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大瓶装水品牌的安全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74 KB
- 文档页数:3
86批次饮用水抽检不合格多品牌进黑榜饮用水不合格应按食品安全事件对待据《瞭望东方周刊》2月1日报道,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在全国选取29个大中城市进行水质检测。
水质报告显示,29个城市中15个城市的20项饮用水指标全部合格,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52%;14个城市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48%。
其中,武汉、西安、无锡、南京、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的水样总余氯含量不合格。
(详见今日《楚天金报》A06版)这次检测是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共选取20项能直观反映水质的检测指标进行检测的。
众所周知,现行的检测指标为106项,如果严格按照106项指标来检测,恐怕饮用水质不合格的城市更多。
因此,这次检测结果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反思水质不合格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饮用水水质的检测主要在供应端,大多数城市在供应端检测的结果应该是合格的。
但很少在消费终端进行检测,而这次检测的水样来自民众生活所用的终端水。
这意味着,这14个城市终端饮用水水质检测不合格,主因可能是输送体系存在某些问题,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应从“14个城市饮用水水质存在不合格项”反思三个问题:其一,平时对终端水或者龙头水检测是否到位?检测到位是保证居民饮水安全的关键和前提,但目前,各地检测机构主要是检测水源水、出厂水,有的地方会检测末梢水,但对龙头水似乎很少检测。
事实上,末梢水不完全等于龙头水。
从“14个城市饮用水水质存在不合格项”来看,即使监测末梢水,也未必会发现问题,或者未必会公开监测结果。
何况对高层居民来说,由于需要二次供水,末梢水不是龙头水,有关方面对龙头水似乎长期缺少检测。
其二,供水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很多地方出厂水是合格的,但龙头水却不合格,原因在于,出厂水到达居民家中需要经过管网、泵站、蓄水池、水箱等多种设施,假如其中的一种设施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造成龙头水不合格。
农夫山泉水质问题“水源地垃圾围城”的传言还没褪去,农夫山泉近日又卷入更多风波。
昨日,有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爆料指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该公司广东生产的瓶装饮用水采用的是要求较低的“浙江标准”。
昨日本报记者发现,目前国内有关天然水、山泉水的标准确实五花八门,导致消费者“蒙查查”。
农夫山泉昨日给本报发出声明,指其产品质量高于国家现有的任何饮用水标准,又直斥连串针对性报道是竞争对手“策划”。
广东质监:近两年产品抽检都合格广东省质监局人士昨日对本报记者指出,天然净水标准DB 44/116-2000并未废止,而农夫山泉的饮用天然水在广东的水源属于湖水(地表水),因此应适用天然净水的标准(即DB44/116),而非天然山泉水标准(DBS44/001)。
而广东省质监部门对农夫山泉的瓶装饮用天然水的监督抽查,除了按照国家强制标准要求外,也是依据广东省地标DB44/116抽检,近两年的监督抽查没有不合格情况出现。
记者对比国家标准《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国家标准GB19298-2003、浙江省标准DB33/383-2005《瓶装饮用天然水》以及广东省标准DBS44/001-2011《饮用天然山泉水》,发现三者在微生物的指标上的确相同,即为菌落总数50,大肠群菌3,霉菌、酵母菌10,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而广东省标准DB44/116-2000《瓶装饮用天然净水》针对微生物的指标的确要比上述标准要严格,其中要求菌落总数20,大肠群菌3,霉菌、酵母菌不得检出,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标准:天然水国标缺位地标林立昨日,记者走访广州部分超市,发现货架上的瓶装水分为纯净水、矿泉水、山泉水、饮用天然水,叫法多多。
与矿泉水一般写明执行标准为“GB”(即国标)不同,山泉水(或饮用天然水)都在执行企业自己制定的“产品标准号”或标准号为“DB”的地方标准。
原来,国家只有针对纯净水和矿泉水有国家标准,而针对天然水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桶装水的行业风险分析一、市场需求与竞争激烈程度桶装水作为方便快捷的生活饮用水选择,市场需求一直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促使桶装水行业的发展。
但是,桶装水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有众多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繁,利润空间被逐渐挤压,大型桶装水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二、政策法规和环境监管风险桶装水行业受到政府政策法规和环境保护监管的影响较大。
政府对桶装水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产品质量、卫生条件等有着严格的监管要求,一旦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就可能面临罚款、暂停生产等风险。
此外,环境监管对包装材料和回收利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桶装水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回收利用方案,以降低环境风险。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链风险桶装水的主要原材料是塑料桶、水源、包装材料等,其中塑料桶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受原油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给桶装水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水源的稳定性和包装材料的供应也会存在风险,当原材料价格波动或者供应链出现问题时,桶装水企业可能面临生产中断、成本增加等风险。
四、品牌声誉和危机管理风险品牌声誉是桶装水企业的重要资产,受到消费者信任和消费者口碑的影响较大。
一旦桶装水企业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者出现卫生安全事故,危机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声誉受损,进而影响销售和市场份额。
因此,桶装水企业需要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以降低品牌声誉和营销风险。
