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质量监控指标数据分析及整改 (1)

护理质量监控指标数据分析及整改 (1)

护理质量监控指标数据分析及整改 (1)

-------------------------------------------------------------------------------

2015年黄陂区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及整改

黄陂区中医院骨一科-------------------------------------------------------------------------------

2017年护理高质量大数据分析报告一季度

2017年一季度护理质量分析 一、一季度护理质控检查综合排名 注:附件1 护理表格及病房管理检查根据患者人数百分比计算 二、一季度各检查组存在问题数据分析: (一)护理表格 合格率90.21%

存在问题: 1、体温单 (1)没有按照要求晨间为患者测量体温。 (2)上午就将下午体温编造在检温本上。 (3)检温本字迹潦草涂改严重。 2、医嘱核对 (1)一月检查均无问题。 (2)用笔颜色不一、字迹潦草,有涂改。 (3)周审核签字方法不正确,应该只有护士长审核签字。 3、标本检验登记本 (1)项目填写不全。 (2)患者没有采血,备注没有标准原因。 (3)用笔颜色不一、字迹潦草,有涂改。

4、交接班本 (1)日间与夜间病情记录无连续性,对治疗后症状及病情没有描述。 (2)使用模糊性及判断性语言。 (3)夜间记录写在晚班上。 (4)护士长审核签字不及时 5、护理记录单 (1)书写格式不正确。 (2)记录内容简单,使用模糊性及判断性语言。 6、手术病人交接记录 (1)交接物品数量有涂改。 (2)字迹潦草、用笔颜色不一。 原因分析: 1、一季度患者数量较多,各科室人员紧张,护士长承担部分工作,疏于检查。 2、年轻护士专科疾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记录内容不实。 3、法律意识淡漠认识不到护理文书法律效应。 整改措施: 1、充分发挥科室质控作用,要反复强调,组织学习,保证各项护理记录的科学性及准确性。 2、护理记录要正确运用医学述语,避免主观意断,认真写所做的护理内容。 3、各科室严格执行护理表格书写质量标准,加强日常

检查,提高质量。 (二)消毒隔离 合格率91.76% 存在问题: 1、治疗室卫生没有及时清扫,治疗台面脏有灰,拖布及笤帚没有专门标识,悬挂高于治疗车。 2、治疗车用后不能及时擦拭,抽屉内物品摆放乱。 3、碘伏及棉签开瓶后不能及时签写开瓶时间。 4、锐气盒更换不及时。 5、消毒记录字迹草,项目填写不全。

2017年度中国护理质量报告

2017年度国家护理质量报告 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3%。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2005年颁布实施了第一个“十一五”护理规划纲要,2008年颁布实施《护士条例》。2017年和2005年、2008年比,2005年的护士数是135万,2008年护士数达到了167.8万,2017年跟2005年比增长了181.6%,跟2008年比增长了126.5%,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1.03提高到2008年的1.25,到2017年提高到了2.74。全国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66,提高到2008年1:0.79,到2017年达到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2017年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54,二级医院达到1:1.46。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接近80万。据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67%,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常护理工作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就职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护理资源的改善,为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基本条件。 一、护理专业质控工作概述 (一)质控组织建设情况 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成立省级护理质控中心,共计31个。其中,新疆有两个省级护理质控中心,分别为新疆自治区护理质控中心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护理质控中心。 3家省级护理质控中心在2016年完成换届改选:新疆自治区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调整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调整为北京市护理学会)和贵州省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未变,贵州省人民医院)。 (二)质控指标体系建设情况 2014年底国家护理质控中心通过对部分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所调查的省护理质控中心成立的时间虽不同,但均在省/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领导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省—市—县三级质量控制管理网络体系;各中心均有详细的管理方案、工作制度、流程、工作职责、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年度质控工作计划,各省质控中心通过省内质控组织网络在区域内开展工作、传递反馈信息。但调研结果也集中反映出各省护理质控工作存在质控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并缺乏统一标准,质控结果不能切实反映临床问题等普遍问题。 1

