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各学派的教育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论述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主要思想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
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
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
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
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谈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1. 引言1.1 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的背景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心理学正处于探索阶段,各种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在竞相发展。
代表性的学派包括结构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等。
这些学派在认知、行为、情绪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形成了激烈的学术争论。
结构主义学派注重研究心理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强调对心智结构的分析和描述。
而功能主义学派则更加关注心理过程的功能和目的,强调行为的适应性和目的性。
行为主义学派则将研究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强调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这些学派的争论和交流,促进了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通过对这些学派争论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借鉴和总结,可以为我国心理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2 我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我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可以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学科体系日益完善,涵盖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我国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学者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平台。
我国心理学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方法论水平有待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
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应用价值不够突出,很多研究成果并未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
学术研究中存在一些功利化、浅薄化倾向,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影响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我国心理学研究需要在提高学术水平的注重研究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
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的经验和方法,不断推动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希望未来我国心理学研究能够走向更加广阔的道路,为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2. 正文2.1 借鉴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的理论和方法在借鉴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的理论和方法方面,首先需要了解西方心理学学派之间的争论和差异。
谈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西方心理学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学派之间常常发生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不仅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心理学研究也有启示作用。
首先,争论促进了理论的发展。
西方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比如,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之间的争论,推动了人们对思维、记忆等重要心理过程的深入探究,使认知心理学得到快速发展。
这告诉我们,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发扬思想解放,鼓励各种精神的激烈碰撞,从而推动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其次,争论推动了方法的创新。
在各种学派的理论争论中,有很多是关于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方面的争论。
这些争论推动了不同的方法得到应用和创新,比如探究人类基因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所采用的基因研究,就为心理学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这告诉我们,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接纳多种研究方法的态度,不断尝试和创新,从而能够开创出适合自己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最后,争论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
尽管不同学派间经常产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是,这些争论也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在对话的过程中,一些论点、观点得到了沟通和交流,不同学派间的互相借鉴,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这告诉我们,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应该保持沟通与交流的心态,在不同学派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推动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总之,西方心理学学派的争论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也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包括发扬思想解放,创新研究方法,建立不同学派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等。
未来,我们期望我国心理学研究能够在不断吸纳西方心理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向更加科学、严谨、创新发展,为人类心理学研究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教育心理学流派梳理心得体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中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的学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不同的教育心理学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学习和整理教育心理学流派的过程中,我对每个流派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框架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各个流派的一些体会和心得:1. 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外界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联而形成的。
在教育中,行为主义流派主张利用奖惩系统来增强学习动力,并强调重复和巩固的重要性。
我认为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教学原则对于培养自律和纪律方面的能力非常有效,但它忽略了学习过程中个体内心活动的重要性。
2. 认知流派:认知流派强调思维、记忆、问题解决和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这个流派的理论框架探索了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
我觉得认知流派对于理解学习过程中的个体思考和学习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它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深层的学习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等。
3. 发展心理学流派:发展心理学流派关注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研究者探索了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不同时期的个体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
这个流派的研究结果对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潜能非常重要。
我觉得发展心理学流派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育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支持。
4. 社会文化流派:社会文化流派关注个体与社会和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活动。
这个流派的研究关注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交互来获得知识和发展技能。
我认为社会文化流派的研究可以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社交和情感方面的教育,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和情感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的不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向。
学习和整理这些流派的内容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
心理学对教育和教学的启示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着人的内心世界、思维过程和行为表现。
它旨在了解人的心理机制,提供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同时也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教育和教学的启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个体差异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一刀切地对待。
个性化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尊重他们的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第二,学习过程的关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和记忆,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第三,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也能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第四,情绪和情感的管理。
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和情感对学习和记忆有着重要影响。
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管理情绪,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
第五,社会环境的塑造。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帮助他们适应社会角色和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谈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一、科学实证与人文关怀并重在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中,科学实证和人文关怀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行为主义强调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强调通过实验和数据证据来解释心理现象;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对个体的关怀和关注,重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需要。
在我国的心理学研究中,也要注重科学实证和人文关怀的并重,既要关注心理学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研究方法,也不能忽视个体的情感和主观体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二、多元理论并存,开放包容态度西方心理学争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元理论并存,不同学派间相互交流和借鉴,形成了心理学的多元化理论体系。
而在我国的心理学研究中,也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借鉴国际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和理论观点,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三、重视跨学科交叉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西方心理学在争论中也逐渐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学科产生了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
我国心理学研究也应该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与其他学科共同探讨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促进心理学的跨学科综合发展。
四、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在西方心理学争论中,国际交流与合作一直是学者们重视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交流,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我国心理学研究也应该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吸收国际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尊重个体差异,重视社会环境影响在西方心理学争论中,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以来的关注点。
