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社会学简介

文化社会学简介

文化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的生产、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文化的社会学性质与社会作用的应用科学。本课程除了介绍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学术流派、研究方法和基本范畴之外,还从城市、消费、信息及全球化这四个不同的层面对现代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具体内容包括导论;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文化社会学思想;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城市文化;文化信息;文化消费;全球化与地方化;以及中国当代文化研究。

文化社会学(cultural sociology)是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特殊规律与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的名称,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P.巴尔特在《社会学的历史哲学》(1897)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H.斯宾塞只说到了“自然时代的社会学”,而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文化时代的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有两个来源:德国和法国的社会学;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由于来源不同,涵义也不一样。主要有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两种涵义。

1. 演变历史:

①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

主要形成于德国和法国,特别是德国。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动荡和危机,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的,他们转向了文化研究,并重新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神圣的日耳曼文化中心论破产了,德国社会学家不得不重新看待德国文化并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德国G.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法国□.迪尔凯姆的“集团表象”社会学随之出现。

齐美尔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认为形式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点,它研究社会现象的纯粹形式。由于“纯粹”的形式比较抽象,不易把握,L.von维泽和A.菲尔坎特以“关系”取代形式,称社会学为关系学。M.韦伯、W.桑巴特、M.舍勒等人修正形式社会学、关系学,提出了以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社会学,这就是新的综合社会学。德国文化社会学主要研究人类历史上不同精神状态的发展,O.斯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中,将人类历史上的高等文化划分为8种不同的类型,研究它们不同的情欲、观念及其生长、发展、死亡的原因;M.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1920~1921)研究世界六大宗教(孔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以色列教、犹太教)的不同伦理精神及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等。因此,德国的文化社会学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哲学或历史哲学。它虽然主要以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在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研究》(1924)一书中,文化社会学就包括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

迪尔凯姆以“集团表象”的概念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社会学。他的“集团表象”与广泛的文化概念很近似,包括集团意识、行为方式、制度等等。这些都是

超越个人心理的,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他认为社会学应该以“集团表象”作为研究对象。

②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

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由研究原始文化转向研究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演变形成,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在美国,随着都市化、移民等现象的出现,要求社会学“美国化”,也要求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现代社会生活,从而促使美国的文化社会学的产生。F.博厄斯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1938)一书中认为,只有深入研究每个民族的文化及其理想,并把不同的文化价值列入客观的研究,才能建立严格的科学。A.L.克罗伯、R.H.洛维等也主张,社会学应该研究超有机体的文化现象,以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W.F.奥格本的《社会变迁》(1922)是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研究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及其变迁的代表性著作,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问题是起源于文化,唯有重视社会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方可得到解决。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另一个来源是民族社会学。

G.列朋在《文化社会学与民族社会学的领域和问题》(1934)一文中认为,文化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一般的文化,而民族社会学是研究民族社会中特殊的文化,后者为前者提供研究材料,前者对后者进行综合研究。

英国的文化社会学起源于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主要代表人物是B.K.马林诺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科学的人类学应当知道它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审慎严谨的文化论。这个文化论应当包括比较社会学,统一所有的社会科学”。他还认为,科学的人类学是对各种文化作功能的分析,要“根据经验的定律”或遵守“功能关系的定律”进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1935)一文中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他把自己的功能人类学称作“比较社会学”,认为比较社会学与社会人类学是功能的理论化。他着重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他的比较社会学也是“功能的文化社会学”。

2. 研究内容: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包括:①文化的起源、积累、突变过程;②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③文化在时间、空间发展上的不同层面;

④文化发展的社会系统的不同属性,如民族性、阶级性等;⑤文化的生产、分配、储存、传递及其应用;⑥文化传播、增殖、控制的方式及手段;⑦文化的冲突、分化、调适、整合过程;⑧文化变迁的动因、规律、周期;⑨文化与社会化、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的关系;⑩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研究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文化的趋向等问题,其应用研究涉及经济发展、都市化、社会管理、青少年教育、科学技术发展诸多问题。

3.理论派别:

19世纪以来,文化社会学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其对文化的本质及社会作用的看法,可以归纳如下理论观点。

①进化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从19世纪斯宾塞、E.B.泰勒等人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的社会文化研究,到20世纪40~50年代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都属于这种观点。斯宾塞认为,文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质到异质逐渐进化的。泰勒认为,文化的分布就象动植物的清单一样,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英国的A.C.哈登认为,人类的文化是平行发展的;德国的J.利佩特认为,一部文化史就是人类由低级野蛮状态向高级文明状态发展的历史。19世纪的文化社会学思想存在着简单的生物类比的倾向,到20世纪40~50年代,产生了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L.A.怀特的“工艺决定论”。他认为,工艺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基础,其他因素是次要的。

