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博士点
- 格式:docx
- 大小:37.23 KB
- 文档页数:3
森林经理学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森林经理学科属于资源管理领域,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它是研究森林区划、调查、评价,森林生长与收获、经营决策与控制调整等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学科。
在林业中起到协调生态、社会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
学科创建于18世纪。
l9世纪中以木材永续经营为核心建立了学科体系。
20世纪后期,进入建设可待续发展的森林经营系统为目标的新阶段。
2、培养目标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代调查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知识。
加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技术工作能力的培养。
了解有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问题和矛盾,具有较广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协调能力。
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3、研究方向01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02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03林业3S与信息技术04生态旅游05森林文化与森林美学4、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④824森林经营基础综合(注:以上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为例)二、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在林业生产、设计、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林木种子生产、育苗、造林、营林、森林调查规划及森林资源管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并可输送到厂矿、农场、部队等部门担任绿化工作。
三、就业前景近几年,国家对农林业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农林业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
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断传来“利好”消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给农林类专业带来了曙光。
因此,虽然农林类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情况正在发生好转。
实际上我国现有农业科技人员47.7万人,每万名农业人员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第一线急需科技人才,另一方面是农业、林业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这种矛盾现象说明农林类毕业生就业潜力还是很大,问题是出在毕业生的就业观上。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考博参考书-导师-资料-分数线一、北京林业大学考博资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是北林具有鲜明特色、科研教学型的学院,也是北林历史最悠久的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方向明确,研究成果丰硕。
林学院共有7个专业招收博士生57人,其中生态学招收11人,林业装备与信息化招收6人,土壤学招收4人,森林培育招收12人,森林保护学招收13人,森林经理学招收7人,草学招收4人。
森林培育下设四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导师是郭素娟、刘勇、尹伟伦;第二个方向是生态林与城市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导师是贾黎明、刘勇、马履一、徐呈洋;第三个方向是用材林与能源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导师是苏淑钗;第四个方向是经济林(果树)培育与利用,导师是苏淑钗和谭晓风。
各位考生在报考前需要和导师取得联系。
考试科目整个专业是统一的,一共300分,分为三个科目,第一门是英语,第二门专业课森林培育学,第三门是森林生态学。
注意事项:1、复试成绩=外语口语及听力×10%+专业外语×20%+综合素质×70%;入学总成绩=初试总成绩×(75-50)%+复试成绩×(25-50)%。
2、原则上按考生报考导师录取,同时兼顾考生入学总成绩排名;导师在达到录取基本分数线的考生中有录取决定权。
每名导师招生总数原则上不能超过3人(含直博、自主选拔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外聘导师及首次招生导师原则上不能超过1人。
3、达到录取分数线但是没有导师接受者不予录取,所以说提前联系一下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育明考博可以协助大家联系到一位称心满意地导师。
二、北京林业大学考博英语内容、题型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总分为100分。
设有词汇、阅读、完型填空、翻译、写作五种题型,不分时间段。
考题以一般社交用语、人文知识、科普常识为语言素材、以一般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和科研活动为话题,重在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社交、工作和科研的能力。
森林经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优良、学业优秀、体魄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经理学科高级人才。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1、数量森林经理2、森林资源评价3、森林可持续发展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在校学制一般为三年。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对交叉学科的博士生、应组织共建学科组成导师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
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或国家科研项目带动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总学分不低于17学分;2、学位课程博士生学位课程不低于12学分。
3、非学位课不低于5学分4、补修课程未具硕士学历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者除外),须补修所录取专业的相应硕士专业全部学位课程;具有硕士学历跨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录取专业的相应硕士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6-8学分。
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详见《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主讲教师考核方式备注学位课0000901高级英语(一)Advanced English(1)40 1 1 黄鷁飞、傅超波考试0000902高级英语(二)Advanced English(2)50 1 2 黄鷁飞、傅超波考试0000903英语听说(一)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1)30 1 1 外教考试0000904英语听说(二)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2)30 1 2 外教考试0000905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odern sci-tech revolution &Marxism36 2 1 郑传芳、谭文华等考试0400901林业生物技术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s of ForestryBiotechnology40 2 1 040701尹伟伦040405 林思祖考试0400902高级生态学进展Advances of Senior Ecology40 2 1 040501 洪伟考试0400903森林培育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s of Silviculture40 2 1 040405 林思祖 040305陈辉考试选修课0000912科技论文写作Writing and ScientificpublishingPapers in English36 1 1 外教考查(必选)0404901森林经理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s of ForestManagement40 2 2 040303陈平留考试或考查0404902计量林学研究专题Subject of Forest Metrology40 2 2 040503吴承祯考试或考查040490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Assets Evaluation of ForestResources40 2 2 040306江希钿考试或考查0404904数量经营专题Subject of QuantitativeManagement40 2 2 040501洪伟考试或考查0404905可持续林业Sustainable Forestry40 2 2 040313郑德祥考试或考查0000906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Selections from Classic works ofMarxism36 2 2 郑传芳等考试补修课0404801资源经济学Resources Economics40 0 2 040309陈昌雄同硕士0404802可持续经营管理Sustainable Management40 0 2 040313郑德祥同硕士0404806资产评估Assets Evaluation40 0 2 040303 陈平留同硕士实践教育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120学时)≥823-4考查学术活动Academic activity51-5考查合计本专业课程总学分≥17学分六、实践教育1、教学实践参加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教学实践,包括讲课、指导实验、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
