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68.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四章:社会变迁与教育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刻之停息。
这是我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不仅如此,我国哲学家庄周也曾说过: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如此,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迁之中,那么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教育应如何才能与社会的变迁相适应呢?教育与社会的变迁又有什么关系呢?学完这一章您将得到答案!当下我国社会所正在经历的变迁属于社会分化而非社会革命类型,其变迁的结果是:在人口结构这方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农民这一阶层的分化,出现了目前非常庞大而又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群体农民工。
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用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一、社会变迁概述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
社会变迁的内容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技变迁等。
社会变迁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社会整体和局部的变迁、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
二、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一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变迁 尤其是剧烈的社会革命 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
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功能的变革等几乎都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二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入、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方面。
三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教育既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因,也可能成为另一种社会变迁的条件。
教育具有双重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 即预期达成的目标 往往是在教育引起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加以设计的;教育的隐性功能 即在未被预计的情况下,在完成显性功能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 正是导致其他社会变迁的条件三、教育与现代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变迁的共同趋向。
教育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更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重点探讨教育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全球竞争力的影响。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一个国家能够培养出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能够推动科技进步,促使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能够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此外,教育对于降低贫困和不平等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公平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摆脱贫困。
教育的普及可以打破贫富差距,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教育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教育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能够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步。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革和挑战。
三、教育与全球竞争力的关系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也对一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一个国家能够培养出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提高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教育还能够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文明间的互学互鉴。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实现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教育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提高国家的全球竞争力,还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因此,各国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细节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的目标与意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品德,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细节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家庭环境、学校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在教育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个性化教育可以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多元化评价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才能使教育更加有效。
第三章:教育中的实践与问题
教育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
习积极性不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改进,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改革举措、家长的积极参与等多方面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育的质量。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
体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高低决定着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竞争力。
因此,教育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结语
教育是一个细节丰富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关注教育的细节,将教育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与意义。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教育原理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教育概说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孟子2.杜威3.《论语》4.《大教学论》5.田蒲武雄6.普通教育学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8.贝斯特二、单项选择1.C2.B3.D4.A5.D6.B7.C三、名词解释P6 P15 P18P7 P15 P19P8 P17四、简答题1.参见P212.参见P243.参见P27-P29五、论述题参见:P21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讲(上)——教育制度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A2.A3.B4.B二、名词解释P40 P48 P60 P51三、简答题1. 参见P33~P342. 参见P383. 参见P52四、辨析题参见P45~P46五、论述题参见P62~P64第三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下)——教育思想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B2.D3.A4.B5.A二、多选题1.ABCDE2.BE3.ABC4.ACD 三、填空题1.百科全书2.自然人心理3.教学阶段4.学科的基本结构发现法早期教育5.发现积累6.五育并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7.课堂教学8.面向现代化四、简答题1. 参见P69~P702. 参见P86~P893. 参见P88~P894. 参见P105五、论述题1.参见P80~P82 P86~P892.参见P103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A2.D3.B4.C二、多选题1.CD2.ABD3.DE4.ABC三、填空题1.自然性质社会性质2.P130四点3.数量结构地域分布(P113-114)4.