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景欣赏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及发展农牧业的制约性因素
3、学会分析青藏地区交通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城市的分布条件
2学情分析
青藏地区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最后一个区域。
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3重点难点
1、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青藏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及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Ⅰ-结对合作,思维导图
青藏地区,思维导图
提示:位置与范围;自然与人文;环境与发展‥‥‥
Ⅱ-读图明意,图导思维
[文本框: 高大山脉] 讨论1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近几百万年以来的全球重大自然历史
事件之一。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可以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与说明。
2.2 中国名景欣赏
一、中国名山
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其他名山
阅读课本,完成下面表格:
二、中国溶洞
概念: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
形态特征: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旅游价值:溶洞常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大自然的力量和“技艺”,吸引着广大游客
主要分布区: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
著名岩溶景点:广西桂林——芦笛岩、七星岩、冠岩
三、中国园林
北方园林:多皇家园林,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但幽雅婉丽不足
江南园林:多官、商、文人的私园,一般规模小,秀水奇石,院树庭花,清雅恬淡,玲珑剔透。
(以苏州、扬州、杭州、镇江、无锡、南京、成都等古典园林为代表)
四、中国石窟
1、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5):
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庐山
2、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4):
黄龙九寨沟三江并流武陵源
3、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21):
明清皇家陵寝,北京故宫,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大同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平遥古城,洛阳龙门石窟,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青城山—都江堰,武当山古建筑群,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长城。
4、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2):
昆曲和古琴木卡姆
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
《中国名景欣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景点的地理分布和特色。
2、学会欣赏不同类型景点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3、培养对中国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中国主要名景的特点和价值。
(2)理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
2、难点(1)如何从多个角度欣赏名景的美。
(2)分析名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学习资源1、相关的地理书籍、旅游杂志。
2、网络上的景点介绍视频、图片。
3、学校图书馆的地理、历史、文化类书籍。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景观的国家,从雄伟的长城到秀丽的桂林山水,从古老的故宫到神奇的张家界,每一处名景都承载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让我们一起开启中国名景欣赏之旅,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知识讲解1、自然景观(1)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有的像龙,有的像凤,有的像人,有的像物,令人称奇。
怪石更是形态各异,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天狗望月,充满了想象力。
云海则是黄山的一大奇观,每当云雾缭绕时,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仿佛仙境一般。
温泉则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放松体验。
(2)张家界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拥有独特的砂岩峰林地貌。
奇峰异石林立,峡谷深壑纵横,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金鞭溪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2、人文景观(1)故宫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
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高超技艺和威严气势。
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绵延万里,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上。
长城的修建历史悠久,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它不仅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2.2 中国名景欣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所在位置。
2.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著名旅游景区(名山、溶洞、园林、石窟)的景观特点。
3.针对某个具体的景观特点,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
4.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不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中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信息,整理分析、总结归纳这些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培养学生收集材料、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例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溶洞、圆林、石窟以及世界遗产的景观特点,感受中国的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中国名景的欣赏,培养学生感知发现美、鉴赏理解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3.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的学习,增加学生爱护旅游设施,保护旅游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各类名景的景观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媒体与教具]有关中国著名景区的景观照片、影像资料,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明白了对一处旅游景观,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怎样抓住特征来欣赏。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中国的名山胜景。
【板书】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讲述】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又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山因其本身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往往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我们首先来认识中国的名山。
