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回升 基础尚不巩固

中国经济回升 基础尚不巩固

中国经济回升 基础尚不巩固
中国经济回升 基础尚不巩固

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达到7.1%,其中,二季度增长7.9%。透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一关键数据,综观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迹象十分明显,已进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

然而,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有数据比较显示,今年上半年,投资为GDP的增长贡献了6.2个百分点,消费和净出口分别贡献了3.8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而在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4.4个、4.3个、2.7个百分点。这就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带有明显的投资拉动的性质。

毫无疑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扩大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最直接的方法,但仅仅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不巩固的。为了进一步夯实经济回升基础,就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当前,一方面受生产订单不足的影响,对于竞争充分的行业,民间投资比较谨慎;另一方面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垄断行业,由于投资开放度低、市场准入门槛高,压制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打破垄断行业各种有形无形的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无疑是稳固经济回升基础的一个关键。

今年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5%,金融机构人

民币贷款增长34.4%,均创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的天量增长,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有舆论甚至认为,经济企稳之日,应是现有刺激经济政策退出时机之时。这就涉及到怎样正确处理保增长和防通胀的关系问题。

很显然,当经济回升的态势刚刚出现而基础尚不巩固的时候,保增长仍然是放在第一位的。对此,有人形容说,经济企稳回升,就像驾驶汽车爬坡,不进则退,需要紧踩油门,脚底稍有松劲就会倒退。所以,在经济企稳回升的新阶段,怎样才能夯实经济回升基础?最关键的仍然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容有丝毫犹豫和动摇。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不能成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理由。这是因为,当CPI和PPI在今年上半年仍然都是负数的情况下,对通货膨胀的评估,只能看作是在局部出现的萌芽,完全没有必要惊慌失措。而股票价格的上涨,即使出现了一点儿泡沫,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毕竟在经济回升的态势刚刚出现的时候,股市的走牛总比走熊要好一些,不但有利于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也有利于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夯实经济回升基础,就要进一步发挥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作为在中国经济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产业,中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关乎全局的,

是不可替代的,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从1978~2008年,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1.98%,支撑了GDP 年均增长9.60%。恰恰是由于中国工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就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提高到9.1%。可以说,工业率先企稳回升,支撑了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特别是5月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比4月份增长42%;上半年汽车销量超过600万辆,在数量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所以,为了使工业的这种支撑作用发挥得更有力一些,中国工业理应在大范围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过程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眼前的回升基础尚不牢固,或者说还相当脆弱。从国际上看,经过危机冲击后的金融体系开始趋稳,但也不能排除出现反复,比如近日传出了美国老牌商业贷款机构面临破产的消息。实体经济仍在下滑之中,何时见底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即使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如多数预测的那样,在2010年某个时候呈正增长,其复苏之路也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复苏不可能复制原有的经济结构,会伴随相当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如美国储蓄率上升的同时消费率相应下降。这些变化除了引起短期冲击外,还将在中长期对我国的外需空间形成结构性制约。

从国内看,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不可能长期实施,越往后,空间越小;社会实体经济投资刚开始回升,信心还不稳定;消费增长有政策支持的因素,就业和收入下降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可能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应当继续抓紧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重民生、促改革的一揽子计划不动摇,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四个着力”,即着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增长,防止资金分流助推资产价格过快上升;着力支持社会投资的恢复和增长,使之逐步成为投资回升的主要力量;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为经济中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拓宽空间;着力推进产业调整和技术进步,培育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点。

尽管出现危机冲击和经济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增长潜力并没改变。但要把这种潜力充分发掘出来,使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增势,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要在这方面取得大的进展,又必须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对不少改革来说,经济调整期是难得的有利时机。因为在这个时期,经济关系绷得不是很紧,价格水平较低,改革共识较多,大的调整容易被大家接受,所以有一个“不失时机”的问题。

这次经济下滑,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外部冲击的原因,也有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的原因。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规律性现象,我们要防止的是

大起大落。当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后,一定幅度的回调难免,也有其必要性。我们经常强调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许多事情应当也有条件在经济回调期去做,包括淘汰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低效和无效产能,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节能减排,培育新增长点等。特别是当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后,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我们所期待的经济回升和新一轮增长,不是对原有增长结构和机制的简单复制,而应有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坚实基础。

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特征明显的浙江省,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首当其冲,一季度GDP增速降至全国倒数第二。面对困难与压力,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以坚韧、冷静、理性、作为的态度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在经济环境不利的阶段,近3个百分点的增幅,其含金量不同以往。指标变化的背后,是一个东部地区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过程,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凤凰涅槃”,经过这番洗礼,一个新的浙江将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崛起。

形势越严峻,越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季度仅有3.4%的GDP增幅,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逼着浙江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逼着各级政府伸出“有形之手”。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多次表示,全省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出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总体反映。眼下既要只争朝夕保增长,确保浙江这列火车头不减速,又要把危机作为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借势推动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解决。

形势越紧迫,走科学发展之路越不能动摇,就越不能只顾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发展。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顾全大局,咬定9%的全年增长目标不放松;二是坚持标本兼治,推进转型升级不动摇;三是坚持不搞重复建设,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增长,不放弃市场调节,尊重经济规律。

经济触底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今年以来,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昨日,记者邀请到市统计局常务副局长、高级统计师史传礼就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史传礼说,上半年全市总体形势企稳向好,突出表现为“三回升”、“三稳定”、“两增长”、“一加快”。

“三回升”:经济总量、工业生产、财政收入增速回升。今年一季度GDP增长5.7%,二季度GDP增长11%,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回升之势;

上半年GDP增长达到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增加值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增速较一季度(2%)回升3.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0.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速较1-5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三稳定”:农业生产、消费需求保持稳定,金融运行平稳。在经历了严重干旱和特大雷电暴风雨自然灾害的特殊年份里,今年全市夏粮生产仍然喜获丰收。全市夏粮总产385.65万吨,增长1.5%。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6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保持平稳增长,各项贷款小幅增长。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04.03亿元,较年初增加101.29亿元,增长16.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2.22亿元,较年初增加22.25亿元,增长5.4%。