②传播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化圈派、英国传播学派和美国历史学派的一些民族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从社会因素研究文化的传播。他们把文化的产生归诸单一的、一次性现象,从历史人物、航海、战争等方面研究文化传播过程,把其他地方相同的文化现象归诸于传播的结果。主要代表人物有符号互动论者G.H.米德、C.莫里斯等人,把文化看作是有意义的象征符号,把文化传播看作是个体互动或交互作用的过程。符号互动理论建立在相互理解的主观主义基础上,但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愈来愈走向社会文化结构过程的研究。它较之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文化传播理论,在对于研究文化的社会功能方面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③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主要有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年鉴派、英国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以及40~50年代的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规范,是一种价值工具。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不同的文化功能构成不同的文化布局,文化的意义依它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关联的思想,以及所有的价值而定”。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工具,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各种社会结构层次的制约,文化体系不仅决定人的价值观念,也构成人的行为准则。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J.杜威在《文化与自由》一书中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样式,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独特安排”;“不管人性的天然构成因素是些什么,一个时代、一个集团的文化在它们的安排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决定着任何团体、家庭、氏族、民族、教派、党派、阶级活动的样式”。由于结构功能主义者过分强调文化模式、体系的作用,忽视文化动态、变化的研究,到60年代出现了法国L.哥尔德曼等人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化社会学理论,一方面研究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研究文化发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层结构。

④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用人类心理说明文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的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的A.巴斯蒂安、英国的泰勒等早期文化人类学家,以及美国的L.F.沃德、F.H.吉丁斯等社会学家的著作;20世纪初期,法国的迪尔凯姆、L.列维—布留尔及美国的博厄斯等人的著作也有这种倾向。巴斯蒂安用“原始观念”解释人类文化的起源,泰勒用“原始信仰”说明人类原始社会低级阶段文化的形成。19世纪与20世纪初,用心理的观点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有民族心理学派、弗洛伊德主义者。弗洛伊德主义者罗海姆·盖佐认为,各种文化现象都是建立在“色情”、“性欲”基础上的,甚至连农夫耕种土地也象征着母性受精的行动。民族心理学派M.米德从个人心理出发研究民族文化的特性,从不同民族个体经验推导出民族文化模式。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文化社会学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属于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原始民族文化;文化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既研究原始民族社会文化,更侧重于现代各民族社会文化的研究;文化人类学也研究现代社会文化,但着重研究文化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不像文化社会学着重研究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文化人类学侧重于描述不同文化情境中人的行为,文化社会学侧重从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中对人的行为给予说明。两者在涉及文化发展及功能的社会系统时是一致的。民族学主要研究民族的来源、发展过程、地理分布、文化发展及生活习俗等,还研究民族的文化特征、民族关系或联系;当民族学家把民族看作是一个社会文化群体时,才可以算是文化社会学家或民族社会学家。民俗学只研究民间的风俗、禁忌,不像文化社会学研究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社会功能,可以说是文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初步思考:文化按照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形式划分包括科技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目前似乎对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的社会学研究相对较成熟,而在科技文化的社会学方面则相对较少,且较为零散,主要在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技术人类学、知识社会学等的文化层面,是否存在或可能进行科技文化社会学的系统研究?其意义如何?该怎样认识科技文化的社会现象?从何视角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是文化视野的科技社会学?还是社会学视野的科技文化?亦或是文化社会学视野的科技观?这些都应该是有探寻价值的。

文化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考察文化,文化在社会中形成、展现、变迁、影响和传播。此处的文化通常被理解为一组认知的意义。

文化社会学主要研究文化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根据具体的领域又可分为文艺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文化传播社会学等等学科。

文化的定义一直以来都因包含的层面可狭可广,所以争议不断。比较普遍的定义是理念(ideas)、规范(norms)、人工艺品(artifacts)、象征符号(symbols)等,文化社会学的基本主张是这些文化范畴的共通点在都具有传达意义(signification)的功能,故文化社会学应考察人类社会是如何透过这些文化因素来沟通意义,而这样的沟通过程又如何进一步形塑社会生活,它不一定只强调沟通的和谐性,也注重利益争执如何透过文化过程来体现,不同团体之间的冲突跟抗争如何在文化领域上开展,这是文化社会学跟只“强调物质或政治经济学的解释”不同之处。

wenhua shehuixue

文化社会学

cultural sociology

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特殊规律与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

来源及演变文化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名称,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P.巴尔特在《社会学的历史哲学》(1897)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 H.斯宾塞只说到了“自然时代的社会学”,而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文化时代的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有两个来源:德国和法国的社会学;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由于来源不同,涵义也不一样。主要有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两种涵义。

①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主要形成于德国和法国,特别是德国。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动荡和危机,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的,他们转向了文化研究,并重新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神圣的日尔曼文化中心论破产了,德国社会学家不得不重新看待德国文化并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德国 G.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法国 .迪尔凯姆的“集团表象”社会学随之出现。

