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发展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挑战与前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保障我国区域的稳定和安全,除此之外,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和加强我国和其他成员国的联系和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肩负重任,在当前形势下继续深化该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探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1.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1996年4月,为解决苏联解体后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这标志着五国会晤机制的建立,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源头。
2001—2004年,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起步时期。
其主要的工作重点在于宣告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定章立制以及建立内部机制这三个方面。
2004—2017年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长壮大时期。
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内部建设以及对外拓展。
从2017年到现在,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在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开展的首次青岛峰会上,突出强调了“上海精神”,确立了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标志着中亚和南亚两大区域融合发展开启了新征程。
2.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2.1贸易规模迅速扩张上海合作组织经过了萌芽、起步、成长和发展的四大阶段后,各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逐渐拓展,经济合作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近年来,中方大力推动各大成员国农产品的准入,俄罗斯的冷冻禽肉、乳品、大麦、豆粕、油菜籽粕、葵花籽粕;哈萨克斯坦的玉米、大麦、亚麻籽;乌兹别克斯坦的绿豆、樱桃、蜂蜜;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甜瓜、樱桃;塔吉克斯坦的柠檬檬等都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和其他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迅速拓展。
随着各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额也在不断地上升。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中国与各成员国贸易总额仅120亿美元;但是经过几年的贸易合作之后,2019年的贸易总额已达2588亿美元,增长了20余倍。
上海合作组织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典范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SCO)已经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作为一个涵盖多领域、促进各国合作与发展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范围1.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在贸易方面,各成员国通过签署合作协定,逐步实现了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积极推动能源、交通、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为成员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人文交流上海合作组织重视人文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增进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了众多活动,如文化年、旅游年、教育交流等,为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平台。
3.社会事务上海合作组织关注社会事务,积极参与解决地区内社会、环境、人权等问题。
在反恐、禁毒、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成果1.经贸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各成员国通过深化经贸合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人文交流上海合作组织在人文交流方面成果显著。
各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学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为各国人民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
1.地区安全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禁毒、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成员国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为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展望未来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常见问题解答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历程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机制源于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谈判进程。
1996年和1997年,5国元首先后在上海和莫斯科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由此建立"上海五国"机制。
2000年起,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参与该机制。
2001年6月15日,俄、中、哈、吉、塔、乌6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任务起初在于制止中亚恐怖主义活动、分离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地区内相互行动领域。
2002年,在上合组织圣彼得堡峰会上签订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文件于2003年9月19日生效。
这是一份章程文件,规定了组织的宗旨与原则、组织机构、主要活动方向。
此外,2006年上合组织宣布打击国际贩毒作为世界恐怖主义金融支撑的计划,2008年积极参与阿富汗局势正常化。
与此同时,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另一重点合作领域。
2003年9月,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签订了为期20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规定长期目标是在上合组织空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域,短期目标是使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积极化。
2015年7月10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启动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的决议。
商定将白俄罗斯参与上合组织工作的地位提升为观察员国。
另外,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和尼泊尔作为对话伙伴国加入上合组织大家庭。
哪些国家参与上合组织的工作?目前有六个国家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是观察员国:阿富汗、白俄罗斯、印度、伊朗、蒙古国、巴基斯坦;六个国家是对话伙伴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土耳其、斯里兰卡。
上海合作组织简介2004/01/07上海合作组织(俄文: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英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由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机制是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发展起来的。
1996年和1997年,五国元首先后在上海和莫斯科举行会晤,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此后这一年度会晤形式被固定下来,轮流在五国举行。
会晤内容也由加强边境地区信任逐步扩大到五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等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2000年杜尚别峰会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应邀以主席国客人身份与会。
由于五国元首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因此这一合作机制后来被冠以“上海五国”的称谓。
2001年6月,“上海五国”诞生五周年之际,“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该机制发源地上海举行会晤。
六国元首首先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为“上海五国”机制成员,之后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该文件宣布,为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挑战与威胁,提升相互合作层次和水平,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该文件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新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篇一: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一个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于2001年成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中国作为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和最大经济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多个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积极推动成员国间的合作,并在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还倡导平等、务实、开放和包容的合作理念,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共同发展。
其次,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参与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
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加强了贸易往来、投资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共同发展。
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国家共同推动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三,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安全作用。
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威胁。