西方心理学家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发现了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也应该重视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关注社会环境对心理的塑造作用,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谈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心理学学派的争论对我国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心理学学派的诸多分歧和争议为我国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本文将从不同的西方心理学学派的争论入手,探讨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行为主义学派的争论行为主义学派是20世纪初期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学派,它主张心理学应该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内在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学派也引发了心理学界的一场激烈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行为主义学派忽视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思维活动,使得心理学变得过于机械和局限。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行为主义学派对于实验方法的重视和精确的研究手段为心理学的科学性作出了贡献。
对于我国心理学研究来说,行为主义学派的争论给予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实验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精确性,致力于建立科学严谨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我们也不能忽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思维活动,应该注重心理学的人性化和个体化方向的研究。
古典心理分析学派的争论古典心理分析学派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它主张人类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需要通过心理分析来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问题。
古典心理分析学派也引发了大量的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古典心理分析学派过于偏重于个体内在冲突和潜意识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古典心理分析学派对于个体内心深处的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启示,为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认知心理学学派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学派,它主张人类心理活动受到认知过程的影响,需要通过研究思维、记忆、学习等认知过程来理解心理活动的本质。
认知心理学学派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认知心理学学派过于偏重于个体的理性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忽视了情感、情绪等非认知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认知心理学学派为心理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心理活动的认知过程提供了深入的研究。
知识文库 第06期232浅谈心理学各学派的教育启示胡政光作为高中生,我们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准成年人”,我们的思维、言语、行为模式的塑造,在高中接受学习这一时期正不断的得以成型。
新时期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将心理与生理同等对待,使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共同作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在亲身体经历并解决过心理问题后,笔者认识到了解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并对常见心理理论的资料进行了搜集与整理,笔者在此对常见的心理学流派及其理论做出简单论述,并简单谈谈其启示。
一、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理论 1.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之后诞生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它可区分为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
古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亨特、拉什里和魏斯。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班杜拉等。
2.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论。
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安妮·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等。
到20世纪二十年代,这个流派的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哲学观,构成了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现如今所使用的多种心理治疗方法都是建立在精神分析学派之上的,最常见的例如催眠。
3.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对各学派心理咨询的叙述现代心理咨询领域有许多不同的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下面将对几种主要的心理咨询学派进行叙述,以期能够为需要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方式的人提供指导和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认为人的内在潜力和自我实现是最重要的。
该学派强调关注个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成长,帮助个人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资源,进而解决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注重建立亲和力和尊重的咨询关系,咨询师会倾听、理解和支持个人,以促进其探索和发展。
其次,认知行为心理咨询学派是另一种重要的学派。
该学派认为人的问题和情绪困扰源于其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因此,认知行为心理咨询着重于帮助个人认识和改变错误的思维习惯,并通过行为实践来纠正问题。
咨询师会与个人合作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以促进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第三个学派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强调潜意识和无意识力量的影响。
精神分析心理咨询通过探索个人的潜意识冲突和幼年经验,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内心困扰。
咨询师会与个人建立深入的分析关系,通过自由联想、解释和梦境解析等方法帮助个人获得洞察力,并逐渐恢复和发展个人的心理平衡。
另外一个重要的学派是系统理论心理咨询学派。
系统理论心理咨询认为个体的问题是与其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系统相关的。
因此,咨询师会关注个体与其周围关系的互动和影响。
这种学派的方法注重改变不利的家庭和社会动力,以促进个体的问题解决和发展。
咨询师通常会与个体一起分析和改善他们的相互关系,协调家庭和社会系统的平衡。
最后,还有许多其他的心理咨询学派,如行为主义、解决问题导向、动态心理学派等。
这些学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和问题。
所以,在选择心理咨询时,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和情况,与咨询师一起探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派和方法。
总之,心理咨询学派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和方法,以满足人们对心理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的需求。
通过了解这些学派的特点和方法,个人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方式,并与咨询师合作,解决问题、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论述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自心理学独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一直在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下介绍主要的几个学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1878—1958)。
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
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
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浅谈心理学各学派的教育启示
作为高中生,我们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准成年人”,我们的思维、言语、行为模式的塑造,在高中接受学习这一时期正不断的得以成型。
新时期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将心理与生理同等对待,使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共同作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在亲身体经历并解决过心理问题后,笔者认识到了解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并对常见心理理论的资料进行了搜集与整理,笔者在此对常见的心理学流派及其理论做出简单论述,并简单谈谈其启示。
一、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理论
1.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之后诞生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它可区分为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
古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亨特、拉什里和魏斯。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班杜拉等。
2.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论。
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安妮·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等。
到20世纪二十年代,这个流派的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哲学观,构成了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现如今所使用的多种心理治疗方法都是建立在精神分析学派之上的,最常见的例如催眠。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4.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
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西蒙等。
二、心理学理论的启示
1.行为主义的启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其实我们:行为是可以被塑造的,强化是塑造行为的最有效方式。
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都有着独特的喜好和厌恶,我们可以根据个体的这一倾向性,有针对性的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塑造。
作为高中生,我们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必然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对我们进行规范的引导,在我们做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获取的正向的学习效果时,家长和老师应对我们进行正奖励或负惩罚,也就是给我们一些我们所喜爱的或去除一些我们所厌恶的,来使我们的学习行为得以强化。
同理,在我们出现一些不利于成长发展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也应对我们进行正惩罚或负奖励,简单来说就是给我们一些我们所厌恶的或去除一些我们所喜欢的,从而使我们问题行为的出现频率有所降低。
2.人本主义的启示
罗杰斯提倡,心理咨询师在与来访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尊重来访者,认真的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为咨询创建平等、热情、尊重、理解、真诚的沟通环境。
这是人本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作为以高考成功为目标的高中生,我们希望能够拥有促进我们进行学习的环境,来使我们的学习取得更高的成效。
因此,希望家长和教师能够站在促进我们健康成长的角度,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让我们能够在积极的环境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能够在共同的努力之下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3.认知学派的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观强调,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学科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高中生应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不断的重组、排列,以能够灵活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表征方式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内容。
另外,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适时地革新,力求以高中生轻松的就能力接受的方式来将教材中的学科结构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理论都有着教育方面的可取之处,教师、家长应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予以重视,采取多种方式为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做出努
力。
高中生自身也应对自己的心理发展提高重视程度,避免出现仅重视学习,导致自身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从而出现各种心理的问题。
当前,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探究和实践,希望能够引起各方的重视,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