“两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势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6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0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

“一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0.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3%,增速分别比一季度、1-4月、1-5月份提高2.4、0.2、0.3个百分点。

史传礼说,以上情况说明,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触底回升态势明

显,好的因素正在累积,宏观经济总体上正在蓄能转暖,全市决战决胜二季度取得阶段性成果,说明市委实施的战危机、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是正确的、及时的和有效的。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我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回升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上半年,我市工业生产呈现较为明显的回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去年9月份增长22.1%,此后逐月明显下滑。从今年4月份开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回升态势,4月、5月、6月份分别增长6.1%、8.5%和11.3%。

但是也要看到,工业生产虽有回升,但仍在低速区间运行,回升基础也不稳固,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大中型企业生产仍面临较大的困难。神火集团、商电铝业两家大型企业产能得到恢复,但受电解铝较去年同期价格下降较多的影响,上半年实现总产值同比分别下降27.8%、27.2%。二是部分重点行业的增速依然较低。6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我市具有一定地位的一些重点行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相当数量的主要工业品产量低于去年同月。四是工业用电量仍低于去年同月。6月份当月,全市工业用电量为84402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自去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

就如何保持工业生产回升的势头,确保经济持续回升,史传礼认为,由于农业和服务业增速相对比较稳定,只要工业增速上去了,经济增速就会上去。目前全市工业增速虽有回升,但仍在低速区间运行。下一阶段,要在努力提升工业企业生产上下工夫。一是采取措施,促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尽快恢复产能。二是加强产销衔接,帮助企业努力开拓市场。三是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企稳回升的局面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近一年来坚韧不拔、团结奋斗抗击金融海啸冲击的结果,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是正确的、有效的。

在看到形势好转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格局不平衡,还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不巩固,就是说经济回升刚刚出现,稍有放松或者受到外部较大的冲击,就可能出现反复。不平衡,就是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表现有好有坏,存在较大差距。不确定,就是说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蔓延,外部环境何时能根本好转尚难预料。就业压力加大、出口严重萎缩、财政增收困难、企业利润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警示我们,困难时期并未过去,必须做好在较长时间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

经济企稳回升,就像驾驶汽车爬坡,不进则退,需要紧踩油门,脚底稍有松劲就会倒退。在这个关键时期,首要任务仍然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于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容有丝毫犹豫和动摇。

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经过努力经济增长刚刚走出低谷、尚未根本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时,这一点更为重要。如果增长不保,就可能出现工厂倒闭、人口大量失业等严重问题,不但调整结构、改革体制、保障民生、扩大消费等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治和社会稳定也可能出现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把握好调控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贷大幅度增加。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近7.4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万亿元,为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50%,引发了一些人对通货膨胀的担心。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处在下降区间。而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夏粮丰收,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价格上涨,近期不大可能出现通胀问题。当前,一方面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以夯实回升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重视对通胀的预期管理,根据形势变化对货币政策实行动态微调,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三农”、中西部地区和改善民生方面。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矛盾更加凸显。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不少行业就存在过剩问题。危机带来的有效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一些企业盲目生产,产能过剩的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预计产能过剩达1.6亿吨。这一问题在不少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是唯一出路。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世界范围内正在展开新一轮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产业革命竞争。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经济、信息沟通等新兴产业上尽快实现突破,才能抢占新一轮大发展的制高点,让经济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

既要运用好政府调控的一手,又要发挥好市场调节的一手,防止顾此失彼,造成市场扭曲,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需要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特别是在政府刺激经济的同时,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扩大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最直接的方法,但政府投资要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必须启动民间投资。目前,一方面受生产订单不足、产能过剩影响,对于竞争充分的行业,民间投资比较谨慎;另一方面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投资开放度低、门槛高,限制了民间投资的进入。下决心打破垄断以及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让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充沛动力,已成为稳定回升基础的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目的。上半年涉及民生的项目,全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40.3%、29.2%和17%。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成为下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点。下半年涉及民生的大事有3件:抓紧落实促进就业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逐步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惠及广大城镇职工;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但是满足人民新期待的需要,也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地发展。

经济企稳回升,无疑将增强全国人民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信心。但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提醒我们,这个关键时期需要牢牢把握大局,坚持调控方向,立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不动摇,巩固企稳回升的基础,为经济全面复苏积蓄更为强大的力量。

分析内外部环境和相关因素,今年下半年,安徽经济将继续看好,但回升基础有待巩固。

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将继续改善

从世界环境看,近期世界经济基本面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作为国际贸易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6月份创下近8个月新高。美国PMI指数中的生产指数在5、6两个月上升12.1个百分点,达到52.5,表明美国制造业正在走向缓慢的复苏。大多数国际经济组织和专家认为,世界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世界经济目前正处于筑底阶段,下半年经济向好的可能性在增大。但必须注意,目前的经济反弹是极其脆弱的。一是全球失业率仍在持续攀升,6月份,美国失业率升至9.5%,德国也达到8.3%,预计今明两年全球失业问题仍会加剧。二是全球贸易受到重创。一季度全球贸易总额同比下滑超过40%,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总额会下降11%以上,创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以来最为显著的降幅。这意味着世界经济正在回升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观测国内经济,回升态势明显。到6月份,国内PMI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回升,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新订单指数连续四个月稳定在55%上下,制造业企业新订单数量环比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国的5月份工业增速已经基本恢复到去年10月份水平,钢材日产量在5月份达到去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国日平均发电量在6月份也实现2008年10月以来首次正增长。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的工业已经

连续2-3个月保持增长,江苏的38个工业行业中有32个实现正增长,占比已达84%。预计全国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接近8%,环比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下半年,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市场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整体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最近,IMF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7.5%和8.5%,比原先预期都提高了1个百分点;世行将中国2009年GDP增速预估上调至7.2%,较3月份预估调高0.7个百分点。在需求环境好转的带动下,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回升,目前已经处于中度景气区间。

