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49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式浅析摘要麻醉是手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措施,不仅需要麻醉医师在术前为患者制定麻醉方案实施麻醉,而且还要麻醉护士在手术开展过程中给予患者密切的监测,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在手术结束以后麻醉护士还需要在麻醉恢复室内为患者提供短时间的严密观察与监护,主要以呼吸功能恢复不全、循环功能不稳定以及犬舍麻醉后尚未清醒的患者为主,在这段时间内患者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就需要麻醉护士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处理。
为此,本文在查阅多篇文献以后总结了麻醉恢复室内常见的并发症,并将处理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麻醉恢复室内的并发症处理工作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并发症;处理方式麻醉恢复室是麻醉意识观察麻醉患者苏醒的场所,一般来讲,当患者手术结束以后,因麻醉、镇静、镇痛等药物还未完全代谢,保护性反射也未完全恢复,难免会发生气道阻塞、恶心呕吐或误吸等并发症,而且据相关数据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术后死亡病例是在手术后的第一个二十四小时内发生,所以对于这些情况需要医护人员精心观察并及时处理,以防患者发生意外[1]。
麻醉恢复室的意义就是为患者麻醉后的顺利恢复提供保障,本文将麻醉恢复室内的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式进行解析,请看下文详细报道:1.常见并发症1.1上呼吸道梗阻当患者处于麻醉恢复期间,极易引发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有舌后坠、喉痉挛等,其中以舌后坠最为常见,其次为喉痉挛,后者多发生于手术之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未痊愈患者,这类患者受病情影响,气道应激性会有所增高,以致于咽喉部出现充血症状,当麻醉逐渐变浅时,则会随着分泌物增多刺激声门从而引发喉痉挛。
1.2误吸受到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因此极易发生误吸而引发窒息等危险。
1.3低血压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出血量过多或是补液不足导致出入量不平衡,或是输血反应、过敏反应、血管结扎不实、术中应用降压药过量均可造成低血压的发生。
麻醉科常见手术并发症处理手术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麻醉科在手术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可能会出现,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及时处理和预防手术并发症,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的术后恢复。
一、出血并发症的处理出血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出血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麻醉医生在手术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心率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潜在的术后出血。
二、心血管并发症的处理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之一,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麻醉医生在处理心血管并发症时需要迅速稳定患者的心脏功能,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必要时还需考虑进行血管扩张或支持性治疗等措施。
三、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全麻,呼吸道并发症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麻醉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困难、气道堵塞等问题。
对于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通常可以采取插管、气管切开等措施,以确保患者正常呼吸。
四、过敏反应的处理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麻醉剂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麻醉医生需要迅速分析判断过敏类型,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如快速输液、注射抗过敏药物等,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五、感染并发症的处理手术是一种有一定创伤性的治疗过程,患者在手术后存在感染的风险。
麻醉科在手术中需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若出现感染并发症,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感染部位和程度合理选用抗生素,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协同治疗,以控制感染的蔓延。
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特定手术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并发生神经损伤等问题。
麻醉医生在处理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反应,必要时可以进行神经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摘要】麻醉恢复室是术后重要的监护环节,全麻患者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需引起护理人员高度重视。
术后呼吸抑制可能因手术后的药物或疼痛而发生,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
气道梗阻的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分泌物或气道水肿导致,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和定期吸痰。
胸膜腔积液会影响肺的膨胀和通气功能,护理应当及时引流积液。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要点是给予充足的氧气和密切监测呼吸情况。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维持气管插管的清洁和定期换气。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患者的风险。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呼吸抑制、气道梗阻、胸膜腔积液、呼吸困难、吸入性肺炎、监测、处理、风险降低1. 引言1.1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麻醉恢复室是患者在全麻手术后恢复的重要场所,而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是需要特别重视和护理的一部分。
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术后呼吸抑制、气道梗阻、胸膜腔积液、患者呼吸困难以及吸入性肺炎等。
这些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和处理,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术后呼吸抑制可能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导致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或深度不足,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气道梗阻则是因为气道被异物或分泌物阻塞而导致气流受限,可能会导致患者窒息。
