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
- 格式:pdf
- 大小:174.80 KB
- 文档页数:3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病。
它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抗凝剂。
本文将介绍低分子肝素钠的药物特性、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由猪或牛肺黏多糖经特殊工艺制得的抗凝血剂。
相比传统的普通肝素,它具有分子量较低、活性好、半衰期短等优势。
低分子肝素钠主要通过抑制血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来发挥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过程。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能通过提高血液纤维蛋白降解酶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血栓栓塞等。
在手术患者中,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肾透析、怀孕期的高危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预防血栓的情况下。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进行剂量调整。
一般而言,预防血栓的剂量为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而治疗血栓的剂量则为每日两次皮下注射。
注射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部位,并避免静脉内注射。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严格遵循医嘱。
虽然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出血、止血时间延长、胃肠道不适等。
在极少数情况下,低分子肝素钠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出血、皮疹、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正确认识低分子肝素钠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如果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活动性溃疡病人,应慎用低分子肝素钠。
其次,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应咨询医生,了解风险与益处。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不能与其他抗凝剂同时使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2T02:17:32.9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0期作者:向佳琪[导读] 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
向佳琪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宜城441400【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存在产后血栓性疾病高风险的产妇125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62例产妇实施单纯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针对治疗组63例产妇实施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预防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后的产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血浆黏度、股静脉平均速度、股静脉血流高峰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产妇实施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预防治疗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较为显著,改善血液黏度及血流循环情况,促进产妇预后。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双下肢气压泵;产后血栓性疾病;预防效果;有效性产后血栓性疾病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机体消耗量较大、腹压在短时间内上升,从而导致腹部及盆腔内静脉受到挤压而出现的一系列扩张、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而导致的血栓性疾病[1]。
另外,部分合并妊娠合并症的产妇还存在着血管痉挛、管壁受损及管腔狭窄等,在分娩的过程中处于缺血及缺氧的状态,使得内皮细胞释放的组织因子促进凝血的发生,极易引发产妇产后出现一系列的深部小静血栓、脑栓塞、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不利于产妇预后及康复[2]。
因此有效的预防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我院针对收治的存在产后血栓性疾病高风险的产妇125例展开了对比。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存在产后血栓性疾病高风险的产妇125例分成两组,参照组62例产妇中年龄集中在22至39岁之间,均值为(29.63±3.45)岁,孕周时间为37至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23±1.45)周;治疗组63例产妇中年龄集中在21至40岁之间,均值为(29.60±3.55)岁,孕周时间为36至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15±1.42)周。
低分子肝素钙,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前注意事项、皮下注射方法、减轻疼痛技巧、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低分子肝素钙,是新型抗凝药物。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还用于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
适应症(1)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
(2)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DIC)。
(3)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禁忌证(1)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消化性溃疡、出血综合征)。
(2)对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钙过敏。
(3)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患者。
(4)产后出血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5)患有严重的肾病的胰腺病变,严重高血压,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和术后出血期患者。
用药前注意事项(1)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
硬膜外麻醉方式者术前2 ~4 小时慎用。
对下列患者要慎用并注意监护,有过敏史者;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肝、肾疾患,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先兆流产;已口服足量抗凝药者。
(2)还应防止同非甾体抗炎药物、抗凝药物、水杨酸类药物、对血小板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和血浆增容剂(右旋糖酐)等同时应用。
(3)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女性)对肝素较敏感,可能易出血。
在使用过程中,检查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皮下注射方法(1)注射部位的选择:腹部,以脐部为中心,脐周上下5cm,左右10cm(脐周1cm除外)范围内做“十”字,将腹部分为四个象限,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使每个象限注射时间间隔48h,注射点间距大于2cm。
可以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帮助我们进行规律轮换。
定位卡中间大孔为禁止注射区域,其余小孔按数字由小至大依次选择,每次注射去掉一个小孔,规律轮换。
(2)排气方法:注射前无需排尽空气,因为注射用的低分子肝素钙剂量较小,容易导致液体剂量不足。
在具体操作中采用安瓿中的注射器抽吸液体1ml,然后注入0.07ml 的空气,再放低针管。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它是一种抗凝剂,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分子肝素钠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低分子肝素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它不仅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还可以抑制血栓的生长和扩展。