工业经济增长仍将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国家的家电下乡、汽车消费税减免和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大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回升。下半年,在投资快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市场需求回暖及基数等因素作用下,工业增速有望继续稳步提高。

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在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征和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刺激下,去年下半年延迟的市场需求和今年的当期需求集中释放,乘用车销量环比、同比均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汽车累计产销达到600万辆左右,增速均超过15%,且呈现逐月上升趋势,汽车产量连续四个月创历史最高纪录,并均超过100万辆,新车销量连续六个月保持全球第一位。我省汽车产量从2月份开始扭转了连续7个月的负增长,在4月份创下了月产8.5万辆的历史新高,目前汽车产量已经连续4个月稳定在7万辆以上。预计下半年汽车消费

需求仍将保持旺盛,并且随着消费产品结构的逐步上移,下半年行业盈利有望明显改善。从库存因素来看,由于年初对市场的估计偏差,今年以来市场一直处于销大于产的状态,库存整体处于历史低点。同时,价格走势显示目前的需求相对于供给是近几年来最强的状态,需求在宏观消费环境仍然向好的背景下下滑的概率不大。预计全国全年汽车产量将超过1100万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省汽车产量也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将有望超过75万辆,增长20%以上。

家电行业仍将维持强劲增长。今年以来,随着“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三大消费刺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以及原材料价格回落对企业成本压力的减轻,我省家电行业运行良好,反弹增长势头明显。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彩电产量分别达到415.8、833.4、633.7和180.3万台,同比增长46.6%、34.3%、58.3%和50.2%,较去年同期提高18.4、1.2、49.1和60.8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冰箱产量达到173.9万台,6月份空调产量达到135.1万台,均创下我省历史最高月产。“家电下乡”在3月份开始提速,截至5月底,销量已超过32万台。下半年,国家将进一步落实城市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以及住宅消费的启动,对家电需求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预计,下半年四大家电产量增39%,冰箱产能进一步释放,冰洗产品产量增长将达到40%;受季节性因素和低能效产品库存影响,空调产量增长30%左右;彩电在产品结构升级以及去年的低基数的带动下,预计增长超过50%。

钢铁行业呈现回暖态势。5月份以来,钢材价格开始止跌回升。5月份至7月3日,CRU国际钢价综合指数上涨了13%,国内钢材价格从4月中旬以来连续上涨近2个月,目前各钢铁企业又纷纷上调7月份的价格。宝钢股份7月份各钢材产品分别上调了100-450元/吨不等,鞍钢的产品价格普遍上调150-500元/吨。在钢材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钢材产量明显增长。5月份,全国日钢产量184.8万吨,创去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我省钢产量连续2个月超过140万吨,并仍在逐步提高。行业效益也有所改善。前5个月,冶金行业利润降幅比1月至2月减少2.8个百分点。马钢效益已经连续2个月得到改善。下半年,仍有较多因素支撑国内钢材需求的稳步增长。房地产投资逐月加快,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提升,汽车行业保持强劲增长,都有力的支撑了下半年的钢材需求。但总体上的产能过剩、俄罗斯等国低价钢材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都可能对钢铁行业的形势好转产生不利影响。预计全年钢产量在1750-1800万吨左右,与去年持平。

我省汽车、家电等行业在下半年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不会减弱,钢铁行业有望继续回暖,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预计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可达18.5%,全年增长

17.5%左右。

需求支撑仍然较为有力

固定资产投资仍有望继续加快。一是整体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投资增长。尽管存在通胀预期,但年内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仍不会改变,为下半年的投资资金来源提供了保障。下调项目资本金比例、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和降低相关投资门槛,将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释放民间投资活力。二是新开工项目的大幅增长保证了投资的年内工作量。上半年我省新开工项目增长超过40%,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翻番。按照国家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任务完成的要求,我省“861”项目下半年还有近2000亿元的投资量待完成。三是房地产对投资的带动作用将较上半年有所提升。从3月份开始,我省房地产月度投资规模稳步提高,6月份当月投资达到了22.7%。如果保持目前的投资规模,下半年房地产对投资的增速有望超过25%,较上半年提高一倍。6月份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接近前4个月的总和,环比增幅高达138%,对支撑下半年的房地产投资将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国家还将继续下达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实施也将带动相关产业投资加快,这些都将对投资增长形成强力的项目支撑。综合考虑,预计下半年投资将增长36%左右。

外贸出口降幅将进一步收窄。全国出口降幅在6月份已经明显收窄。广东东莞不少外贸企业,自5月以来订单已经持续回升,订单已经达到去年最高峰时的七成左右。6月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和里昂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超过50,显示出口有望开始向好。同时,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外贸政策作用将在下半年集中显现,包括七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将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近一倍、下调保险费率30%左右,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等方式支持

出口企业融资等一系列措施。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相对较低的基数,以及外需逐步回稳以及政策效应显现等积极因素,下半年出口降幅将逐步缩小,并在年底有望实现正增长。预计全年出口额在95-100亿美

元,较上年下降10%-15%。

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国家把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纳入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消费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国在家电、汽车和住房的消费热点的带动下,前5个月消费增速创23年来的同期新高。下半年,国家对消费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粮食丰收以及国家上调粮食收购价格、加大猪肉收储力度等政策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汽车下乡政策的落实将带动农村汽车消费,农村消费有望继续保持旺盛。同时,股市的持续回升使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逐步落实,房地产回升带动装饰材料和电器消费的增长,城镇居民消费也将逐步升温。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长17%左右。

物价涨幅将在年内由负转正

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出厂产品价格指数(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都出现了大幅下降的趋势,但从环比来看,近期各类价格指数下降的势头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CPI环比指数从3月份开始已连续小幅上涨,PPI指数环比也呈回升态势。预计下半年物价指数同比将进一步转为正增长,一是翘尾因素的减弱。在上半年拉低物价下降动因中,翘尾因素贡献了