教育民主的发展全民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社会(参见P147)四、简答题1. 参见P115~P1162. 参见P116~P1173. 参见P140~P141五、论述题1.P125~P1272. 参见参见P144~151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尊重个性因材施教2.P108二、辨析题1. 参见P176~P1792. 参见P179~P181三、简答题1. 参见P163~P1652. 参见P171 P174~P1763. 参见P172~P173四、论述题1. 参见P176~P1822. 参见P182第六章教育目的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C2.A3.B4.B5.A二、名词解释P208 P210P204 P216三、简答题1.P209 P2102.P203~P2063.P198四、辨析题参见P193~P194第七章教育内容思考练习一、填空题1.P2292.P2553.P263二、名词解释P253 P255P264 P264三、选择题1.ABC P229~P2312.C P2543.ABCD P256四、简答题1. 参见P2592. 参见P2573. 参见P233五、论述题1. 参见P2602. 参见P2633. 参见P260~262第八章教育途径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A2.ABCD P2803.B二、名词解释P269 P269 P280三、论述题1. 参见P272~P2742. 参见P275~P2763. 参见P2784. 参见P2825. 参见P284~P285第九章教育形态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P2932.P2963.P301二、简答题1. 参见P296~P2972. 参见P299~PP3003. 参见P302~P303三、辨析题P305(参见)四、论述题1.参见P305~2.参见P303第十章教师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B5.B二、名词解释P357 P345 P372三、简答题1. 参见P322~P3242. 参见P319~P3203. 参见P3254. 参见P3305. 参见P357四、论述题1. 参见P334~P3372. 参见P316~P3243. 参见P345~P3464. 参见P328—结合教师角色特点谈(P329)5. 参见P370~第十一章学生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发展2.P401二、名词解释P389 P399三、选择题1.ABDE2.ABCD3.B四、简答题1. 参见P3782. 参见P389~P3993. 参见P376~P377五、论述题1.参见P377~P3852.参见P401~P4123.参见P389~P400《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1答案(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
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陶行知B.梁漱溟 C。
蔡元培 D。
胡适2.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不包括( )A.教育要独立于政党B.教育要独立于宗教C。
教育要独立于社会 D。
教育经费要独立3。
过分夸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爱尔维修B.迈克尔·史潘斯 C。
陶行知 D。
爱德华兹4.过分夸大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 )A. 爱尔维修B.莱布尼茨C.康德 D。
迈克尔·史潘斯5。
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舒尔茨 B。
迈克尔·史潘斯 C.皮奥里 D。
爱德华兹6.第一次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纯福利性观念的是()A。
教育独立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
教育万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7.用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证明了教育事业收益率的是()A。
筛选假设理论 B。
劳动力市场理论 C.教育万能论 D.人力资本理论8.筛选假设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舒尔茨B. 迈克尔·史潘斯C.皮奥里D.爱德华兹9.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是( ) A。
人力资本理论 B.筛选假设理论 C。
教育万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10.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戈登 B。
迈克尔·史潘斯 C. 皮奥里 D.舒尔茨11。
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A。
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
人力资本1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
科学技术1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A。
文化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14。
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的因素是()A.人口的年龄结构B.人口的性别结构C。
人口的阶级构成 D。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的原理了解,只需要到小学水平。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需要到初中水平等等。
信息革命知识大爆炸时代,终身学习的出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创新)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的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性质。
教育的性质:资本主义教育:学习内容是民主,人权等社会主义教育: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列毛思想教育的目的:我国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国家领导,公务员等)(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五四运动)(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融合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构成(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一、教育独立论1.“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2.具体来说,“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3.局限性:把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教育应该脱离于政治,不仅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二、教育万能论1.“教育万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8 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
2.“教育万能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否认遗传对人的成长的应有作用。
3.局限性: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但是没有看到人的发展的复杂性,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乌托邦”色彩。
三、人力资本理论(一) 教育的本体意蕴1.“人力资本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赛基若舒尔茨。
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其次,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最后,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3.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1)教育增长与经济增长并不总是成正比的;(2)教育、教育产品不能像商品、经济组织那样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更难以计算它的即时“利润”;(3)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水平仅仅是其众多因素之一,而且相当多的时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4)人力资本理论着重从经济角度衡量和研究教育问题,容易忽视教育的主体价值。
四、筛选假设理论1.1973 年,美国学者斯宾塞首次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