相比传统的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生物利用度,且不需要常规的实验室监测。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首先,它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在高危人群中,例如手术后患者或卧床休息时间较长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其次,低分子肝素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减少血栓的再次形成,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需要注意其用法用量。
它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剂量大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疾病情况而定。
对于预防血栓的患者,一般每天注射一次。
对于治疗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剂量会相应增加。
在注射前需要将药物轻轻摇晃均匀,然后用消毒的针头将药液注射到皮下脂肪层。
尽管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肤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等。
如果出现过大或持续性的出血,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对于已知对低分子肝素钠过敏的患者,不应使用该药物。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等可能增加低分子肝素钠的抗凝效应,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联合使用时需要谨慎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总之,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疾病情况确定剂量,并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此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间断用药。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大会交流璺三厘全国盟焦壅:遂整照鱼挂型盛堂查金这迨塞正缱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310016)陈丽英应可净洪武军周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IE)是心肺血管系统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其防治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
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致残率、致死率,改善预后。
我们的研究对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进行比较,以寻求一种有效、安全且经济的抗凝药物,指导临床用药。
我院2000年9月~2003年4月诊断为非大面积急性PIE患者共33例。
低分子肝素组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st4-13)岁。
原发疾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肺炎1例,剖腹产后2例,脑梗死1例,肺癌l例,乳腺肿瘤1例,冠心病1例,结肠癌1例;另有1例无基础疾病。
普通肝素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4±16)岁。
原发疾病分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肺癌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例,冠心病1例,乳腺肿瘤1例,左趾骨折1例,食道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l例;另有1例元基础疾病。
PIE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研究方法:低分子肝素组的具体方法:低分子肝索针0.1ml/10奴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
24小时后加用华法令,当连续2天Pr的INlt达到2.0~3.0或Pr延长至对照值的1.5。
2.5倍时,停用低分子肝素,单独用华法令抗凝,总疗程3个月。
普通肝素组的具体方法:普通肝素首剂80IU/b静脉注射,然后18IU·妇-1-h-1静脉泵入,根据AP丌调整剂量,AP丌达到对照值的1.5—2.5倍后加用华法令,当连续2天Pr的INR达到2.0—3.0或w延长至对照值的1.5~2.5倍时,停普通肝素,单独用华法令抗凝,抗凝疗程和监测方法同低分子肝素组。
低分子肝素在骨科中的应用研究刘振宇【摘要】低分子肝素主要治疗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低分子肝素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具有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一般为1.5 ~4.0,而普通肝素为1左右,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活性越强,这样就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了解低分子肝素在骨科中的应用研究,笔者查阅文献介绍如下.1低分子肝素在骨科中的实验研究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创伤、关节的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引起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将新西兰白兔膝骨关节炎实验性治疗中发现含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液能够明显促进滑膜、软骨细胞增生,降低软骨破坏,同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调节白介素-6的分泌,有利于改善骨关节炎症状[1].临床上骨质疏松常可导致骨折,有报道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延缓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但认为目前对动物骨折愈合和人的差别研究得很少,不宜将实验动物模型中得到的结果直接推导到人体以免导致临床应用偏差[2].【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23【总页数】2页(P116-117)【作者】刘振宇【作者单位】132600 吉林舒兰矿业集团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低分子肝素主要治疗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低分子肝素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
具有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一般为1.5~4.0,而普通肝素为1左右,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活性越强,这样就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为了解低分子肝素在骨科中的应用研究,笔者查阅文献介绍如下。
1 低分子肝素在骨科中的实验研究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低分子肝素钙1. 引言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简称LMWH-Ca)是一种抗凝剂,属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简称LMWH)的一种形式。
与传统的肝素相比,LMWH-Ca具有更具预测性和稳定性的药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将对LMWH-Ca的药理特性、临床应用、副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介绍。
2. 药理特性2.1 分子结构LMWH-Ca是由常规肝素通过酶解、脱乙酰和分离纯化等工艺制备而成的。
相较于常规肝素,LMWH-Ca的分子量较小,平均分子量约为4000-6000道尔顿。
同时,LMWH-Ca的分子结构也相对较简单,由硫酸苷酸二糖重复单元和多种硫酸基组成。
2.2 抗凝作用机制LMWH-Ca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 III,简称ATIII)结合,促进ATIII的抗凝活性。
具体来说,LMWH-Ca结合到ATIII上后,显著增强了ATIII与凝血酶、凝血酶因子、以及其他促凝酶和抗凝酶的亲和力。
从而,LMWH-Ca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延长凝血酶的生命周期,从而达到抗凝作用的效果。
3. 临床应用3.1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LMWH-Ca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该药物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和生长,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并防止存在血栓的静脉再次栓塞。
3.2 冠心病患者的治疗LMWH-Ca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药物可以改善冠脉血液流动性,减少心脏的负荷,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3.3 孕妇和妇产科领域的应用LMWH-Ca在孕妇和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血栓性疾病,并显著降低孕妇和产后妇女发生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风险。
4. 副作用尽管LMWH-C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