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纳税
- 格式:doc
- 大小:23.41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9 纳税问题|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3.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纳税计算。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纳税计算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教师需要提前准备课件,包括纳税的相关介绍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3.教师需要准备一些与纳税有关的素材,如新闻报道、税收政策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让学生思考一下纳税的含义,并举出一些例子。
探究(2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包括税率和计算方法等。
2.提供一些实际的纳税计算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3.引导学生讨论纳税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介绍一些与纳税相关的知识和政策。
实践(20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组随机分配一个纳税计算案例。
2.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并以小组形式展示出来。
3.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纠错。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纳税知识,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2.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思考纳税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共同责任。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4.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资料1.《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
2.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知识点和参考答案
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第10页做一做
同步练习
作业提升练习
1.某商场参加财物保险,保险金额为5000万元,保险费率是0.8%,由于事故,商场损失物品价值达到760万元,保险公司赔偿650万元,这样商场实际损失了多少万元?商场所交保险费金额:5000×0.8%=40(万元)
实际损失:760+40-650=150(万元)
答:这样商场实际损失了150万元。
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
吴叔叔十月份应缴纳此项税款445元,吴叔叔十月份的税前工资是多少元?1500×3%=45(元) (4500-1500)×10%=300(元)
(445-45-300)÷20%=500(元) 4500+500=5000(元)
3500+5000=8500(元)
答:吴叔叔十月份的税前工资是8500元。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小学六年级数学利息、纳税应用题
1、这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为30万元,按照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那么他们应该缴纳约多少万元的营业税呢?
2、___为某杂志社审稿,审稿费为200元。
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她应该缴纳多少元的个人所得税呢?
3、___和妈妈到邮局给奶奶寄了2000元,汇费为1%。
那么他们需要支付多少元的汇费呢?
4、2004年,___购买“___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
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那么___最终可以获得多少元的奖金呢?
5、___家买了一套总价为80万元的普通住房。
如果一次付清房款,就可以享受九六折的优惠价。
那么打完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呢?此外,他们还需要缴纳实际房价1.5%的契税,那么契税的金额是多少呢?
6、___把儿子寄来的15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2年,年利率为2.70%。
那么到期时,她可以获得多少利息?最终,___能拿到多少钱呢?
7、___购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为3年,年利率为2.89%。
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纳税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单位换算等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纳税问题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知道纳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使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基本知识。
2.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3.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纳税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纳税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相关的纳税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纳税的重要性。
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纳税吗?为什么要纳税?”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纳税案例,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具体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纳税知识,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
《纳税问题》教材解析
教学例7时,要注意
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向
学生介绍纳税的意义和作
用,以及纳税的依据和基
本方式。
二要让学生在理
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
营业税”含义的基础上,
讨论求应缴纳营业税额的
方法,明确:求应缴纳的
营业税额就是求60万元
的5%是多少,可以用乘
法计算。
三要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60×5%的计算方
法,并交流学生中出现的
不同计算方法。
四是在完
成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回
顾例7的解题过程,说一
说自己对税率的理解,以
及怎样根据税率计算应该
缴纳的税额。
“试一试”的教学,出示题目后,可以先引导学生比较“试一试”和例7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求张叔叔实际获得奖金多少元就是求什么,使学生理解:要从获得的奖金总额中减去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才是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式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每一步列式表示的意思。
“练一练”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表示的意思,再独立完成解答,并组织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等。