【板书】一、中国的名山【讲述】我国的名山分为三山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和其他名山等几类,你知道我国的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都是指的哪些山吗?【学生回答】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主要名山分布及其景观特色、著名溶洞及其景观特色、著名园林及其特色差异、著名石窟的文化特色;2 . 掌握园林景观的常见构景手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典型案例—桂林的著名溶洞;记忆五岳、四大佛教名山、四大石窟、著名溶洞难点:溶洞景观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学习了前面几节,大家的旅游兴趣,一定很浓厚了吧!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我国名山、溶洞、园林、石窟的美景吧!一、中国的名山1.五岳名山——泰山形成:以①岩为主的断块山地景观特色:突兀挺拔,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为封建帝王②之场所2.道教名山——峨眉山形成:断块隆升而成景观特色:有“峨眉天下秀”之誉3.道教名山——武当山位置:③省西北部景观特色:“道教第一山”,拥有最大的道教建筑群4.其他名山——庐山形成:古老的花岗岩④山景观特色:有“⑤”之美誉二、中国的溶洞形成:地下水沿⑥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属⑦地貌分布: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著名景区:⑧的芦笛岩、七星岩、冠岩;⑨的织金洞等。
三、中国的园林四、中国的石窟石窟艺术:体现了历史时期的 ⑾ 文化和 ⑿ 艺术水平著名石窟:敦煌莫高窟(景观特色:以众多的佛教文物和壁画、彩塑等著称于世)、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重庆大足石刻等。
【知识梳理】一、中国的名山 1.中国名山概述2.认识五岳名山五岳名山,皆位于传统的农业区域,历经数千年民族文化的熏陶。
历史上君主的登临和文人的题咏,使其特色彰显,蜚声中外。
3.阅读教材中的名山填写36页名山的位置和主峰的海拔多山的地形 复杂的地质史 悠久的人类文化历史 五岳名山中国名山众多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其他名山自然美生态美 原因价值主要类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二、中国的名洞1.溶洞景观的形成流水的溶蚀作用:溶洞本身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流水的淀积作用: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2.典型案例——桂林的著名溶洞三、中国的园林中国的园林分布特点: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雄南秀”,其区别如下表:四、中国的石窟石窟艺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石窟雕像艺术和石窟壁画艺术两大类型。
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导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中国名山种类和形成特色,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名山地址 .掌握溶洞的形成2、经过认识我国的景色名山特色,感觉祖国的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积厚流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3 经过对名景的欣赏,培养我们感知发现美、鉴赏理解美的能力。
重难点中国名山形成特色及景色 .溶洞形成【自主学习】一、中国名山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名山平时拥有、、等旅游价值。
2、写出主要名山及所在省份五岳;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其他名山;【合作研究】代表名山简介类别代表名山地址和主峰及其海拔地质成因景观特色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其他名山二、中国的溶洞1、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 图中的溶洞是由于石灰岩碰到含有 __________的流水的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 图中的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 写简称) 等省区分布比较广泛。
第 1 页(3) 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如图景观所属地貌种类的出名旅游景点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练一练1.以下哪些岩石广泛分布能形成喀斯特意貌A. 石灰岩B.花岗岩C.玄武岩 D 大理岩2.卡斯特意貌给人类带来的影响A. 地表波折,地基牢固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B.地表波折,地基不牢固,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C.平川虽小,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睁开D.穷山恶水,资源困穷,不利于经济的睁开3、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意形的景区是A.雅丹魔鬼城 B.桂林山川 C.苏州园林 D.丹霞山4、关于卡斯特意貌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属于地质作用B. 属于外力作用C. 属于内力作用D. 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面【课堂检测】1.以下关于泰山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泰山是地壳运动岩层褶皱波折形成的褶皱山B.泰山岩石为花岗岩C.泰山是全国重点景色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岱庙与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林并称为中国三大书法艺术宝库2、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佛教名山是 ( )A.安徽九华山 B .山西五台山 C .四川峨眉山 D .浙江普陀山3.以下有关峨眉山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①山势逶迤,植物旺盛,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②山地植被垂直差异明显③有“峨眉天下秀〞的说法④和乐山大佛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读某洞窟剖面景观表示图,答复 4-6 题.4、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是在〔〕A. 石灰岩分布区B. 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 砂岩分布区5、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A. 塔里木盆地B. 云贵高原C.安徽黄山D. 东北平原6、该洞窟所反响的各种地貌景观是〔〕A. 风化和积聚作用的结果B. 溶蚀和淀积作用的结果C.搬运和积聚作用的结果D. 积聚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结果第 2 页。
《中国名景欣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景点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2、掌握欣赏名景的方法和角度。
3、感受中国名景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魅力,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熟悉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名景,如黄山、张家界、故宫等。
(2)理解名景形成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难点(1)从多个角度深入欣赏名景的独特魅力。
(2)体会名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三、学习资源1、教材:《中国地理》《中国文化史》等相关章节。
2、网络资源:中国国家地理网、各大旅游网站的景点介绍和游记。
3、纪录片:《美丽中国》《世界遗产在中国》等。
四、学习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名景的精彩图片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去过这些地方,对它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知识讲解(1)按地域划分,介绍中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著名景点,如东部的杭州西湖、苏州园林;西部的九寨沟、敦煌莫高窟;南部的桂林山水、丽江古城;北部的长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2)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进行分类讲解,分析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的形成原因和独特之处,以及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古遗址、民俗风情等)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脉络。
3、欣赏方法指导(1)视觉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景点的色彩、形状、布局等视觉元素,感受其美感。