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森林经理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育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优良、学业优秀、体魄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经理学科高级人才。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至少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准确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学科基础理论坚实、宽广,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现状及前沿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专门知识;具有独立科研,攀登学科高峰,开辟新领域并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2.森林可持续发展3.城乡规划管理4.资源保护与游憩5.生态旅游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根据森林经理学科的特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一般不超过一年,科研和论文2年以上。
四、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和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8学分。
1.公共必修课:4门6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由学科或导师负责指定文献和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3学分2.专业理论课:2门6学分高级生态学专题…………………………………3学分森林经理学专题…………………………3学分3.选修课: 4-8学分4.学术活动…………………5学分(二)课程设置(三)课程说明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第二外国语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森林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2901)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扎实地掌握森林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森林工程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森林作业系统研究伐区规划设计、采运机械与工艺、森工机械系统、工程索道、生态采运技术、森林作业工效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等。
2.林区道路工程研究林区道路规划、道桥设计、道桥施工、道路养管、隧道施工、工程材料、道路环境景观等。
3.林区交通与运输工程研究林区与区域交通规划、交通管理、道路运输系统、水运机械和船舶、水运工程设施等。
4.岩土与结构理论及应用研究林区环境岩土、道路软基处治、城乡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等。
5.工程管理与信息化研究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评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森工生产组织、森工技术经济、森工信息系统等。
6.工程环境研究工程建设的环境问题,包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建筑物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环境污染控制、给水排水系统等。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按照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一—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学分要求: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2学分实践性环节)。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
近日,有消息称某高校计划设置森林经理学博士点,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了解,森林经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研究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该学科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而森林经理学博士点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该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该高校的森林经理学博士点将面向全球招生,招收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的优秀研究生。
未来,这些博士研究生将在森林资源管理、生态系统保护、森林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该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有助于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也有人担心博士点的设置会带来竞争和压力,希望该高校能够制定合理的招生标准和培养方案,确保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培养。
- 1 -。
谦恭勤恳高洁毓秀关毓秀教授是我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农工民主党员。
1943年6月毕业于北京艺文中学,考取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林学专业。
1947年获学士学位,同年九月留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助教一职。
毕生从事森林经理教学与科研工作,长期担任我国国家重点学科森林经理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林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为发展我国森林经理学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著有《测树学》、《森林调查》和《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教材和专著,既是其个人五十多年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总结,也是我国森林经理学家数十年科研和实践的结晶,对森林经理学科的发展贡献卓著。
漫漫求学路书香门第1924年11月4日关先生出生于河北山海关(原辽西省),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教师家庭。
关先生祖父德共颜,八旗甲兵。
父亲关鲁峰多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市私立艺文学校校长(原为北京艺文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先驱高仁山先生在1925年联合著名大学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创办的;1951年,艺文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私立艺文中学;1952年,艺文中学由国家接管,命名为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1999年,随着西城区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整合,北京市第六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合并为北京市长安中学)和北京市私立学校联合会理事。
父亲的这个职位为关先生的求学之路敞开了大门。
关先生从小受知识分子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求知欲望很强,而且有自己的想法,见解独到。
关先生就读于艺文中学,当时的艺文中学校风淳朴、师资精良、设施一流、管理严格、人才辈出,这严谨的教学风气及良好的课程基础,可以说为关先生今后的求学和科研工作奠定的第一块基石。
名师门下1943年6月中学毕业后,关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林学专业,师从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林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汪振儒教授。
汪振儒教授是树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1203)博士后流动站主要包括林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120302)等。
博士后流动站依托的学科点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点之一, 学科于1996年获得博士授予权,并于1999年培养出中国首批林业经济学博士。
依托的学院拥有“林业经济管理”博士点和“林业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统计学”等4个硕士点。
学科在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在已成为“211”二期重点建设的学科。
在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名列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第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第一。
主要研究方向(一)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主要从事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林业,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林业市场化,林业经营,森林灾害经济,森林资源保护及利用,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管理模式,林业生态建设政策研究。
(二)林业管理与贸易主要从事生态林业建设管理理论,林业行业和产业管理,国际贸易理论、林产品国际贸易、木材市场需求、国内木材市场管理,国有林场管理,林业企业质量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等研究。
(三)林业财务与会计主要从事林业财会理论、政策与方法,林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研究,会计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核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四)林业计划与统计主要从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林业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森林生态体系指标,在森林资源核算,林业投资评价,林业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等研究,林业统计基本理论等研究。
