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5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设计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 掌握北宋建立的背景和原因;3. 理解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4. 能够分析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北宋的建立背景和原因;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3.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4.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话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激发学生对北宋时期的探索兴趣。
Step 2. 学习重点1:北宋的建立背景和原因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北宋建立的背景和原因;2. 学生讨论并总结北宋建立背景和原因的要点;3.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物,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宋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Step 3. 学习重点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过程;2. 学生讨论并总结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的特点;3. 教师示范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北宋时期的重要性。
Step 4. 学习重点3: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总结,并互相提出补充和改进意见;3. 教师梳理学生总结的特点,并补充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4.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探究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性。
Step 5. 学习重点4: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学生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给出理由和例证;3. 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理解。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和王安石变法。
2、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理解北宋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生生互评、设置情景等方法.2、运用史料、图片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及利与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央集权措施、理解北宋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难点:理解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史料探究、生生互评等方式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幻灯片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并展示这样一段话: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人才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裕,却用于供养禄蠹,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问: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答:宋朝。
问:那同学们想过为什么宋朝会形成这样的一个社会局面吗?答:(众说纷纭)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很有自己的看法,那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历史回眸—宋之建立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历史事件以及都城出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式图》、《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图》(1)说明北宋并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这时的中国仍处於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这是北宋的外患。
(2)联系北宋建立的过程,分析出北宋的内忧。
指出北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它的集权政治建设。
(三)、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的措施部分(四)、历史解读—集权之美、集权之哀(1)政治方面:1、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加强中央集权 2、增设机构冗官、冗费.(2)经济方面:出示材料:“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积极: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3)军事方面:出示材料: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加强皇帝权利; 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大量养兵 冗兵、冗费 禁军轮流驻防京师(4)文化方面:出示材料:《劝学诗》以及其大致解释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消极:功利读书观;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4.3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高度集中的北宋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2.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960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2、建立了,取代后周,以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3、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在位期间,陆续消灭等割据政权,统一了地区和。
但这时的中国,扔处于并立的状态。
4、宋太祖先是解除了等统军大将的,并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由直接控制。
为了防止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规定,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
频繁的调动,造成了“,”的现象。
宋太祖的这一策略虽然加强了的权力,但也削弱了的战斗力。
5、宋太祖和宋太宗还陆续解除的权力。
北宋政府还派到地方管理。
这样,地方的、和都收归了中央。
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大量养兵等,导致,。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的局面。
(二)自主探究2、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时间、人物、措施、影响、失败原因。
(三)当堂检测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下列哪个地方发动兵变,最终建立了宋朝()A、开封B、北京C、陈桥驿D、长安2、宋太祖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下列哪个机构()A、东厂B、锦衣卫C、御林军D、禁军3、下列属于宋太祖赵匡胤实行的措施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②创立科举制③“杯酒释兵权”④发展禁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北宋时期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策略有关()A、崇文抑武B、杯酒释兵权C、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D、发展禁军5、下列属于北宋时期的现象的有()①冗官②冗兵③冗费④积贫⑤积弱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四)拓展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一、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历史典故,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通过自主整理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通过材料分析、讨论探究,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等。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史料阅读、自主探究,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获取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合作探究、浅谈感悟等活动,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能逐渐形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能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能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2、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读图法2、史料阅读法3、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流程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叙述:在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83个朝代。
你们觉得要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或实现一次改朝换代需要多久?学生:……设疑:打天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但有一个人,他兵不血刃,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就黄袍加身。
被人戏称为历史上最轻松开国的皇帝。
你们知道这是哪一位皇帝吗?展示:赵匡胤图像引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的这段历史。
2、观看视频,读图知识【最便宜的开国】叙述: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赵匡胤如何实现最便宜最轻松的改朝换代。
播放:陈桥兵变视频提问:从视频和教材中获取信息,说说北宋建立的时间、经过(主要事件)及其都城。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过程,知道北宋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失败原因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视频、阅读史料、阅读教材内容,学会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及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呈现]图片《天龙八部》,你们知道这部电视剧是以哪个朝代为背景的吗?(宋代)。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新的朝代——宋朝。
新课讲授:一、北宋的建立[提问]:宋是怎样建立的?请阅读书本第一自然段。
生: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
[呈现]五代十国到北宋的过程地图[叙述]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提问]:北宋当时统一全国的吗?[呈现] 地图《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提问]:除了北宋,还有哪些政权?结论:北宋时期,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
[承转]:讲到北宋,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当属君臣礼仪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二、北宋的中央集权[呈现]文字资料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提问]:这种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承转提问]:为什么北宋迫切要求加强加强中央集权?让我们看看史料记载吧。