齐美尔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认为形式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点,它研究社会现象的纯粹形式。由于“纯粹”的形式比较抽象,不易把握,L.von 维泽和 A.菲尔坎特以“关系”取代形式,称社会学为关系学。 M.韦伯、 W.桑巴特、 M.舍勒等人修正形式社会学、关系学,提出了以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社会学,这就是新的综合社会学。德国文化社会学主要研究人类历史上不同精神状态的发展,O.斯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中,将人类历史上的高等文化划分为8种不同的类型,研究它们不同的情欲、观念及其生长、发展、死亡的原因;M.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1920~1921)研究世界六大宗教(孔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以色列教、犹太教)的不同伦理精神及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等。因此,德国的文化社会学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哲学或历史哲学。它虽然主要以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在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研究》(1924)一书中,文化社会学就包括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

迪尔凯姆以“集团表象”的概念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社会学。他的“集团表象”与广泛的

文化概念很近似,包括集团意识、行为方式、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超越个人心理的,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他认为社会学应该以“集团表象”作为研究对象。

②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由研究原始文化转向研究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演变形成,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在美国,随着都市化、移民等现象的出现,要求社会学“美国化”,也要求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现代社会生活,从而促使美国的文化社会学的产生。 F.博厄斯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1938)一书中认为,只有深入研究每个民族的文化及其理想,并把不同的文化价值列入客观的研究,才能建立严格的科学。 A.L.克罗伯、R.H.洛维等也主张,社会学应该研究超有机体的文化现象,以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W.F.奥格本的《社会变迁》(1922)是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研究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及其变迁的代表性著作,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问题是起源于文化,唯有重视社会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方可得到解决。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另一个来源是民族社会学。 G.列朋在《文化社会学与民族社会学的领域和问题》(1934)一文中认为,文化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一般的文化,而民族社会学是研究民族社会中特殊的文化,后者为前者提供研究材料,前者对后者进行综合研究。

英国的文化社会学起源于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主要代表人物是 B.K.马林诺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科学的人类学应当知道它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审慎严谨的文化论。这个文化论应当包括比较社会学,统一所有的社会科学”。他还认为,科学的人类学是对各种文化作功能的分析,要“根据经验的定律”或遵守“功能关系的定律”进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1935)一文中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他把自己的功能人类学称作“比较社会学”,认为比较社会学与社会人类学是功能的理论化。他着重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他的比较社会学也是“功能的文化社会学”。

研究内容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包括:①文化的起源、积累、突变过程;②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③文化在时间、空间发展上的不同层面;④文化发展的社会系统的不同属性,如民族性、阶级性等;⑤文化的生产、分配、储存、传递及其应用;⑥文化传播、增殖、控制的方式及手段;⑦文化的冲突、分化、调适、整合过程;⑧文化变迁的动因、规律、周期;⑨文化与社会化、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的关系;⑩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研究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文化的趋向等问题,其应用研究涉及经济发展、都市化、社会管理、青少年教育、科学技术发展诸多问题。

主要理论19世纪以来,文化社会学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其对文化的本质及社会作用的看法,可以归纳如下理论观点。

①进化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从19世纪斯宾塞、 E.B.泰勒等人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的社会文化研究,到20世纪40~50年代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都属于这种观点。斯宾塞认为,文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质到异质逐渐进化的。泰勒认为,文化的分布就象动植物的清单一样,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英国的A.C.哈登认为,人类的文化是平行发展的;德国的J.利佩特认为,一部文化史就是人类由低级野蛮状态向高级文明状态发展的历史。19世纪的文化社会学思想存在着简单的生物类比的倾向,到20世纪40~50年代,产生了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L.A.怀特的“工艺决定论”。他认为,工艺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基础,其他因素是次要的。

②传播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化圈派、英国传播学派和美国历史学派的一些民族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从社会因素研究文化的传播。他们把文化的产生归诸单一的、一次性现象,从历史人物、航海、战争等方面研究文化传播过程,把其他地方相

同的文化现象归诸于传播的结果。主要代表人物有符号互动论者 G.H.米德、C.莫里斯等人,把文化看作是有意义的象征符号,把文化传播看作是个体互动或交互作用的过程。符号互动理论建立在相互理解的主观主义基础上,但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愈来愈走向社会文化结构过程的研究。它较之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文化传播理论,在对于研究文化的社会功能方面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③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主要有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年鉴派、英国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以及40~50年代的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规范,是一种价值工具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不同的文化功能构成不同的文化布局,文化的意义依它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关联的思想,以及所有的价值而定”。 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工具,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各种社会结构层次的制约,文化体系不仅决定人的价值观念,也构成人的行为准则。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J.杜威在《文化与自由》一书中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样式,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独特安排”;“不管人性的天然构成因素是些什么,一个时代、一个集团的文化在它们的安排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决定着任何团体、家庭、氏族、民族、教派、党派、阶级活动的样式”。由于结构功能主义者过分强调文化模式、体系的作用,忽视文化动态、变化的研究,到60年代出现了法国L.哥尔德曼等人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化社会学理论,一方面研究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研究文化发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层结构。

