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第一章:文明交往的意义1.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交往的重要性认识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1.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的定义和意义文明交往的重要性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引入文明交往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文明交往的思考1.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的定义、意义、重要性和基本原则1.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明交往的实践应用1.3.4 技巧和方法讲解:介绍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示范1.3.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分享心得体会1.3.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的重要性第二章:文明交往的障碍与解决方法2.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掌握解决文明交往障碍的方法和技巧2.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解决文明交往障碍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法和技巧2.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明交往的情境,练习解决障碍的技巧2.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障碍,分享解决经验和方法2.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文明交往障碍的重要性第三章:文明交往的沟通技巧3.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文明交往的沟通技巧3.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文明交往的沟通技巧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3.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技巧3.3.3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沟通技巧3.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沟通技巧的经验和体会3.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沟通技巧在文明交往中的重要性第四章:文明交往的礼貌与礼仪4.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交往中礼貌与礼仪的重要性掌握文明交往中的基本礼貌与礼仪4.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中礼貌与礼仪的重要性文明交往中的基本礼貌与礼仪4.3 教学步骤4.3.1 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4.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中礼貌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礼貌与礼仪4.3.3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基本礼貌与礼仪4.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礼貌与礼仪的经验和体会4.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礼貌与礼仪在文明交往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文明交往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掌握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明交往的能力5.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文明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3 教学步骤5.3.1 导入:回顾前四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5.3.2 讲解:讲解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明交往的经验和体会5.3.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明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5.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第六章:文明交往与冲突解决6.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学习文明交往中的冲突解决策略掌握文明交往中化解冲突的技巧6.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与冲突的关系文明交往中的冲突解决策略化解冲突的技巧和方法6.3 教学步骤6.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与冲突解决的主题6.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和冲突解决策略6.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冲突情境,练习化解冲突的技巧6.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冲突解决技巧的经验和体会6.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冲突解决中的重要性第七章:文明交往与团队合作7.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学习文明交往中的团队合作策略掌握文明交往中促进团队合作的技巧7.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与团队合作的关系文明交往中的团队合作策略促进团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7.3 教学步骤7.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与团队合作的关系7.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和团队合作策略7.3.3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践文明交往中促进团队合作的技巧7.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团队合作技巧的经验和体会7.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第八章:文明交往与跨文化沟通8.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学习文明交往中的跨文化沟通策略掌握文明交往中适应不同文化的技巧8.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与跨文化沟通的关系文明交往中的跨文化沟通策略适应不同文化的技巧和方法8.3 教学步骤8.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与跨文化沟通的主题8.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和跨文化沟通策略8.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沟通情境,练习适应不同文化的技巧8.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适应不同文化技巧的经验和体会8.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第九章:文明交往与网络社交9.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在网络社交中的作用学习文明交往中的网络社交策略掌握文明交往中网络社交的技巧9.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与网络社交的关系文明交往中的网络社交策略网络社交的技巧和方法9.3 教学步骤9.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与网络社交的主题9.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在网络社交中的作用和网络社交策略9.3.3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践文明交往中网络社交的技巧9.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网络社交技巧的经验和体会9.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网络社交中的重要性第十章:文明交往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10.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的实践案例分析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的综合运用10.3 教学步骤10.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的综合实践主题10.3.2 讲解:讲解文明交往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10.3.3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综合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10.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文明交往技巧和方法的经验和体会10.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明交往的障碍与解决方法1. 讲解文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法和技巧。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第一章:文明的曙光1.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文明交往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文明交往的意义和途径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明起源和发展,四大文明古国的特点互动法:讨论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和途径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明交往重要性的理解第二章:丝绸之路的传奇2.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终点认识丝绸之路对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2.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终点丝绸之路对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终点互动法:讨论丝绸之路对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的掌握程度地图填空:评估学生对丝绸之路起点的掌握情况第三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3.1 教学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和目的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重要经历认识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3.2 教学内容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和目的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重要经历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和目的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重要经历互动法:讨论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时代背景和目的的掌握程度地图填空:评估学生对郑和下西洋航线的掌握情况第四章:文明的碰撞与融合4.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的概念和过程掌握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影响认识文明交往中的冲突与和谐的平衡4.2 教学内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的概念和过程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影响文明交往中的冲突与和谐的平衡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影响互动法:讨论文明交往中的冲突与和谐的平衡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明碰撞与融合的概念和过程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明交往中的冲突与和谐的平衡的理解第五章:现代文明的交流与合作5.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掌握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现代文明交往中的挑战与机遇5.2 教学内容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现代文明交往中的挑战与机遇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互动法:讨论现代文明交往中的挑战与机遇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现代文明交往中的挑战与机遇的理解第六章:全球化的浪潮6.1 教学目标理解全球化的定义和主要特征掌握全球化对文明交往的影响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往新趋势6.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全球化对文明交往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往新趋势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全球化对文明交往的具体影响互动法: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往新趋势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全球化定义和特征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全球化对文明交往影响的分析第七章:网络文明的兴起7.1 教学目标认识网络文明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网络文明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了解网络文明交往的规范和道德7.2 教学内容网络文明的概念和特点网络文明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网络文明交往的规范和道德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文明的概念和特点互动法:讨论网络文明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网络文明交往的规范和道德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网络文明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网络文明交往规范和道德的掌握第八章:文明交往的冲突与解决8.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中冲突的起因和类型掌握解决文明交往冲突的策略和方法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文明交往中的作用8.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中冲突的起因和类型解决文明交往冲突的策略和方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文明交往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冲突的起因和类型角色扮演法:模拟解决文明交往冲突的场景互动法: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冲突起因和类型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九章:文明交往的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预测未来文明交往的可能趋势探讨未来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思考如何促进文明交往的和谐发展9.2 教学内容未来文明交往的可能趋势未来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促进文明交往和谐发展的策略9.3 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对未来文明交往趋势的想象情景分析法:讨论未来文明交往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促进文明交往和谐发展的方法9.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未来文明交往趋势的预测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促进文明交往和谐发展策略的思考10.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加深对文明交往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10.2 教学内容课程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的回顾文明交往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讨论文明交往的意义个人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个人反思报告:检查学生对文明交往意义的理解和自我反思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明的曙光: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及文明交往的意义和途径。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处及意义。
