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体积和体积单位
- 格式:ppt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2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第28页的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单位,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 课件、量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课题1、提问: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生汇报:(重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2、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总结: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计量单位意义都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计量单位。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学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3、教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学生:石子占了水的空问,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4、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找两名学生合作。
实验一、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个土豆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里。
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杯子里装不下这些水?学生:(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按分工实践操作。
小组长分配:记录、放物体、观察、汇报、完成学习任务单。
总结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土豆和石子的大小不同,它们占的空间也不同!5、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土豆和石子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是土豆占的空间比较大,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 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一)、实验观察,理解体积概念。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老师这里有2个同样大小的1号和2号杯子,还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老师现在把这两块石头分别放入这两个杯子中,然后老师把另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装满水,如果老师要把这两杯水分别倒入1号和2号杯子中,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师边说边出示实验用的物品)师:请大家先猜一猜。
(学生猜测)师:哦,水会溢出来。
真的是这样吗?先往1号杯子倒水(师操作)师:你们有什么发现?我再往杯子里倒水,水就真的要溢出来了。
师:现在这个杯子中还剩下这么多水,这是为什么呢?师:对,因为石头占了杯子里水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石头占了水杯中一定的空间,(板书:空间)。
师:现在我们往2号杯子中倒水。
请大家认真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师操作)学生回答师: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师:哦,原来是大石头比小石头所占的空间大,也就是物体所占的空间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大小)。
(二)、总结体积概念课件出示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图师:下面的洗衣机、影碟机、手机,请同学们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哪个所占的空间大?(生回答)师小结:物体要占一定的空间,而且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洗衣机所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它的体积大,手机所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它的——学生回答:体积小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27、28页和练习七的第3、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感知物体的体积,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借助与体积单位相近的正方体实物,从而使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概念,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教法与学法:教法:观察实物,引导感知。
学法:观察理解,实践感知。
学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的故事.【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体积的概念。
⑴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
⑵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2、深入感知体积的概念.师:从《乌鸦喝水》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那是不是每个物体占有的空间都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⑴教师演示实验。
两个完全一样装有同样多水的透明玻璃杯,在第一个杯子中放入小石头,大家仔细观察,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再在第二个杯子中放入大一点的小石头,比较水面的高度,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⑵学生体验.师:同学们,请大家把书包从抽屉里拿出来,用手在抽屉里摸一摸,左右活动,说说有什么感觉.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设计意图:用喜闻乐见的故事和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去感知空间,体验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3.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4.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准备师: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烧杯、沙子、水、石块、球、塑料袋。
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预设:1、因为石子沉,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因为石子挤占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升上来了。
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实验一: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
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观察: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师小结: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面向上挤。
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实验二: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什么?师小结: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
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人教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篇1一:总体说明:《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同学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再让同学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同学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同学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同学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战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同学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采用同学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27-28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体积的含义,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1cm3、1dm3、1m3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比较合适的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学情分析】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编排,正是体现了上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数学的抽象特点。
本课利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感知:“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感受抽象的“体积”概念,接着利用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两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引出“体积单位”概念,进而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几何形体的大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乌鸦喝水的故事师:老师了解到我们班的孩子很爱读书,相信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
什么故事,一起说。
生:乌鸦喝水。
师:这个故事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听,今天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一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生:因为它把石子放到水里水位上升了。
生:因为它的嘴太短,水又太少,它把石子衔到水里,水位就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