胸膜腔积液会增加胸腔内压力,降低肺的膨胀能力,造成呼吸困难。
患者呼吸困难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以减轻症状并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而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呼吸道受感染引起的炎症,严重时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对于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以降低患者的风险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术后呼吸抑制的原因和常见症状术后呼吸抑制是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全麻药物的抑制作用会影响呼吸中枢的正常工作,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减小甚至呼吸停止的情况。
麻醉恢复室常见全麻后并发症及处理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患者安全恢复。
方法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1180例全身麻醉后恢复患者的情况。
结果99.9%的患者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1例患者转入ICU。
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6.5%)、术后寒颤(5.2%)、低氧血症(5.1%)、術后躁动(2.2%)、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5%)等。
结论术后2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标签:恢复室;并发症;处理全麻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清除,是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
据调查,术后死亡病例有50%以上发生在术后第1个24h[1]。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现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麻醉恢复室1180例患者的情况,以期了解我院近来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手术患者术后安全、平稳恢复,从而降低麻醉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80例,其中男552例(占46.8%),女628例(占53.2%),年龄(2~90岁),其中骨科1120例(95%)、普外24例(2%)、妇科36例(3%)、患者接受麻醉方法:全凭静脉麻醉335例(28.4%),静吸复合麻醉845例(71.6%)。
患者入恢复室后迅速面罩吸氧(氧流量:2~4L/min),使用飞利浦监护仪MP50(PhilipsMP50)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同时判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麻醉恢复室是手术室与病房的连接通道,是麻醉患者术后监护和护理的重要环节。
在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及时应对的问题。
本文将就全麻患者术后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常见并发症分析1. 喉痉挛全麻患者术后常常出现喉痉挛,主要是由于气道刺激、干燥、神经兴奋或未完全清醒等因素引起的。
喉痉挛会导致患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
2. 咳嗽在全麻手术后,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刺激等因素,患者常常出现咳嗽。
如果咳嗽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甚至呼吸困难。
3. 咳血术后出现咳血的情况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是气道黏膜损伤或感染引起的。
咳血可使患者出现气道梗阻和呼吸困难的情况。
4. 肺不张全麻手术后,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不动或术中气体交换受限等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肺不张。
肺不张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5. 感染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受感染的侵袭。
呼吸系统感染会导致患者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二、护理对策1. 喉痉挛的护理对策对于出现喉痉挛的患者,护士应首先了解患者的情况,排除气道异物或分泌物的存在,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及时给予镇静和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痉挛。
2. 咳嗽的护理对策对于出现咳嗽的患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注意痰液的排出情况,及时给予合适的镇咳药物。
要积极进行物理理疗,如背部叩击、抚摩等,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发展为呼吸困难。
3. 咳血的护理对策对于出现咳血的患者,护士应立即进行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必要时要及时抽血送检,确定咳血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4. 肺不张的护理对策对于出现肺不张的患者,护士应积极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等,并采用物理疗法,如正压通气、吸氧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舌后坠
预防:
1、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2、有鼾症史者、肥胖者备口咽通气道。
3、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手术部位水肿。
处理:
1、头后仰,托起下颌,吸氧,辅助呼吸。
2、使用口咽通气道。
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
4、监测血氧,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必要时行血气分析。
(二)高二氧化碳血症
预防:
1、术前戒烟,如患者有呼吸系统疾病需及时进行专科会诊。
2、术前更换麻醉机钠石灰,保证二氧化碳排出顺畅。
3、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出现气道梗阻。
4、合并气体交换障碍的患者,合理调整麻醉机、呼吸机参数,保证通气。
5、适当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防止出现呼吸抑制。
6、可能存在气道损伤的患者,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水肿。
7、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保证自主呼吸。
8、椎管内麻醉患者,控制阻滞平面。
处理:
1、吸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保证呼吸道通畅,解除气道梗阻托下颌,使用口咽通气道,必要时时空行气管插管,辅助控制呼吸。
3、更换麻醉机钠石灰,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4、腹腔镜手术时,注意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吸收。
5、加强对PaCO2的监测,必要时行血气分析。
麻醉后恢复室DragosDiaconescu,LoretaGrecuI.概述大多数患者都会经历一个平稳的麻醉苏醒期,但术后突发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