-2.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在0.6个百分点,翘尾因素是导致物价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但下半年翘尾因素影响大幅减轻,仅为-1%左右。其次,存在一些新涨价因素。经济回暖、市场需求回升,无疑将直接带动相关产品的价格上行。国家要进一步理顺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一些能源、资源品市场价格将上扬,实施提高粮食等农产品收购价格、启动农产品收储计划等措施,都将对物价上涨起到政策性推动。第三,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反弹,输入型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第四,今年以来市场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流动性充裕,加剧通货膨胀的预期。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年底之前我国的物价将转为正增长,下半年物价涨幅在0.6%左右,全年在-1%左右。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尽管目前经济回暖态势明显,但制约影响因素仍然很多,回升基础仍有待巩固。一是工业企业效益改善不明显。前5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仍然高达31.8%。如果下半年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可能将被进一步被压缩。二是投资资金来源压力较大。尽管上半年我省信贷投放总量达到上年全年的1.6倍,但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仅增长12.6%。三是过剩产能压力仍然很大。目前,我国的钢铁、水泥和汽车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仍然比较严重,这意味着当前这些行业的回暖还比较脆弱。

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尚需巩固

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冲击下,我市作为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开放城

市,难以独善其身,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大幅下滑,但总体情况相对较好,您认为这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蒋志雄:今年以来,我市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同比大幅下滑,但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相对较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应该说总体应对有效。从宏观调控层面看:市委市政府应对得当,措施有力。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扶持农业生产、积极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有效运作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微观经济层面看:企业积极、灵活、顽强应对稳住了生产的基本面。由于我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居多,经营灵活,既有长期积累形成的较为雄厚的民间资本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提供较强的承受能力,又有长期以来“勇闯天下”的“莆商精神”所孕育出来的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面对金融危机的全面冲击,企业总体上能够积极发挥内在潜力,从容应对。

记者:近几年,宏观调控对投资一直是“抑制过快增长”。但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是各地都在采取一项重要措施,莆田的情况如何?

蒋志雄:投资是保增长的基础,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是造成需求的急剧萎缩,因此加大投资力度在今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今年1-8月份,我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城关镇以上)完成投资197.13亿元,比增22.7%,但与30%以上的增长目标差

距仍较大。为此,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海西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加大增投资金和国债资金的争取力度。科学策划、包装、生成项目,有效运作,力求在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获得更大分配份额,以带动地方、民间投资的迅速跟进。

记者: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我市部分企业出现了停产倒闭。您认为我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努力保持工业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蒋志雄:确实有部分企业出现了停产倒闭,尽管这是企业面对这场危机,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经过程,但在短期内,努力帮助企业维持生产,稳定员工队伍,关系到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所以,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围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财政资金以担保、补贴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简化融资担保手续,拓展担保方式,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继续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记者:一般认为,消费需求与投资、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您认为我市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要有哪些作为?

蒋志雄:一要稳定居民就业,促进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二要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要结合“家电下乡”、“三农补贴”等举措掀起家电消费小高潮;三要努力营造、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培育壮大汽车、家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危机,为了抑制国内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务院于2008年末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对今后经济运行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四万亿投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调整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球经济震荡,对各国经济造成了或大或小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难逃厄运,对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内经济来说,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美国经济的低迷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央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全力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一、短期影响分析 1.资金来源方面 此次“四万亿”投资计划包括新增中央投资11800亿元,其他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等28200亿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投资计划,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以应对这场经济大风暴,给予了世界及我国人民很大信心来战胜金融危机。 2.资金流向方面 此次“四万亿”计划投资了包括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七个方面,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在坚持老百姓“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一贯原则下,一批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一座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完成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步步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按部就班地实施,我们看到了“四万亿”投资带来的受益群体,印证了“重保障、解民忧,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的中国政府作风。 在中国的具体背景和全球经济的宏观紧张下,中国政府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以适应这个特殊时期经济的发展,通过“四万亿”的财政投资,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同时强化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文教科卫等投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对消费的促进和需求的拉动,成就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长期影响分析 1.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毫无疑问,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扩大政府生产性开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但它的副作用较大,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历来存在不少问题。

美国贸易战对美国和中国关税的影响

一、对美国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启动贸易战美国经济将会成为最大输家。 在全面贸易战情景下,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中国也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同样的关税,美国将会出现进出口萎缩,国内物价上升,消费、投资连续多年低于无贸易战的基准情形,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并于2019年进入经济衰退,失业率从目前的4.9%到2020年攀升至8.6%;在中止的贸易战情景下,即美国对中国关税政策执行一年后中止,美国消费、投资也同样会连续数年低于基准情形,经济增速到2018年将降至1.2%,失业率到2019年将升至6%。 二、对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的出口对象中,美国居于首位,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8%;在美国的出口对象中,中国则位列第三,占美国出口总量的10%。 从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机械(占出口总量51%)以及劳动密集、附加价值较低(如占出口总量33%的鞋服)的产品。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初级产业部门,如农产品、天然矿石以及汽车和飞机这类先进制造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出口方面的结构正在持续转变升级,如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2000年至2016年,机械以及运输设备在中国出口总量所占比重已经从33%上升至47%,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则从35%下滑至27%。 在此背景之下,汇丰测算,若对中国实施45%的关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下滑52%,占中国出口总量的9.3%,出口总量受影响较小的原因在于中国将出口更多产品至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从而抵消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美国能够获得的关税收入约为890亿美元。0151986符芳玲

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中文版本)