(2)听觉欣赏:通过介绍一些与景点相关的音乐、传说故事等,让学生体会声音所营造的氛围。
(3)情感欣赏:启发学生思考景点所引发的情感共鸣,如宁静、敬畏、喜悦等。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哪个名景最能代表中国?为什么?(2)在欣赏名景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护当地的环境和文化?5、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具体的名景,如黄山,详细分析其景观特点、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欣赏要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如何欣赏名景。
6、总结归纳(1)回顾所学的中国名景,强调其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2)总结欣赏名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国名景欣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景观。
2、学会欣赏名景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培养对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中国一些著名景点的关键特点和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名景,如自然景观的形态、色彩、声音等,人文景观的建筑风格、文化意义等。
2、难点(1)深入理解名景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2)能够将对名景的欣赏转化为文字或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学习资源1、相关的地理、历史、文化书籍。
2、网络上的图片、视频资料。
3、旅游杂志和纪录片。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中国地大物博,拥有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名景。
从雄伟壮观的长城到秀丽婉约的西湖,从神秘莫测的九寨沟到庄严肃穆的故宫,每一处名景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魅力。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中国名景欣赏之旅。
(二)知识讲解1、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
长城的修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此后,汉、明等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
长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其城墙高大坚固,烽火台错落有致。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当我们站在长城上,俯瞰群山,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古代战士们守卫边疆的坚定决心。
2、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对称,宫殿巍峨壮丽,装饰精美华丽。
从金黄的琉璃瓦、朱红的宫墙到精美的雕刻和彩绘,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故宫中收藏了大量的文物珍宝,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第二章《旅游景观欣赏》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之后的学习内容,是对第一节内容的应用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对于中国的名景站在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赏析即可,能够说出其成因和分布。
本节课内容总共分为四大部分,每个部分都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来进行教学,与下一节内容《国外名景欣赏》的学习方法类似,是类比学习的一个过程,因此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过程就具有指导性了。
【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旅游的机会很少,可能有些学生对本节课提到的名景知之甚少,但是学生有对于美和自由的向往,学生渴望五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因此本节课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选取了永州本地的九嶷山风景名胜区中两个主要的景点三分石和紫霞岩,学生的情绪很高,这是本节课进行的比较顺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名山、溶洞、园林和石窟所在位置2、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名山、溶洞、园林、石窟)的景观特点。
3、能够对某个具体的景观特点,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不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搜集中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信息,整理分析、总结归纳这些著名旅游景点的景观特点,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名景的欣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通过对景观的鉴赏,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声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播放视频《七律答友人》学生朗诵《七律答友人》毛泽东承转:《七律答友人》这首诗起首二句就为我们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缥缈景象。
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
第二句描写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
诗中写了九嶷山及九嶷三宝(香杉、石枞、斑竹)中的斑竹,又称泪竹,像这样的名山中国应有尽有,接下来大家跟着导游小张的步伐进入中国名景欣赏之九嶷山之行。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所在位置。
2.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著名旅游景区(名山、溶洞、园林、石窟)的景观特点。
3.针对某个具体的景观特点,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
4.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不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中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信息,整理分析、总结归纳这些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培养学生收集材料、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例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溶洞、圆林、石窟以及世界遗产的景观特点,感受中国的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中国名景的欣赏,培养学生感知发现美、鉴赏理解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3.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的学习,增加学生爱护旅游设施,保护旅游环境的意识。
1.了解中国各类名景的景观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有关中国著名景区的景观照片、影像资料,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2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明白了对一处旅游景观,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怎样抓住特征来欣赏。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中国的名山胜景。
【板书】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
【讲述】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又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山因其本身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往往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我们首先来认识中国的名山。
【板书】一、中国的名山
【讲述】我国的名山分为三山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和其他名山等几类,你知道我国的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都是指的哪些山吗?