2. 筛选假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育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基本假设、信号、标识与筛选之中。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1.“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多林格(P.Doering)、戈登(D.Gordon)、卡诺依(M.Camoy)等。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陶行知B.梁漱溟C.蔡元培D.胡适2.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不包括()A.教育要独立于政党B.教育要独立于宗教C.教育要独立于社会D.教育经费要独立3.过分夸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爱尔维修B.迈克尔·史潘斯C.陶行知D.爱德华兹4.过分夸大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A. 爱尔维修B.莱布尼茨C.康德D. 迈克尔·史潘斯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舒尔茨B. 迈克尔·史潘斯C.皮奥里D.爱德华兹6.第一次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纯福利性观念的是()A.教育独立论B.人力资本理论C.教育万能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7.用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证明了教育事业收益率的是()A.筛选假设理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教育万能论D.人力资本理论8.筛选假设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舒尔茨B. 迈克尔·史潘斯C.皮奥里D.爱德华兹9.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是()A.人力资本理论B.筛选假设理论C.教育万能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10.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戈登B. 迈克尔·史潘斯C. 皮奥里D.舒尔茨11.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1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1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A.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D.科学技术14.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的因素是()A.人口的年龄结构B.人口的性别结构C.人口的阶级构成D.人口的地域分布15.教育与人口之间发生关系是从人类社会的哪个时期开始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16.教育激活文化的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对文化的()A.传递B.批判C.交流D.创新17.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直接影响是指()A.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
1、理解社会政治是如何决定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如何反作用于社会政治. 2。
能从多方面分析今天的学校教育为何经济功能尤为突出。
第一节教育与经济这里讲的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发展是指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增长,它是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的。
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既为教育提供现实的物质技术条件,又因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的条件表现在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
2。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培养规格经济结构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经济结构的复杂多样必然要求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从而决定了教育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3。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选择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文化知识最基本的源泉。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生产力水平制约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和内容。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更新古代教育是以师徒关系为基础的个别教育形式,以呆读死记加体罚的教育方法为主要特征;现代教育则是以班级教育为主的集体教育形式,以直观形象的实验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其基本特征.而教育手段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评议+模仿,方法手段是口耳相传,动作模仿;第二阶段是文字的产生和纸张的发明,方法手段是粉笔+黑板;第三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方法手段仍是粉笔+黑板,纸质教科书盛行;第四阶段是信息技术时代,教育方法手段进入了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时代。
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伴随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仪器被大量创造和使用.20世纪初,幻灯、电影、录音用于教育过程。
第一章教育概说一、多项选择题1.对普通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专门研究时又分为(ADE)p9A、教学论B、学校管理学C、教育心理学D、德育论E、教育原理2.在中国古代,为后来中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的著作有(BC)P7A、《史记》B、《论语》C、《学记》D、《墨子》E、《战国策》3.从根本上看,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P15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二、填空题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
P8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P193.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培养。
P27三、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狭义):P5广义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P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研究教师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培养人的科学。
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形态。
3.教育科学:P8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教育现象:P10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5.教育问题:P12当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甚至因其违反教育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教育或人的身心发展而急需改变时,这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就成了教育问题。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可分为A.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B.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C.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D.古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解析】C 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传统社会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而现代社会以使用机器为标志。
2.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A.人口的阶级构成B.人口的年龄结构C.人口的地域分布D.人口的性别结构【解析】B 人口结构可划分为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指人口中性别和年龄的构成情况,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3.同是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法国,由于哪些因素的不同,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A.生产力水平B.文化价值观C.人口质量D.生产关系【解析】B 文化差异致使两国教育的价值取向互不相同。
英国着重涵濡文化、陶融品格,以养成绅士风范。
法国注重普遍教养及理智训练,其目的在于造就才智出众的俊杰。
4.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教育的领导权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解析】C 教育机会的分配就是受教育权的分配,受教育权的差别实质上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
5.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是A.同步进行的B.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C.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D.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解析】B 社会文化的变化是先行的,教育内容的变迁是随文化的发展而动的。
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产业革命C.政治需要D.科技进步【解析】D7.教育的职能是指A.教育的社会功能B.教育的经济功能C.教育的本体功能D.教育的政治功能【解析】C 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