④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用人类心理说明文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的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的A.巴斯蒂安、英国的泰勒等早期文化人类学家,以及美国的 L.F.沃德、 F.H.吉丁斯等社会学家的著作;20世纪初期,法国的迪尔凯姆、 L.列维―布留尔及美国的博厄斯等人的著作也有这种倾向。巴斯蒂安用“原始观念”解释人类文化的起源,泰勒用“原始信仰”说明人类原始社会低级阶段文化的形成。19世纪与20世纪初,用心理的观点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有民族心理学派、弗洛伊德主义者。弗洛伊德主义者罗海姆?盖佐认为,各种文化现象都是建立在“色情”、“性欲”基础上的,甚至连农夫耕种土地也象征着母性受精的行动。民族心理学派 M.米德从个人心理出发研究民族文化的特性,从不同民族个体经验推导出民族文化模式。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文化社会学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属于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原始民族文化;文化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既研究原始民族社会文化,更侧重于现代各民族社会文化的研究;文化人类学也研究现代社会文化,但着重研究文化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不像文化社会学着重研究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文化人类学侧重于描述不同文化情境中人的行为,文化社会学侧重从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中对人的行为给予说明。两者在涉及文化发展及功能的社会系统时是一致的。民族学主要研究民族的来源、发展过程、地理分布、文化发展及生活习俗等,还研究民族的文化特征、民族关系或联系;当民族学家把民族看作是一个社会文化群体时,才可以算是文化社会学家或民族社会学家。民俗学只研究民间的风俗、禁忌,不像文化社会学研究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社会功能,可以说是文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意义文化社会学研究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是:①有利于对文化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当代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吸收许多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多视角对文化进行研究,把握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及趋势,以便为社会生活提供各种参考;②人们的心理、习惯、性格、行为无一不和一定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加强文化社会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文明的发展;③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野。

参考书目

孙本文:《文化与社会》,上海东南书店,上海,1934。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济南,1987。

司马云杰

求助编辑

照片

文化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名称,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P.巴尔特在《社会学的历史哲学》(1897)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H.斯宾塞只说到了“自然时代的社会学”,而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文化时代的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有两个来源:德国和法国的社会学;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由于来源不同,涵义也不一样。主要有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两种涵义。

目录

编辑本段文化社会学(cultural sociology)

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特殊规律与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

编辑本段来源及演变

简述

①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

主要形成于德国和法国,特别是德国。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动荡和危机,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的,他们转向了文化研究,

并重新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神圣的日耳曼文化中心论破产了,德国社会学家不得不重新看待德国文化并

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德国G.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法国□.迪尔凯姆的“集团表象”社会学随之出现。

齐美尔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认为形式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点,它研究社会现象的纯粹形式。由于“纯粹”的形式比较抽象,不易把握,L.von维泽和A.菲尔坎特以“关系”取代形式,称社会学为关系学。M.韦伯、W.桑巴特、M.舍勒等人修正形式社会学、关系学,提出了以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社会学,这就是新的综合社会学。德国文化社会学主要研究人类历史上不同精神状态的发展,O.斯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中,将人类历史上的高等文化划分为8

种不同的类型,研究它们不同的情欲、观念及其生长、发展、死亡的原因;M.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1920~1921)研究世界六大宗教(孔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以色列教、犹太教)的不同伦理精神及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等。因此,德国的文化社会学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哲学或历史哲学。它虽然主要以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在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研究》(1924)一书中,文化社会学就包括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

迪尔凯姆以“集团表象”的概念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社会学。他的“集团表象”与广泛的文化概念很近似,包括集团意识、行为方式、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超越个人心理的,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他认为社会学应该以“集团表象”作为研究对象。

②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

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由研究原始文化转向研究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演变形成,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在美国,随着都市化、移民等现象的出现,要求社会学“美国化”,也要求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现代社会生活,从而促使美国的文化社会学的产生。F.博厄斯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1938)一书中认为,只有深入研究每个民族的文化及其理想,并把不同的文化价值列入客观的研究,才能建立严格的科学。A.L.克罗伯、R.H.洛维等也主张,社会学应该研究超有机体的文化现象,以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W.F.奥格本的《社会变迁》(1922)是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研究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及其变迁的代表性著作,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问题是起源于文化,唯有重视社会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方可得到解决。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另一个来源是民族社会学。G.列朋在《文化社会学与民族社会学的领域和问题》(1934)一文中认为,

文化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一般的文化,而民族社会学是研究民族社会中特殊的文化,后者为前者提供研究材料,前者对后者进行综合研究。

英国的文化社会学起源于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主要代表人物是B.K.马林诺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

说:“科学的人类学应当知道它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审慎严谨的文化论。这个文化论应当包括比较社会学,统一所有的社会科学”。他还认为,科学的人类学是对各种文化作功能的分析,要“根据经验的定律”或遵守“功

能关系的定律”进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1935)一文中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他把自己的功能人类学称作“比较社会学”,认为比较社会学与社会人类学是功能的理论化。他着重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他的比较社会学也是“功能的文化社会学”。

