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doc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8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熏陶。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辞海》)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让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大熊星座变出为生病的小姑娘把水让了母亲找水给过路人喝变水爱心成了钻石变得将水省给倒水给小母亲让水给端端母亲喝狗喝小姑娘喝正正木的变成银的银的变成金的童话童话的起源民间文学童话表现的时空没有限定,时间往往模糊,空间往往抽象。
童话风格大抵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
童话的发展古印度《五卷书》阿拉伯搜集整理《一千零一夜》(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欧洲传说)改写(德)格林兄弟《儿童和家庭故事》(德)《豪夫童话》(丹)安徒生(文学童话的奠基作家创作者)(英)金斯莱《水孩子》(英)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我国童话的初期发展我国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茅盾《寻快乐》(具创作童话的雏形)郑振铎《兔的幸福》叶圣陶《稻草人》(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张天翼《大林和小林》(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童话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民间童话(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1、从作者人物类型化;结构语言定型化分: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民族色彩文学童话作家个人创作的童话,具有作家文学书面性、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的独特性等特征1、拟人童话(拟人人物形象)2、神奇童话(描写超自然的人物、事物为内容,借助根据童话的于仙人、精灵、魔法、宝物美学特征展开情节,具有神奇性)3、传奇童话(对传说进行幻想(四类)加工而创作出来的童话,带有传奇色彩)4、诙谐童话(具有强烈的幽默色彩,对生活现象进行极度夸张,因此使事件人物荒诞化,离奇可笑)根据容量大小、情节繁减、结构方法长篇童话、中篇童话、短篇童话、微型童话、系列童话根据童话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状态童话故事、童话小说、童话诗、童话剧、童话影视片等从接受对象、年龄特征出发婴幼儿童话、儿童童话、少年童话、成人童话等特殊类别科学童话童话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幻想(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中的人物,是假想形象,童话中的环境是虚幻环境;童话中的情节,也是虚构故事。
童话故事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此外,童话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例如:
1.《和小美人鱼发现海洋》这一本我和孩子尤其喜欢。
虽然生活在海滨城市,但是打开这本书之后,还是发现了好多我们不曾了解的海洋知识。
比如第一个知识就是“海和洋”。
很多人都会惊讶,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书中告诉我们,在海洋中,海是“靠近陆地的边缘部分”,而洋是“远离陆地的中心部分”。
2.《和靴子猫了解手工艺》这一本让我们见识了各种传统手工艺。
比如磨坊、鞋匠、铁匠等等。
在如今的社会中,手工艺人越来越少见。
书中介绍的很多手工艺都是孩子们听过,但是没见过的,比如磨坊。
本书中介绍的是古老的风力磨坊和水力磨坊,在我小时候,我们的磨坊已经是电动的磨面机。
每次跟随父母走近轰隆作响、烟尘缭绕的磨坊,闻到面粉的清
香和刺鼻的柴油味道,都会有一种好奇的感觉。
方轶群童话《萝卜回来了》的表现手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萝卜回来了》的故事梗概三、童话的表现手法1.丰富的想象和夸张2.象征和比喻3.拟人化四、结论正文一、引言方轶群的幼儿童话《萝卜回来了》是一篇充满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本文将从童话的表现手法入手,分析这篇童话如何通过想象、夸张、象征和拟人化等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富有哲理和温情的故事。
二、《萝卜回来了》的故事梗概《萝卜回来了》讲述了一个小白兔找到一个很大的萝卜,想送给朋友们一起分享。
它将萝卜送给了小猴,小猴又把萝卜送给了小熊,小熊再把萝卜送给了小鹿,最后萝卜又回到了小白兔家里。
四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一起把萝卜吃了。
这个简单的故事通过一个循环的叙事结构,传递了友谊、分享和互助的美好理念。
三、童话的表现手法1.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童话故事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夸张,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启发他们的思维。
在《萝卜回来了》中,小白兔找到的巨大萝卜以及四个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分享,都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
通过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作者成功地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
2.象征和比喻童话故事往往运用象征和比喻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萝卜回来了》中,萝卜可以看作是友谊和分享的象征。
小白兔把萝卜送给朋友们,朋友们又把萝卜送回来,表现了朋友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无私奉献。
这种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故事的趣味性,还能理解到更深刻的道理。
3.拟人化拟人化是童话故事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赋予动植物和人物相似的特点和行为,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在《萝卜回来了》中,小白兔、小猴、小熊和小鹿都被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它们之间的友谊和分享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这种拟人化手法,使得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四、结论总之,《萝卜回来了》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象征和比喻、拟人化等表现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童真、奇幻和哲理的童话世界。
小学生童话作文写作技巧一、我们在写之前要弄清什么是童话?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丶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讲述的是虚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
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
但它所表现的人、事、关系、道理,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二、童话都有哪些特点呢?第一:写童话需要幻想和夸张幻想和夸张,是童话的两只"翅膀"。
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染力。
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应运而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延的闹剧。
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写童话需要有拟人化的形象童话里的形象,大多是拟人化的。
童话中,无论是动物、植物,其他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做事、会生活。
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
