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上合组织有哪些国家组成
上合组织成员国有哪些?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共有8个成员国。
上合组织成员国分别为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八个国家。
其中,创始国五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后续加入3国: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2015年7月10日在俄罗斯乌法举行,乌法峰会通过关于启动接收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的决议,上合组织扩员的大门正式打开。
上合组织的名词解释上合组织,全称为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一个以互信、睦邻、互利、平等、协商共治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国际组织。
其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中国的上海。
上合组织的成员包括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6个国家,同时还有4个观察员国和6个对话伙伴国。
该组织覆盖了欧亚大陆的面积约为330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30亿。
上合组织以深化成员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务实合作为宗旨,通过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来推动成员国的共同发展。
在政治领域,上合组织通过举办高层会议、外长会议、国家协调员会等机制,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和沟通,构建和巩固了区域安全框架。
在经济领域,上合组织致力于深化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成员国之间的互利共赢。
在安全领域,上合组织通过举办联合军事演习、情报交流、打击三股势力等合作,维护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安全利益。
在人文领域,上合组织通过教育、文化、科技与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增进成员国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上合组织秉持着“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化的价值观。
这一精神是上合组织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践行国际关系新理念的体现。
上合组织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共同安全、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为基础的地区秩序,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世界。
上合组织在近二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安全领域,上合组织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领域,上合组织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经济一体化等措施,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和繁荣。
在人文领域,上合组织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青年交流等活动,增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的名词解释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一个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共同组建的多边区域安全合作机制。
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合作,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和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该机制于1996年成立,目的是解决边界争议和打击三股势力(分裂主义、民族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机制发展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拓展了合作领域和成员国数量。
印度、巴基斯坦作为观察员国,阿富汗、白俄罗斯、伊朗和蒙古国作为对话伙伴,进一步扩大了组织的影响力。
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领域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和反恐怖主义。
在政治安全领域,成员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包括签署反恐怖主义、地区稳定和边界安全等文件,共同加强各自的国家安全。
在经济合作方面,成员国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能源资源等合作,并建立了空中、水上和陆地的交通运输网络。
人文交流方面,合作组织通过举办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活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
作为一个区域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为成员国提供了平等对话、互利共赢以及维护地区稳定的平台。
通过合作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增进了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繁荣和发展。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也为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协商和合作的框架,对推动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合作为目标的国际组织,通过多领域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区域合作格局,为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持。
上合组织标准-回复上合组织标准是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遵循和落实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这些标准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目的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本文将逐步回答上合组织标准的相关问题,从其背景、制定过程、内容以及对成员国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背景上合组织是一个地区性多边组织,成立于2001年,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组成。
其成立初衷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促进共同发展以及维护地区稳定安全。
随着上合组织的快速发展和成员国的增加,建立一套共同遵循的标准和规定成为必然之举。
二、制定过程上合组织标准的制定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协商和沟通。
一般而言,制定标准可经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成员国齐心协力,在政治和外交层面达成共识,确认制定上合组织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在高层会议上正式提出制定标准的议题,让各成员国了解、讨论并表达其意见;最后,经过多轮磋商、修订和最终批准,确定一系列准则和规定,从而成为上合组织标准的有效内容。
三、标准内容上合组织标准的内容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成员国必须遵守国际法原则,包括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
在经济方面,上合组织鼓励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互联互通以及投资合作,为实现共同繁荣提供支持。
在安全领域,成员国共同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四、对成员国的影响上合组织标准对成员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这些标准有助于建立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减少误解和误判,增加合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共同发展,增进民众福祉。
另外,在安全领域,上合组织标准的落实有助于成员国共同应对各种安全挑战,减少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传播,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
然而,随着上合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加大影响力,其标准的制定也面临一些挑战。
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
随后,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峰会,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在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2003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峰会,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被任命为该组织秘书长。
2004年1月,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4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第四次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塔什干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特权和豁免公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合作打击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协议》等文件。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之日起,成员国在文化、经贸、军事、司法、安全等领域和层次的合作相继展开,并不断得到加强。
“9·11”事件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加强了以打击本地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为中心的反恐合作,进一步增强了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
从2004年开始,上海合作组织启动了观察员机制,蒙古国随即获得观察员资格。
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五次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等重要文件,并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为30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14.8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1. 上海合作组织(SCO)是什么?