五、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风险桶装水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大企业在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但效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
部分企业可能面临产品推广不力、市场份额下降等风险。
此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桶装水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可能会错失市场机会,造成销售不佳的风险。
六、总结综上所述,桶装水行业虽然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但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和环境监管严格、原材料价格波动、品牌声誉和危机管理、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等多重风险挑战。
农夫山泉标准门危机事件研究农夫山泉是中国一家知名的矿泉水品牌,成立于1993年,以瓶装水产品闻名于世。
然而,2019年5月,农夫山泉品牌却因为门危机事件而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这起门危机事件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农夫山泉品牌的影响。
一、事件概述2019年5月,农夫山泉门危机事件爆发。
据报道,当时一位消费者发现一瓶农夫山泉瓶装水瓶盖里有异物,当消费者将这个问题反馈给农夫山泉公司之后,该公司并未立即回应,并使得该事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据该消费者称,该异物是一只死耗子。
农夫山泉公司在事件爆发后迅速作出回应,称这是一起恶意投诉,并提出疑点。
他们认为公司生产的整个过程是封闭的,无法放进异物。
然而,这个事件却引起了消费者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并对农夫山泉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事件对农夫山泉品牌的影响1. 品牌形象受损:农夫山泉作为中国知名的矿泉水品牌,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品牌形象。
然而,门危机事件的爆发让人们对农夫山泉品牌产生了质疑,质疑其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层的应对方式。
2. 消费者信任减少:消费者是农夫山泉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他们的信任对于品牌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门危机事件的爆发使得消费者对农夫山泉产品产生了疑虑,信任度有所减少。
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减少购买农夫山泉产品,或者选择其他竞争品牌。
3. 市场份额下降:门危机事件对农夫山泉市场份额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事件发生后,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转向其他矿泉水品牌,导致农夫山泉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受损。
三、农夫山泉公司的应对措施农夫山泉公司在门危机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试图应对负面影响。
1. 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司高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解释事件的真相并回应质疑。
他们强调公司生产过程的封闭性和安全措施,并表示将进行严格的内部调查。
2. 加强品牌宣传:为了恢复受损的品牌形象,农夫山泉加大了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广告、媒体报道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积极信息,强调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多种瓶装水潜在致癌物质超标全世界已在水中测出2221种有机化合物。
我国有上亿人口饮用着这种被污染的水,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患有各种代谢性疾病。
医务部门和有关专家证实:这与饮用水不洁有直接关系。
专家:九成瓶装水不宜长期饮用企业负责人:不喝自己瓶装水冰露矿物质水、统一Alkaoua饮用天然水、屈臣氏蒸馏水/饮用矿物质水、雀巢饮用水(源自深层地下水)……市场上名目繁杂的各类瓶装水令人眼花缭乱。
业内专家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所谓的天然水、蒸馏水及矿物质水等五花八门的瓶装水,其本质大都是玩弄概念,水的品质并无多大变化,真正能够适合人体长期饮用的只有极少部分,九成市场上的瓶装水都不宜长期饮用,长期饮用将对身体不益。
此外,不少瓶装水还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看上去很纯净的瓶装水其实并非那么“纯净”。
概念“障眼法”根据国家标准GB*****《饮料通则》对包装饮用水作的分类,根据水的来源、加工方式等特点,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矿物质水、其他包装饮用水共6类。
而在瓶装水市场,主要可分为四类,包括蒸馏水在内的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饮用天然泉水、天然矿泉水。
食品专家董庆利告诉记者,水是人类获取六大营养素之一矿物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时下,屈臣氏蒸馏水开始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并在饮用水市场掀起一股蒸馏水热。
正如屈臣氏蒸馏水在包装上所言,屈臣氏蒸馏水经高温气化蒸馏而成,滴滴清纯;其配料只有一项——蒸馏水。
这样的概念吸引了不少对饮用水水质有着高要求的消费者。
在他们眼里,经过商家概念包装后的蒸馏水,必然是没有任何杂质的水。
不仅如此,由于蒸馏工艺成本较高,这些蒸馏水往往比普通水卖出更高的价格。
中国矿联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廖雷告诉记者,蒸馏水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等,并且基本上呈不利于人体的酸性,长期饮用对身体无益。
在欧美,这种水主要在工业中使用,比如用于勾兑酒、勾兑一些饮料等。
瓶装水安全保障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瓶装水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然而,近年来因为安全问题引起的一系列争议,使得瓶装水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瓶装水的安全,并提供给大众一个健康的选择,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生产环节、质量检验、包装以及消费者合理使用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这些安全措施。