【学生回答】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中国“道教第一山”)、四川青城山、青岛崂山
【读图思考】读图2-5中国部分旅游名山分布图,注意我国的名山的位置。
【讨论】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地质成因和景观特征。
阅读课本图文资料,讨论以下名山的地质成因、景观特征,并填写下表。
名称类别地质成因景观特色
泰山五岳
峨眉山佛教名山
武当山道教名山
庐山其他名山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名称类别地质成因景观特色
泰山五岳断块山地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多。
峨眉山佛教名山断块隆升而形成的山地普贤菩萨道场,秀丽是主要特征。
武当山道教名山道教第一名山,拥有全国最大的道教建筑
群。
庐山其他名山花岗岩断块山山水相依、云雾缭绕、雄奇秀丽。
【阅读】阅读教材中关于泰山主要名胜、乐山大佛、五台山、青城山、神农架、鼎湖山的阅读材料,了解这些名山的主要景观特点。
【实践活动】1.查阅资料和地图册,在下图标注教材中讲述的名山的位置和主峰的海拔。
2.调查不同的游客群体对我国名山的看法,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名山的特色和游客的认同情况,讨论如何开发和保护名山旅游资源。
针对一两处名山,分组写出相关的进一步开发设想或保护资源的建议。
【点拨】1.标注名山位置(略)
主峰的海拔见下表:
名山泰山峨眉山五台山武当山青城山庐山神农架鼎湖山位置山东四川I 山西湖北四川江西湖北广东
主峰海拔1532米3099米3058米、1612米2434米1474米3105米1000米
第2、3题是对中国名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调查不同游客群体对我国名山的看法,根据名山特色和旅客认同情况,写出进一步开发设想,可作为两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组织,活动开始前,要让学生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以第2题为例说明)。
第二节中国明景欣赏
第一课时
3.中国的名山
五岳:东岳泰山地质成因:断块山地
景观特色: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多
佛教名山:峨眉山地质成因:断块隆升而形成的山地
景观特色:秀丽是其主要景观特色
道教名山:武当山——道教第一名山,拥有全国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其他名山:庐山地质成因:花岗岩断块山
景观特色:山水相依、云雾缭绕、雄奇秀丽
二、中国的溶洞
概念
形态特征
分布地区芦笛岩
典型代表:广西桂林七星岩
冠岩
第二课时
三、中国的园林
北方园林:艺术风格:多皇家园林,风格粗狂、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典型代表: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园林:艺术风格:规模小,秀水奇石、院树庭花、清雅恬淡、玲珑剔透典型代表:苏州园林
四、中国的石窟
艺术特征:一种佛教寺院建筑
典型代表:敦煌莫高窟,以众多的佛教文物和壁画、彩塑等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