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 编者按:北京时间2019年6月20日,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Clifford发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政治风险、法律法 规风险、资产搁置风险、私募基金和私人资本空缺、缺乏国际合作 和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项目风险等诸多挑战。现将主要情况编译整理,并报上,供参考。 一、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并带动沿 线74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遇,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政局动荡、战乱频发,对基 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于当地 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在斯里兰卡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按照原定 计划进行。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信保)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较为单一的政治商业保险,2017年第3季度末,中信保 统计的保险总额近5100亿美元,理赔总额约为20亿美元,但由于 保单品种单一,不适应融资来源复杂的“一带一路”交易。 二、法律法规风险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并涉及多个不同的法系,如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等,而这些法律体系和地方法 律并未将外资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纳入考虑,造成许多项目无法 正常运行。如耗资50亿美元的雅万隆高铁项目于2016年1月开工,原本预计2019年完工,但目前由于近40%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未得到 解决暂停运营,导致其完成期限延长至2024年。又如耗资52亿美

元的中泰铁路项目,之前由于投资分享和发展权而受到拖延,现在又由于曼谷的环境审批问题面临延期风险。 三、资产搁置风险 中国大多数大型在岸项目都是直接向国有企业(而不是项目本身)寻求融资,项目融资在中国并不常见,且项目融资交易中经常涉及的账户担保、合同权利担保等在我国担保法中并没有对应的担保形式。与国际商业银行和多边开发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在分析和分配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方面缺乏经验,导致不太擅长处理完整的商业和融资条件的交易,而这些条件反过来又可能引起进一步的问题,导致项目资产搁浅。这样的多米诺效应(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能是灾难性的,“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项目资金的吸引力和可回收性,资金的短缺可能随时导致项目搁浅。 四、私募基金处于“观望”态势 “一带一路”建设规模宏大,需要的资金数据巨大,虽然私募基金与“一带一路”建设挂钩的基金活动有所增加,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主要由中国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和政府机构牵头,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而私人投资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仍然持“观望”态度。一方面是由于私人资本投资“一带一路”国家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而沿线许多国家通常被认为是次级投资级别;另一方面,在结构上,大多数基金是封闭的资金池形式,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或经理人通常也是基金的投资者,大部分基金经理人均由中国国有企业或国有、政策性银行主导。 五、私人资本稀缺 “一带一路”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国现有的政府支持银行和投资

中国平安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从投资或资产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上表,可以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变动情况作出以下分析评价: 该公司总资产本期增加759248百万元,增长幅度18.95%,说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年资产规模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1)流动资产本期增加了51889百万元,增长的幅度为443.89 %,使总资产规模增加1.30 %。非流动资产本期增加707359百万元,增长的幅度为460.73%,使总资产规模增加了17.66%。两者合计使总资产增加了759248百万元,增长幅度为18.95%。 (2)本期总资产的增长主要体现在非流动资产的增长上。如果仅从这一变化来看,该公司资产的非流动性有所增强。尽管非流动资产的各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动,但增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放贷款及垫款的大幅度增长。发放贷款及垫款本期增长191489百万元,增长的幅度为18.17%,对总资产的影响为4,78%。企业发放贷款及垫款的大幅度增加,说明企业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是作为“发放贷款及垫款”的备抵科目,“发放贷款及垫款”项目是根据贷款和垫款减去贷款损失准备填列,说明企业准备了大量的贷款为贷款损失准备金做准备。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增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期增加164929百万元,增长幅度为46,93%,对总资产的影响为4.12%。三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资

本期增长133172百万元,增长幅度为17.00%,对总资产的影响为3.32%。四是应收款项类投资的增加。应收款项类投资本期增长152977百万元,增长幅度为35.64%,对总资产的影响为3.82%。 (3)流动资产的变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货币资金的增长。货币资金本期增加32350百万元,增长幅度为7.31%,对总资产的影响为0.81%,货币资金的增长对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满足资金流动性需要都是有利的。二是拆出资金的增长。拆出资金本期增加30795百万元,增长幅度为67.18%,对总资产的影响为0.77%,三是应收利息的增长。应收利息本期增加了5301百万元,增长幅度为14.98%,对总资产的影响为0.13%。四是结算备付金的增加。结算备付金本期增加30795百万元,增长幅度为203.62%,对总资产的影响为0.11%。 (二)从筹资或权益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1)负债本期增加699493百万元,增长的幅度为19.15%,使权益总额增加了19.15%;股东权益本期增加59755百万元,增长的幅度为16.89 %,使权益总额增加了1.49%,两者合计使权益总额本期增加了759248百万元,增长的幅度为18.95%,使权益总额增加了18.95%。 (2)本期权益总额增长主要体现在负债上,流动负债增长是其主要方面。流动负债本期增长412729百万元,增长幅度为651.18%,对权益总额的影响为11.30%,这种变动可能导致公司偿债压力的加大及财务风险的增加。流动负债增长主要表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难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讲授提纲】 第一节农村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南移(从黄河流域移向长江流域) 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文化向农耕生产过渡的风貌。

农耕居首三代时期,农耕业已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秦秋战国时期,列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无不与农耕经济联系在一起。 重农固本秦汉以后,“重农固本”成为治国的不易之道。 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流域达到较高水平,并使之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而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为农耕的向南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重心南移汉晋以后,北方边患日趋严重,战乱频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中国农耕区的核心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 基本格局: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长期的对垒与融合 耕守牧攻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

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攻势。 长城心态万里长城正体现了中原华夏民族试图把农耕区围护起来的心态。 对垒融合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对垒的一面,又有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形式为中介,实行经济经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中华文明两大源泉:农耕与游牧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它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农耕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延续性。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一方面造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藕断丝连,含混不清: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表现:

中国平安保险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行业背景和公司基本资料 1.行业背景 2.公司基本资料 二.中国平安财务比率分析 1.财务分析方法 2.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4.发展能力分析 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趋势分析 1.资产结构趋势分析 2.负债结构趋势分析 3.利润结构趋势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文章对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近五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两个方面及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分析,并给出了综合评价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意见 关键词:平安公司财务报表比率分析趋势分析

