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传统纹样 几何纹样篇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6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胜纹⼀什么叫⽅胜纹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胜纹(见图1)是以两个菱形压⾓相叠⽽构成的⼏何图形或⼏何纹样。
“⽅胜”之“⽅”取其形,⼀⽅⾯指“⽅胜”图纹⽅正⽽⾮圆曲,另⼀⽅⾯,笔者认为可指⽅胜纹的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状态关系,如《说⽂解字》中⾔:“⽅,併船也。
象两⾈省总头形。
”[1]也就是说,“⽅”原为并⾏的两只船,如词语“⽅轨(并排⾏驶的两车)”、“⽅轩(并排的窗户)”均强调并列、并⾏的状态。
“⽅胜”之“⽅”由其形若取其意则可为“正”、“犹(等同、相当)”、或者“共同”、“合⽽为⼀”之意。
⽽“⽅胜”中的“胜”则原为古时妇⼥的⼀种⽤来束发或配于腰间的饰物,后“胜”实际演化成为簪头的饰物。
古代神话中相传西王母蓬发戴“⽟胜”,如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在《⼤⼈赋》中⾔:“吾今乃⽬睹西王母,曤然⽩⾸戴胜⽽空⽳兮。
”据传在西汉民间叫“胜”的饰物尤为盛⾏,⽤⾦、铜或⽟做成,戴在头上取意“优胜”,后⼜出现了“⼈胜”、“花胜”和“彩胜”等,如南朝梁简⽂帝(503~551年)《眼明囊赋》中⾔:“染花胜⽽成疏,依步摇⽽相通”;唐代诗⼈杜甫(712~770)也在《⼈⽇两篇》⼀诗中书有“樽前柏叶休随酒,胜⾥⾦花巧耐寒”之句;在北宋梅尧⾂(1002~1060)《嘉裕已亥岁旦呈礼叔》诗中有:“屠酥先尚幼,彩胜⼜宜春”。
由此可知,古⼈借“胜”驱邪保平安,是有其吉祥⽤意的,它是⼈们企望平安、幸福等⼼愿的物化表现。
⽽后,⽅胜则多以⼏何图案的形式出现,或独⽴作为纹路,再或与盘长纹结合组成⽅胜盘长、套⽅胜盘长⽽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吉祥⼏何装饰纹样。
⼆⽅胜纹的寓意1 对婚姻的美满希冀古往今来,爱情和婚姻是伴随着⼈类永恒的社会现象。
古时⼈们习惯于将异性之间两颗⼼的结合,⽤“同⼼结”来象征,亦是男⼥“永结同⼼”的信物。
⽽“⽅胜”因其同⼼相连、成双⼊对的形态,被世⼈赋予“永结同⼼、永不分离”的美满寓意,⽤以表达对爱情⽣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中国古代纹样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纹样类型。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纹样进行分类介绍,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
一、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形式简洁、规整。
几何纹样运用范围广泛,包括在陶瓷、建筑、织锦等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几何纹样有:嵌格纹、回纹、十字纹等。
嵌格纹以方格图案为基础,通过交错排列形成形象,具有规则性和对称性,常被运用于建筑装饰中。
回纹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圆组合成,呈现出回旋的效果,常见于陶瓷器皿上。
十字纹以线条组成多个十字形状,与基地平行或垂直排列,常见于建筑和织锦上。
二、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在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把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化,用以寓意吉祥、美好的寓意。
植物纹样可以分为带花、带叶、带茎三种类型。
带花植物纹样是以植物的花朵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富有变化;带叶植物纹样以植物的叶子为主要元素,从栩栩如生的叶子图案到充满抽象感的叶片纹样,各具特色;带茎植物纹样则注重植物的茎和枝干的装饰,形成独特的纹样效果。
植物纹样常见的有:花丛纹、草本纹、藤蔓纹等。
动物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动物的崇拜和喜爱。
中国古代的动物纹样常用来象征吉祥、祥瑞的寓意。
动物纹样主要分为神兽纹、鸟兽纹和鱼虫纹。
神兽纹是古代中国独特的创造,将多种动物形象融合在一起,具有神秘、神圣的象征意义。
鸟兽纹则以具体的鸟类和陆地动物为主题,展现了生动的动物形象。
鱼虫纹则强调水生动物的形象,寓意着富饶和亨通。
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等。
四、人物纹样中国古代的人物纹样主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纹样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类纹样。
人物纹样可以分为神仙纹、俊美纹和寿星纹。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得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得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得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得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得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得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得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就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得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与椭圆得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就是作为器型排列得边饰。
连珠纹在中国得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得纹饰。
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得主题纹样。
波斯锦传入后,约7、8世纪时我国也曾模仿织造。
不论其产于何地,凡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得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 silks)。
明与阗青玉连珠纹转心佩清初,白玉连珠纹西汉连珠纹昭明镜陶瓷器装饰得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得回旋线条。
圆弧形得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就是两者得统称。
青铜器、陶瓷器上一种典型得纹饰。
