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商业银行导论
- 格式:pptx
- 大小:467.50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本章精粹】◆商业银行的起源、性质与功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商业银行监管与存款保险◆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管理“银行”一词的起源在西方,银行(bank)一词最早出现在欧洲,这个单词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a”(长凳)。
为什么长凳会演变成银行一词呢?这其中有个典故。
11世纪时,欧洲商业银行日渐兴起,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沟通欧亚贸易的要地,四面八方的生意人云集此地,这里流通着各国货币,为了鉴别和兑换货币,就出现了货币商。
当时由于条件简陋,货币商一般都是坐在一条长凳上办理业务,所以意大利人就称货币商为“banca”,即长凳。
16世纪末,欧洲各国市场经济活跃,货币商生意兴隆,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实力较强的大货币商,便筹建起正规的、更广泛地办理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
英语就将这种从原来意大利人称为“长凳”的“banca”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音译为“bank”。
后来由于英语的普及,欧美各国都沿用这个称谓。
在我国,“银行”一词起源于唐朝,最迟到845年,苏州就出现了“金银行”的组织,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银行”。
到了宋朝日渐兴盛。
北宋1057年蔡襄做福州知府时,制定了教化百姓的十六条政策,其中第六条即“银行辄造吹银出卖,许人告捉”,意思是不准“银行”铸造成色低劣的银锭出售,此为“银行”一词单独出现的最早时间。
这里的“行”是指在商品交换发达之后,手工业作坊和商人不断增多,他们为了维护和发展各自的利益而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团体;而“银”则指白银。
所以“银行”顾名思义就是指买卖白银的行业。
由此可见,古代的“银行”所办理的,并不全是现代银行业务,所经营的仅仅是其中一种或者几种。
在古代办理现代银行业务的机构,并不叫做“银行”,而是分散在历代各个互不统属的官私机构中。
(资料来源:卫月望. 银行的起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3 (6))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总分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CAMELS评级存款保险制度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性质与功能一、商业银行的起源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其起源对于认识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第1章商业银行导论第一节银行及其提供的服务1、什么是银行银行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是各个经济主体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银行的作用更为重要。
传统的银行主要从事存款、贷款及汇兑等业务。
现代商业银行的功能在不断扩展,已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
2、银行所提供的服务银行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中介职能、支付职能、代理职能、担保职能及政策职能等。
3、最新的银行业务近年来,商业银行提供了许多新的服务,包括消费信贷、金融咨询、企业现金管理、保险、投资银行业务、退休金管理、租赁和信托业务等,使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大大拓宽了。
第二节银行的组织结构银行的组织形式与其发挥的功能有关,也受到银行规模的影响。
1、单元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在美国较为普遍。
优点是有利于竞争;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经营灵活;便于管理。
缺点是风险大,规模小。
2、分支行制特点是法律允许除总行外,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优点是风险分散;规模大;便于监管当局管理。
缺点是易形成垄断,内控困难。
3、银行控股公司制这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银行的组织形式。
银行控股公司是为了持有至少一家银行的股票而成立的公司。
这种组织模式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以及降低风险等。
近年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也有快速发展的势头。
4、代理银行制指银行之间开展的互相代理服务。
第三节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1、为什么要对银行实施监管政论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在于:保护储户的利益;控制货币及信贷供给,以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提高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等。
2、监管的主要内容由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所决定,政府对银行业监管以谨慎监管为原则。
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银行业准入、资本的充足性、清偿能力、活动范围、贷款集中程度等。
3、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管制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
4、放松对银行业的管制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放松了对银行业的管制,导致存款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增大等,但给银行客户带来了更多的服务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