摘要英文 引言 对保险公司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提供充分的资讯以帮助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经营者以及政府监管部门完成各类决策。但传统的财务分析技术,主要是基于考察期间内,静态的财务报表数据和指标系统,其本身并不具备预测功能,因此,对未来决策的指导意义很低。尤其在高度不确定的竞争性市场状况下,这种静态的财务分析技术所带来的“滞后效应”,无疑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科学的评估和监管。而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的动态财务分析方法,能够弥补历史性财务报表分析的缺陷,提供更为完整和有效的预测性财务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本文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下载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近几年的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度利润分析表等数据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从而发现该公司财务状况的优劣势以及与同行业公司的比较情况,并且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行业背景及公司基本资料 1.行业背景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世北京奥运、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着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从2006年-2011年的6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65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万人发展到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45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2011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万亿元,是2005年的倍。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1年底,国内有9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保险业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完善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丰富保险产品创新、营销渠道,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东中西部保险市场的协同发展。 2.公司基本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讲课稿)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主体 1、时间早。 早在四五千年前,兴起于黄河中游地域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 神农氏,禹、公刘 三代时期,农耕业已经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古代诗歌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所谓“同我妇子,磕彼南亩,田俊至喜”(《诗·豳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王世纪·击壤之歌》),即是其生动写照。 2、地域广。 黄河流域(粟作区)、长江流域(稻作区) 3、生态适宜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 《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史记》称赞周人的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扁道之兴,自此始”。农耕与部族的兴衰紧密相连。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 当黄河流域以南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西北部地区,正繁衍生存着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代“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传》),依靠畜牧、狩猎为生。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促使他们经常南下劫掠,“利则进,不利则退”(《史记,匈奴传》),给中原的农耕民族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当某一游牧部落出现了具有政治远见和号召力的领袖,游牧人短暂的经济劫掠便可能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征战,甚至入主中原,建立起混一游牧区和农耕区的王朝。 1、中原地区――农耕 中原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土地这个固定的基础上,稳定安居是农耕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但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 2、西北地区――游牧 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在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上处于较低层次,但他们勇猛善战、粗犷强劲,富于流动性,善于吸取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补强剂。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汉唐时期开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原农耕文明博取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 3、二者不断融合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游牧人,从农耕人那里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促进其自身社会形态的变化。促进了中原华夏农耕经济的周边扩展和多元交汇。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他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1、从纵的方面讲

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美国时间4月3日,美国发布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的清单建议,该清单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美国贸易代表署建议对清单上中国产品征收额外25%的关税,以弥补美国在科技领域所受到的影响。这一场贸易战打到今天,已经变成全球贸易战,A股连续一周绿油油的,股民心里苦,对于贸易战,各个国家又持着什么态度呢?跟债卫士小编一起来看看。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6月15日公布的对华加征关税最新产品清单,美方将从7月6日起,对来自中国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将把世界前两大贸易国拖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冲突,把本来互利、自由、公平的世界贸易推到峭壁边缘,对世界贸易造成“关税之伤”。美国可能没有预料到的是,受美方关税措施打击最沉重的不是中国企业,而是美国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关税清单看,美方针对自中方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征税,将涉及约1100个八位税则号,第一轮征税涵盖818个税则号,主要涉及机械电子、成套设备、资源化工等三大类73种商品。以美国的逻辑,惩罚关税将使中国的出口受到“制裁”。但事实表明,这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展开剩余84% 受害者之一:美国消费者。美国“商业内幕”

网站援引美银美林经济学家的分析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将使美国消费者成为全球最大输家。美国经济学家测算,美国关税措施将引发国内物价上涨,可能抵消大多数美国民众从特朗普税收改革中享受到的减税红利。美银美林分析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此次对中国采取的征税措施,认为对华措施只是30年前一幕的重演,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仅在1984年,由于进口限制,美国消费者就多支出了530亿美元。受害者之二:美国企业和全球供应链。关税措施表面上是针对贸易,实际上牵动的是整个全球供应链。受到此前美国钢铁关税措施的影响,一些美国本土企业或计划“出走”,或面临关闭危险。美国制造标志性产品之一的哈雷?戴维森公司在6月25日宣布,将把面向欧洲的摩托车生产转移到美国之外,以避免受到欧盟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的影响。美国最大的铁钉制造企业——中洲铁钉公司也表示,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加征关税,导致成本上升,公司不得不解雇了500名员工中的60名,并计划在7月底再解雇200名员工。受害者之三:在华外资企业。中美经贸关系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说中美贸易战将产生“打击”效应,受打击的绝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还有在华的外资企业,包括美资企业。中国的态度3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继续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口相纸征反倾销税。7月5

平安估值分析

中国平安估值分析 一、估值方法选择 中国平安的企业性质应该被界定为金融控股集团,而非单纯的险企或者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其业务领域主要包括保险(寿险、产险)、银行、资产管理(证券、信托、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及其他(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等)四大板块。保险业务目前仍是中国平安的主业,贡献利润占比60%左右,其次是银行和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互联网科技业务目前无论资产还是利润贡献均占比不高。鉴于平安业务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不宜简单按照保险公司进行估值,应当参照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估值并做适度修正。 目前对于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价值评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SOTP(SumOfTheParts)法,也就是将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先进行独立估值,然后加总计算整体价值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NAV—资产净值是估值的计算基础。资产净值的概念来源于封闭式基金,指的是将根据每个营业日基金所持资产的市场收盘价所计算出的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之各类成本及费用后,得到的就是该基金当日之净资产价值。本文将以SOTP法为基础对中国平安进行估值分析。 二、中国平安估值分析 按各业务分部估值。 1、保险业务

