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评价题目:浅谈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及其与欧美国家的比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工程管理学生姓名:学号:2016年 12月 6日浅谈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及其与欧美国家的比较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落后、相关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滞后、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可追溯性制度和缺陷食品召回制度未能与国际接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完善,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欧美体系;改进前言: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事件”、“龙口粉丝事件”以及其它各种食物中毒事件不断出现,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质疑越来越多。
面对如此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与监管体系,将为中国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与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还是出现了“问题奶粉”,可口可乐“雪碧含汞”,“主食转基因”等食品安全问题,2010年2月海南“毒豇豆”事件席卷全国,2011年“地沟油”屡禁不止,将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关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立法、职能分工与执行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我也在生活中深深体会到对于我国食品的不信任和对进口食品的信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向欧美国家借鉴学习。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及其缺陷目前,我国已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确定了产品召回制度、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风险和评估制度,危害物质的限量制度等内容,使我国的食品法律体系有很大改善并趋于完整,但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食品法律法规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强、操作性还有不足。
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与启示美国作为世界上食品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美国建立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美国注重食品安全监管的全程可追溯性,通过建立食品追溯系统,能够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食品安全。
再次,美国实施了严格的食品标签要求,对食品成分、营养、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规范,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全面的食品信息,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二、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与启示欧盟一直以来致力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其经验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首先,欧盟成员国共同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规》,将食品安全纳入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范畴,从源头到消费者全程监控。
其次,欧盟建立了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统一了食品安全监管标准,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
再次,欧盟实行了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的危害性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欧盟的这些做法为我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等。
三、亚洲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与启示亚洲国家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其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其中,日本和韩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日本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注重安全生产和科技应用,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韩国则注重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实现了对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全面监管。
欧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与我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比较成武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姜桂莲《食品安全法》已出台,六月一日实施,这是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在此我想将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模 式与欧盟的管理模式相比较,或许对我国监管有一定的益处。
一、欧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欧盟的食品质量控制集中体现了以下原则,同时反映了其工作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1.统一管理原则欧盟食品安全的监管集中到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并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2.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原则欧盟所建立的法律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食品类别和食品链各环节,为制定监管政策、检测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工作 提供了依据。
3.实施风险管理原则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根据理事会、成员国的要求,对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研究,提供独立的科学 建议,作为管理当局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
4.信息公开透明原则欧盟为了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透明度,将食品安全管理局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估、人类与动物健康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以及其他的一些科学建议向公众公布,管理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也允许公众参加,并邀请消费者代表或其他感兴趣的组织 来观察管理局的一些活动,使公众可以广泛获取该局掌握的文件和信息。
5.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原则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监管环节包括生产、收获、加工、包装、运输、储 藏和销售等;监管对象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食品标签等。
通过全程监管,对可能会给食品安 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
6.责任主体限定原则在欧盟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中,食品安全首先是食品生产者、加工者的责任,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要职责,就 是通过对食品生产者、加工者的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7.专家参与原则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设置有8个专门的科学小组,分别为食品添加剂、调味、加工辅料和与食品相接触物质组;用 于动物饲料的添加剂、产品或物质组;植物卫生、植物保护产品及其残留物组;转基因生物组;饮食产品、营养和应变 性组;生物危险(包括疯牛病)组;食品链污染组;动物卫生与福利组。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民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国民健康,降低了消费者信心,也为相关责任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政府为此加大了食品安全管理力度,但在机构设置与管理成效等方面,同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英国是近代以来最早制定食品安全立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家之一,欧盟以其“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护体系而享誉全球,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东亚国家,三者在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方面有三点经验值得关注。
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主体政府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应当实现管理统一化、分工明确化。
英国食品安全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九龙治水”到统一管理的过程。
过去,英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能主要由各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如渔业部、食品部、农业部、卫生部以及地方政府等,造成了职责分散、管理混乱的状况。
英国为促进食品安全统一管理,于1954年将食品部与农业和渔业部合并,称为英国农业、渔业和食品部,由该部与卫生部共同负责食品安全管理。
1996年的“疯牛病”事件暴露了农业、渔业和食品部弊端,英国于2000年4月设立了独立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食品标准局,主要负责风险管理与统筹协调。
欧盟食品安全机构主要有: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欧盟食品安全局与欧盟食品链及动物健康常设委员会。
其中,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负责有关食品安全法规的实施;食品安全局是独立的科学咨询机构,负责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食品链及动物健康常设委员会负责为欧盟委员会制定食品链各个阶段的食品安全措施,集合了以前的食品原料委员会、植物卫生委员会、动物营养委员会和兽药委员会的工作。
