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及抢救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10
实验十四实验性肝性脑病及治疗实验十四实验性肝性脑病及治疗【实验目的】掌握复制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氨中毒致肝性脑病的一般表现及设计降血氨治疗方案;讨论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及降血氨治疗原则。
【实验原理】结扎大部分肝叶,模拟严重肝功能障碍,同时从肠道灌入大量复方氯化铵溶液模拟氨中毒,使家兔发生氨中毒性肝性脑病后及时救治。
【实验对象】健康家兔,2~3 k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与药品】腹部手术器械一套;肠道插管一根;粗结扎线一根;10ml、20ml注射器;丝线、纱布若干;头皮注射针一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1%普鲁卡因,复方谷氨酸钠溶液1支【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组:(1)家兔Ⅰ组(肝性脑病组):①家兔称重。
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腹部正中手术部位剪头备皮,1%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
②剑突下,正中切开皮肤、皮下,沿腹白线剪开腹壁打开腹腔(切口长约6cm)。
③手指轻压肝脏,将粗结扎线的中端小心地置放到肝脏根部,用左、右食批先后将结扎左、右线头分别套住大部分肝叶(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方形叶)并结扎之,只留下右外叶和尾状叶,造成急性肝功能严重障碍。
④沿胃幽门部找出十二指肠,用眼科剪作一小切口,切开肠壁,将肠道插管向空肠方向插入肠腔、结扎固定,观察家兔的神经精神状态。
⑤每隔五分钟向十二指肠插管缓慢推注复方氯化铵溶液5ml,仔细观察家兔神经精神状态变化。
⑥当出现反应增强甚至痉挛发作(扑翼样震颤)时,记录所灌注的复方氯化铵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量(kg/ml)。
(2)实验Ⅱ组(另取家兔1只):①-⑥实验步骤同实验Ⅰ组⑦当家兔出现扑翼样震颤时,立刻进行治疗:沿耳缘静脉推注谷氨酸钠溶液1支。
⑧仔细观察病情发展(与实验Ⅰ组对照比较),评价治疗效果。
2.对照组:(1)对照Ⅰ组:除不做肝叶结扎外,各步骤同实验Ⅰ组。
观察家兔是否出现扑翼样震颤。
如出现,记录所用的复方氨化铵溶液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药(kg/ml),与实验Ⅰ组结果相比较。
肝性脑病ppt课件•肝性脑病概述•肝性脑病诊断方法•肝性脑病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目录•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肝性脑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等。
其中,氨中毒学说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之一,认为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是肝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流行病学肝性脑病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此外,肝性脑病还与年龄、性别、饮酒等因素有关。
危害程度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0-4级,其中0级无肝性脑病表现,4级为最严重级别。
分型根据起病急缓及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和慢性肝性脑病。
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
此外,根据诱发因素的不同还可分为A型(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和B型(与门-体分流相关)等类型。
02肝性脑病诊断方法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以评估肝脏功能和代谢状态。
血液生化检查氨测定脑脊液检查血氨浓度升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特征,通过测定血氨浓度有助于诊断。
脑脊液中氨基酸比例异常、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等,可辅助诊断肝性脑病。
030201可显示脑部水肿、脑室变小等肝性脑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CT 或MRI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回声等,以评估肝脏病变情况。
超声检查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可出现弥漫性慢波,有助于诊断。
脑电图如数字广度测验、木块图案测验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心理测验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用于全面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