保险业务分为寿险和财产险。 寿险(含健康险)是平安的核心业务和优质资产。根据2017年中报,平安的寿险业务内含价值为4466亿元。因寿险公司持 有的已生效保单将持续贡献利润,称之为有效业务价值,以调整后的净资产加有效业务价值组成的内含价值是常用的寿险公司 估值方法。考虑内含价值运营回报率21%和新业务价值增长率47%,属于高增长,参照港股人寿险集团友邦保险的估值水平,应当给 2EV估值,保守点,按估值约为6700亿元。 这里说明下,作为估值参照的友邦保险,根据2017年中报 数据和2018年2月22日收盘价,其总市值975亿美元,内含价值463亿美元,估值2EV。2017年中报披露友邦新业务价值增长率42%,内含价值运营回报率17%,增长率低于平安。但另一方面,友邦隶属于AIG,其寿险方面的运营和管理水平要高于平安(目前国内寿险公司的最大问题是投资收益水平低,反映投资能力低下)。 按市盈率估值,平安2017年前半年寿险业务净利润2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考虑较高增长率因素,按15倍PE估 值为7140亿元。 财产险。根据2017年半年报,净利润亿元,净资产672亿元。财产险业务净利润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仅为%,几无增长,按10倍PE估值,约为1380亿元,取整数为1300亿元。 平安的保险业务估值合计8000亿元。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前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力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只有进一步发展与它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战胜旧的生产关系。所以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发展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其基本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需要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可以发挥二者的优势。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成分,是社会主义国家重要的依靠力量。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6)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惠共赢的开放战略。 (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8)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指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机构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三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 张晓君,彭 力,沈 弢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0031)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近十几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最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融资模式有着其他模式所不及的优势,对解决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短缺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中国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上已具备实施条件。但在SPV 的组建、税收制度、 一、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特点 资产证券化(简称ABS,Assert -backed Securitization)是近十几年来国际金 融领域最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工具与融资手段。它最早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的住房抵押证券化, 1970 年,隶属于美国政府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ov 2 ernmentNationalMortgage Association)首次发行了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简称为MBS) [1] ,开创了证券化的先河。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这一融资工具在美国和欧洲市场 上获得迅速发展, 同时进入亚洲市场,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资产证券化市场[2] 。然而迄今为止, 各国学者对资产证券化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对资产证券化进行阐释会有不同的结果。如Joseph C 1 Shenker & Anthony J 提出有代表性的定义是:“资产证券化是指股 权或债权凭证的出售,该股权或债权凭证代表了一种独立的、有收入流的财产或财产集合中的所有权利益或由其所担保,这种交易被架构为减少或重新分配在拥有或出借这些基本财产时的风险, 以及确保这些财产更加市场化,从而比仅仅拥有这些基本财产的所有权利益或债权有更多的流动 性。”[3] 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 2 mission, 简称为SEC)认为资产证 券化是“创立主要由一组不连续的应收款或者其他金融资产集合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证券,它可以是固定的或是循环的,并可根据条款在一定时期内变现,同时附加一些权利或其他资产来保证上述 担保或按时地向持券人分配收益”[4] 。尽管如此,资产证券化的应用仍在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作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则是指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提供的未来现金收入作担保,辅以必要的信用增级措施,在资本市场 上发行中长期债券等证券以取得建设资金的融资方式[5] 。 与其他传统融资模式相比,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有如下特点: (1)融资成本低。资产证券化总的融资成本低于传统融资方式,其原因在于: 首先,资产证券化运用成熟的交易结构和信用增级手段,改善 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并且支付的利息率比原始权益人发行的可比证券低得多,因此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原始权益人的融资成本。其次,资产证券化支出费用的项目虽然很多,但各项费用与交易总额的比率很低。(2)融资效率高。资产证券化作为帮助发起人融资的一种工具,独特之处在于它可用融资人自己的未来收益进行融资,区别于一般融资工具将融资人现有财产用来进行融资。资产证券化的融资人可以通过转让自己未来的收益权或者债权,得到即期的融资,这对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及灵活使用资金非常有益。(3)投资人风险小。一般而言,投资人很难对经营者进行有力的监控。而在资产证券化中, 投资人只是投资特定的证券,对基础资产的选择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中美贸易战对双方以及世界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对双方以及世界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全球价值链课题组 2018年3月

中美贸易战对双方以及世界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预计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为应对美方将要实施的关税、非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我国也应采取反制措施来保护自身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的权益。 早在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正式宣布对中国启动“301调查”,此项调查是上世纪美国里根总统时期频繁使用的单边法律工具,2000年后,仅在2010年对我国使用过一次。2018年3月8日,美国政府正式公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并随后宣布了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国的关税豁免权,矛头直指中国。在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背景下,我国已不能回避即将到来的中美贸易战!改革开放发展至今的四十年时间里,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已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攻坚阶段,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国应坚决打击、以战致和! 在美国将对从我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特定背景下,中方可采取相应关税、非关税壁垒减少从美国的进口作为反制。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专家就以下四种贸易战情形,对中美双方以及世界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进行测算:

1)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2)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对美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3)美国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减少600亿美元,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4)中国对从美国进口商品减少600亿美元,对美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从对方进口的商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依据目前形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较大可能性集中在: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产品和高铁装备,均为高技术制造业商品。为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针对我国反制措施的建议集中在:农产品、畜牧产品、波音飞机和废铝等商品。本报告参考2015和2016年中美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及潜在的被加征关税的‘危险’商品,对以上四种情形的经济和就业影响进行了测算,主要结果如下:情景1: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 美国此次针对我国关税计划的目标是高技术制造业。2016年我国向美国出口的高技术制造业商品总计约1227亿美元(600亿美元则占49%),若美国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600亿美元的相关产品加征25%关税,预计我国出口额将下降217亿美元,中国向美国出口减少