编辑本段研究内容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包括:①文化的起源、积累、突变过程;②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③文化在时间、空间发展上的不同层面;④文化发展的社会系统的不同属性,如民族性、阶级性等;⑤文化的生产、分配、储存、传递及其应用;⑥文化传播、增殖、控制的方式及手段;⑦文化的冲突、分化、调适、整合过程;⑧文化变迁的动因、规律、周期;⑨文化与社会化、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的关系;⑩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研究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文化的趋向等问题,其应用研究涉及经济发展、都市化、社会管理、青少年教育、科学技术发展诸多问题。

编辑本段主要理论

简述

19世纪以来,文化社会学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其对文化的本质及社会作用的看法,可以归纳如下理论观点。

①进化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从19世纪斯宾塞、E.B.泰勒等人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的社会文化研究,到20世纪40~50年代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都属于这种观点。斯宾塞认为,文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质到异质逐渐进化的。泰勒认为,文化的分布就象动植物的清单一样,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英国的A.C.哈登认为,人类的文化是平行发展的;德国的J.利佩

特认为,一部文化史就是人类由低级野蛮状态向高级文明状态发展的历史。19世纪的文化社会学思想存在着简单的生物类比的倾向,到20世纪40~50年代,产生了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L.A.怀特的“工艺决定论”。他认为,工艺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基础,其他因素是次要的。

②传播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化圈派、英国传播学派和美国历史学派的一些民族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从社会因素研究文化的传播。他们把文化的产生归诸单一的、一次性现象,从历史人物、航海、战争等方面研究文化传播过程,把其他地方相同的文化现象归诸于传播的结果。主要代表人物有符号互动论者G.H.米德、C.莫里斯等人,把文化看作是有意义的象征符号,把文化传播看作是个体互动或交互作用的过程。符号互动理论建立在相互理解的主观主义基础上,但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愈来愈走向社会文化结构过程的研究。它较之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文化传播理论,在对于研究文化的社会功能方面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③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主要有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年鉴派、英国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以及40~50年代的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规范,是一种价值工具。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不同的文化功能构成不同的文化布局,文化的意义依它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关联的思想,以及所有的价值而定”。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工具,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各种社会结构层次的制约,文化体系不仅决定人的价值观念,也构成人的行为准则。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J.杜威在《文化与自由》一书中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样式,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独特安排”;“不管人性的天然构成因素是些什么,一个时代、一个集团的文化在它们的安排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决定着任何团体、家庭、氏族、民族、教派、党派、阶级活动的样式”。由于结构功能主义者过分强调文化模式、体系的作用,忽视文化动态、变化的研究,到60年代出现了法国L.哥尔德曼等人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化社会学理论,一方面研究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研究文化发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层结构。

④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用人类心理说明文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的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的A.巴斯蒂安、英国的泰勒等早期文化人类学家,以及美国的L.F.沃

德、F.H.吉丁斯等社会学家的著作;20世纪初期,法国的迪尔凯姆、L.列维—布留尔及美国的博厄斯等人的著作也有这种倾向。巴斯蒂安用“原始观念”解释人类文化的起源,泰勒用“原始信仰”说明人类原始社会低级阶段文化的形成。19世纪与20世纪初,用心理的观点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有民族心理学派、弗洛伊德主义者。弗洛伊德主义者罗海姆·盖佐认为,各种文化现象都是建立在“色情”、“性欲”基础上的,甚至连农夫耕种土地也象征着母性受精的行动。民族心理学派M.米德从个人心理出发研究民族文化的特性,从不同民族个体经验推导出民族文化模式。

编辑本段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文化社会学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属于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原始民族文化;文化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既研究原始民族社会文化,更侧重于现代各民族社会文化的研究;文化人类学也研究现代社会文化,但着重研究文化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不像文化社会学着重研究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文化人类学侧重于描述不同文化情境中人的行为,文化社会学侧重从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中对人的行为给予说明。两者在涉及文化发展及功能的社会系统时是一致的。民族学主要研究民族的来源、发展过程、地理分布、文化发展及生活习俗等,还研究民族的文化特征、民族关系或联系;当民族学家把民族看作是一个社会文化群体时,才可以算是文化社会学家或民族社会学家。民俗学只研究民间的风俗、禁忌,不像文化社会学研究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社会功能,可以说是文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编辑本段意义

文化社会学研究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是:①有利于对文化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当代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吸收许多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多视角对文化进行研究,把握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及趋势,以便为社会生活提供各种参考;②人们的心理、习惯、性格、行为无一不和一定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加强文化社会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文明的发展;③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野。