基本特征就是以连续得“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有得作圆形得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得作方形得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就是两者得统称。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得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得。
盛行于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在粤系得铜鼓上,云雷纹就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得,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得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就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得一种反映。
云雷纹织物春秋战国云雷纹玉璧战国云雷纹镜瓷器得一种辅助纹样,因纹样如“回”字,故名“回纹”。
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与连续不断得带状形等,线条作方折形卷曲。
作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得,俗称“对对回纹”;织锦纹样中有把回纹以四方连续组合得,俗称为“回回锦”。
「纹样」五千年中国纹样种类都在这了,真香!•纹样是行走的,路径便是一份真实的文化图谱;•纹样是生育的,衍生流变中形成庞大的族群。
•如果说每个纹样是一粒籽实饱满的种子,•那么饕餮纹、回纹、万字纹涡纹、宝相花纹、龙纹、凤纹等•经典纹样有幸落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历经千万年时光,•桃李天下,荫功福泽,•成为一道道壮丽的风景。
目录一.动物纹样凤鸟纹· 螭纹·蝉纹· 鹿纹· 龙纹· 鳞纹· 孔雀纹· 鸡纹· 蝙蝠纹· 花鸟纹· 虎纹· 蝴蝶纹· 鹤纹· 狮纹· 鸳鸯纹· 鱼纹· 羊纹· 雁纹· 麒麟纹· 蟠虺纹· 摩羯纹· 马纹· 象纹· 蛙纹· 兔纹· 兽面纹二.植物纹样缠枝纹· 莲花纹· 菊花纹· 蕉叶纹· 宝相花纹· 葫芦纹· 谷纹· 忍冬纹· 松纹· 竹纹· 葡萄纹· 牡丹纹· 梅花纹· 桃纹三.几何纹样龟背纹· 方胜纹· 方棋纹· 联珠纹· 回纹· 八角星纹·八达晕纹· 环纹· 球路纹· 钱纹· 涡纹· 万字纹· 天华锦纹· 盘绦纹· 盘长纹· 锁子纹四.自然与天地属相纹样江涯海水纹· 火纹· 水纹· 云纹· 云雷纹· 太阳纹五.文字与符号纹样工字纹· 福字纹· 寿字纹· 喜字纹六.人物纹样和合二仙纹· 仕女纹· 婴戏纹一.动物纹样1.凤鸟纹亦称凤纹,包括凤及带有凤特征的鸟纹。
纹•蛇纹简介与背景•蛇纹种类与风格•蛇纹在服饰中应用•蛇纹在工艺品中展现•蛇纹象征意义与功能•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总结:中国传统蛇纹魅力与价值蛇纹简介与背景01蛇纹定义及特点蛇纹定义蛇纹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装饰纹样,以蛇的形态为主要创作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象征意义。
蛇纹特点蛇纹通常以盘绕、卷曲、交织等形式出现,线条流畅,形态优美。
在色彩上,蛇纹多以青、绿、黑等颜色为主,寓意着神秘、灵动和生命力。
历史文化背景古代动物崇拜在中国古代,蛇作为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动物,被赋予了吉祥、神圣的象征意义。
人们将蛇的形象运用到装饰纹样中,以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
传统文化影响蛇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
这些思想强调和谐、自然与道德,使得蛇纹在装饰艺术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韵味。
地域分布与传承地域分布蛇纹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现,尤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最为常见。
这些地区的蛇纹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蛇纹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
现代设计师们将蛇纹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使蛇纹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蛇纹种类与风格02将蛇的形态简化为直线和曲线的组合,形成简洁明了的几何图案。
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对称与重复几何形状的运用利用对称和重复的手法,将蛇纹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形成具有节奏感的几何化纹样。
将蛇的身体部位转化为各种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菱形等,以增强纹样的视觉效果。
030201几何化蛇纹写实风格蛇纹细腻描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真实再现蛇的肌肤纹理、鳞片排列以及动态姿态。
立体效果利用明暗、阴影等手法,塑造出蛇纹的立体效果,使其更加生动逼真。
场景化表现将蛇置于自然或文化场景中,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蛇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运用抽象的线条表现蛇的流动感和动态美,形成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抽象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
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
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
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波斯锦传入后,约7、8世纪时我国也曾模仿织造。
不论其产于何地,凡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 silks)。
新疆吐鲁番斯坦那出土连珠纹是从波斯萨珊王朝的装饰形式中吸收过来的唐代流行花式,传统华夏艺术思想与外来形式的结合,丰富了唐代的文化。
2、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
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
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
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
失了。
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