实验五、肝性脑病及抢救一、实验目的1、学习制备肝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的方法。
2、理解氯化铵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3、观察肝性脑病的症状。
4、学习局部麻醉手术。
二、实验原理肝性脑病(HE也称肝昏迷)是继发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后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现认为主要是脑组织代谢和功能障碍所致,具体的情况还不明确,主要的假说有:氨中毒学说、假性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Y-氨基丁酸(GABA)学说和综合学说。
本实验依据第一种假说而设计的。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兔手术台手术器械、圆形或角形缝合针、导尿管、烧杯、纱布块、注射器(2ml、10ml、50Ml)、角膜刺激针、瞳孔测量尺、粗棉线、动脉夹、动脉套管、张力换能器、血压换能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 %盐普鲁卡因溶液、复方氯化铵、1 %醋酸溶液、2.5 %左旋多巴溶液(或复方谷氨酸钠)、乙醚肝素(500U/ml)四、实验对象家兔2只(一只不做肝结扎及切除,其余同实验组)五、实验步骤1.家兔称重后,用乙醚浅麻。
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清醒后,颈部用1 %盐普鲁卡因溶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气管插管及动脉插管,通过血压换能器与生物信号系统相连,描记血压变化。
2.剪去腹部正中兔毛,用1 %盐普鲁卡因溶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从胸骨剑突起做上腹部正中切口(长约6-8cm)沿腹白线打开腹腔,用食指和中指伸至肝膈面,分置镰状韧带两侧并下压肝脏,暴露并用手指弄断肝与膈肌之间的镰状韧带,再用手指剥离肝胃韧带使肝脏成游离态。
3.将肝胰面上翻,仔细辨别各个肝叶,用粗棉线绕左外叶、左中叶、方形叶、右中叶,留尾叶、下右外叶,等根部结扎,待肝叶由红变褐后,沿线上切除。
4.剪断剑突软骨柄,游离剑突。
用一弯钩勾住剑突软骨,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由换能器将信号传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描记呼吸运动。
5.顺胃幽门部找出十二指肠,向小肠右方插入一根连着注射器的导尿管,结扎固定,关闭腹腔。
6.观察并记录家兔的一般情况,呼吸、血压、角膜反射、瞳孔大小以及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实验十四实验性肝性脑病及治疗【实验目的】掌握复制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氨中毒致肝性脑病的一般表现及设计降血氨治疗方案;讨论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及降血氨治疗原则。
【实验原理】结扎大部分肝叶,模拟严重肝功能障碍,同时从肠道灌入大量复方氯化铵溶液模拟氨中毒,使家兔发生氨中毒性肝性脑病后及时救治。
【实验对象】健康家兔,2~3 k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与药品】腹部手术器械一套;肠道插管一根;粗结扎线一根;10ml、20ml注射器;丝线、纱布若干;头皮注射针一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1%普鲁卡因,复方谷氨酸钠溶液1支【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组:(1)家兔Ⅰ组(肝性脑病组):①家兔称重。
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腹部正中手术部位剪头备皮,1%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
②剑突下,正中切开皮肤、皮下,沿腹白线剪开腹壁打开腹腔(切口长约6cm)。
③手指轻压肝脏,将粗结扎线的中端小心地置放到肝脏根部,用左、右食批先后将结扎左、右线头分别套住大部分肝叶(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方形叶)并结扎之,只留下右外叶和尾状叶,造成急性肝功能严重障碍。
④沿胃幽门部找出十二指肠,用眼科剪作一小切口,切开肠壁,将肠道插管向空肠方向插入肠腔、结扎固定,观察家兔的神经精神状态。
⑤每隔五分钟向十二指肠插管缓慢推注复方氯化铵溶液5ml,仔细观察家兔神经精神状态变化。
⑥当出现反应增强甚至痉挛发作(扑翼样震颤)时,记录所灌注的复方氯化铵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量(kg/ml)。
(2)实验Ⅱ组(另取家兔1只):①-⑥实验步骤同实验Ⅰ组⑦当家兔出现扑翼样震颤时,立刻进行治疗:沿耳缘静脉推注谷氨酸钠溶液1支。
⑧仔细观察病情发展(与实验Ⅰ组对照比较),评价治疗效果。
2.对照组:(1)对照Ⅰ组:除不做肝叶结扎外,各步骤同实验Ⅰ组。
观察家兔是否出现扑翼样震颤。
如出现,记录所用的复方氨化铵溶液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药(kg/ml),与实验Ⅰ组结果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