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共65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20.62 MB
- 文档页数:65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三、分析、探究、找差异: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和内部地形差异,探究南方地区内部地形差异。
(一)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物产富足的地区六、课后小结本节内容应以认识南方地区及其内部各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为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查阅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理解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及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有关南方的歌曲,感受江南水乡的美,让我们共同来见证不同人眼中南方的美。
出示图片(1)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2)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通过歌词与图片我们领略了南方优美的自然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方地区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板书:第七章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出示学习目标2请同学们自读教材44——46页有关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这一部分内容,读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分析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分析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生: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板书: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3.读图7.3分析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组成及地形特点。
生: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平原、低山、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板书:2、地形过渡:南方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条件对当地的气候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4.合作探究读图7.3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纬度范围及所属温度带、干湿区,通过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该区主要气候类型,通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南方地区主要气候特点及气候湿热的原因。
第七章南方地区一、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南方地区主要三大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
2、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
3、读图,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4、认识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5、读图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并能简单评价香港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6、记住中国政府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了解该地区的“人多地狭”的特点。
7、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理解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8、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情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地理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4、通过全面比较港澳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5、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2、通过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文明、富强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及优势不足和农业生产特征及人们的生活特征。
2、认识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3、理解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4、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