你给儿童讲故事时,如果其中的鸡儿、狗儿都不会说人话,儿童便没有兴趣。
"第三:写童话需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的故事情节。
由于童话创作的主要手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因此,童话的情节都非常奇妙,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
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后无不称快。
三、童话的写作和要求:优秀的童话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通过"幻想处理",创作出来的。
第六章幼儿童话第一节童话概述一、童话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在我国古代,没有“童话”的名称,却存在不少成文的童话故事,如《白衣素女》讲述的就是大家熟悉的“田螺姑娘”的故事。
“童话”这一名称,出现在我国清代末年。
但当时所称“童话”,其实是泛指给孩子阅读的种种故事。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童话作为一种幻想性极强的叙事文体、一种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终于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
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
神话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低下的原始时期,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所作的幻想性解释。
传说是一种与一定的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和社会习俗有一定联系的故事。
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民间故事可分为现实性较强的故事和幻想性较强的故事(民间童话)两大类。
民间童话的幻想世界、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与神话传说一脉相承,但角色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作为一种口头创作,民间故事在各民族中时代相传,人们依据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不断加以补充或改造。
后来,一些文学工作者对民间童话进行搜集、整理,用文字记载下来,有些作家还对它们进行加工改编或再创作;又经过不断的发展,作家掌握了童话的艺术规律,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取材、进行构思创作,童话就成了文学中一种独立的体裁。
古代印度的《五卷书》、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等都是经过搜集整理而成的民间童话集。
较早对民间童话进行改写的是法国作家夏尔·贝洛(1628~1703),他从欧洲的传说故事中取材,写成《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等童话,于1697年结集为《鹅妈妈的故事》。
大量搜集整理民间童话的是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以《儿童和家庭故事集》为名发表的二百多篇童话,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部巨型民间故事集。
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1805~1875)起初的创作,如《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也取材于民间童话,而稍后的《小意达的花儿》、《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则体现了作家的创作风格。
童话是什么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
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辞海》)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儿童文学辞典))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
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
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
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常人体童话这类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
例如《怪电视》中,“我”是普通孩子,但他的遭遇却十分特别:他家的电视中,狮子居然会跑出来,电视里的人居然头朝下,脚朝上,还反过来嘲笑“我”是倒过来的,他还跟电视里的小偷搏斗等等。
《胖子学校》,不管是歪歪校长也好,主考老师也好,或是圆圆、球球、团团也好,虽然都是普通人,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又无法找到这样的人。
简述幼儿创作童话的表现手法
幼儿创作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常以生动、形象、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呈现,旨在引导儿童通过想象和创造力来探索世界和自我。
在幼儿创作中,童话的表现手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拟人化:拟人化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即将非人类的事物或角色赋予人类的特征和情感。
例如,将动物拟人化,让它们拥有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吸引儿童的兴趣和关注。
在幼儿创作中,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可以是《小红帽》中的狼、《白雪公主》中的魔镜等。
2. 情景再现:情景再现是通过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或情境,来帮助儿童理解和想象故事情节。
例如,在幼儿创作中,可以使用《灰姑娘》中灰姑娘被迫离开城堡的场景,或者《小美人鱼》中水下世界的场景等。
3. 幻想和梦想:幻想和梦想是幼儿创作童话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可以帮助儿童通过想象和创造力探索未来和未知。
例如,在幼儿创作中,可以使用《小红帽》中小红帽想要找到妈妈的梦想,或者《小美人鱼》中小美人鱼想要变成人类的梦想等。
4. 对话和独白:对话和独白是幼儿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例如,在幼儿创作中,可以使用《小美人鱼》中小美人鱼和人鱼公主之间的对话和独白,来表现她们的孤独和渴望。
除了以上常见的表现手法,幼儿创作童话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表现手法,例如夸张、对比等,以更好地吸引儿童的兴趣和关注。
幼儿创作童话的表现手法应该富有想象力、趣味性和贴近儿童生活,帮助儿童通过想象和创造力去探索世界和自我。
童话故事的特点篇一:童话及特点童话及特点童话是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它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表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它把许多平凡的常见的人物或动物的活动,编织成绚丽多幻的图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基本特点是:1.它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
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是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例如《丑小鸭》的故事,就通过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被剥削被压迫者的不幸,同时又反映了他们对于摆脱歧视和冷遇的渴望。
2.它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
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矿物等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以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地生活着、活动着。
例如《古代英雄的石像》中的石像,本来都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在童话中,它们居然像真人一样会说话,有思想。
