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4.33 KB
- 文档页数:1
第4节科学测量(2)1.体积:物体占有的大小。
固体体积常用单位:、和。
液体体积常用单位:和。
2.正确使用量筒(量筒没有零刻度)(1)选:看清量程(最好一次量完)和最小刻度;(2)放:放在水平桌上;(3)读:视线与相平;(4)记:带单位记录数据。
3.量筒仰视读数比实际值,俯视读数比实际值。
4.体积测量的方法(1)形状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并结合数学知识计算;(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溶于水:①在水中下沉的用排水法(例:小石块);②在水中上浮的用重物法或者针压法(例:软木塞、不规则石蜡);溶于水但不溶于汽油:排汽油法(例:食盐、糖)。
【夯实基础】1.测量液体体积常用工具是( )A.量杯或量筒 B.试管C.烧杯 D.刻度尺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C.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D.注入液体后,等1~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3.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范围和最小刻度。
要较准确地一次量取125mL 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 )A.500 mL、10 mL B.100 mL、2 mLC.250 mL、5 mL D.50 mL、5 mL4.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必须与( )A.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B.量筒凹液面的最高处相平C.量筒凹液面的任意处相平D.取最高处读数与最低处读数的平均值5.关于量筒和量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量筒刻度比较精确,所以实验室基本上用量筒B.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C.量筒的量程比量杯的量程大D.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不能使用量杯6.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为70mL,则量筒内水的实际体积是( ) A.大于70mLB.等于70mLC.小于70mLD.无法确定7.一只量筒内有50mL水,往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A.6 cm3 B.0.6 dm3C.12 dm3 D.12 cm38.单位换算:(1)50mL= cm3;(2)600m3= mL;(3)0.55m3= dm3;(4)880mL=_ L。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1.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羽毛、面粉、纱巾、食盐它们也是固体吗?纱巾、羽毛比较柔软,面粉、食盐颗粒比较细小,但它们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都属于固体。
4.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还是固体吗?粉笔、纸、蜡经过外力作用,虽然形状、大小等改变了,但它们依然是固体。
5.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后会变成小石子或沙子。
虽然它们颗粒较小,但仍属于固体。
6.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7.比较积木组的体积:可把积木组进行拆分。
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那么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8.比较粉末堆的体积:可以把两堆粉末分别装入相同的杯子中,借助尺子或画线的方法,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从而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9.比较玩偶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埋盐法来比较玩偶体积的大小。
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其体积。
再分别把不同的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从而比较出不同玩偶体积的大小。
盐也可用沙子代替。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把教室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填在下表中。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固体,并写出理由。
写出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9.认识液体1.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量筒读数时,平视是正确的读数方法。
仰视和俯视是两种错误的读数方法。
仰视读出值会小于实际值,俯视读出值会大于实际值。
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5.在水面放一根牙签更有助于观察水平面。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
店铺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
二是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
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
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
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1)一般方法: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2)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于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b.将空瓶内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c.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知识要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二、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长度单位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
[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1、先观察自己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
(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纳、电磁波、激光等等2、测量方法:1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
(注意多测几组,因为直径不规则)五、体积的常用单位:一般液态商品都用mL做单位,大点的用L来表示。
对于固体,体积单位用立方米(m3)表示,1立方米=一个边长为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小的用立方厘米表示;1立方米=?立方厘米(两者比较是什么概念)我们规定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六、体积的测量(液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1、对于规则的固体,我们可以用前面学的知识,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算出它的体积,如长方体,圆柱体。
2、但液体和不规则物体,如果不标明刻度,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尺量出,这时候就要借助另一个常用的工具——量筒。
四种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溶出度(dissolution rate)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测定是区分固体制剂体外溶出速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溶出度测定法有3种,包括第一法(篮法)、第二法(桨法)和第三法(小杯法)。
作为一些小剂量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法的第三法(小杯法)的选择,主要源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本身检测灵敏度的限制,人为将第二法(桨法)的溶出介质体积由900mL(或1000mL)缩减为100~250mL,同时相应缩小搅拌桨(浆叶直径由74mm→45mm)而实现溶出度测定。
方法转换本身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也属无奈之举。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普及,采用第二法(桨法)替代第三法(小杯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分析仪(FODT, Fiber-Optic Dissolutiom Test System)集溶出度试验与检测于一体,通过光纤将光源信号直接导入溶出杯中,根据药物的光谱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探头,药物溶出过程中浓度的变化引起光学信号的实时改变,经软件系统处理后实现对药物溶出度的测定。
