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2.2中国名景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44
中国名景欣赏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旅游景观欣赏内容。
3.掌握对景观欣赏的位置选择。
4.知道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和观赏时机。
2.运用实例说明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2.领悟和谐生美,学会以情观景,了解其他要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中国的名山
名山因其本身的___、___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往往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我国
(二)中国的溶洞
我国___以南、___以东,溶洞分布___、数量___,其中不少溶洞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三)中国的园林
1.我国园林分为___和___两大流派,有___之说,北方多___,江南园林多______。
2中国园林从商周时期的皇家园林“__”开始,延续到近代的“___”,足有3000年之久。
(四)中国的石窟
我国有许多石窟得以很好的保留,成为反映______的艺术瑰宝。
二、合作探究:
2.中国园林分类。
2.2 中国名景欣赏市在北京举行了暑期旅游产品说明会,为首都市民量身订制了暑期“新概念之旅”,说明会上突出了黄山“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的特点。
读黄山云海图(图1)和中国部分区域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黄山位于______(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级阶梯和______(地形区),为______气候。
(2)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枝虬,千姿万态;烟云翻飞缥缈,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
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黄山“四绝”中,观赏时需选择特定观赏位置的是________,黄山的标志与象征是________。
(4)结合材料分析,黄山对首都市民推出的暑期“新概念之旅”主要是指什么?二、中国的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溶洞内有多种多样的堆积形态,常见的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溶洞常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大自然的力量与“技艺”,吸引着广大游客。
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其中不少溶洞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两广一带,洞岩交错是那里山水景观的主要特色,是南方溶洞的代表。
北京的云水洞、石花洞等是中国北方溶洞的上品。
典例剖析2广西桂林光明山中的著名溶洞是( )A.七星岩 B.芦笛岩 C.冠岩 D.云水洞答案 B解析位于广西桂林光明山中的著名溶洞是芦笛岩。
过去,洞口附近芦草丰茂,当地人多以芦草为笛,故名芦笛岩。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2.2 中国名景欣赏教案湘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2.2 中国名景欣赏教案湘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2.2中国名景欣赏教案湘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2.2 中国名景欣赏(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所在位置。
2.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著名旅游景区(名山、溶洞、园林、石窟)的景观特点。
3.针对某个具体的景观特点,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
4.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不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中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信息,整理分析、总结归纳这些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培养学生收集材料、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例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溶洞、圆林、石窟以及世界遗产的景观特点,感受中国的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中国名景的欣赏,培养学生感知发现美、鉴赏理解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3.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的学习,增加学生爱护旅游设施,保护旅游环境的意识。
1.了解中国各类名景的景观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新课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明白了对一处旅游景观,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怎样抓住特征来欣赏.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中国的名山胜景。