学术队伍情况学科点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优越,科研成果显著,是我国最重要的林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国家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决策的软科学支撑点。
学科现有教授18人,其中博导10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副教授27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12人,年龄在35岁以下者为5人。
归国博士、在国外进修回国人员共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8人, 在国际、全国各类学术团体任职10人。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自然资源管理方向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如土壤、水资源、气候、动植物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自然资源管理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为解决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挑战提供学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自然资源管理旨在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效益。
在现代社会,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到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参与和协调,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自然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内容涵盖了资源评估、资源规划、资源保护、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旨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自然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在资源利用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在资源保护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自然资源管理方向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深入研究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资源管理的前沿技术和规划方案,为推动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出贡献。
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到的问题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研究分析。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自然资源管理方向的学生在学术发表和实践中,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只有通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更好地解决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难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学科领域,也是一个社会责任和使命。
现代社会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需要更加科学和有效地管理自然资源。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自然资源管理方向的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和实用相结合,注重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为推动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中南林学院森林学专业考研森林经理学科是中南林学院的传统、优势、特色学科。
我院自1958年林学专业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森林经理学为特色、龙头学科,继而带动林学一级学科建设和相关二级学科发展的指导原则。
经过多年建设和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以森林经理学为林学专业的骨干龙头学科的教学科研体系。
本学科由森林经理学、森林测计学、林业系统工程与社会林业、3S技术与资源信息管理四个分支学科组成。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本学科教学科研人员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近年来已开拓和发展了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和森林经营模式、南方集体林区的森林经理和森林资源管理、林业系统工程和社会林业、3S技术与资源信息管理等新的特色发展方向和学科群体。
本学科建设历史悠久,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具有区域优势,因而在1984年1月本学科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学科。
1、学科历史沿革:20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中南林学院原副院长潘维俦教授结合当时林业生产对杉木人工林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
1976年以人工林为对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1978年8月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系统科研规划(1979-1985)(79科发-字0133号文件)确定中南林学院承担“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物生产力的研究”课题,同年,并成立了生态教研室和会同森林生态研究站。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中南林学院生态学科已发展成为涵盖森林生态、植物生理生态、环境生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城镇林业生态等研究方向的综合性学科,是湖南省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生态学博士点和湖南省重点学科。
2、生态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森林生态、植物生理生态、城市生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
3、仪器设备与实习基地:生态学科拥有森林生态、环境生态、生理生态等6个专用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717台(件),仪器设备值409万元。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
1. 引言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财富之一。
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
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森林经理学博
士点是为了深入探究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森林经营管理的
科学管理能力而设立的。
2.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的设置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是以森林经理学为主干学科,结合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经济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为
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森林经营管理人才而设计的。
该博士点的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规划、森
林经济学、森林工程学、森林保护学、林业可持续发展等。
在教学、
科研方面,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及与国内外相关领域
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3.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的培养目标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深入、高层次”的
森林经理学领域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需全面了解森林资源领域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森林经营管理的前沿科技。
同时,在项目管理、团队领导、跨文
化交流等方面,学生也应具备高超的能力。
4.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的课程设置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1)森林资源管理
2)森林规划
3)森林经济学
4)森林工程学
5)森林保护学
6)林业可持续发展
7)科研方法
8)专业论文写作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实践考察等活动,提高对学科前沿科技和理论的了解和理解力。
5. 就业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森林资源的经营
管理需求也越来越高。
毕业生可在国家、区域、地方等政府部门,林
业企业、林木种苗、林业规划设计、森林科研等相关单位工作,从事
森林经营管理、森林规划设计、林业政策制定、科研教育等工作。
6. 结语
森林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和管理好森林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森林经理学博士点旨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森林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为我国森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