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安全合作,包括联合军事演习、情报交流和打击跨国犯罪等行动。
中国还提供了军事技术和装备的支持,帮助成员国提升自身的安全能力。
最后,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人文交流作用。
中国积极推动成员国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加强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还提供了奖学金和培训机会,帮助成员国培养人才和提升人力资源能力。
总体而言,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安全合作和人文交流。
中国的参与和引导使得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合作和全球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将继续发挥其引领和推动的作用,为促进地区和平、繁荣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合作组织机构设置1.引言1.1 概述概述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一个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亚洲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组织。
自成立以来,SCO 已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之一,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章将围绕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设置展开论述。
了解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设置对于理解该组织在地区合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成员国的组织结构以及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上海合作组织的运作机制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上海合作组织的背景,包括成立的缘由和宗旨。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探讨他们在组织中的角色和地位。
最后,我们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上海合作组织机构设置的重要性,理解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合作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对于关注上海合作组织及区域合作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商业界人士而言,本文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介绍本篇文章的具体结构和安排。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撰写: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设置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上海合作组织的背景,包括其成立的背景和目标。
随后,将详细介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成员国的背景、加入过程以及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强调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分析其对成员国和地区的影响,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设置,并对其具体作用和发展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是介绍和探讨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设置。
浅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内容摘要: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的成立有益于维护成员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将为各方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地区环境,对推动欧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其成立的背景、过程、及对它的评价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成立、背景、评价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它由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欧亚国家组成,覆盖将近30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区域,拥有15亿之多的人口,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上海合作组织由“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而来,它是后冷战时代美国在全球和欧亚大陆特别是中亚地区进行地缘政治争夺与权力角逐引发的地区格局调整的结果,是国际关系格局新旧交替时期解决地区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战略压力的需要,也是上海五国以建立新的国家关系为目标进行合作的自然延续。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局部地区仍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成立的。
他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六个成员国间利益一致和因素利益互补为基础的。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需要共同面对美国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和从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中亚四国进行地缘争夺而来的战略压力,需要共同面对中亚四国内部的分离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中亚四国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又相互需求、利益互补。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由于大国的争夺导致中业四国、中国和俄罗斯间的力量对比相对平衡,而且该组织成员国间有相似的社会状况。
这些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重要基础。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需要共同面对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压力冷战结束使得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东欧中亚地区出现了一大批新独立的国家,同时也出现了一大片的权力真空地带。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3/5;人口14.5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
正式的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确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五国”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它顺利推进了中国与其他四国解决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进程,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它坚决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维护了各国及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它积极推动成员国间的经贸交流,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不断加强成员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协调,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地区力量。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以更有效地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抵御各种风险与挑战。
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在中亚地区的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各国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地区和平与发展。
中国、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既肩负保障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使命,也面临发展自身经济、实现民族振兴的艰巨任务。
惟有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才能更有效地捍卫自身利益,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目标。
基于上述,2001年6月15日,“上海五国”诞生五周年之际,“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该机制发源地——中国上海举行会晤,将“上海五国”机制提升到更高层次,使之成为六国在新形势下发展合作的重要依托和坚实基础。
为此,六国元首于6月14日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为“上海五国”机制成员,6月15日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该文件宣布,为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挑战与威胁,提升相互合作层次和水平,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内容提要:“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欧亚大陆最大的地区多边合作组织,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组织的鲜明特点。
它的成立不仅会促进各成员国的安全与繁荣,而且也将影响本地区政治力量布局,有利于推动多极化进程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01年6月15日,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
该组织的成立是对欧亚大陆地区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上海五国”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首次会晤,决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元首会晤,于是,五国元首会晤机制便建立起来,被称作“上海五国”。
在第一次上海会晤和第二次莫斯科会晤中,五国两方,即以中国为一方,以俄哈吉塔四国为另一方,讨论了消除边境地区紧张与对峙的问题,并先后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通过这两个协定的签署,中国同俄、哈、吉、塔四国之间形成了一条长7,000多公里、宽200公里的广阔的和平地带。
随着中国同上述四国之间边境地区紧张与对峙的消除和和平友好边界的建立,五国元首会晤的议题自然就由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和裁军问题转移到合作方面来;同时,五国两方的会晤机制自然也就变成了五国五方会晤机制。
从第三次阿拉木图会晤到第五次杜尚别会晤,五国元首讨论的议题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现在已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