一、生产环节的安全措施1. 水源选择:生产瓶装水的首要问题就是水源问题。
企业应该选择来自优质、可靠、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水源。
这意味着需要对水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水源的优质和安全性。
2. 水质监测: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进行水质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水质问题。
3. 工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是确保瓶装水质量的关键环节。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二、质量检验的安全措施1. 国家标准:瓶装水作为食品,其质量和安全性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相关部门需要出台明确的瓶装水质量标准,并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2. 抽检制度:为了确保瓶装水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相关部门还应该建立健全的产品抽检制度。
通过对市场上的瓶装水进行随机抽检,发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并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3. 第三方监督:除了政府监管,在确保瓶装水质量的过程中,第三方监管机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机构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检查和评估,通过抽样检测和现场检查等手段,提供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
三、包装的安全措施1. 包装材料选择:对于瓶装水来说,包装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优质的包装材料能够保证瓶装水的质量和安全性。
企业应该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使用低质量材料带来的质量风险。
2. 包装过程控制:在包装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包装环境的清洁。
尤其是在灌装、密封和贴标等环节,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瓶装水不受到外部污染。
矿泉水企业风险报告一、引言矿泉水企业作为饮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风险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矿泉水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企业管理层更好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提供参考建议。
二、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是矿泉水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利率变动以及政府政策调整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矿泉水企业的经营结果。
1. 经济周期风险:矿泉水企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当经济下行时,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可能会下降,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2. 通货膨胀风险:矿泉水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和运输成本等,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企业的成本可能会增加,导致利润率下降。
3. 利率变动风险:矿泉水企业通常需要依靠贷款来扩大生产规模或偿还债务,当利率上升时,企业的财务负担可能会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经营。
4. 政府政策调整风险:政府对矿泉水企业的监管政策的调整也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例如新的环保法规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三、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是矿泉水企业面临的常见风险之一。
在饮料行业,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企业在市场中能否保持竞争优势是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同质化产品竞争:矿泉水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和功能上存在相似性,竞争对手可能通过价格战、促销活动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对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
2. 新产品的竞争:随着科技和创新的发展,市场上不断涌现新的饮料产品,矿泉水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品种或创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否则可能被市场边缘化。
3. 品牌竞争:品牌形象在饮料市场中至关重要,市场上已有的大品牌可能会凭借其市场知名度和品牌资产形成竞争优势,对其他企业构成威胁。
四、供应链管理风险供应链管理风险是矿泉水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风险。
1. 原材料供应风险:矿泉水企业依赖于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商,如水源和瓶装材料等,当供应商质量不过关或供应链中断时,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曝光它,这10种瓶装水不合格,快别喝了
展开全文
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桶装饮用水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品,其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备受关注。
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对饮用水生产流程进行检查,今年的检测结果出来了,赶紧来围观!