(2)掌握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处及意义。
2.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难点1.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处及意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
4. 情感教育教师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处及意义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树立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2. 辅助材料: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白板、教学卡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主要用于讲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时间、路线等基本知识;第二课时用于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明交往事件,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掌握文明交往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明交往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学会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展示文明交往的航线和交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明交往,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文明的交流与交往介绍文明交往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文明交往的特点和方式,如贸易、战争、宗教传播、使者交流等。
2. 第二课时:丝绸之路的开辟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如丝绸、瓷器、茶叶的传播,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入。
3. 第三课时: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目的。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交往内容,如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传播中华文化等。
4. 第四课时:其他重要的文明交往事件介绍其他重要的文明交往事件,如马可·波罗来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
分析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扩张,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等。
5. 第五课时:文明交往的意义与挑战分析文明交往对文明发展的意义,如促进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
探讨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如文化冲突、资源争夺、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资源:历史地图、时间线、图片、文献资料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文明交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文明交往的事件和内容。
利用地图和时间线,展示文明交往的航线和交流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演讲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文明交往的理解和体验。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相对独立的文明区域,感知文明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
2.结合《新航路开辟图》或多媒体整理新航路开辟的动画,了解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培养从历史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了解,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2.学会运用主观和客观;正面与反面等关系有利来认识历史问题,能够辨证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任务。
3.学会加强中西方的比较与了解,可与中国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地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的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了解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为,以讲述法介绍本课基本过程,以讲解法描述重要知识点,通过启发性和概括性谈话法来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线索。
运用探究性教学法解决本课的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以世界文化名人排行榜上哥伦布排第九来引发学生思考他为什么会出现在上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分散的文明我们知道距今1万年前左右发生了一场农业革命,这可谓是人类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世界出现了几个农业中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独立群落,逐渐开形成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2. 学科领域:历史3. 适用年级:七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规模和意义。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郑和下西洋对各国文明交流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树立平等、开放的交往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规模和意义。
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2.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航线和地理范围。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各国文明交流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
2. 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小组讨论的道具或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郑和下西洋吗?请问郑和是谁?”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规模。
3. 课堂讲解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航线和地理范围。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对各国文明交流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总结本课教师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强调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谁能简单描述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航线?”2. 课堂讲解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航线和地理范围。
通过地图、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对各国文明交流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小测设计一些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问题,进行课堂小测。
5. 总结本课教师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强调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意义。
(2)掌握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地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所到之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意义。
(2)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2. 教学难点:(1)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影响。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演示: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历程。
(2)地图引导: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郑和的航海路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
(2)引导学生关注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
(2)强调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3. 制作一份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手抄报,展示所学知识。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各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和遗迹。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结合世界地图能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利用地图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情况,或运用多媒体制作新航路开辟的动画。
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合理想象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
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地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的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三、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讨论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辅助手段:地图、图片和幻灯片。
五、学情分析1.高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必修Ⅰ即模块Ⅰ中外政治史的学习,对中外政治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已初步具备对政治发展史背后的原因相关的探究方法和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问题进行分析。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
河北安平中学梁飞
一、专题导入
从整体上把握本专题——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推动。
基本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
二、课程要点: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涉及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经过、影响。
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宗教因素等方面原因分析;
条件:从主观、客观条件分析;
经过:以新航路开辟图直观地给大家展示,学生解读地图,归纳;
影响:从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对世界进行分析;
结论:新航路开辟为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最初迈开全球化的步伐。
三、新课过程:
1、分散的文明
(本条目并非重点,主要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
(1)古代五大文明区域及其特点:
农业文明—分散、封闭性
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
文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2)分散的原因:
①生产力水平的局限——根源
②自然环境阻隔
③缺乏沟通技术——交通、语言、习俗观念、制度
④缺乏横向交流的驱动力——需要生产方式的改变
(3)列举古代地区间的交流?
2、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本条目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掌握)
时间、地点: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
概况:生产力——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与雇佣关系的出现
提问:还有什么历史背景?——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
(2)开辟新航路经过
(充分利用地图,对航行中具体的历程适当的提及。
让学生感受航海家的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出示资料、图片、文字,学生探究教材并结合屏幕上的相关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提示: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对世界;从正反两方面
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还震撼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美洲:消极——进行血腥的掠夺、残酷奴役和种族灭绝政策
积极——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冲击了当地的旧制度、思想观念非洲: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世界: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提问:对中国?——消极抵御,闭关锁国
小结
积极影响: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的雏形始现;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孤立分散的状态——世界历史;
思想震撼之路: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冲击了神学理论——人文主义。
消极影响:
殖民掠夺之路:对亚、非、拉进行掠夺,造成当地的贫困落后。
布置课后活动:
在15世纪的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
大家试着从时间、规模、目的、性质、影响五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
【课堂小结】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