五国合作的迅速发展,对“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于是,五国元首在2000年7月杜尚别会晤时,提出了把“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转变成合作组织的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完成了“上海五国”由地区安全论坛到合作组织的重大转变。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上海合作组织”具有许多与其他地区组织不同的特点:1.“上海合作组织”是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在中国成立,用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一、上海合作组织概述(一)成立过程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俄语: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ШОС;英语: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SCO)是21世纪建立的笫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笫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组织,也是第一个中国在其中发挥主要推动作用的组织。
它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随后在2001年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耶夫、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莫若夫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在上海签署了六国元首《哈、中、吉、俄、塔、乌联合声明》。
声明宣布哈、中、吉、俄、塔五国决定接受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作为完全平等成员加入“上海五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将遵守1996年和1997年分别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协定以及“上海五国”元首达成的其它各项协议所体现的原则,并愿意同哈、中、吉、俄、塔一起成为这一新的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
6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若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上海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下,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并发表会议新闻公报。
至此,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五国”的诞生地上海正式宣告成立,开辟了地区合作的新篇章。
(二)成员国介绍该组织除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还包含了五个观察员国: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
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成员国总面积为3018.9万平方公里,即欧亚大陆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约16亿,为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上海合作组织介绍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一个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
该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国签署了《上海五国条约》。
该条约旨在建立和平、友好、相互信任和合作的邻里关系,其中包括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
之后,塔吉克斯坦于1998年加入该条约,并于2001年成为正式成员国。
乌兹别克斯坦于2001年6月加入后正式成为成员国。
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设置包括峰会、理事会、秘书处、反恐怖主义机构、经济合作组织和文化交流机构等。
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的元首或政府首脑每年举行一次。
理事会由成员国外长组成,负责制定和协调组织的政策和活动。
秘书处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保障组织顺利运行。
上海合作组织还与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该组织与联合国、上合组织地方政府国际合作网络、独联体等组织进行合作,也与欧盟、东盟、阿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与巴基斯坦、印度、伊朗、蒙古等国家开展了合作,有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成员国之间推动了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等多个方面,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还设有经济合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合作的深化。
总之,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其成立宗旨是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合作。
该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话、协商、谅解和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协作,为地区的和平与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上合组织成员国上和组织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六个成员国.印度现在是上合的观察国,介于它和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和目前和澳大利亚的恶劣的关系还是有可能会加入的!它加入对上合组织提升影响力和实力还是很有帮助的,大西洋同时可以遏制美国在南亚和印度洋的渗透!加快华沙公约在渗透亚洲地区的渗透!上海合作组织 (俄文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英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 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
从此,“上海五国”会晤新机制正式建立。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机会均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
15日,6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五国达成协议《上海合作中组织成立宣言》,广州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六国元首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分裂主义上海公约》。
同年9月,上海合作战略合作组织成员国首相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
六国总理在会晤中一致决定启动六国睦邻政策经贸合作进程,宣布正式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会晤,签署《上海合作中组织宪章》。
民间组织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首个名命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其成员国总面积3018.93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亿,约占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教育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根据《上海项目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包括的主要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民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它各个领域专业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发展简介
2006年06月17日10:57 新华网
上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 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
从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
15日,6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六国元首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同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
六国总理在会晤中一致决定启动六国多边经贸合作进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其成员国总面积3018.93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
2004年1月15日,上合组织秘书处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
同年6月17日,设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正式启动。
从2004年开始,上海合作组织启动了观察员机制,蒙古随即获得观察员资格。
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第五次元首会晤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
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
该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就组织所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指示。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例会,重点研究组织框架内多边合作的战略与优先方向,解决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原则和迫切问题,并批准组织年度预算。
在元首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下面,还分别设有外长、经济、交通、文化、国防、执法安全、监察、民政、边防等年度定期会晤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的基层协调机制是成员国国家协调员理事会。
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秘书处(北京)和地区反恐怖机构(塔什干,其执委会主任由元首理事会任命)。
秘书长由各成员国按国名的俄文字母顺序轮流担任,其人选的遴选非常严格,要求有15年以上外交工作经历,精通俄文,由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商讨推荐后,由元首理事会讨论批准任命,任期三年,不得连任。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之日起,成员国在文化、经贸、军事、司法、安全等各领域和各层次的合作相继展开,并不断得到加强。
“9·11”事件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加强了以打击本地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为中心的反恐合作,进一步增强了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呈圆形,主体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的版图、左右环抱的橄榄枝和两条飘带,象征成员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寓意上海合作组织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会徽上部和下部分别用中文、俄文标注“上海合作组织”字样。
会徽选用绿色和蓝色,象征该组织和平、友谊、进步、发展的宗旨。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