-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
- 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 目的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和发展。
2. 中国在SCO中的地位
- 中国是SCO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最大的成员国。
- 中国在SCO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 中国在SCO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了影响力较大的国家之一。
3. 中国在SCO中的作用
- 经济合作:中国在SCO中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包括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 安全合作:中国在SCO中积极参与反恐、打击跨国犯罪和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 政治合作:中国在SCO中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包括加强互信、协调立场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方面。
4. 中国在SCO中的贡献
- 经济发展:中国在SCO中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合作。
- 安全稳定:中国在SCO中积极参与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的合作,维护了地区安全和稳定。
- 地区合作:中国在SCO中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促进了地区互信和合作。
5. 中国在SCO中的未来发展
- 中国在SCO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继续提升,成为地区合作中的重
要力量。
- 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促进地区发展和稳定。
- 中国将继续发挥在SCO中的领导作用,为地区合作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合作组织介绍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公约后成立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性质的国际组织。
2024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加入,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领域的合作主要包括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多极化世界秩序,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成员国之间通过定期高级别会议和外交磋商,加强对话和沟通,解决双边和地区事务。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成员国之间通过军事演习、情报信息交流和共同打击跨国犯罪行动等方式,加强安全合作。
在经济领域,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
成员国通过减免关税和贸易壁垒,扩大贸易规模和多元化贸易产品。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鼓励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合作,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另外,上海合作组织还支持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发展资源互补性,提高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人文领域,上海合作组织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文化、教育、科技和旅游交流。
成员国之间通过学术研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深了解和友好感情。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鼓励成员国间的学术合作和人员往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上海合作组织的组织结构由秘书处、理事会和机构组成。
秘书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执行机构,负责协调和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活动。
理事会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的外交部长组成,负责讨论和制定政策和决策。
机构包括反恐怖机构、警务机构、财经合作机构等,负责在不同领域开展具体的合作项目和活动。
总之,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3/5;人口14.5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
正式的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确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五国”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它顺利推进了中国与其他四国解决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进程,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它坚决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维护了各国及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它积极推动成员国间的经贸交流,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不断加强成员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协调,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地区力量。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以更有效地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抵御各种风险与挑战。
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在中亚地区的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各国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地区和平与发展。
中国、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既肩负保障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使命,也面临发展自身经济、实现民族振兴的艰巨任务。
惟有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才能更有效地捍卫自身利益,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目标。
基于上述,2001年6月15日,“上海五国”诞生五周年之际,“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该机制发源地——中国上海举行会晤,将“上海五国”机制提升到更高层次,使之成为六国在新形势下发展合作的重要依托和坚实基础。
为此,六国元首于6月14日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为“上海五国”机制成员,6月15日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该文件宣布,为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挑战与威胁,提升相互合作层次和水平,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
15日,6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
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
该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就组织所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指示。