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权限集中在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两个部门,并以产品种类为分工依据。
其中,厚生劳动省主要负责除农产品000061,股吧以外的其他食品,包括进口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农林水产省主要负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英国、欧盟、日本相对集中和分工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主体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存在部门众多、管理混乱、执法范围交叉、责任模糊等问题。
国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以下是一些国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现状对我国的借鉴点:
美国:在美国,食品企业可以购买产品责任保险,该保险通常包括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和索赔。
这种保险有助于企业在面临产品责任案件时分担相关的经济风险。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市场体系。
欧盟:欧洲一些国家对食品安全采用了更为综合的管理制度,包括法规、监管和保险。
在欧盟,一些企业可能选择购买财产保险,以保护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这可能包括食品安全责任。
这种方式有助于企业自我保护,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食品安全体系相对较为成熟,其监管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管理。
在这种环境下,食品企业可能更容易获得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中国可以关注澳大利亚的监管和保险体系,借鉴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有效经验。
国际实践:一些国际性组织和标准制定机构,如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提供了一些全球性的食品安全标准。
中国可以参与并借鉴这些标准,以建立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只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其有效性取决于监管的完备性、法规的科学性、企业的自律和社会的监督。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中国还需结合自身国情和食品安全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政策和法规。
1。
中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比较研究在食品行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国和外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起源与发展、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情况,以期为提升全球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
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国政府逐步建立起一套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
而外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起源较早,很多国家在19世纪就开始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仅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还建立了严格的执法体系。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多个部门组成,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这些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外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由多个部门组成,但与中国的不同,外国的监管部门相对独立,各司其职。
如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专门负责食品的监管,欧洲的食品安全局(EFSA)则负责整个欧洲区域的食品安全事务。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辅以多项法规和标准,涵盖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外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也十分完善,以美国为例,除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外,还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严格规定了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要求,还对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限制做出了明确规定。
中国食品安全执法情况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改善。
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严格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交流和协作。
外国的食品安全执法情况也值得称赞。
以美国为例,FDA拥有强大的执法权力,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述与启示农业、食品和饮料行业在整个欧洲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欧盟一直以来对食品安全问题格外重视。
2000年疯牛病事件以来,欧盟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立法到执法均有鲜明特点,可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经验。
一、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欧盟食品安全立法1.《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和《欧盟食品安全绿皮书》1996年爆发的疯牛病削弱了消费者对于欧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信心,同时也使欧盟机构意识到了长期以来把食品安全监管仅仅作为内部市场建设的一个附带目标的相关政策存在严重的不足。
对此,欧盟于1997年出台《食品安全绿皮书》,作为欧盟食品法立法的一个起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如1999年的二恶英事件,表明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有基本的法律保障和独立的监管机构。
因此,欧盟在《食安全绿皮书》基础上于2000年出台了《食品安全白皮书》,用116项条款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制订了一套连贯和透明的法规,提高了欧盟食品安全科学咨询体系的能力。
《食品安全白皮书》是欧盟食品安全法律的核心,提出了一项根本性的改革计划,就是食品法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包括普通动物饲养、动物健康与保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新型食品、添加剂、香精、包装、辐射、饲料生产、农场主和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以及各种农田控制措施等。
2.欧盟食品安全重要法令(EC) No 178/2002 、(EC) No 882/2004 。
(EC) No 178/2002是2002年1月28日颁布的,主要拟订了食品法律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和食品安全事务的程序,重点规定了作为独立机构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不仅有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也使各有关机构的运行和控制工作依法进行,而且基本法的原则性规定也为其他各个具体法、特别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而2004年4月29日颁布的(EC) No 882/2004侧重于规定对食品与饲料,动物健康与福利等法律的监管实施,提出了食品安全“官方控制”(Official Control)的概念,规定了欧盟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Competent Authorities)的职责与权力,并明确了欧盟委员会对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
浅谈国外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 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是指通过对食品安全隐患的监测、追踪、量化分析、信息通报预报等,建立起一整套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功能体系。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食品安全监测及预警体系的概况及其特点,并对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预警体系风险分析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如苏丹红、丙烯酰胺、三聚氰胺事件等,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对食品安全问题异常重视。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对食品污染物都有着严格的评估程序和预警系统,能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并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在进出口贸易中维护本国经济利益。
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经验和借鉴。
1 国外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情况1.1 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INFOSAN)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及食品安全当局之间的合作。
该网络对国际上各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间进行日常信息交换起重要作用,同时为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发生时迅速获取相关信息提供载体。
INFOSAN网络的结构主要包括INFOSAN 和INFOSAN应急网。
INFOSAN是一个信息网络,向各成员国归口单位发布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信息,包括INFOSAN情况说明、准则、问题单和世卫组织食品安全通讯等。
INFOSAN应急网可以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查明、评估和管理食品安全事件。
1.2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2002年,鉴于欧盟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欧盟发布了178/2002号食品安全基本法,并据此建立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