采用这种拟人化的象征手法,是童话创造典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3.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
正如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在童话诗《小金鸡》中所说的:“童话虽然不真,可是含义却深!对于年轻人是个教训。
”童话和寓言一样,经常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但童话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是富于幻想,这也是它区别于寓言的一个界限。
童话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故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并常用反复叙述的方法。
童话的种类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按描写对象可分为写日常生活的、写动物的、写神怪的;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童话故事、童话剧和童话诗。
童话的教学和记叙文相同。
童话所以为儿童喜爱,能起很好的教育作用,是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儿童的心理。
从这点出发,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把童话作为真正的日常生活故事来讲读分析。
幻想是童话的翅膀,这种幻想不仅表现在整个奇异优美的故事里,而且表现在童话人物的语言、行动上。
(二)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
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它色彩鲜明,音律和谐,充分显示了语言的魅力。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一、童话的基本特征(一)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豪夫在他的《童话年鉴》中形象地指出:童话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仙女,她是“想象”女王的大公主。
安徒生曾把他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
如最古老的童话《五卷书》中有落网的鸽子一齐拖着网在空中飞,老鼠、乌龟、小鹿、乌鸦四个好朋友设计脱险,猴子智胜海怪,老鼠变女,美女嫁蛇等奇异有趣的故事。
最现实的童话《稻草人》中一个插在田野里的稻草人竟因目睹了人间的惨剧而难过得“昏了过去”,最荒诞的童话《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丝阿姨》中到底也弄不清玛丽阿姨的身份,她是随着东风而来的,当风向变了的时候,她又随着西风而去。
这一切故事都是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它们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之中。
当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存在着幻想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
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的故事是幻想世界的故事,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二)幻想与现实是紧密相联的。
尽管童话的幻想的翱翔不是依据合乎常理的理由,而是建筑在不合逻辑的逻辑之上的。
但是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上,幻想形象亦然。
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幻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罢了。
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考察,仍可寻出些现实世界的痕迹。
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东西便踢,这荒诞的构思是作者抓住了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特征延伸夸张而得来的幻想情节。
童话的幻想无论怎样变幻多姿、神奇莫测,幻想境界无论怎样地超乎现实世界之上,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纳吉什金曾阐述了童话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在童话故事中,社会的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反感也十分确定。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特点: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童话特点:1.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2.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4.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5. 它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
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
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
6. 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寓言的特点:1. 鲜明的教育性2. 强烈的讽刺性3. 故事情节的虚构性4. 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5. 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6. 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童话与寓言的区别: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简述幼儿创作童话的表现手法
幼儿创作童话是幼儿文学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阅读材料。
幼儿创作童话通常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富有想象力的情节和有趣的主题为主,旨在引导幼儿思考、探索和发现世界的美好和奇妙。
在幼儿创作中,表现手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想象和创造:幼儿创作童话通常通过想象和创造来构建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
他们可能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2. 拟人化:幼儿创作童话常常使用拟人化手法,将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情感。
例如,将小鸟变成人类一样会唱歌跳舞,将树叶变成人类一样会疼痛和感受情绪等。
3. 夸张和幽默:幼儿创作童话通常运用夸张和幽默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有趣、滑稽和荒诞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欢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4. 象征和隐喻:幼儿创作童话通常使用象征和隐喻手法,通过将一些事物或情感与特定的概念或意象联系起来,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将阳光比喻成温暖和希望,将月亮比喻成孤独和思念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表现手法外,幼儿创作童话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手法,例如
对比和反转等。
这些表现手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创作童话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创作方式,通过想象、创造、拟人化、夸张和幽默、象征和隐喻等多种表现手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文指导童话的写作方法一、童话及童话的特点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丶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讲述的是虚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