社会学 第5章 文化

第五章文化 文化概述: 一、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专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社会学是从广义上研究文化。 关于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现实世界中,社会与文化是不可分离地存在着的,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就没有文化,二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它们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 二、文化的一般特征 1、创造性 2、习得性 3、共享性 4、累积性 5、阶级性和民族性 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的进步有赖于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必然促进文明的进步。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第一,文化现象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才出现的。可以说文明是较高阶段的文化。第二,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它代表进步,不代表落后与反动,而文化则不是这样。文化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进步文化与反动文化之分。 四、两种文化观: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论 我族中心主义:以自己的文化评价衡量其它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它文化优越。我族中心主义是建立在对文化的误解之上的。它是比较极端地认同本民族文化而否定其它文化的现象。 文化相对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它民族的文化。要判断或解释他人的行为,就应该依照他群(对方所属的族群、社会)的文化逻辑或文化模式,并以此为标准。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一、文化内部的主要构成因素1、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2、语言和符号。3、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1)价值观念、(2)规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宗教等方面)。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5、物质要素。 二、文化的层次构成 1、文化特质(文化元素)——是指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文化单位。或者说,它是组成文化复合体、能独立发挥一定文化功能的最小文化单位。如筷子、刀叉、握手、鞠躬、标点符号。 2、文化丛(也称文化集丛)——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互相整合的文化特质构成,这些文化特质彼此为一体,表达一定范围的文化意义。 3、文化模式——是比文化丛更复杂、更高层次的文化结构概念,它是多种文化特质或多个文化丛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系统。 三、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文化不仅有正向功能,而且有负向功能。 反功能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 一是文化滞后现象发生时,精神文化会阻碍物质文化的发展。例如精神文化落后于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文化的发展时,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规章制度,对生产力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会起到阻碍作用。 二是发生在反文化群体和某些亚文化群体中。亚文化从属于主流文化,但又与主流文化有不同的特征。通常它并不与主流文化相对立,但有时会发生冲突,这时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就会起反向功能。 文化一体化 一、文化一体化问题 我们讲多元文化共存的合理性、必然性,但并不是说文化是一堆不同成分杂乱无章的组合。风俗习惯、技能、知识信仰、价值观念和规范之间以及其他文化特性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这就是文化的一体化。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程度的文化一体化。而在现实社会中,文化一体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某些文化比其他文化的一体化程度更高。 一般来说,传统的前工业社会的文化一体化程度相当高。但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社会规模很大、结构复杂,包含许多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方面差异悬殊的群体和组织,相对而言,它的文化是异质的、非齐次的,社会文化变化也非常迅速而且不平稳,因此文化成分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整个系统中其他成分的变化。而往往是在部分文化成分发生变化而导致其他成分解体或起而对抗这种变化时,文化一体化的倾向才会出现。 二、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三、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四、主体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当几种文化同时并存,一定有一种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占据着主导地位,为当时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往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及其特征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及其特征 (一)文化的社会学含义 文化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从原始人的石器到现代社会的机器人,从兰州街头的拉面馆到美国的麦当劳快餐连锁店,都可以用一个名字来称呼,即文化。文化这一术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社会一词。 汉字“文”与“纹”义相通,即交错画成的线条,这是最原始的花纹,亦即是最早的艺术。文的反面是野,文化是一个过程,是由野变文的过程,亦即由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的过程。“文治教化”,文指道德、礼乐、典章制度,化是指感化、教化。用一定的道德、礼乐去教化人民就是文化。“文化”一词,中国古来已有。古籍《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含有“文化的意思。汉朝刘向的《说苑》也有“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的话,这里,“文化”实际上是指文治教化的意思,是与“武功”相对而言的。 在文化的发展史上,与食物有关的文化,居于首要地位。英文CULTURE来自拉丁文CULTUS,有耕作的意思,也有为拜神而劳作的意思。它主要的意思是指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在古代农业社会里,一般人类的日常生活,都不外乎拜神与耕作这两件事,后来才发展出现代意义的文化和知识。可见,文化既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文化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属性的体现。人是文化的生产者,又是文化的消费者。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创造人。人是文化的产物。人创造文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通过劳动,一通过交往。凡是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都可以称为文化。在一定的人口和环境的前提下,劳动以文化的创造具有决定性意义。文化历来是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甚至是心理学、民俗学等众多学科所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英国文化人类学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文化的起源》一书中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泰勒认为,文化是人后天获得的广义生活方式的总和,而非天赋本能的东西,同时也含有精神、理念性的价值。它遍及人类行为所及的一切领域。他更多地把文化看作信仰、价值、艺术等精神性的东西。 社会学所讲的文化,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对于复杂纷纭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一

文化社会学简介

文化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的生产、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文化的社会学性质与社会作用的应用科学。本课程除了介绍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学术流派、研究方法和基本范畴之外,还从城市、消费、信息及全球化这四个不同的层面对现代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具体内容包括导论;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文化社会学思想;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城市文化;文化信息;文化消费;全球化与地方化;以及中国当代文化研究。 文化社会学(cultural sociology)是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特殊规律与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的名称,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P.巴尔特在《社会学的历史哲学》(1897)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H.斯宾塞只说到了“自然时代的社会学”,而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文化时代的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有两个来源:德国和法国的社会学;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由于来源不同,涵义也不一样。主要有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两种涵义。 1. 演变历史: ①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 主要形成于德国和法国,特别是德国。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动荡和危机,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的,他们转向了文化研究,并重新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神圣的日耳曼文化中心论破产了,德国社会学家不得不重新看待德国文化并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德国G.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法国□.迪尔凯姆的“集团表象”社会学随之出现。 齐美尔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认为形式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点,它研究社会现象的纯粹形式。由于“纯粹”的形式比较抽象,不易把握,L.von维泽和A.菲尔坎特以“关系”取代形式,称社会学为关系学。M.韦伯、W.桑巴特、M.舍勒等人修正形式社会学、关系学,提出了以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社会学,这就是新的综合社会学。德国文化社会学主要研究人类历史上不同精神状态的发展,O.斯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中,将人类历史上的高等文化划分为8种不同的类型,研究它们不同的情欲、观念及其生长、发展、死亡的原因;M.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1920~1921)研究世界六大宗教(孔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以色列教、犹太教)的不同伦理精神及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等。因此,德国的文化社会学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哲学或历史哲学。它虽然主要以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在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研究》(1924)一书中,文化社会学就包括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 迪尔凯姆以“集团表象”的概念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社会学。他的“集团表象”与广泛的文化概念很近似,包括集团意识、行为方式、制度等等。这些都是