麻醉后恢复室(PACU)可在患者从麻醉状态到完全清醒,以及最后被送回普通病房之前提供良好的密切监测和处理。
PACU通常由一个包括麻醉医师、护士和急救人员在内的专业队伍组成。
它应紧邻手术室(OR),并有X线检查和实验室设备。
必须准备好用于常规处理(氧气、吸引装置、监测系统)和进一步生命支持(呼吸机、压力换能器、输液泵、心肺复苏抢救车)的药物和设备。
Ⅱ.进入PACUA.转送患者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头抬高或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
在面罩下给氧以对抗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和弥散性缺氧。
对于那些需要接受血管活性药治疗的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如果麻醉医师认为必要,在护送过程中需给予心电图、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B.记录单患者到达PACU,即刻记录生命体征。
麻醉医师应向PACU工作人员提供完整的记录单,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完全接管患者后方可离开。
同时,麻醉医生还应将患者的一些必要情况向手术医生或者PACU主要负责人直接汇报。
这份记录单应包括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有情况及谁将进行最后的术后护理。
C.记录单包括的内容1.患者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
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包括失聪、心理问题、语言障碍,以及对于感染的预防。
2.血管内留置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催醒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以及所给予的其他相关药物。
4.手术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对于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流管的处理、体位受限),必须告知PACU的工作人员。
5.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实验室的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电图变化。
麻醉后恢复室病人并发症的处理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确保病人术后安全。
方法选择我院麻醉恢复室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PACU病人1130例,观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出具体处理措施。
结果1130例PACU病人中,发生并发症247例,总发生率21.86%,并发症发生率高低依序为:高血压、恶心呕吐、舌后坠、心律增快、喉痉挛、低血压、支气管痉挛、甲亢危象,多数病人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
结论术后1h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原因多样,应综合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症处理,待病人意识清醒、呼吸循环稳定、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离开PACU。
标签:麻醉恢复室;并发症;麻醉;处理麻醉恢复室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严守拔管标准,加强SPO2监测,必要时给予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或。
(2)若术中液体丧失未及时补充,须在PACU内输血及补充液体;如术后高血压如排除高碳酸血症、缺氧,在复温及用镇痛药后可用降压药,低血压是硬膜外阻滞致容量相对不足,给予适量补液。
(3)为避免心动过速、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增高等,应充分镇痛并注意保温。
(4)加强对心律失常者的观察,若血液动力学出现改变,须谨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5) 有效预防及治疗恶心呕吐,对易发生术后恶心呕吐者可在诱导前静注氟哌利多1~2mg或枢丹4~8mg,如已出现恶症状须谨防误吸,也可用枢丹或氟哌利多治疗。
总之,PACU病人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密切相关,应综合分析,关键之一是祛除病因,若短期内无法找到或去除病因则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
所有患者必须血流动力学稳定、意识清醒、体温正常、恶心呕吐及疼痛得到控制,能维持充分的通气量及气道通畅,静脉通路通畅后方可离开PACU。
参考文献[1]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3.[2]汪凡,等.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4):216[3]魏兴,范英.麻醉恢复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评估[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5):910-913.[4]吴多志,梁敏.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评估与原因分析[J].海南医学,2006,17(9):2930.[5]BarashPG,CullenBF,StoeltingRK(王伟鹏,李立环主译).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曾因明,邓小明.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时疼痛也不明显,但由于干棉球的纤维多,拔针后局部易残留较多的棉絮纤维;棉球本身表面不平整,按压时虽用胶带加压固定,但由于表面受力不均匀,导致局部出血率比用透气胶带组高;棉球需用纸胶固定,纸胶的透气性差、不吸汗,出汗多时影响粘性,降低了加压效果,且胶布易致过敏。
3.3 医用棉签因带有棉絮部呈倒三角形,头部直径最大处约0.4c m,棉絮部长1.5cm,虽然直压法能同时按压皮肤、血管针眼,但需用力紧压,才能使棉签三角形细小部位压住皮肤针眼,因此疼痛明显增加;因为棉签直径小,病人不易对准针眼按压而偏移,且力度或时间不够而引起出血率明显增高;纸胶过敏和不吸汗的缺点也同时存在。
3.4 拔针后嘱病人按压30s~1min,再抬高输液侧手过头顶2~3min,瘀血发生率明显低。
原因是上举肢体利用血液的重力作用促进穿刺点近心端的血液回流,在单位时间内减少了局部静脉压,从而避免了穿刺点皮下出血[2]。
参考文献1 欧少青,钟妹,刘培娟.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J] 护理学杂志,2000,15(6) 3782 宋玉莹,汪贵姣.介绍一种静脉输液拔针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2,17(4) 249(收稿日期:2002 09 30)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张 莉 王冰峰(解放军第465医院手术室,吉林吉林132011)关键词 麻醉 并发症 护理中图分类号:R614,R6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6975(2003)03 0273 02作者简介:张莉(1968 ),女,吉林,大专,护师,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手术结束后,由于各种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容易发生并发症,这段时期内对病人的精心观察和及时处理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探讨126例麻醉恢复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总结了一些临床监测体会,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麻醉恢复室收治的病人共126例,年龄3~85岁,ASA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