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秘书处(北京)和地区反恐怖机构(塔什干,其执委会主任由元首理事会任命)2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 NATO),简称北约。
截止到2004年3月29日,北约成员国有26个。
秘书长是夏侯雅伯(Jaap de Hoop Scheffer),2004年1月上任。
北大西洋公约共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
3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 WTO)。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哪几个国家1. 介绍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一个具有亚洲影响力的地区性政治、经济和安全性组织。
成员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和共同发展。
那么,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有哪几个国家呢?2. 成员国家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共有8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1.俄罗斯(Russian Federation)2.中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3.印度(Republic of India)4.巴基斯坦(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5.哈萨克斯坦(Republic of Kazakhstan)6.吉尔吉斯斯坦(Kyrgyz Republic)7.塔吉克斯坦(Republic of Tajikistan)8.乌兹别克斯坦(Republic of Uzbekistan)这8个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和沟通。
下面将逐个介绍这些国家。
2.1 俄罗斯俄罗斯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该组织的核心成员国之一。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在该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俄罗斯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文化、科技等领域与其他成员国进行广泛合作。
2.2 中国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起国之一,在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为组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3 印度印度于2017年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之一。
印度与其他成员国在经济、文化、反恐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为组织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2.4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于2017年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
上海合作组织一、上海合作组织概述(一)成立过程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俄语: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ШОС;英语: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SCO)是21世纪建立的笫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笫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组织,也是第一个中国在其中发挥主要推动作用的组织。
它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随后在2001年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耶夫、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莫若夫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在上海签署了六国元首《哈、中、吉、俄、塔、乌联合声明》。
声明宣布哈、中、吉、俄、塔五国决定接受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作为完全平等成员加入“上海五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将遵守1996年和1997年分别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协定以及“上海五国”元首达成的其它各项协议所体现的原则,并愿意同哈、中、吉、俄、塔一起成为这一新的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
6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若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上海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下,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并发表会议新闻公报。
至此,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五国”的诞生地上海正式宣告成立,开辟了地区合作的新篇章。
(二)成员国介绍该组织除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还包含了五个观察员国: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
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成员国总面积为3018.9万平方公里,即欧亚大陆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约16亿,为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上海合作组织介绍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一个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
该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国签署了《上海五国条约》。
该条约旨在建立和平、友好、相互信任和合作的邻里关系,其中包括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
之后,塔吉克斯坦于1998年加入该条约,并于2001年成为正式成员国。
乌兹别克斯坦于2001年6月加入后正式成为成员国。
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设置包括峰会、理事会、秘书处、反恐怖主义机构、经济合作组织和文化交流机构等。
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的元首或政府首脑每年举行一次。
理事会由成员国外长组成,负责制定和协调组织的政策和活动。
秘书处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保障组织顺利运行。
上海合作组织还与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该组织与联合国、上合组织地方政府国际合作网络、独联体等组织进行合作,也与欧盟、东盟、阿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与巴基斯坦、印度、伊朗、蒙古等国家开展了合作,有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成员国之间推动了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等多个方面,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还设有经济合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合作的深化。
总之,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其成立宗旨是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合作。
该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话、协商、谅解和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协作,为地区的和平与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和平发展的例子
