写?(指名回答)生:繁体字“诚”、“为”、“开”,难写的字“诚”、“为”、“开”等。
4.那谁来读一下呢?(指名回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东汉王充的《论衡》。
意思是说,人的诚心所到,心志专一,精神高度集中,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5.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一遍。
(二)学繁体字“诚、为、开”1.出示图片(诚)。
(1)请同桌交流“诚”的特点。
(同桌研究)诚: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言”字旁横画间距均匀,横的长短不同,形状不同,。
左边上部分收紧,戈钩需舒展放开。
(2)师范写“诚”。
(3)复习书写习姿势、执笔方法等。
(4)学生写一至两个。
师巡视指导。
2.出示图片“为”、“开”。
(1)谁来说说繁体和间体的区别?(指名回答)(2)同桌本互相流方法并书写一行。
3.师随机抽取部分同学的练习展示。
(1)指名学生点评学生的练习。
(2)教师进行点评并修改。
4.小结(三)创作对联作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宣纸,按照老师的折叠方法先进行折纸。
2.教师讲解章法布局问题。
3.学生作创作作品。
4.师巡视指导,相机示范书写。
5.写得快的同学上白板展示自己的作品。
6.指点评价同学的作品。
7.师总评。
三、拓展1.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对联:“云龙气象,日月光辉。
五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7.集字临摹练习(二)| 西泠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本课所选内容的汉字,并且能够理解汉字的组成结构和笔画顺序。
2.学生能够通过集字临摹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写字能力和审美水平。
3.学生能够在集字临摹的过程中,发扬自己的创新精神,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强化学生对于集字临摹的认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水平。
3.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挥。
教学难点1.在短时间内加强学生集字临摹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对于不同字体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字临摹(二)集字临摹练习是书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集字临摹可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组成结构和笔画顺序,并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字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继续进行集字临摹练习。
本次练习的字体采用的是西泠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钩钩,汉字基本笔画之一,同时也是用笔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本次练习中,我们将主要练习以下三个字:•神•章•生(2)提提,是和钩一样常用的汉字笔画之一,也是表现汉字笔画特征的关键所在。
在本次练习中,我们将主要练习以下三个字:•申•由•充(3)捺捺,是汉字的常用笔画之一,在汉字书法中,“横、竖、撇、捺、折”是最基本的笔画形式之一。
在本次练习中,我们将主要练习以下三个字:•处•任•问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书法作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魅力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观看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字体的特点和不同的书法风格。
2. 集字临摹(二)本次练习采用钩、提、捺三种最基本的笔画来进行集字临摹的练习。
首先由教师给出每一个字的组成结构,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部首和整合方式。
然后,由教师现场示范每一个字的书写方式,并且注重笔画表达的重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书写过程,并进行及时纠正。
最后,让学生进行集字临摹的练习,让他们演练掌握的技巧和知识。
第八课《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目标:1、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和横批、斗方和条幅这三种书法幅式的章法.2、临写集字作品“高山流水”,把“高山流水”四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完整.3、初步感受书法集字临摹中文字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艺术.教学重点:临写集字作品“高山流水”,把“高山流水”四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完整.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书法集字临摹中文字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艺术.教学准备:笔、墨、纸、砚、书画桌、毛毡、多媒体电子白板,横批斗方、条幅作品各一张,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整体审美感知:教师出示“高山流水”横批作品,请学生说说感受,并且问他们这件作品装饰哪儿比较好?2,这件作品的“高山流水”来自于哪?谁能讲讲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感人故事.3,板书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二)》二、学习新知1.了解含义.集字作品中“高山流水”的含义是什么?教师归纳:高山流水比喻知音,说的是俞伯牙撞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音乐.俞伯牙弹琴,不论琴曲是表现高山还是流水之意,钟子期都能准确领会.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认为再无知音,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复鼓琴.2,观察分析(1)出示“高、山、流、水”四字,请同学们观察,讨论这四个字的书写要领.