护理质量指标数据收集与整理

护理质量指标数据收集与整理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提高护理指标数据质量。[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第1季度—2018年第1季度全院上报护理部的护理指标数据质量,总结指标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通过指标数据的缺失率、错报率、录入错误率、多源不一致率的变化验证措施效果。[结果]经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指标数据收集与整理措施,数据缺失率、错报率、录入错误率、多源不一致率随时间变化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0.05)。[结论]护理质量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需要多部门合作、健全的机制、科学的设计和规范的路径。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指标;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质量 伴随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简称护理中心)对我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研发[1],开发和应用指标辅助护理质量管理在全国各级医院遍地开花,其相关研究已经受到关注[2]。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作为山西省护理质控中心成员对我省各级医院护理中心开发的13项指标进行解读和指导,实施过程中对被培训对象6200人进行问卷调研,76.8%不知如何得到数据,43.9%认为数据收集成本极高,效率较低。2018年第1季度笔者协助护理中心修正2017年度山西省部分医院上报的错误数据,我省46所上报单位中年度数据错误率达 2.62%,年度上报数据错误率最高的单位其值达3.14%。数据的可信度会被不完整和错误的数据破坏[3],所以保证数

据全面、准确、客观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便捷化收集数据,降低数据收集成本,提高数据质量,已成为现阶段运用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质量管理急需突破的瓶颈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第1季度—2018年第1季度山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每季度收集到的51个护理单元及其他10个科室提供的860个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16年第1季度起连续9个季度参与上报的护理单元和相关科室提供的数据。排除标准:未按9个季度连续性上报的护理单元提供的数据。 1.2方法 护理部每季度向临床护理单元及相关科室收集护理质量指标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和整理,对数据的缺失、错报、录入错误、多源不一致(即同项目数据多口径出现,但数值不同)等现象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原因,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先后出台了护理质量指标数据管理方案、数据收集多部门合作制度、数据收集与整理规范、数据收集与整理培训大纲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每季度的数据缺失率、错报率、录入错误率及多源不一致率。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随时间变化各个指标是否存在线性变化趋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数据分析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影响

数据分析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影响 提高医疗统计和加强质量数据分析,可以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与医疗管理。 写好医疗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医疗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通过科学的分析为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与依据。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是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关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实时了解工作进度状态,检验计划执行情况,并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管理中潜在的问题或风险,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保证事态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一、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数据分析是统计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据分析工作是完整地、正确地反映客观情况。一般的统计调查数据或报表资料,往往只反映某一部分或某一侧面的情况,即使大量的调查统计报表资料,如不经过加工和分析研究,也使人难于看清事物的本来面貌。只有在实事求是的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对大量的、丰富的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制成数据分析报告。这比一般的报表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也便于人们的阅读、理解和利用。 (二)数据分析工作是发挥监督的重要手段。监督是数据分析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实施监督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全面地、客观地向企业决策层及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三)数据分析工作是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统计参与决策的有效手段。任何一种经济活动,从表面看起来可能是杂乱无章,千头万绪,事实上都是有规则地运动和发展的。但是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又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往往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探索、实践和认识,才能逐步地达到。在新的市场经经济条件下,许多客观规律,还有待于我们充分认识。如对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规律性,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由此可见,对客观经济规律的分析研究,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数据分析部门利用数据资料丰富的优势,开展分析研究,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本质,由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实现认识运动的质的飞跃,从而提示事物的现状及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领导和有关部门客观全面地认识该公司经济活动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制定正确的决策和计划,以充分发挥数据分析促进管理、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 (四)数据分析工作有利于提高数据分析人员的素质。通过分析、研究数据的内涵与内在联系,既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揭露矛盾,又要分析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项要求比较高、比较艰巨复杂的工作。它要求数据分析人员不仅需要有数据分析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水平;不仅需要了数据的来龙去脉、分析方法和相关的专业技术状况;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写作能力和技巧。因此,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必然促进数据分析人员努力学习、提高素质,逐步成为既懂经济、会编制统计报表又能进行分析写分析报告的综合人才。这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数据分析工作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数据分析工作的地位,改善数据分析工作的条件。 总之,数据分析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系统运行的效率。数据的管理与交流往往是检验公司管理决策和经营策略是否正常运作的标志。策略的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数据的管理和交流而融为一体的,缺少数据管理和交流,往往会出现决策和策略失控现象。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企业管理中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发现一些管理问题,及时跟进改善,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为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