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6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一)和有关本单元的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一些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打折促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
教学策略:自主、小组交流合作、探讨教学重点:理解“满100减50”与“五折”的区别及“买四赠一”相当于打几折。
教学难点:理解购物中的多种优惠形式,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并选择最优购物方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调查导入,引入新课师:课前老师请你们到商场、超市、书店等了解有关折扣的信息,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调查结果?(学生对打折促销并不陌生,所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调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预设:学生可能会去商场了解,商场一般会在节假日对商品进行打折促销,因为这段时间买东西的人会比较多,价钱便宜点,会吸引更多人买;到书店里了解练习册和辅导书在寒暑假或开学的时候一般会按原价销售,因为这是销售的旺季,但开学后一段时间就会标上“八五折”、“九折”等促销,价钱会便宜一点;超市里的一些熟食到了晚上会打折促销,因为这些食品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变质,导致浪费;家长与学生交流在淘宝上经常看到打折促销的活动例如“满299减20”和“买三免一”等......(有代表性的促销方式:直接打几折;“满100元返50元现金”;“买四送一”)师:看来同学们都有所了解。
老师在网上也搜集了几张关于打折促销的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出示课件),这些图片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课题)(通过看图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共识)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师:请哪位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3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3购物中的折扣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学习了折扣的相关知识。
教材第40页例1和第41页的练习,通过具体的购物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折扣的概念,学会运用折扣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折扣的含义,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折扣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折扣的含义,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折扣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购物时,有没有遇到过打折的情况?打折是如何计算的?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0页的例1,让学生说一说折扣的含义。
教师讲解折扣的计算方法,并示范解题过程。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第41页的练习,独立完成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折扣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折扣问题1. 折扣的含义:原价× 折扣 = 实际支付价格2. 折扣的计算方法:(1)六折 = 60%(2)八折 = 80%(3)打折后的价格 = 原价× 折扣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妈妈打算给小明买一件衣服,原价是200元,商场正在进行八折优惠活动,小明妈妈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小明妈妈需要支付160元。
2. 题目:一家超市正在进行满300减100的优惠活动,小华购买了320元的商品,她能享受到优惠吗?如果可以,她实际支付了多少钱?答案:小华能享受到优惠,她实际支付了220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教学设计《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教学设计一重四中吴志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策略:由于购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由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购物情况,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在教学中采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形式相结合,不断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小组的交流合作,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灵活地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通过两种不同优惠方式的对比,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折扣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购物中的多种优惠形式,并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教学难点:理解“满100减50”与“五折”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想去商场买东西,想请同学们做老师的小帮手,你们愿意吗?进入商场到处都是打折啦,你们知道“一件物品打五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吗?生:表示这件物品的实际售价是原价的50%。
师: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优惠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生:不是,有时是买二送一,或者满100减50。
师:购物中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擦亮双眼,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在商场中老师看到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哪个商场更省钱?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师: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的?生:A商场的优惠方式是打五折;B商场的优惠方式是“满100元减50元”;妈妈要买的裙子标价230元。
《购物中的折扣问题》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例5,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学生在解决了这一问题后,会自觉思考“满100减50元”和“打五折”有什么区别。
(2)在“阅读与理解”环节,重点是使学生思考“满100元减50元”的具体含义。
在“分析与解答”阶段,在对两种不同促销方式形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求出实际的花费。
通过“回顾与反思”,让学生明白“满100元减50元”这种方式只是对价钱中的100元打五折,没有满100元的部分没有享受这个折扣。
而A商场则是对所有的钱数实行五折优惠。
因此,即使不计算出两种销售方式的实际花费,也能判断“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
商品的价格比整百数多的时候,越接近于整百数,两者的优惠力度越接近;而商品的价格比整百数小的时候,越接近于整百数,两者的优惠力度差别越大。
(3)“做一做”,让学生及时巩固例5中涉及到的两种折扣方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建议(1)加强数学的实践性。
打折销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
有条件的地区,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
例如,直接打几折,“满100元返50元礼券”“满100元减50元”“买五件送一件”,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促销方式。
(2)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促销方式的数学含义。
对于“打几折”,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其数学含义就是“求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而对于“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发现最关键的是找到商品的价格里有几个100元,就要减去几个50元。
在此基础上,也可进一步延伸,例如,可以计算一下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相当于打了几折,即130÷230≈56.5%。
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折扣相同(价格为整百元),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折扣比较接近(总价比整百元多一点点),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折扣差距较大(总价比整百元少一点点)。
《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2 页例5 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销售的折扣。
2.通过两种不同优惠方式的对比,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折扣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购物中的多种优惠形式,并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教学难点:理解“满100 减50”与“五折”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这件物品的实际售价是原价的90%。
师: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优惠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生:不是,有时是买二送一,或者满100 减20。
师:购物中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 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 商场按“满100 元减50 元”的方式销售。
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 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在A、B 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哪个商场更省钱?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师: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的?生:A 商场的优惠方式是打五折;B 商场的优惠方式是“满100 元减50 元”;妈妈要买的裙子标价230元。
师:怎样理解“满100 元减50 元”?生:商品的价钱满了100 元就减50 元,有几个100 就减几个50。
师:不足100 的部分呢?怎么办?生:不减。
3.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能否解决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
4.集体交流,汇报方法。
《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扣的概念,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购物场景图片。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折扣信息。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折扣信息,如“8折”、“满100减30”等。
(3)教师总结:在购物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采取各种促销手段,其中折扣是最常见的一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折扣的概念:折扣是指商家在商品原价的基础上给予顾客一定比例的价格优惠。
(2)教师讲解折扣的计算方法:折扣金额 = 商品原价× 折扣比例。
(3)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折扣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1:一件衣服原价200元,打8折,现价是多少?解答:折扣比例 = 8折 = 80%,折扣金额 = 200元× 80% = 160元,现价= 原价 - 折扣金额 = 200元 - 160元 = 40元。
(4)学生练习:计算以下商品的现价。
练习1:一双鞋子原价300元,打7折,现价是多少?练习2:一部手机原价5000元,打9折,现价是多少?3.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折扣知识解决。
问题1:小明想买一本价值100元的书,书店正在打8折促销,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解答:折扣金额 = 100元× 80% = 80元,小明需要支付的钱 = 原价 - 折扣金额 = 100元 - 80元 = 20元。
(2)学生讨论:在购物时,如何运用折扣知识为自己省钱?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例外优惠形式的折扣。
2.通过两种例外优惠方式的对比,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繁复的折扣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理解购物中的多种优惠形式,并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教学难点:理解“满100减50”与“五折”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问已经学过折扣问题,老师现在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件衣服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或教师表演买东西)生:表示这件衣服的实际售价是原价的90%。
师: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优惠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生:不是,有时是买二送一,或者满100减20。
师:购物中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从例外的折扣方式里选择更合理的购物方式,就会省下一笔不少的钱来做更多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妈妈到去场购物,凑巧赶上商场做促销活动。
出示: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哪个商场更省钱?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师:怎样理解“满100元减50元”?师:不够100的部分呢?怎么办?3.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能否解决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
4.集体交流,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解释。
①,想一想在A商场应付多少钱?怎样计算?(板书)②,在B商场应付多少钱?怎样计算?(板书)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板书)5.启发思考,辨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