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同时,通过学习纳税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纳税问题作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纳税问题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纳税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纳税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纳税问题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纳税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纳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增值税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纳税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纳税问题的实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6页。
教学提示使学生明确纳税确实是依照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要紧来源之一,国家用税款进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事业;认识到:不管是集体依旧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教学目标1.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明白得纳税的重要性.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课件一套。
学生预备:运算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某市火车站、立交桥的照片)师:你明白建火车站、立交桥一共要花多少钱吗?这么多钱哪来呀?学生讨论。
(学生可能会说错,教师正好利用那个知识盲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思想教育)由此引出税收和纳税。
师:你明白税收是如何回事吗?(多媒体播放有关税收的录像)师:看完这段录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生小结: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要紧来源,国家用收来的税款进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防事业。
我国现行的要紧税种有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设计意图: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引入课题,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新授:1.营业税。
(1)出示“营业税”问题。
师:在税收中也有许多百分数问题,一起来看纳税中的百分数问题。
(出示某商场5月份的商品零售营业额统计表,教材第66页例题)(2)介绍商业营业税的税率。
师:同学们看,大头蛙告诉我们什么?生:营业税的税率是5%。
师:5%是以谁为单位“1”的75%又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讨论。
师:“税率5%”确实是说企业要按营业总额的5%缴纳营业税。
5%是以营业总额为单位“1”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纳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纳税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板书:纳税二、新授教学(一)建立纳税概念,了解纳税有关的知识.1.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纳税知识?(学生说自己的感性认识)2.教师归纳后板书.板书:应纳税额、税率3.小组讨论(1)什么人需要纳税?(2)为什么要纳税?(3)你认为你身边的那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做的.4.教师总结(1)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事业.5.你们现在对纳税有什么认识?小结:看来,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二)教学例6例6.一家大型饭店七月份的营业额是30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七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款多少万元?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试做.3.学生汇报.求这家饭店七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款多少万元,就是求3000万元的5%是多少.教师板书:30005%=150(万元)答:这家饭店七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款150万元.三、巩固练习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2.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3.一个卷烟厂上月香烟的销售额为1500万元.如果按销售额45%缴纳消费税,上月应缴纳消费税款多少万元?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纳税、利息、折扣》百分数练习题及答案纳税问题1.某工厂2月份产品销售额是1600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8%缴纳营业税,2月份应缴纳营业税()万元。
2.一个超市5月份缴纳了0.68万元的营业税,如果是按照5%缴纳的,这个超市5月份的营业额是()万元。
3.爸爸买了一辆12万元的家用轿车,按照规定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
爸爸买这辆车一共花了()万元。
4.王叔叔的一项创造发明得到了5000元的科技成果奖,按规定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王叔叔实际得到奖金()元。
5、百佳超市二月份的营业额是20万元,如果按照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百佳超市二月份应缴纳税款多少万元?6.妈妈为某出版社写了一本书,获得稿酬5000元,国家规定,按照稿酬的10%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妈妈实际可得多少元?7.一个造纸厂四月份的销售额是3000万元,如果按照销售额的4.5%缴纳营业税,那么四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利息问题1.()占()的百分率叫作利率。
2.小红把5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争取一年,小红打算到期后把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
如果按年利率是3.25%计算,到期后她能捐给“希望工程”()元。
3.爸爸在银行里存入8000元,存期一年,年利率是3.25%。
到期时,一共可以取回()元。
4.李老师将5000元钱存入银行活期储蓄,月利率是0.60%,4个月后,李老师可得利息多少元?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5.李爷爷把今年农田里收入的30000元全部存入银行,定期1年,年利率是3.25%,到期后,李爷爷可得利息多少元?6.妈妈今年年底共获得年终奖15000元,妈妈将年终奖全部存入银行,定期5年,年利率是4.75%,到期后,妈妈可取回多少元?7.李叔叔在2014年2月存入银行5万元,定期三年,年利率为4.25%。
到期后,李叔叔能用利息买一台8000元的液晶电视吗?折扣问题1.八折=()% 九五折=()%2.一种衣服原价每件12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元。
六年级数学纳税知识与计算一、引言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国家财政运行的重要支撑。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财务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数学中的纳税知识与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计算纳税金额。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是根据个人的收入和税率来计算的。
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可以简单介绍如下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首先,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的收入减去各种扣除项目后的金额。
税率是根据个人的所得额确定的,不同所得额适用不同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而设定的数值。
根据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可以编制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方便计算个人所得税。