RASFF是主要针对成员国内部由于食品不符合安全要求或标识不准确等原因引起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而及时通报各成员国,使消费者避开风险的一种安全保障系统[1]。
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各国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与启示值得我们借鉴和借鉴。
本文将以国际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为线索,探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方法。
一、国际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国际上优秀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往往依托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对食品的生产、运输、加工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规定,使食品安全监管具备可操作性。
在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由食品安全局制定,借助于食品法规,实行全程可追溯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更加有效。
2.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国际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形成威慑效果。
澳大利亚食品标准局采用严格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采取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通过对进口食品的抽样检测和现场检查,严惩违法企业。
这些监管部门的严厉执法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加强协同合作机制国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与沟通,形成联动监管。
例如,欧盟成员国通过建立食品快速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制定食品标准,促进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1.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虽然我国已基本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中存在模糊、重叠和冲突等问题,制约了监管效果的发挥。
2.监督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我国监管部门虽然加大了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但尚未形成严密的执法体系。
一些地方监管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导致了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3.协同合作机制尚需完善我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合作与沟通方面还存在问题。
信息共享不畅、协同作战能力有限等问题,限制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效能。
三、改进和完善方法1.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明确、合理的监管规定,提高法规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欧美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及其启示古桂琴【摘要】美国、欧盟等国家与地区在食品监管机构改革、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安全监管立法、食品身份认证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他们确保食品安全的做法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并对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进行反思,提出构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相关部门之间协作的网络,实施涵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制体系,逐步推进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的相关法律,从而构建良性运行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机制.【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5(031)001【总页数】3页(P272-274)【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经验;启示【作者】古桂琴【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尽管中国食品安全情况“总体比较稳定且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问题的出现一直都没停止过”[1]。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情况直接关系着公众食用的食品是否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中国各级政府的合法性与公信力问题。
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以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及销售企业可能做出的不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开始施行,这标志着中国由从注重食品的卫生状况迈入了关注食品的健康和安全状况时期[2]。
中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与国外一些国家或地区相比较来讲,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中国域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本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走在了中国前列,已经积累出了大量的经验[3]。
美国、欧盟地区在探索如何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方面已进行了诸多探索,以保障公民享用的是安全、健康的食品[4]。
探讨和分析域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经验,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出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来讲可以借鉴的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经验1.1 注重持续改革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好,美国也并非生来就成为了食品安全的国家,而是经过持续的改革,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动物健康与法制完善欧盟生物安全保障的经验与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动物健康与生物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欧盟作为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在动物健康与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启示,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欧盟在动物健康与法制完善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对生物安全保障的积极贡献,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我们将从欧盟动物健康法规的发展历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欧盟动物健康与生物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本文还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借鉴欧盟经验,完善我国动物健康与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动物健康与法制的关系动物健康与法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法律对动物健康的保障和促进上,还体现在动物健康对法制完善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上。
法律是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保障动物的生存权和福利。
例如,欧盟通过制定《动物健康法》等法律,明确了动物健康的标准和要求,规范了动物饲养、运输、屠宰等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动物健康。
动物健康也对法制完善提出了客观要求。
随着人们对动物健康和生物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法制也需要不断地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例如,随着欧盟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其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疫病防控需求。
动物健康与法制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
一方面,动物健康的保障需要法制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法制的完善也需要动物健康作为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动物健康与法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不可分割。
动物健康与法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Legal Syst em A nd Soci et y 欧盟动物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①吴莎莎赵英杰摘要欧盟建立了以《食品安全白皮书》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包括动物饲养、动物健康与保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新型食品、添加剂、香精、包装、辐射、饲料生产、农场主和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以及各种农田控制措施等。
本文基于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分析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欧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提出了保障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欧盟法律法规动物性食品安全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328—04一、欧盟动物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欧盟具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是以“食品安全白皮书”为主要框架。
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了13类173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标准,其中包括31个法令,128个指令和14个决定,然而其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内容仍在不断增加完善中。