(2)师生谈论得出这四个字的书写要领.“高”字上窄下宽,上下部分中线处于一条直线上,整体横细竖粗."山”字三竖间距均匀粗壮,起笔方式不一样,参差不齐左右竖上开下合.“流”字三点水粗重,右部笔画细而紧读,竖弯右伸,注意整字的收放关系.“水”字竖钩中正,左低右高,左搅细,右捺重而长.(3)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示范书写3,章法分析.(1)分析“高山流水”横批章法.A.包含了几大部分?B.书写顺序是怎样的?C.写横批注意什么?(2)出示斗方和条幅作品,请学生分析这两种形式的章法要教师归纳:笃“高山流水斗方作品时,因为四个字的笔画呈现上多下少的分布特点,所以上两字笔画线条写细轻,下两字笔画可稍粗重,款字宣偏下.写条幅时,不宜将字写过大,四字中心应处于一条直线上.三、学生临写1,分发事先各好的纸品,宣纸和裱画棱纸.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的折法和留.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讲解.四、评价展示1,学生互评.2,分小组推荐作品展示.3,集体展示欣赏,教师点评.五、反思拓展鼓励表扬间接批评,布置课后拓展作业《多宝塔》集字书写“真水无香“.收集教材,整理笔墨纸砚,桌椅板凳.。
书法5年级下《集字临摹练习》第2 课时教学简案
编制者:张增润学校: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一、课题名称:《集字临摹练习》第二课时
二、课前准备:毛笔、墨汁、书法练习纸、墨盘、毛毡等
三、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行舟绿水前”5个字的书写技巧。
2、通过观看讲解,完成整幅作品并落款。
3、了解书法中的幅式变化,建立对书法作品的兴趣。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5个单字的结构要点。
难点:能够秩序和谐的书写出作品,并且有章法上的完整意识。
五、学习过程:
导入:通过欣赏“客路青山外”作品,激起学生对动手书写的兴趣。
技巧讲解“行”字,通过观察课件中的范字,了解“左右结构的参差错落。
”
技巧讲解“舟”字,通过观察课件中的范字,了解“中宫收紧,长横舒展。
”
技巧讲解“绿”字,通过观察课件中的范字,了解“。
偏旁略小,左紧右松的结构规律。
”技巧讲解“水”字,通过观察课件中的范字,了解“撇捺舒展的结构规律。
”
技巧讲解“前”字,通过观察课件中的范字,了解“书法中宫收紧,长横舒展,左紧右松。
”观察教师视频示范,请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结束后根据指导,进行完整作品的书写。
六、作业分层要求:
1、笔画到位,书写认真。
2、单字结构到位。
3、作品章法完整。
七、作业评价指标
1、书写认真,字迹整洁。
2、笔画到位,结构完善。
3、章法完整,行款整齐。
第八课集字摹仿练习(二)教课目的1. 认识横幅、斗方和条幅这三种幅式的章法。
2. 临写集字作品“高峰流水”,把“高峰流水”四字写得正确正直、整齐,章法合理,布局完好。
3. 初步感觉书法集字摹仿中文字内容与形式相联合的艺术之美。
教课剖析1. 教材编写剖析《集字摹仿练习 ( 二) 》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板块包括了“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现、课外拓展”四部分,要修业生临写作品“高峰流水”。
2. 重点难点剖析重点: 参照范作,临写“高峰流水”。
难点: 让学生领会如何的章法才是比较雅观的,进而提升学生的赏识水平。
教具准备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横幅、斗方和条幅的作品纸各一张等。
教课流程一、导入新课1. 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高峰流水”的横幅作品,请学生谈谈看到作品后的感觉。
教师总结: 这是一幅横幅作品,“高峰流水”出自我国传统文籍《吕氏春秋》,记录了春秋期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大屏幕出示高峰流水的故事,学生自学,谈谈从故事中感觉到了什么?知己难觅。
)2. 出示本课课题 : 《集字摹仿练习 ( 二) 》。
二、学习新知1. 认识含义。
师:集字作品中“高峰流水”的含义是什么?教师: “高峰流水”比喻知己,说的是俞伯牙善于抚琴,钟子期善于赏识音乐。
俞伯牙抚琴,无论琴曲是表现高峰仍是流水之意,钟子期都能正确领会。
钟子期逝世后 , 俞伯牙以为再无知己就把琴摔破,终生不再抚琴。
2. 察看剖析。
(1) 出示“高、山、流、水”四字,请学生察看、议论这四个字的书写要领。
(2) 师生议论得出这四个字的书写要领。
“高”字上窄下宽,上下部分的中线处于一条直线上。
整字横细竖粗。
“山”字三竖间距平均,起笔方式不一。
笔划较少,适合写得粗重。
“流”字三点水较重,右部笔划细而紧凑,竖弯右伸,注意整字的收放关系。
“水”字竖钩中正,左低右高,左撇细,右捺重而长。
(3)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或播放相应视频 ) 。
第7课集字练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布局”;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布局;
3 使学生会“书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个字,体会汉字结构的变化和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
2 激发兴趣
怎样写好“书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个字呢?为什么要布局?怎样布局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布局
1 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2 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布局。
3 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二)怎样布局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体会笔画的布局和呼应关系。
(四)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呼应?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书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个字,体会汉字布局和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7课集字练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结构布局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