举个例子来讲,小明的月收入为5000元,扣除项为200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小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800元。
如果小明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0,那么他的个人所得税就可以计算如下:个人所得税 = 4800 × 0.10 - 0 = 480元所以,小明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480元。
三、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是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逐步增值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的一种税费。
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可以简单介绍如下的增值税计算方法。
首先,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 = 销售额 × 税率其中,销售额是指商品售出的总金额,税率是根据商品所属类别和国家规定的税率确定的。
举个例子来讲,小红的商品售出了1000元,税率为13%。
那么小红应缴纳的增值税就可以计算如下:增值税 = 1000 × 0.13 = 130元所以,小红应该缴纳的增值税是130元。
四、房产税的计算房产税是指获取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个人或单位需要缴纳的一种税费。
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可以简单介绍如下的房产税计算方法。
首先,房产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房产税 = 房产的评估价值 × 税率其中,房产的评估价值是根据房屋的位置、面积、建筑年限等因素综合评估得出的。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12课《纳税、利息和折扣问题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纳税、利息和折扣问题练习》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纳税、利息和折扣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解决一些与纳税、利息和折扣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纳税、利息和折扣的相关知识,对基本的纳税、利息和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利息和折扣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与纳税、利息和折扣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纳税、利息和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纳税、利息和折扣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一些与纳税、利息和折扣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一些与纳税、利息和折扣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与纳税、利息和折扣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整理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纳税、利息和折扣相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与纳税、利息和折扣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纳税、利息和折扣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练习。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税收》课件【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税收》课件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1、阅读P72-73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税款计算(1)出示例5(课本99页)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4)让学生独立完成?4、看课本98页内容。
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三、练习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
(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小学六年级数学《税收》课件篇二教学内容:第十一册106页例8教学目标: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纳税问题的公式六年级
在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纳税问题主要涉及到的公式有以下几种:
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额- 免税额- 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扣除-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3.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税前利润×企业所得税税率
4. 增值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5. 消费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6. 营业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营业额×营业税税率
这些公式涵盖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计算。
在实际问题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可能会因地区、政策等原因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时需关注当地的政策规定。
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两天前想要找一本真正的存折来进口利息问题,一直在想利息问题,结果未审,甚至跳税的问题直接到案例3,只发现已经过去了近五分钟刚刚完成教学本金,利息,利率和紧急制动器上的存款。
这个单位的总标题称为应用程序的百分比,所谓的应用程序是一个推理的理论,应用公式。
我认为不需要探索,需要的是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准确分析具体问题,用准公式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所以,我认为这些类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实践,加上一个具体的数学分析的问题,完成生活问题和数学公式对接。
坚持这种理解和思考,我开始了这一课的教学。
为什么要交税?说明营业额营业税营业税率黑板:营业额×营业税率=营业税。
学生根据公式,完成实例2的计算,教师黑板和显示60×5%的两种计算方法。
从他们自己的汽车经验来解释车辆购买税,现在车辆的一小排量车辆购买税已经减少到5%,让学生谈论如何计算车辆购置税?黑板:车价×车辆购买税率=车辆购买税。
如何理解他买了一辆摩托车花了很多美元?学生回答:以摩托车的价格加车辆购买税。
然后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试用。
预期练习第二个问题会成为教学困难的教训,其实,真的很难理解学生,在哪里难?很难找到单位1,或如何确定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一部分;其次是选择个人所得税税率有多难。
对于本书不超过500元,超过500到2000元部分,超过2000元到5000元部分这部分表达方式我总是觉得很尴尬,他的理解结合以上部分以下的标准税这些报表被理解。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老师改变表达形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声明:超过1600元部分税,超过部分500元,个人所得税率为5%;超过部分500?2000元,个人所得税率为10%更清楚的是,这些词被制成表。
了解标题的真正含义,学生,然后补救妈妈和爸爸的父母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更容易。
然后,学生做前三个问题的前两个练习,问题出现在第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