文化社会学

集体表象集体表象集体表象集体表象:由法国社会人类学家杜尔干最早提出。指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集体表象具有强制性,且不同于个人意识,它是社会主体成员反复感知和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的东西,是可以经验的、实证的“社会事实”。同时集体表象还强调个人意识不能解释社会现象,要解释社会现象,职能根据社会本身的性质。(1)集体表象在社会集团中世代相传;(2)它们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感情;(3)它们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因而不可能以研究个体本身的途径来进行解释;(4)原始人的集体表象同现代人的集体表象在内容和规律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巴斯蒂安的思想与理论 1)生平简介。巴斯蒂安是德国医生,旅行家,曾9次环球旅行,在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做过考察,1876年在柏林成为民族学教授,1868年任柏林博物馆民族学部主持人,曾被认为是人类学的创立者,代表作《历史上的人》。 2)思想理论在理论上提出了三个概念,第一是“人类心理一致说”。巴斯蒂安发现世界各地文化有共同性,因而提出“本原概念”,指人类共同心理,认为人类有相同的心智过程,对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人类心理的统一,决定了人类文化的统一。第二是“民族概念”:认为每个民族自身发展一定的思想,因而各有自己的‘文化模式’或‘文化特征’。第三是“地理区域”概念:每个民族文化有自己的分布区域,并受地理环境影响,反映了地方特色。他认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加上有时经过传播,使“本原概念”形成各个具体的“民族概念 古典进化论的先驱人物是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他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虽然他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人类学家,但古典进化论学者都承继并改构了他的社会文化进化思想。古典进化论是单线进化论,不考虑环境与地埋所造成的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其立论基础是人类心智能力的一致性。古典进化论的核心理论就是社会与文化进化的理论,它包含着两个研究倾向: ◆一是以研究宏观人类文化发展史为已任,以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为代表。 ◆二是以研究宏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为己任,以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为代表。 古典进化论存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片面强调单线进化,认为世界所有民族都遵循同一路线按顺序向前发展,不能跨越。 2.主要谈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文化的功能、结构 和象征的研究。 3.不加分析地认为各个民族的原始习俗都是原始时代的残余。 4.有些学者据以立论的资料不可靠,如摩尔根关于亲属称谓的资料等。 5.把偶然现象当作普遍现象,如兄妹血缘婚,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这种传说,事实上, 兄妹结合是有前提的,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结合的,它不是普遍现象。

社会学和社会文化

社会学和社会文化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人们在 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和互动方式。同时,社会学也研究人们在不同 的文化环境下如何建立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共性和差异。 因为人类社会是多样化的,所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也非常广泛, 包括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教育以及性别和种族等多方面。 社会文化是指社会和文化两个方面的结合。它涉及到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信仰以及各种行为方式等。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价 值观和信仰,这些价值观和信仰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产 生深远影响。社会文化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化 程度,因此,对社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社会学和社会文化有很强的联系。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道德、行为方式和制度等,而这些都是受到文化因素影响的。因此,社 会文化对于社会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社会学的研究也 促进了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 制度和政治情况,可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模式和关 系形态。

社会学和社会文化对于推动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地区和国家 之间的交流和促进文化整合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家和社会文 化研究者可以通过互相交流经验、比较研究、参与讨论、合作研 究等方式,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他们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为促进文化多 样性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学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变得越来越 重要。它们能够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不同文化融 合在一起,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外,社会学和社会文 化研究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非常有意义。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 理解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和互动方式,掌握更多的社交技巧 和心理学知识,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通过深度研究文化 背景下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 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促 进跨越文化壁垒的交流。 总之,社会学和社会文化两门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际意义。通过这两门学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全球化进程。