高度集中的北宋政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北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三、了解拓展:王安石变法(1)时间:人物:(2)目的:(3)结果及原因:四、课堂巩固1.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A.外戚夺权 B.权臣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位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解决支付给辽夏岁币的财源 4.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5.北宋初年禁军布防的原则是()A.先北后南 B.内外相制 C.强干弱枝 D.兵将分离 6.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7.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C.加强禁军 D.使其互相牵制8.北宋科举制的发展,其作用不包括()A.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B.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C.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D.为一般人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9.北宋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10.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B.兵越多,战斗力越强C.官越多,行政效率越低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第七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难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生一起朗诵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朗读后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南唐后主李煜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伤?是何人让他这样惆怅?以此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宋太祖赵匡胤。
讲授新课1、讲述历史故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展示交流(学生结合导学案完成)(一)披上一件黄袍——得天下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时间:年建立者:(在兵变)他就是都城:北宋统一中原及南方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和重归统一,结束了的分裂局面。
3、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思考北宋的统一是否是全国的统一?(让学生结合历史地图明确北宋的统一并不是全国性的统一)合作探究(二)扛起一座江山——治天下1、指导学生结合历史材料分析宋太祖的烦恼以及赵普为他提出的解决方法。
材料一: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太祖建隆二年》材料二:赵普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结合教材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小组合作学习)3、结合材料分析这些措施积极影响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归纳:积极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促进。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政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主要介绍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制度的改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宋政治这一时期的历史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资料,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同时,学生对于科举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深入分析科举制度在北宋时期的改革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掌握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科举制度在北宋时期的改革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宋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政治的特点,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制度在北宋时期的改革和影响。
2.教学难点:中央集权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科举制度改革的深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了解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深入分析科举制度在北宋时期的改革和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历史资料:关于北宋政治的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备课组设计人:涂建波审核人:张强
§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评价:
【学习目标】1.知道王安石变法; 2.掌握北宋建立的基本内容;
3.分析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及其影响。
【复习案】
1.北宋的建立:①建国时间:年;②建立者:(即宋太祖);
③建立的标志性事件:;④都城:(今河南)。
2.王安石变法:①背景:;
②目的:;③时间:年;④代表人物:王安石、;
【展示案】1.阅读下面资料,独立思考、结合教材回答: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2.认真阅读教材P99,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主要有哪些?这些举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来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
A.嬴政
B.刘邦
C.杨坚
D.赵匡胤。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中心进行学习的方法并参与到其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国策教学难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展示杯酒释兵权图片。
问:右图反映的是著名典故“杯酒释兵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宋的建立1.师出示材料“无烟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问: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学生回答。
2.师讲述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探究点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师生共同探究1.材料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2.思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学生结合课本回答,教师讲述总结。
探究点三重文轻武的国策师出示材料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
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
分析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学生结合课本回答,教师讲述总结。
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权》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中学张海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北宋建立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并分析其原因,理解并阐明其影响。
2.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的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感知、体会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自主研究讨论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从而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列表整理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观点,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课
【提问导入】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有机会让你们穿越到古代封建社会,你想穿越到哪个朝代,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但要说出理由。
【师】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原因活在中国的宋朝。
”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
【生】宋朝是采取“崇文抑武”政策,文人地位高于武将。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二)新课教学
【师】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参考P98,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1.指导学生结合书本讲述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宋朝的建立:时间、地点、经过等内容。
①时间:960年;
②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看图找到位置)
③人物和经过: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④结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出示北宋地图,指出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
①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
(3)军事组
【生】结合材料一可以得出
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
结合材料二可以得出
措施: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结合材料三可以得出
措施: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4)文化组
结合材料可以得出
措施: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影响:客观上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师】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生】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
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其他组
【师】这种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也是它们的实质。
在一组学生回答后,其他组可以就这组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让这组同学总结本组的答案。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通过投影让学生校对自己总结的答案。
5.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①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②影响:造成了北宋“三冗二积”的局面
A.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冗官)
B.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冗兵)
C.地方上财政困难。
(冗费)
D.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积)
【师】出示欧阳修的一段话,请学生思考: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哪里?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生】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
转承:我们发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留下了许多的隐患,那么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行动?
【生】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师】我们这次变法叫作王安石变法。
6.王安石变法
打出王安石的话:“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请学生稍作解释后再
【生】各抒己见。
【师】有些人是这样评价宋朝:“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
以史为鉴:
【师】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中,你得到了哪些对今天的改革有所启示的?
【生】改革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们的素质;同时也可以采取考试方式来选拔人才并任用人才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960年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宋初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利也有弊,为了解决这个弊端,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1069年的王安石变法使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最终由于用人不当,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一些损害百姓的现象,新法又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失败。
(四)板书设计
(五)当堂练习
具体见课件。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