【缅甸中文网讯】克钦邦消费者事务管理局发布了一份名单,表示在对15家桶装水厂的产品进行检测后,有10家水厂质量不合格。
据悉,克钦邦消费者事务管理局,采集了密支那市和歪莫镇15家桶装水厂产品的样品,于2017年2月份,送交曼德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化验室进行检验,7月13日曼德勒FDA,回馈检测结果。
只有5种品牌的桶装水质量合格、安全达标,分别是绿色伊洛瓦底、盛瓦底、Top Star Light、Real Jake、Take。
其余10种品牌的桶装水均不合格。
10种不合格桶
装水名单
密支那市产达基、Tokyo、Super Clean、Golden pot、Happy Water、Earth Mother、LivingWater、Grace 40
歪莫镇产隋散恩、Londen
消费者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吴觉明称,生产这10个品牌桶装水的厂家已被勒令停产2个星期,进行整改。
整改完成后,负责人要带着工厂生产的水样前来申请恢复生产,我们将把水样送交FDA检测,水样达标才会允许厂家继续生产。
克钦邦FDA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也对密支那市市场上销售的11种桶装水进行过检测,当时有6种桶装水达标。
此次反而只有五种达标,我们会把控好市场进入标准,保障饮用水安全。
桶装水生产企业风险点桶装水生产企业是饮用水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环节涉及品质、安全等多方面因素。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饮用水质量和安全的重视,桶装水生产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潜在风险点。
本文将探讨桶装水生产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点,并提出预防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1. 原材料质量风险桶装水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源和包装物。
对水源进行有效筛选和监测是确保水质的重要环节,一旦水源受到污染或质量不达标,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包装物的质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劣质包装容易造成水质变质或外部污染。
预防措施: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选择合格的包装物供应商,建立完善的检验标准和流程。
2. 生产过程风险桶装水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净化、灌装、封口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
例如,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生产设备的维护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产品受到污染或变质,影响产品质量。
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生产操作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定期维护和检修生产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包装环节风险桶装水的包装环节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
不合格的包装物、包装过程中的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包装物受到污染或破损,影响产品的卫生和安全。
预防措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物;确保包装过程操作规范,避免外部污染或破损。
4. 储存和运输风险桶装水的储存和运输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不适宜的储存条件、运输过程中的震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预防措施:规范产品的储存和运输温度、湿度等条件;对运输车辆和仓库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5. 市场监管风险桶装水生产企业还需要面临市场监管的风险。
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将引发产品召回、罚款等后果。
预防措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抽检工作,减少风险。
综上所述,桶装水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风险点,如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包装环节、储存运输和市场监管等方面。
食品加工与安全—浅谈几大瓶装水品牌的安全问题
姓名:游川迪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二班
学号:20143619
时间:2015年12月7日
浅谈几大瓶装水品牌的安全问题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从古代的河边、溪边取水到如今饮用水要经过现代化工厂处理,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发展至今,瓶装水的概念已然深入人心,成为我国饮料市场主流产品之一,2015年全国瓶装水产量达554万吨,占饮料总产量的37%,居各品种之首,占据着极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下,强势的几大主流瓶装水品牌也同样出现了不少的安全问题。
关键字:瓶装水主流品牌安全事故安全监管
瓶装水,又称瓶装饮用水,是指直接密封在容器中并出售给消费者直接饮用的水,瓶装泛指用于装水的包装容器,包括塑料瓶、塑料桶、易拉罐纸包等。
然而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现在市场上的几大主流瓶装水品牌都出现过的安全事故,这其中不乏有怡宝、农夫山泉这样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同样还有恒大冰泉、爱夸这类新兴的概念型品牌。
一、几大主流品牌出现的瓶装水安全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怡宝这个品牌,从2007年开始,便稳居中国包装饮用水行业“百万吨俱乐部”的前三甲。
在华南大本营,怡宝更以超过25%的市场占有率牢牢坐拥行业头把交椅,在饮用水行业有南天王之称。
怡宝不断开拓全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怡宝是健康饮水的使者,以信任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对品质的追求,对社会的回馈,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但是,这个南天王也出现过不少的安全问题——2014年9月3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不合格食品中,北京圣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怡宝饮用纯净水菌落总数实测值是标准值最高限的1450倍。
怡宝将产品出问题的原因归为流通环节,公司称桶装水出现菌落总数超标大多出现在流通环节因搬运过程中盖子松动或桶身渗漏缺陷所致。
2014年12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2014年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怡宝瓶(桶)装饮用水抽检样品不合格。
食药监。
总局责令相关省市,对不合格产品及企业依法查处。
接下来是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农夫山泉——曾经轰动一时的虫卵事件是在2011年在通州地区一批农夫山泉被发现瓶盖附有虫卵。
被认定为中间储藏运输环节引起的。
其次的是,质量门事件,在2 013年农夫山泉水中出现不明黑色物和红色漂浮物两起质量门事件,主要因为产品标准不严格.