中国的名胜有多少?上,志愿2 ?丽的祖国;我什S真切面对国•中国的旅游景观你知道哪些?你了解这些旅游景观吗?中国名景欣赏☆名—]☆溶祠☆园柿☆石窟地理底图(五)1:32 000 000中"口界皴乐序盘孜社I矽灯出版的• YC0万K中作人尺共和M堆形0B»弟勿一:中国的名山• ■Aw、w••*<14 —*•'w ai皿2>xua、肿离u•mm・《AW3H«Hd>O<L L B位于山弃省中部'古祢岱山■岱京(岱' 始祖;気岁长者:"岱京"•>山中之王丿.一:中国的名山I尋山’是以花岗片麻君为主的浙堺山地丁4u〈o**mifi 対Saiso !ll 3需/t=>M®>s H ■冷s «y ^?3o 5?»里一:中国的名山泰L L I自古以苑中国儿就弟拜泰山丿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或封疋r)歩rB)绵延仆助J >并旦在彥山上建囲塑神丿刻石题字•丿在山上筑台鸳箔誉天为封丿在L L JF ”扫除〃条地为禅•丿丄疋到试胸I 11?眠、a J a凶ng卡L <5親谗闿讯K 胸I 呢頼駄一:中国的名山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山市西亂属横浙山地邛垸L L J 的zn仿匕王峰万怫顶得:歿3 0793力耳□/[ /<Jl A7f7 j孵帀窗充市,成都巾'江市更庆市像00筋坯劃“rp瀚伴卸卩冒細或mm w m^wB*5:中国的名山乞元一世纪时怫教传入我EU在匸期的发屋过程中「覘豹堂轨与名山厂泛结自’中国有四大怫斂名山’传说分别是四位菩萨的道场(成道后借特供怫券菩萨/五台萨丿蛾眉山中国的名山平1U山市心市天门市列州市巨宁帀九江市尿阳市益倉市晏庇市中国的名山:中国的名山琼台中观朝天言)3隐仙去3!,针井冢林公国矢门烈士陵园元粒观武当0衣莎金花树[冲虚厘:占韻h叵.宠观/ 7「X龙同>撷上元L 中元歩盲太子涓下元角经台天津丽桥丿凌辞如(剑河桥金威[顶)太殆卫紫鈿J 1 Vu-^n五龙宫郴梅台旳役*%、,金华洞森林公岡'五龙行宫、I - ., ■?令-AWJ^47芝g 八问厶蠡蟲./» J 善AYR'?企怎/人子抜I--fr 画3ME昌笛■驾一:中国的名山庐山百山葆江带湖丿古人云•Ja l H fr f中国的名山:中国的名山国的溶洞嘤n斑S IE 任的溶洞样林毗蚪离安a «a «H栈林火车iAl ■; T黒山植物园:S•龙母岩乎乐遇龙桥. 遇龙河' ■莲花洞漏利风光 裁莲峰O •灵湖公园 丿芦笛岩I’•叠彩山L社林帘杨堤b•冠岩V 厂厂;»7>I :J------T7F广Fr ^r/・场ly二:中国的溶洞冠岩涪洞有四C犬厅' 內有淸弟入漓江少洞内石钟乳厂布'T有馔淤•沙洲' 向外观赏阔江别有情j釦7中圍园林建设历史悠久'从冏周时期的皇寡园林“ 囿"开贻'延续到近代的"园"丿足有2WUU年之久"-TT •?:归*2叼a z .•泳•]I A F-V<:)V>i' ,/ •癱柿3熠$爭匕尹1 ./5.苏州》:场州 > ;阮州有许多江甫古典园颐和园9北京颐和园位于城区西也全园面积2列公顷’水 面约占引小是我国现存最元好的皇寡园林。
2.2 中国名景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所在位置
2、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名山、溶洞、园林、石窟)的景观特点。
3、针对某个具体的景观特点,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的形成原因。
4、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不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搜集中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信息,整
理分析、总结归纳这些著名旅游景点的景观特点,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中国名山
分类:
五岳(泰山);佛教名山(峨眉山);道教名山(武当山)
其他名山(庐山)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下面表格
活动2:标注我国名山的位置和主峰海拔。
二、中国溶洞
概念: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
形态特征: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游览价值:溶洞常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大自然的力量和“技艺”,吸引着广大游客
主要分布区: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
著名岩溶景点:广西桂林(芦笛岩、七星岩、冠岩)
三、中国园林
学生活动:图片展示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图片,对比分析两者的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相关文字,结合景观图片归纳下表:
板书设计:一、中国名山
二、中国溶洞概念:
形态特征:游览价值:主要分布区:著名岩溶景点: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第二章《旅游景观欣赏》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之后的学习内容,是对第一节内容的应用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对于中国的名景站在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赏析即可,能够说出其成因和分布。
本节课内容总共分为四大部分,每个部分都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来进行教学,与下一节内容《国外名景欣赏》的学习方法类似,是类比学习的一个过程,因此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过程就具有指导性了。
【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旅游的机会很少,可能有些学生对本节课提到的名景知之甚少,但是学生有对于美和自由的向往,学生渴望五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因此本节课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选取了永州本地的九嶷山风景名胜区中两个主要的景点三分石和紫霞岩,学生的情绪很高,这是本节课进行的比较顺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名山、溶洞、园林和石窟所在位置2、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名山、溶洞、园林、石窟)的景观特点。
3、能够对某个具体的景观特点,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不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搜集中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信息,整理分析、总结归纳这些著名旅游景点的景观特点,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名景的欣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通过对景观的鉴赏,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声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播放视频《七律答友人》学生朗诵《七律答友人》毛泽东承转:《七律答友人》这首诗起首二句就为我们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缥缈景象。
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
第二句描写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
诗中写了九嶷山及九嶷三宝(香杉、石枞、斑竹)中的斑竹,又称泪竹,像这样的名山中国应有尽有,接下来大家跟着导游小张的步伐进入中国名景欣赏之九嶷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