1. 上海合作组织(SCO)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1996年共同组建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安全组织。
该组织的目的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文化、教育以及科技交流,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2. 美国与加拿大边境
前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论是美国仍是加拿大,我们的福利都需要对方。
总统们异国给予这句话的应诺,但这就是实际情形。
”美国和加拿大边境是世界上最长的国界线,长达8,891公里,但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全球最和平的边境之一。
两国之间的贸易很巨大,每年都在增添。
3. 欧盟
在二战结束后,欧洲社会怀着对和平的追求,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一体化的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这一组织在1993年改名为欧洲联盟(EU)。
欧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由28个欧洲国家构成,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以确保欧洲的和平和繁荣。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和人员自由流动是该组织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
4. 中日关系
虽然中日两国在某些问题上有一些分歧,但是在其他许多领域,两国之间的关系
一直比较友好、谨慎。
中日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许多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今年8月,中日两国已经达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协议,将争执的钓鱼岛问题转化为对话。
浅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内容摘要: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的成立有益于维护成员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将为各方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地区环境,对推动欧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其成立的背景、过程、及对它的评价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成立、背景、评价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它由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欧亚国家组成,覆盖将近30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区域,拥有15亿之多的人口,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上海合作组织由“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而来,它是后冷战时代美国在全球和欧亚大陆特别是中亚地区进行地缘政治争夺与权力角逐引发的地区格局调整的结果,是国际关系格局新旧交替时期解决地区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战略压力的需要,也是上海五国以建立新的国家关系为目标进行合作的自然延续。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局部地区仍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成立的。
他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六个成员国间利益一致和因素利益互补为基础的。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需要共同面对美国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和从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中亚四国进行地缘争夺而来的战略压力,需要共同面对中亚四国内部的分离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中亚四国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又相互需求、利益互补。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由于大国的争夺导致中业四国、中国和俄罗斯间的力量对比相对平衡,而且该组织成员国间有相似的社会状况。
这些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重要基础。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需要共同面对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压力冷战结束使得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东欧中亚地区出现了一大批新独立的国家,同时也出现了一大片的权力真空地带。
为了填补这些“权力真空”,争夺战略优势,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在中亚四国地区进行了激烈的地缘政治扩张,给中俄及中亚四国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
因为该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亚四国既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是欧亚大陆的连接点和战略结合部。
又地处欧亚大陆新的“地缘政治动荡带”上。
且中亚四国蕴藏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战略资源在世界上居有重要地位。
这些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基于以上原因,美国提升中亚地区在其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制定出新中亚战略。
在政治上,密切高层接触和往来,提升美国与中亚各国的政治关系;经济上,以经济援助和经济合作为名,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的开发活动,力图控制该地区的油气生产和运输;军事方面,美国加强了与中亚四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加大对中亚四国的军事渗透。
美国在中亚四国的渗透,在促进四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中亚四国带来巨大的战略压力,给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地区造成了安全威胁。
如果美国在中亚四国的渗透占据绝对优势,中亚四国则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沦为美国的附属国,再次失去独立地位。
中亚四国需要借助于俄罗斯和中国的力量以制衡美国,维护本国的独立与发展。
对俄罗斯来说,中亚四国的未来走向关系到俄罗斯南部地区的安全利益。
俄罗斯南部与中亚四国有着漫长的边界线,而且中间没有任何可靠的地缘屏障,中亚四国出现的任何波动都会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影响。
倘若中亚四国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会使美国更加易于从俄罗斯南部施加战略压力,直接威胁俄罗斯南部边境的安全。
这种形势迫使俄罗斯联合中国和中亚四国来共同对抗美国威胁,保障自身的安全。
从中国方面来说,美国在中亚四国的渗透,使中国西部直接面临美国的军事威胁。
中国边境状况复杂,而且军事力量弱于美国,只有借助于联合的力量来抵抗美国的安全压力。
同时,中俄都是美国排斥和遏制的对象。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共同对抗美国的战略压力,维护自身安全,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四国联合起来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中亚四国的“油气立国”战略与中国的能源需求利益互补中亚四国战略资源蕴藏丰富,其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蕴藏量在世界经济中居有重要地位。
