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土楼课讲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客家土楼的美术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本课,能运用所学分析方法,认识其他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特点。
情感方面:通过本课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等方面去分析其他传统民居建筑。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客家土楼。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建筑是哪里的吗?生:知道,客家土楼。
师:为什么中国传统民居会如此多样化呢?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2、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课题播放图片:客家土楼师:想一想,这些建筑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它的特点是什么?生:观察、思考。
师:总结特色民居建筑的特点客家土楼。
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具有聚族而居和防御作用的多层高楼住宅。
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其中圆形土楼是福建客家民居的代表形式之一。
土楼外墙用夯土,内部用木屋架,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结构的卧房,并以走廊相连,这种统一的结构使土楼内部显得完整而有韵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结构: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利用地势,材料天然。
布局: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规格的卧房,并与走廊相连。
功能:防风抗震,防御性强,循环利用文化,聚族而居,邻里和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特色民居建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客家土楼有什么特点?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师:你能从结构、功能、布局、文化、艺术等方面去看待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吗?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概括。
3、作业布置用课上所学的分析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居。
(手抄报形式)4、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活动。
小学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第1课:宜居土楼列世遗教学目标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土楼似明珠、世界罕见。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读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座。
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生土夯筑成土墙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
主要分布地区以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2.了解土楼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
在龙岩的永定、武平、上杭及漳州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
3.了解土楼的构造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土楼主要是圆形(少数是方形),土木结构,墙体以生土掺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舂压筑成。
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4.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008.7.6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阅读加油站,让学生读《神秘的古城堡》、《漳州土楼》。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并指导完成课后“查一查”、“做一做”。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了解了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了土楼似明珠、世界罕见。
第2课:木拱廊桥跨险谷教学目标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廊桥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木拱桥。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木桥图片。
2.了解为什么要架木拱桥。
先祖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交通大道。
土楼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土楼的概念及其特点。
2.能够认识土楼的形状和结构,并了解土楼的历史渊源。
3.能够模仿土楼结构,制作自己的土楼模型。
4.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土楼故事。
1.2 教学内容1.认识土楼的概念及其特点。
2.了解土楼的形状和结构,并了解土楼的历史渊源。
3.制作土楼模型。
4.创作土楼故事。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探究式和合作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创作等方式,让幼儿在合作中自主探究、积极参与。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环节1.给幼儿看土楼图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土楼的特点和形状;2.介绍土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幼儿了解土楼的渊源和重要性;3.给幼儿看一些土楼的实物,让幼儿亲身体验土楼的魅力。
3.2 主要环节1.认识土楼的概念和特点1.带领幼儿观察和比较土楼和普通建筑之间的异同点;2.发起问题,带领幼儿思考土楼的构造和功能。
2.了解土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1.听取老师的介绍,了解土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看土楼漫画和传说故事,深入了解土楼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合作制作一个土楼模型,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土楼的构造和美学特点。
3.创作土楼故事1.鼓励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己创作属于自己的土楼故事;2.幼儿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共同提炼出更精美、更有趣的土楼故事。
3.3 结束环节展示幼儿制作的土楼和土楼故事,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四、教学评价4.1 教学效果本教案设计着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土楼的构造、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
通过课堂互动、教学讲解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2 评估方式通过对幼儿的参与、作品质量、团队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采用观察、测验和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估。
比较重视幼儿的自主学习、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以此为评估主要依据。
1.客家土楼的由来:根据大量的调查和史料记载,最早的客家土楼萌芽于唐朝晚期南宋初期,明代中叶以前为初级阶段,明末清初以后为成熟阶段,公元17世纪50年代以后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鼎盛阶段。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
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中,当时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2.现状及特点.: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闽西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特点一:源远流长,最古老土楼1300年以上特点二:模宏大,一座土楼可住数百人特点三;齐全,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小王国”永定客家土楼功能齐全,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教化育人等多种功能。
特点四:,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永定客家土楼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风水学、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客家学、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文学、美学等密切相关。
三、民俗学功能:1.维系:土楼,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又是族群文化的空间展演,体现了一个客家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宇宙观和意识形态等。
在客家文化运动中,作为一种物化的符号标识,客家土楼在客家人的情感认同中逐渐扮演了一个认同符号。
.福建土楼和土楼人家的生活方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独具特色的闽西客家民系文化和闽南福佬民系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
当遥远的岁月成为往事,而这浸润着客家人血与泪的围屋,亦在世人眼里成了客家人的典型家园构造,成了客家人情感世界的象征符号。
它凝聚了客家人整体的心灵感喟,包容了客家人经历的岁月沧桑,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
土楼高大、宏伟、封闭的外观,表现出突出的防卫性能,其对内开敞,向心围合的布局则是宗族内部高度团结和强大凝聚力的体现。
1.客家土楼的由来:
根据大量的调查和史料记载,最早的客家土楼萌芽于唐朝晚期南宋初期,明代中叶以前为初级阶段,明末清初以后为成熟阶段,公元17世纪50年代以后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鼎盛阶段。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
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中,当时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2.现状及特点.: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闽西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
特点一:源远流长,最古老土楼1300年以上
特点二:模宏大,一座土楼可住数百人
特点三;齐全,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小王国”
永定客家土楼功能齐全,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教化育人等多种功能。
特点四:,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永定客家土楼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风水学、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客家学、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文学、美学等密切相关。
三、民俗学功能:1.维系:土楼,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又是族群文化的空间展演,体现了一个客家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宇宙观和意识形态等。
在客家文化运动中,作为一种物化的符号标识,客家土楼在客家人的情感认同中逐渐扮演了一个认同符号。
.福建土楼和土楼人家的生活方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独具特色的闽西客家民系文化和闽南福佬民系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
当遥远的岁月成为往事,而这浸润着客家人血与泪的围屋,亦在世人眼里成了客家人的典型家园构造,成了客家人情感世界的象征符号。
它凝聚了客家人整体的心灵感喟,包容了客家人经历的岁月沧桑,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
土楼高大、宏伟、封闭的外观,表现出突出的防卫性能,其对内开敞,向心围合的布局则是宗族内部高度团结和强大凝聚力的体现。
更为可贵的是,时至今日,这种优秀的精神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仍在延续。
2.教化;永定客家土楼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客家人开拓进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善好施、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崇文重教等等客家精神和传统美德,具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底蕴。
客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土楼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
3防御:有木结构连成整体,与土墙紧密相连;土墙内埋设大量长木条、长竹片作为墙筋,这是土楼具有很强抗震功能的最关键因素。
圆楼的整体性、向心力更强,抗震功能也更突出。
4审美:姿百态,种类达30多种,规模宏大,与美学密切相关. ,
四、“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
加强对土楼的保护,合理发展旅游业。
五、小结:今天我们从客家的土楼的由来,现状及特点,民俗学功能,发展前景分析了客家土楼,主要介绍了土楼的民俗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