.(一)综合性法律法规欧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综合性法律主要有《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178/2002/E C法规及其2003、2004、2006年的修改、852/2004/E C法规以及新生效的1881/2006/EC法规等。
《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中,明确提出进行食品安全法规调整、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目标;确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控制为原则的食品安全监控理念,同时,对于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也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178/2002/E C法规则制定了食品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程序。
它最大的贡献包括明确了可追溯性要求、确定了风险分析原则、成立了欧洲食品安全局等。
852/2004/EC法规是关于食品卫生的通用规章,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直至最终消费者的生产加工全过程的食品安全。
1881/2006/EC法规对硝酸盐、真菌毒素、重金属等6大类食品污染物做出了最高限量要求。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原因,介绍了欧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措施,探讨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指出要建立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危机评估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增强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式监管;重视消费者的作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重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督队伍建设。
【关键词】食品安全;重要性;监督管理体系;借鉴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的安全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进而影响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从单纯的吃饱饭上升到重视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健康。
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入手,探讨欧盟的监管体系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
多起。
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浙江63名婴儿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2010年发生的“地沟油”、“一滴香”、“植物奶油”、“假冒五常香米”,2011年“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等等。
人生存下去的基础是食物,但我国的百姓刚刚能吃饱就出现了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监
管,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
从政府方面来看,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比如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规定》是在2010年6月1日才开始实施的。
法律的警示性不强,对违法行为处罚较轻。
多个部门交叉监管,但无法形成合力,常常各自为战,且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常常是媒体先行,政府事后追究,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肇事者的行为。
政府在农村市场的监管十分薄弱也是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企业方面来看,我国除了几个大企业集团外,大都是小企业,常常存在资金不足,生产条件落后,技术不先进,设备不齐全等问题,小企业大多以追求丰厚利益为优先,缺乏诚信意识,职业道德不强,所以常常出现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食品安全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掺假使假,以假充真,滥用食品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的原料加工产品。
二、欧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简介
自1996年英国发生疯牛病以来,欧盟出现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1999年达到一个高峰,最令世界震惊的便是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
在整个欧洲经济中,欧盟的农业、食品和饮料行业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使欧盟的消费国对欧盟食品的安全程度十分担忧,为了挽救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欧盟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
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首先是法律方面的改革。
欧盟食品安全基本法的出台经历了从绿皮书到白皮书再到基本法这三个阶段,1996年英国爆发疯牛病,这个事件大大削弱了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为此,1997年颁布了《食品安全绿皮书》,但绿皮书与各个成员国的食品法规相比,共同体层面的食品法规存在着基本原则和职责要求不明确的问题,对此欧洲议会强烈要求对立法框架进行改进,于是在2000年又出台了《食品安全白皮书》,以实现欧盟最高水平的食品安全标准,后欧盟又在白皮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在2002年又出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法——《食品通用法》。
整个欧盟的立法体系成一个“伞状”,覆盖所有食品或食品某一方面的横向立法及针对某项产品或是适用于某一食品的纵向立法构成了这个伞状体系,完善了法律保障体系。
其次是食品安全组织机构。
现今,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最重要的机构是欧盟食品安全局,它是依据欧盟范围内统一食品法的基本要求与原则建立的,保证每个国家“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链的安全。
欧盟食品安全局和美国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是不同的,虽然欧盟不能行使国家主权,但食品安全局没有规章制度的限制,可以控制整条食物链。
欧盟食品安全局责任十分广泛,主要负责向欧盟的决策机构对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独立的科学的意见,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有关食品安全的科学意见并提供民众所有的科学的
食品安全信息等,同时还担负快速报警责任,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欧盟理事会将成立危机处理小组来对危机提出科学的建议,欧盟食品安全局还要保证公开一切有关公众利益的食品安全信息,保持食品安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
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建立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体系。
我国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机构体系大致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按照不同职能共同监管
的模式。
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因为职能交叉出现监管盲区,导致无法形成合力,常常各自为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来解决多部门共同执法的分散化和冲突的
局面。
第二,建立危机评估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是发生在食品安全事故或媒体曝光之后,政府才进入补救或管理,而且缺乏预先保障消费者食品健康的制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通过风险评估来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保障公众
对食品状况的知情权,危险评估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也是实现整个食物链追溯制度,召回制度以及在突发事件和危机状况时能迅速采取措施的保障。
第三,增强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
如今我国法律的警示性不高,对违法者的行为处罚较轻,法律是保护食品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政府在监管中要监管食品生产者和加工者,及时发现、纠正、
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企业,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对于违法者除了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同时也应受到行政及刑事制裁。
第四,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式监管。
这是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最基本的原则。
食品安全的重点不仅仅是对最终产品的检测,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是监控的重点,食品行业在整个食品链中必须应用良好的操作规范,以此来控制诸多的潜在食品安全危害。
第五,重视消费者的作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欧盟在监管过程中十分重视消费者的知情权,欧盟食品安全局的责任之一就是向民众提供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并把一切有关公众利益的食品安全信息都公之于众,确保食品安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我国要重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监管尤其是在法规、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听取消费者的建议,确保真正做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第六,重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发达国家建立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制度是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追溯制度和缺陷食品召回制度。
欧盟在生产过程中是要求全程建档的,产地、生产者、化肥及农药等全过程的信息,即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可公开查询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在食品信息追溯制度基础上建立的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