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27
14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体积的定义、测量原理、测量方法以及体积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体积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物体体积的测量,并了解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体积的定义,了解测量原理,学会使用排水法、直尺法等测量方法进行物体体积的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认识体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实际应用。
难点:排水法的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筒、天平、水、小石块、不规则物体等。
学具:直尺、量筒、水、小石块、不规则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体积。
2. 新课:(1)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测量原理:排水法、直尺法等。
(3)测量方法:① 排水法:通过水位的升高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② 直尺法: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宽、高,计算体积。
3. 实践操作:(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测量工具。
(2)操作:各小组按照教材提示,进行排水法和直尺法的操作。
(3)讨论:各小组分享操作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体积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体积计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2. 内容:(1)体积的定义(2)测量原理(3)测量方法:排水法、直尺法(4)体积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讨论体积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根据排水法或直尺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4科学测量讲义【学习内容】1.知道长度、体积、温度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2.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量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
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特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进行正确读数4.知道温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原理、温度计的构造,学会正确的温度计读数与温度记录方法。
【预习内容】1.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B.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C.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0.2L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答案】C2.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A.体温计示数降到0℃B.体温计示数仍为38℃C.体温计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答案】B3.下列关于0℃的冰和0℃的水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B.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C.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D.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答案】C4.[2020七上·海曙期末]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巾的示数为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是31℃,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A.36℃B.26℃C.30℃D.32℃【答案】C5.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171.2mmB.1.712dmC.0.1712kmD.17.12cm【答案】C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
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答案】A【知识详情】知识点1:长度测量1、单位:(1)国际单位:米(m)。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1章科学入门1.4-2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目录 (1) (2) (3) (4) (8)一、体积的单位及换算体积是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还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二、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和量杯1.认识量筒和量杯: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不同点是量筒中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上密下疏(如图所示)。
2.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3)读数时,视线跟液面相平:观察量筒(或量杯)内液面时,如果液面是凹形的,那么要以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为准;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处为准。
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银的液面是凸形的。
【名师讲解】读数时如果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可谐音记作:“虎(俯)大羊(仰)小”2三、体积的测量1.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如长方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宽、高,再利用公式计算出其体积。
2.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3.对形状不规则的小块固体(该物体不溶于水也不吸水,在科学实验中用排水法测其体积),可用量筒、水、细线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排水法。
【名师讲解】A.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图):(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适量水是指既能浸没固体小物体,又能使浸没固体小物体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量程);(2)将小固体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
当小固体被水完全浸没时,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总体积V2(缓缓是相对而言,防止打碎量筒或量杯);(3)计算被测固体的体积:V=V2-V1.B.浮在水面的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1)针压法:用细钢针把物体按入水中使其浸没,进行测量;(2)沉锤法:把铁块与被测物体用细线拴在一起使其浸没,进行测量。
浙教版七上科学1.4科学测量(2)教学设计课题 1.4科学测量(2)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上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
在前一课时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知识学习方法和技巧,为本节课的教学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又安排在温度的测量学习之前,为后续学习温度的测量奠定基础,所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学习缺乏主性,科学思维基础、实验基本技能及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缺乏深层次的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需要教师在互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引导。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掌握量筒的读数规范;科学思维: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体积,会正确读数;理解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与原理;探究实践:通过分组实验操作,掌握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态度责任:形成仔细、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重点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难点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时应该注意哪些?[测量前,要注意量程与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侧,且有刻度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读数与记录时都有带单位,并且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A/B)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 cm。
(参考:A B 2.20cm )有时候,知道物体的长度还不够,如对于矿泉水瓶来说更有用的是知道它的体积,知道它能容纳多少水。
这就需要测量它的体积。
导入新课讲授一、体积1、体积的定义: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容积: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练习: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5.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14科学测量—体积的测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体积的测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测量工具;2. 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3. 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4. 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测量工具;2. 让学生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测量工具;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难点: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立方体模型等)。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准备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立方体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气球、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积的测量。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工具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和立方体模型,直观地展示体积的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例题可以包括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合作,使用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立方体模型等)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实践性作业(如测量家庭物品的体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工具、常用的体积单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体积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大小的量。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 2 课时体积的测量A夯实基础练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量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量筒的刻度由下往上增大,最下面的刻度为0 ,且刻度是下密上疏B .量筒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也可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C .量取过程中必须放平,倒人液体先快后慢,最后用滴管逐滴加到所需的量D .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2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后读数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3 .小明量取 80mL 水,下列量筒最合适的是( )A .量程是 50mL ,最小刻度值为 1 mLB .量程是 100mL ,最小刻度值为 1mLC .量程是 100rnL ,最小刻度值为 2mLD .量程是 50omL ,最小刻度值为 1mL4 .测量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A .细棉线B .量筒C .刻度尺D .水5 .做某实验需要量取 48 mL 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 . 100mL 的烧杯B . 50 mL 的量筒C . 100 mL 的量筒和滴管D . 50 mL 的量筒和滴管6 .一量筒中有 50 毫升水,当里面放人一木块,一半浸人水中,量筒的读数是 56 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A . 6 厘米 3B . 0 . 6 分米 3C . 12 分米 3D . 12 厘米 37 .关于量筒和量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量筒刻度比较精确,所以实验室基本上用量筒B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C .量筒的量程比量杯的量程大D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不熊使用量杯二、填空题8 .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1)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