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火车站交通组织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1.42 MB
- 文档页数:22
苏州火车站地区交通评估报告(任务书)一、项目名称苏州火车站地区交通评估报告二、评估背景苏州火车站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位于苏州中心城区北部,与苏州古城隔河相望。
北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南有北环快速路,东有苏嘉杭高速公路城区连接线、东环快速路,西有苏虞张一级公路连接线。
苏州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集国铁、城际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等各种交通方式为一体,是苏州重要对外交通门户、市内交通的重要转换节点,也是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重要节点。
2004年,苏州规划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启动《苏州火车站改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编制工作。
2006年,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获市政府审批。
2006年1月,苏州市政府正式成立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依据《苏州火车站地区改造综合改造城市设计》、《苏州火车站改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制定了七大类、六十多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有序推动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建设。
经过五年建设,北环快速路、广济北路、人民北路、齐门外大街、苏站路、平川路等道路均已竣工通车,火车站综合改造地区路网已经形成。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苏州火车站北站房投入使用。
北广场周边的公交综合楼、长途综合楼也陆续竣工,即将投入使用,目前,北广场建设也在抓紧推进,计划2011年6月投入使用。
南站房以及南广场建设也开始启动,计划2012年10月,南站房竣工投入使用,计划2012年底,南广场以及地下空间配套竣工投入使用。
考虑到近五年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平江新城和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区域内部分地块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发生变化,尤其是2010年7月沪宁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后,客流快速增长,苏站路、平川路、广济北路、人民北路等干道交通流量增加迅速,与《火车站地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编制时的背景、预测规模、技术指标产生差异。
为了应对这些新情况,更好服务旅客出行,需要对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中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设施进行评估,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完善火车站地区公共配套设施,推进火车站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为苏州火车站地区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1.16•【字号】苏府规字[2015]1号•【施行日期】2015.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规字[2015]1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1月16日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苏州火车站地区管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火车站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火车站地区,是指苏州火车站南北广场及其周边和地下区域,具体范围为:前塘河以南,江月路、平泉路、清塘桥(铁路以南部分)以东,护城河以北,元和塘以西区域(不包括上述河道和围合道路),总面积约143.2万平方米。
前款区域不包括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当由铁路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辖区。
第三条火车站地区内和出入该地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自觉维护火车站地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环保、绿化、市政设施和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等管理秩序。
第四条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委员会是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处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
第五条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站管办”)是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火车站地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制定和实施综合管理工作计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组织和协调社会治安、公共秩序、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等管理工作;(三)建立联合执法协调机制,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各常驻、派驻、例行管理部门的执法力量,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四)监督市容环境、广告布置、经营店档和市政、交通设施的设置,并指导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日常管理;(五)承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苏州站详细介绍铁路出行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每个车站的建设规模和建筑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以下是为大家带来关于我国火车站、动车站和高铁站的详细介绍。
苏州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护城河北岸,是办理客货运输的一等站,苏州站始建于1906年,为当时京沪铁路线上重要的车站,1908年竣工通车。
苏州站隶属上海铁路局,毗邻苏州汽车北站,是苏州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并且连接京沪铁路、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
苏州站于2007年11月28日起正式进行改造,2010年4月份投入使用。
苏州新火车站运输能力大大提高,2014年暑运日发送旅客已超12万人次。
新苏州火车站不论是建筑规模还是每日客流量,都属于特大型客运站。
站场规模将从现在的3个站台6条铁轨,扩大到7个站台16条铁轨,而且铁轨功能进行严格区分,不再像现在这样混用干扰,其中普通列车占用4站台9轨道,城际列车占用3站台7轨道。
历史沿革其实,从清朝光绪年间,苏州就已经拥有火车站了。
苏州火车站初建于1906年的清末,由苏州地方政府出资建造,到1908年正式投入使用。
当时站屋仅有205平方米,站台两座。
抗日战争时期,车站曾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41年才修复一新。
解放后,苏州站主体面积扩建到1400平米。
以后虽有修扩建,但变化不大。
旧的苏州火车站是从1979年4月开始建造,1982年6月1日交付使用。
站屋规格按照一次最高聚集5000人设计。
这个站建成后,上海铁路局批准苏州站升为一等车站。
旧苏州站新的苏州站面积是现有火车站的近6倍,站场由3个站台、8条铁轨线扩展为7个站台和16条铁轨线,建成后成为江苏最大的火车站和最大的候车站广场。
1908年苏州站建成1941年第一次修复解放后,苏州站主体面积扩建1982年苏州站升为一等车站改造2007年11月28日的上午,国家铁道部、江苏省在苏州市联合举行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奠基仪式,时任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江苏省委书记、省长梁保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等部省市领导出席了仪式,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苏州火车站位于新老城交界的位置上。
苏州站总建筑面积85700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为31200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为54000平方米,主体站房由南、北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组成。
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 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社会车、出租车落客区、贵宾车位于广场东侧。
地下出站厅两侧的停车场, 与北环辅路共用出人口。
火车站北广场公交车场集中设置在广场东侧地面, 大型社会车、长途车和旅游车在广场西侧进出。
1研究背景与机遇1.1区域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要求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4月,江苏省政府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
纲要提出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州等为重要节点,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苏州站为II 级枢纽,强化枢纽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1]。
1.2苏州火车站片区的使命及新诉求苏州火车站是苏州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其周边区域构成了有机整体,是展示保护区、姑苏区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是连接保护区、姑苏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和沪苏同城化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提升保护区、姑苏区中心城区首位度的重要平台。
火车站片区是更新的重点片区,未来产业将围绕“总部商务与科创服务业”产业布局,以苏州站为依托,承接其他片区商务商贸功能的移转,继续做强现代商务商贸功能,以现代化、高品质、高标准为要求,发展面向长三角的高端服务经济。
【作者简介】陆丽(1989~),女,江苏苏州人,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苏州火车站片区更新策略探析Analysis on the Renewal Strategy of Suzhou Railway Station Area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Renewal陆丽(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LU Li(CCDI(Suzhou)Exploration &Design Consultant Co.Ltd.,Suzhou 215000,China)【摘要】苏州火车站作为苏州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周边区域构成了有机整体,是城市主要窗口与纽带。
随着城市的发展,苏州火车站片区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