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
但它所表现的人、事、关系、道理,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二、童话特点第一:幻想和夸张幻想和夸张,是童话的两只"翅膀"。
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染力。
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应运而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延的闹剧。
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拟人化的形象童话里的形象,大多是拟人化的。
童话中,无论是动物、植物,其他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做事、会生活。
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
你给儿童讲故事时,如果其中的鸡儿、狗儿都不会说人话,儿童便没有兴趣。
"第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的故事情节由于童话创作的主要手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因此,童话的情节都非常奇妙,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
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后无不称快。
三、童话的写作要求:优秀的童话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通过"幻想处理",创作出来的。
写童话不仅需要细心观察,还要经过一个"幻想处理",也就是"生活幻想化"的过程。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结合分析作品,阐明民间童话、创作童话、以及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要点:
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问:童话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今天来分类讨论各自的特点。
二、民间童话的特点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
再通过具体的作品,讨论在主题、形象、结构、语言方面体现的特点。
《灰姑娘》学生复述
主题:单一,通常是道德性的。
形象:类型化的性格。
结构:完美的结局,三段式、循环式、对照式
语言:通俗简洁,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三、创造童话的特点
独创性、书面性、稳固性
与民间童话对比,用具体的作品略讲
主题:多样化,淡化道德性主题,出现趣味性、知识性主题。
形象:类型化、有时代特点《大狼》
结构:结局多样化,叙事方式继承
语言:优美、书面化《丑小鸭》
四、幼儿童话的特点
(一)融入幼儿心理特征的艺术幻想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我们从童话中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象想象;描绘的环境往往是人世间所没有的虚幻境界;述的种种情节,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
(举例)
但是童话的幻想也不是任意妄为的杜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幻想也必须根植与生活,通过幻想塑造的形象来间接反应生活。
反例:不能说羊吃狼,耗子吃了猫,也不能无缘无故地说鱼在空中飞,鸟在水底游。
正例:《七色花》七片花瓣的魔力是虚构的,但珍妮的愿望却是真实的。
童话中的珍妮就是显示生活中那些天真、善良的孩子。
《蓝色的皮鞋》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童话的幻想想要反映幼儿的心理特征。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联系以前的理论,我们知道,幼儿天真烂漫,生活经验少,想象也特别丰富。
〈“0”的故事〉而且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泛灵观念,常常分不
清想象与现实,所以幼儿的童话的幻想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张性。
例《会滚的汽车》(旧)
而且幼儿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幼儿的童话中幻想也总是洋溢着幼儿的游戏精神。
生活中的例子。
例《会跑会跳的树》
《拔萝卜》
五、课堂小结
以上可以看出,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在主题、形象、结构、语言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童话,他们的幻想色彩是共同的。
六、布置作业:
熟记幼儿童话的特点。
第二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要点:
学习幼儿童话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幼儿童话的特点的第一特点是什么?
找生回答。
二、新授:幼儿童话的特点
1、融入幼儿心理的艺术幻想。
2、以拟人为主题的童话形象。
拟人是幼儿童话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也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作品。
这主要来源于他们心里的泛灵观念。
一方面缘于他们的活动范围狭小,知识经验不足,往往从主观的想象幻想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另一方面,拟人能把抽象的
事物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可让学生举例。
3、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从民间童话中继承
(1)、三段式如:《三只蝴蝶》
(2)、循环式如:《萝卜回来了》
(3)、对照式如:《小红花找朋友》《小猫掉鱼》
三、童话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艺术幻想主要通过拟人、夸张、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
此外,还可以运用神化、变形、怪诞等手法。
1.拟人
赋予人类以外的种种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
童话中拟人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非生物。
自然现象,以及抽象的观念、概念、思想品格等。
(举例)
拟人是幼儿童话中使用的最多的表现手法。
拟人形象一方面要具有人的鲜明特
点,另一方面必须显示出所拟之物的某些“物”的属性。
具有的双重性:是人又非人,是物又非物。
前例。
再例《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
2.夸张
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或他类事物。
童话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而其中的象征则是童话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中介之一。
童话中的形象,往往是生活中具有某中性格或品质的人的象征,或者是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观念的象征。
如《大萝卜》中的小耗子,《狼和七只小羊》《皇帝的新装》
3.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维感情或他类事物。
童话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其中的象征则是童话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中介之一。
童话中的形象,往往是生活中具有某种性格或贫嘴的人的象征,或者是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观念的象征。
如《萝卜》中
的小耗子,《狼和七只小山羊》《皇帝的新装》。
4.神化
指赋予童话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
巫婆、仙女、妖魔鬼怪…
5.变形和怪诞
使现实中的形象性质发生改变或具有离奇古怪的形式。
与夸张有相近之处。
如:《海的女儿》《野天鹅》《木偶奇遇记》《蓝色的种子》
五、课堂小结:
幼儿童话一般都是用拟人、夸张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这一点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所以很受孩子的喜欢。
六、布置作业
1.掌握童话的特点。
2.了解童话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