接下来的水源地污染事件又让农夫山泉在消费者眼中的信用下降了一个等级:两起质量门的水都产自湖北丹江口,而丹江口附近污染又相当严重。
最后是和其他瓶装水公司的酸碱度之争:2014年8月14日,农夫山泉和华润怡宝再次掀起酸碱度之争。
最后以农夫山泉处以10万元的行政处罚落败。
随着农夫山泉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爆出,农夫山泉的市场占有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
2013年4月三重门事件使其在兰的销售量下降、5月农夫山泉在京工厂被迫永久关闭,各种事件使得农夫山泉的整体销量呈下降趋势。
在被媒体“曝光”之后,农夫山泉一直不承认自己有错,引起相当一部分公众的反感,使得许多消费者对农夫山泉失去了信心,有的消费者称从此不再买农夫山泉了。
然后是我们来自星星的你的主角——金秀贤代言的恒大冰泉。
2013年11月10日上午,在恒大亚冠夺冠的第二天,恒大集团在广州总部举行恒大冰泉上市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进军高端矿泉水市场。
2014年5月20日,恒大冰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英、法、德、俄等欧洲13个主要国家的43位经销商代表签订协
议。
这也是中国矿泉水第一次出口全球。
2014年5月27日,恒大冰泉与来自美洲、亚洲、大洋洲15个主要国家的41位经销商代表签订分销协议。
恒大冰泉依靠恒大亚冠夺冠被人熟知并实现创收,这种依靠粉丝效应的方式并不能持续太久,而且恒大冰泉致力于高端饮用水价格高,消费者购买力不强,虽然在国外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国内市场主要在一线二线城市,国内市场占有度极低。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起“恒大冰泉未注明微量元素含量消费者起诉赔偿”的法律诉讼。
据中国法院网讯,申某在北京市顺义区某超市购买了4瓶恒大冰泉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后发现该矿泉水未标注所含的微量元素、天然矿物质的种类和具体含量,故起诉至顺义区人民法院。
再看看如今的恒大冰泉,原来4.5元一瓶的高贵身价已经不在,有的只是1.8元一瓶,有时甚至3元两瓶的无人问津。
二、瓶装水安全问题的特点
在我国长达七十几年的瓶装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在瓶装水市场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瓶装水的拓展产品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新型概念的所谓的“瓶装水”,但是这些水都多少不是纯正的瓶装水。
二是“水”的特点所导致的,污染问题,这些来自地下的瓶装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水源地受到污染,然而这些污染又没有被生产商重视,继续的生产造成了瓶装水的污染,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也给生产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是装瓶装水的媒介——塑料水瓶的影响,材质不同的塑料瓶是不能随便用来装水的,但是一些粗心的商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继续使用或没有规范使用,导致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伤害。
三、关于加强瓶装水市场安全的几点建议
1.建议政府出台国家瓶装水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瓶装水行业发展和相关的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
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2.从源头上防止瓶装水污染。
建立严格的水源地的卫生标准,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的发生,一旦出现污染问题,相关政府机构立即介入调查并立刻停产,直到整治规范或者恢复了污染才能继续进行生产。
3.大力提高瓶装水工业水平。
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水源——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
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4.高度重视瓶装水安全宣传和监督。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五、总结
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瓶装水安全的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水源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营养、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