具有实时、在线、快速、准确和过程监测等特点,是药物溶出度测定法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本课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替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盐酸赛庚啶片、富马酸酮替芬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了第三法(小杯法)转换为第二法(桨法)的可行性,客观评价3种市售药品的内在质量。
采用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分析仪,通过改变光程和检测波长等方法研究替硝唑片的溶出度实时、在线测定方法,并与药典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盐酸赛庚啶片溶出度测定采用第二法(桨法),以900mL0.1mol·L-1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50r·min-1,限度为标示量的80%(30min);色谱条件:ZORBAX SB-C18(4.6mm×150mm,0.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每100mL加0.1g十二烷基磺酸钠)(75:25),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
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对应学生用书A本P6—P7]重点提示1.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较小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
液体体积的单位常用升和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2.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先要明确它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3.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常用排水法:小石块的体积=V2-V1。
A组1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C. 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D. 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2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量程和最小刻度。
要较准确地一次量取125毫升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C)A. 500毫升、10毫升B. 100毫升、2毫升C. 250毫升、5毫升D. 50毫升、5毫升3下列关于量筒和量杯的说法,正确的是(B)A. 量筒刻度比较精确,所以实验室基本上用量筒B.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C. 量筒的量程比量杯的量程大D.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不能使用量杯4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
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C)A. B. C. D.5甲、乙两个量筒的最小刻度分别是1毫升和2毫升,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液面情况如图所示。
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毫升和13.9毫升。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D),(第5题))A. 甲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毫升B. 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C. 两量筒的最小刻度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D. 乙量筒的最小刻度小,因此精确度更高6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宇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鸣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俩的读数分别是40毫升和42毫升,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B)A. 39毫升B. 40毫升C. 41毫升D. 42毫升7测量液体的体积常使用__量筒__。
科学测量知识点及题型巩固题型一:长度的测量1、知识背景: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2、单位换算过程:在进率后面书写需要换算的新单位。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
放正确:(1)“0”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并齐(2)刻度尺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3)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看正确: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读正确:测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而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4、特殊测量法:(1)测多算少: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物体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物体的长度);(2)以直代曲:测地图上铁路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在软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3)辅助法: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4)轮滚法: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就可算出曲线长度)。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选正确:认清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即。
决定了一把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2)放正确: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被测物体。
(3)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4)读正确:读出值和值。
(5)记正确:记录时必须注明。
2.小金和小华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人的身高时,统计了整个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身高大概是脚印长度的7倍左右。
8. 认识固体教学内容: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并了解其性质。
这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辨认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活动二,判断一些柔软的或细颗粒状的物体是否属于固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固体,了解固体的一些性质,如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等。
第二部分,想办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这一部分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比较哪一组积木的体积大;活动二,比较哪一堆粉末的体积大;活动三,比较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针对不同的固体,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第三部分,判断固体形状、大小变化后,性质是否会改变。
这一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判断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是否属于固体;活动二,思考自然界的岩石变成细沙后是否还是固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无论如何变化,固体的特性保持不变。
教学目标:1. 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3. 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