如哈萨克钨、铬储量世界第一,铜、铅、锌储量亚洲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中亚地区具有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这两类能源是未来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维护地区稳定的基础上,中亚四国正探索一条以“油气立国”为战略目标的符合四国利益的经济合作模式,这与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谋而合,利益互补。
积极参与中亚四国的能源资源开发,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又一共同利益。
(三)除上述两方面原因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还共同面临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的威胁。
基于反对三股恶势力的共同利益的需要,中俄及中亚四国开始寻求相互间的合作,这是中俄与中亚四国组成上海合作组织的坚实的利益基础。
综合上述三点分析,从“上海五国”机制的创立到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共同抵抗美国战略压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周边稳定、发展本国经济和促进地区合作等利益一致的结果。
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过程上海合作组织是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五国合作机制深入发展合乎逻辑的结果。
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共同讨论了边境地区的安全问题,由此拉开了“上海五国”机制的帷幕。
从1996年到2000年,上述五国轮流举行了五次峰会。
五年中,上海五国合作的需求和愿望的不断增强,合作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和层次的不断提升,都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4月26日,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峰会,本次会议称为五国双方会议,即中国一方,俄、哈、吉、塔为另一方,会议主题是解决前苏联遗留下来的我国西段边界问题,是苏联解体后中苏边境会谈的继续。
其主要目的是增强相互了解和信任,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促进睦邻友好关系。
会议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
总之,这次峰会的内容比较单一,核心是避免相关国家边境纠纷或冲突。
1997年4月24日,五国元首在莫斯科召开第二次会议,签署了《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协定》。
这次会晤不仅重申而且进一步丰富和落实了上次会议达成的协议,但核心仍然是解决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问题。
1998年7月2日,五国元首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召开第三次会议,签订了《阿拉木图宣言》。
阿拉木图宣言是“上海五国”历程中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上海五国”机制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解决边境问题的狭窄范围。
该宣言阐明了进一步发展和增强五国关系的原则,实现了五国政治、经济、军事关系全面发展和合作的愿望。
特别是共同打击危害五国安全和地区稳定的民族分裂主义的宣告,已超出了五国之间关系的范围,而且具有突出的地区乃至世界意义。
1999年8月24—26日,五国元首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召开第四次会议,签署了《比什凯克声明》。
除重申前几议会议的精神与协议之外,该声明还特别强调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其他跨国犯罪行为。
与前三次会议不同的是,这次会议决定在比什凯克建立“反恐怖活动协调中心”,从而形成了“上海五国”第一个针对外部势力采取协调行动的机构。
2000年7月5日,五国元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上海五国”机制的第五次峰会,签署了《杜尚别声明》。
《声明》大大拓展了该机制的视野,阐述了五国对诸如联合国宪章、国家独立和主权、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国际法基本原则、联合国作用、武力干涉以及反导弹条约、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阿富汗内战等一系列重大世界性问题的共同态度和立场。
所有这些问题都远远超出了五国之间相互关系的范围,同时声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五国对科索沃战争以来世界重大热点问题的联合声明。
除上述五次峰会之外,五国在五年间还建立了执法与安全、国防、外交等部门领导人会晤机制。
“上海五国”机制的第一轮五次会议的历程宣示,它所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步步深入,不仅超越了最初的解决边境安全问题的狭窄范围,而且超越了“五国”的界线,越来越具有区域组织的色彩。
这表明组建新的区域合作组织的条件己经成熟。
2001年6月15日,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实现了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一个新的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宣言》中指出:“六国元首高度评价上海五国建立五年来在促进并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致认为上海五国的建立与发展顺应了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展示了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各异的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睦共处、团结合作的巨大潜力。
从《宣言》的条文和精神来看,上海合作组织一方面保留了“上海五国”机制发展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与“上海五国”相比,又具备了一个国际组织所拥有的各种特点。
即:1、上海合作组织具有明确的宗旨与纲领。
《宣言》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1)加强个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2)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3)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和平、安全与稳定;(4)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上海合作组织具备了一个国际组织具有的严格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明确要求,责成国家协调理事会在本宣言和上海五国元首己签署文件的基础上着手制订《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其中要明确阐述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合作的宗旨、目标、任务,吸收新成员的原则和程序,作出决定的法律效力和与其他国际组织相互协作的方式等。
2002年六国元首峰会,正式通过了包括上述立项的宪章。
3、上海合作组织有了自己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
《宣言》载明:“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正式会晤,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晤,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为扩大和加强各领域合作,除已形成的相应部门领导人会晤机制外,可视情况组建新的会晤机制,并建立常设和临时专家工作组研究进一步开展合作的方案和建议;”“为协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主管部门的合作并组织其相互协作,兹建立该组织成员国国家协调员理事会,并由外长批准该理事会暂行条例来规范其活动”。
上述三段条款表明,《宣言》己提出并且己在部分运行了多层次组织体系,同时,又设立了协调员理事会这一组织机构。
综上所述,上海合作组织既继承了“上海五国”历程中的优秀成果,又承前启后,质变为一个具有明确宗旨和较健全的组织、机构、严格运作规则的现代区域性国际组织。
三、对上海组织的评价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中,各创始成员国互相信任、团结合作,为维护成员国的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