基础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的新进展

基础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镇化发展也呈现蓬勃的态势。 大部分的城市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许多基础设施已经逐渐老化,满足不了人们 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 逐渐进入新常态,匀速发展成为人们追求的经济发展状态。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 态势,我国应该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并且借此来促进经 济的增长和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和 经济增长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基础建设投资;经济增长;深化研究;研究新进展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完成了我国 经济发展的探索,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逐渐 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复杂多样,尤其是消费、投资 和贸易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关键。中国对总支出的投入比例大于任 何一个大型经济体,中国总产出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也大于任何一个大型经济体。 除此之外,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也不得不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基 础建设方面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值得深化研究。 1 基础设施概述 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主要指的是,用于社会生存和发展,服务于人们和一些部门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公路、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 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的设施。基础设施又分为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基础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是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为人们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东西。基础设施的健全也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基础设施投资的建议 2.1投资规模合理的基础建设 在总支出中某项支出是否稀缺决定着这项支出的性质。例如,在公路、机场 等地方的支出如果过于多,这笔投资将可能成为非生产性的支出,不但对经济增 长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还会妨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这就是说,如果在公共支出 上的规模超过了最佳程度,那么这笔支出将会造成坏的影响。据某些相关报道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已经过高,适当降低对公共设施的支出 应该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在教育支出、环境保护、精神 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却相对较少,在各方面的建设不能保持平衡。因此,必须 在投入的比重上进行重新的估算,增加投入比重,并且能够尽量保证各个方面的 平衡,以确保投资合理。 2.2注意投资分布结构 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的研究中,过于重视数据测量,从而忽视了在 道路方面的勘察和关注。研究结果中体现的结论是质量类型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 的经济回报,也存在着对贫困不一样的的影响。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方面进行投资,收到的效果也必然会存在差异。在投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投资分布 结构引起足够的重视。 2.3选择有良好前景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许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公路进行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公

中国平安2018年财务分析结论报告-智泽华

中国平安2018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 第 1 页 共 2 页 中国平安2018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2018年实现利润为16,315,100万元,与2017年的13,474,000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1.09%。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在市场份额增长的同时,营业利润大幅度的增长,经营业务开展得很好。 二、成本费用分析 2018年营业成本为零。2018年管理费用为14,769,700万元,与2017年的13,968,800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5.73%。2018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12%,与2017年的15.68%相比有所降低,降低0.56个百分点。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提高,企业管理费用控制较好,管理费用支出水平相对下降给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三、资产结构分析 四、偿债能力分析 从支付能力来看,中国平安2018年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企业负债经营为正效应,增加负债有可能给企业创造利润。 五、盈利能力分析 中国平安2018年的营业利润率为16.72%,总资产报酬率为2.39%,净资产收益率为18.9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7.63%。企业实际投入到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资产为611,633,700万元,经营资产的收益率为2.67%,而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为36.98%。从企业内外部资产的盈利情况来看,对外投资的收益率大于内部资产收益率,内部经营资产收益率又大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说明对外投资的盈利能力是令人满意的。尽管对外投资收益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对外投资总额也以相近比例下降,对外投资业务的盈利能力变化不大。 六、营运能力分析 中国平安2018年总资产周转次数为0.14次,比2017年周转速度加快,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有多大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有多大? 为平衡美方232措施(即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昨日(4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 中止关税减让义务,自2018年4月2日起实施。这意味着中国吹响贸易反制措施的号角,中美贸易战摩擦升级。美中贸易摩擦大有升级之势,受此消息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在4月第一个交易日齐齐大跌。那么,贸易战一旦持续下去,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从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产品领域看,有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基本来自“中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有分析称白宫的目标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计划。那么此次中美贸易战到底会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惊人真相:狙杀“中国制造2025”!+ 有观点认为,贸易战其实早已酝酿,而且这只是美国阻遏中国崛起冲刺阶段的“组合拳”之一。去年底,特朗普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国竞争正是此轮贸易战的大背景。 大致而言,大国竞争包括制度的持续革新能力、持续的坚强

领导能力、整体战略的科学制定与贯彻能力、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持续的高科技突进能力、强大而可用敢用的军事实力等。日常而言,科技与产业属于竞争的核心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遇重创,加上长期依赖金融,制造业外流严重,元气大伤。看下面的统计图,清晰地呈现美国如何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一个服务型国家的。1990年美国是制造业大国(蓝色部分): 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蓝色部分)已经很少:相比之下,那个长期位于产业链下游,以加工配套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却在不声不响间异军突起。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正在抢滩。最近流传一个段子: 遥想一百多年前,皖籍的李鸿章中堂访英,是去欧洲购买船只、大炮和向列强借款。而据传2015 年10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英的成果汇报由卡梅伦“中堂”完成:“启禀老佛爷(英国女王),洋人要给我们修铁路……”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超越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6年以204亿美元之差被美国反超,但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4.2%,增幅创6年新高,再次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更让美国苦恼的是,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

浅谈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侧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利与弊

浅谈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侧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利与弊 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数每年都在不断地攀升,可是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代表着国民生活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在已经开始的十二五规划中就强调了处理好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了民生问题才是解决了老百姓身边最基本的问题,这才是一个服务型政府机构所应该做的事。 在民生问题中最重要的就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在09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就宣布将投资4万亿来建设基础设施。从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宣布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这项措施所产生的效果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将简要说说我的观点。 我们先暂且不谈这项措施所产生的利与弊,先想想发改委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措施。现在老百姓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是住房问题,是就业问题,是教育问题,是医疗问题,是各种各样与老百姓们密切相关的问题,这就是民生问题。所以发改委实行这项措施的初衷是为了广大的老百姓着想,是为了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困难。在这个“4万亿投资计划”中主要包括民生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灾后重建这七个方面,涉及的方面还是十分的广泛的,基本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年的时间里从一些官方的报道和数据里的确可以看到“4万亿投资计划”取得了很多明显的成就。在世界刚刚从经融危机中度过的背景下,“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中国经济在2009年实现企稳回升,2010年回升向好,从去年又有政策刺激退出以后,偏快的增长向稳定增长有序转变。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结构调整,推动了技术创新,加强了民生工程,我们可以看到,为以后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国家通过“4万亿投资计划”来巩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这是在经济方面所看到的成果。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在民生工程上的成就,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55万人,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房价上涨势头遏制,保障房开工率超90%等等。从这一系列的资料中可以看出4万亿投资计划”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尽管不是所有的方面都面面俱到,但是所取得的成果我们是不容忽视的。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事情总会有个正反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