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纱巾、羽毛、面粉、积木、粉末、尺、量杯、玩偶、盐或沙子、粉笔、纸、蜡块、铁锤、剪刀、小刀、塑料垫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寻找身边的固体1. 师:(出示一杯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杯水,谁来说说这杯水的特点。
生: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有质量……师: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体,那装着水的这个杯子,也是液体吗?(不是)通常情况下,我们称它为“固体”。
2. 师:教室里有很多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同学们先来找一找,教室里的哪些物体也被我们称为“固体”?学生寻找教室中的固体。
(桌椅、门窗、笔盒、文具……)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固体”。
四种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一、沉于水底的物体
1.一规则的物体直接用刻度尺量出长a,宽b,高c,V=abc;
2.不规则的物体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的固体的体积V=V2-V1
3.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将物体吊在测力计上,测的重力为G,浸没在水中,示数为F,
则物体的V为,V=(G-F)/gρ水
4.将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放入溢水杯中,把被溢出的水收集到小烧杯中,用天平测量出水
的质量m水,则V=m水/ρ水
二、浮于水面的物体
漂浮物体体积的测量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A。
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用大头针将漂浮物按入水中,记下量筒水中的变化。
B。
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把适量水倒入量筒,再用细线拴住金属块放入水中记V1,然后把金属块和漂浮物拴在一起沉没水中记下V2,V=V2-V1。
三、宜吸水的物质
一是在物体的外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不易吸水的物质,比如油漆类的;二是将该物质先放入水中,让它吸足水,再来测体积;三是可用排油法或排沙法。
四、易溶于水的物体
饱和溶液法或排沙法。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知识点分析】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 m )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 km ) ;测量较小的距离时-般用分米( dm )、厘米( cm )和毫米( mm );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 μm )和纳米( nm )等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测量的起点。
(2)分度值(最小刻度):最小格表示的量。
(3)量程(测量范围) :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4)单位:就是该刻度尺标注的单位。
4.使用刻度尺:(1)选取量程、分度值、单位和测量范围合适的刻度尺。
(2)正确放置:有刻度线一端与被测物体紧贴,被测物体与零刻度线对齐,测量端要与刻度尺平行。
(3)正确观察: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4)正确读数:区分大小格的分度值后准确读数,并且需要往后估读一位(分度值后一位)。
(5)正确记录:按照读数的方式,记录读出的数据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当被测物体较小,产生的误差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累积法,先测量多个,再除以数目。
(2)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3)以直代曲法:用曲线与待测物体紧贴,再拉直测量长度(4)滚轮法:利用滚轮的周长和半径关系,滚动的圈数加上角度,乘以周长,即可得到长度。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米3(m3)。
其他单位: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 mL )。
单位换算:1米3= 103分米3 (升)= 106厘米3(毫升)。
2.液体体积的测量:(1)测量工具:量筒、量杯。
(2)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将量筒放在水平面上。
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现凹形,这使得液面从侧面看,并非呈现一条细线,而是具有一定厚度的表面层。
体积测量方法体积测量是物体三维空间所占据的空间大小的量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物体的体积进行测量,比如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等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体积测量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直接测量。
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直接通过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其体积。
比如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 V = lwh来计算,其中 l 为长度,w 为宽度,h 为高度。
对于球体、圆柱体等规则形状的物体,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则形状的物体,操作简单方便。
第二种方法是水桶法。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利用水桶法来测量其体积。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一个容器充满水,然后将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记录容器中水的体积变化,通过水的位移量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但需要注意测量时要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水中,避免气泡的产生影响测量结果。
第三种方法是容积法。
对于粉状、颗粒状的物体,可以利用容积法来测量其体积。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物体装入一个容器中,然后用平板或刮板将物体表面刮平,再用尺子或标尺测量容器内物体的高度,通过容器的体积和物体的高度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粉状、颗粒状的物体,但需要注意测量时要确保物体表面平整,避免测量误差。
第四种方法是利用测量仪器。
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来进行体积测量,比如激光测距仪、三维扫描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体积,适用于各种形状的物体,但需要注意操作时要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体积测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的工作,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来进行体积测量。
无论是直接测量、水桶法、容积法还是利用测量仪器,都需要我们在操作时要注意细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体积测量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种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一、沉于水底的物体
1.一规则的物体直接用刻度尺量出长a,宽b,高c,V=abc;
2.不规则的物体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的固体的体积V=V2-V1
3.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将物体吊在测力计上,测的重力为G,浸没在水中,示数为F,
则物体的V为,V=(G-F)/gρ水
4.将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放入溢水杯中,把被溢出的水收集到小烧杯中,用天平测量出水
的质量m水,则V=m水/ρ水
二、浮于水面的物体
漂浮物体体积的测量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A。
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用大头针将漂浮物按入水中,记下量筒水中的变化。
B。
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把适量水倒入量筒,再用细线拴住金属块放入水中记V1,然后把金属块和漂浮物拴在一起
沉没水中记下V2,V=V2-V1。
三、宜吸水的物质
一是在物体的外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不易吸水的物质,比如油漆类的;二是将该物质先放入
水中,让它吸足水,再来测体积;三是可用排油法或排沙法。
四、易溶于水的物体
饱和溶液法或排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