文化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探究

文化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探究 文化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探究的是人类在社会中所创造和传承的规范、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和思想等各种文化现象,并探讨这些文化现象如何影响和塑造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个体行为。本文将探究文化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化、社会、文化价值观、社会结构和文化相对主义。 首先,文化是指一组人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模式、艺术和习俗等非物质的符号系统。文化不仅仅是方言、服饰或者某一民族的传统,它还包括人类共同的认知结构、符号体系和意义构建方式。文化是社会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了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等指导,同时也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来源。 社会是指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各种社会组织、制度、规范和关系。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包括了人们与地理环境、经济系统和政治结构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社会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社会的传播和演变而得以延续和发展。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有意义的行为和价值的认同和评判。文化价值观不仅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还塑造着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于人际关系、道德标准、权力分配和性别角色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上。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制度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工。社会结构包括了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家庭、职业等各种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结构对于个体的行为和身份起着重要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文化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文化价值观对社会结构的构建和维持具有重要影响,而社会结构又对文化的传播和演变产生影响。 文化相对主义是文化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认为文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同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文化相对主义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相对性的重要性,反对了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他人的做法。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合理性,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总之,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探究了文化与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文化是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提供了共同的认知结构和行为准则。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方式。文化相对主义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和相对性。通过研究文化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文化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文化的本质、社会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文化社会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如文化决定论、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与社会变迁等。 文化决定论是文化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文化是社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文化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共同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语言、艺术、 科技等非物质的文化要素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 社会的灵魂。 文化是由社会中的人们创造和传承的。它代表着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 会现象的理解、认识和演绎。文化承载着一个社会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具有塑造和引导作用。文化是一种共同的认同感 和情感依附点,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一个社群的身份认同和凝聚力。 文化是多元的,不同地域、民族、社群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表 现形式。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而不断演变。同时,文化也存在着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 和相互影响。 文化对个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接触 和接受社会的文化要素,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特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 习惯模式。这些文化要素会塑造个体的性格、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个 体也通过参与和传承社会的文化,为文化的继承和演变做出了贡献。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化决定着社会的组织形式、制度安排、权力结构等。不同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不同的推动作用。文化也是 社会发展的媒介和推动力,它为社会创新、变革提供了动力。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也对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给社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多元文化的存在使 得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可以从不同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启发。同时,不

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冲突和摩擦。如何处理和平衡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文化在这种趋势下变得更加碎片化和流动化。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自身的文化传统,同时又接纳和包容其他文化,是全球社会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总之,文化是社会的基石,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动力。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交流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需要全球社会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方案。

社会学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习俗

社会学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习俗社会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 化和传统习俗。这些因素对我们理解和探究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社会学的 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以及这些因素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 文化是社会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文化可以被定义为 某个社会所共有的一系列信仰、行为和价值观念。文化是个体与 社会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式,而是构成社 会基础的集合体。在过去,人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生活和成长,因而他们的行为或想法可被整个文化圈接受。这也是社会学家们 经常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历史是社会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历史可以被看作是时 间轴上不断前进的过程,也是人类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历史往往 被描述为许多重要事件的串联,这些事件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社会学家试图理解这些事件对整个社会和个体的影响,以及它们 如何成为某个特定社会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也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的是某个特 定文化圈内的行为和规范。传统习俗往往是由最初的祖辈遗传至

今的,成为一个社会所共同遵守的规则。社会学家致力于研究传 统习俗对社会、文化和个体的影响,以及这些习俗如何得以传承 和被遵循。 虽然许多社会学家都对上述三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但它们都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历史和传 统习俗对社会学家们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重要的铺垫基础,而社 会学家的探究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历史和传统习俗都曾经受到了 广泛关注。弗洛姆认为文化中的传承和旧有的规范对人类的生存 很重要。布尔迪厄则认为历史事件中的社群关系和权力关系传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梅德夫则着眼于传统的活物化,以及 传播传统的行为。这些社会学家的理论研究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历史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文化、历史和传统习俗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有 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们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和信仰。文化可以帮 助我们建立价值观和规范体系,推动社会和个体的发展。历史的 发展过程不仅打破了陈旧的规矩,还为新规则的产生和实施提供

社会学与文化

社会学与文化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组织和结构的学科,而文化 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传统。社会学和 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 行为和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倡导多 元文化的今天,社会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一、社会学对文化的重视 文化具有很强的传递性和世袭性,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 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社会学对文化进行了科学的研究,试图揭 示文化是如何传递、如何影响、如何塑造人类社会的。需要注意 的是,社会学对文化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研究文化,了解社会的结构和发展。 二、社会学在文化传递中的作用 社会学从研究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在传递中,社会学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社会学可以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

规律,了解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时,社会学也可以揭示出传统文化和新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需要进行文化改革和更新的必要性。因此,社会学是科学研究文化传递和文化冲突的有力工具。 三、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学的适应性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文化已经多元化了。不同的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迁移而相互影响和融合,这样的多元化社会会更加复杂和精彩。而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中,社会学也需要更强的适应性。它需要研究更广泛的文化,并且以一种更加详实和深入的方式展示这些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社会学与文化之间的互动 社会学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文化是在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而社会学则能够揭示出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社会学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是必要的。此外,社会学家还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推动文化和平共处,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学的主题和研究方向

社会学的主题和研究方向 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社 会生活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的核心是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 结构,探究社会现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从而为社会的改善和发 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本文将对社会学的主题和研究方向 进行探讨。 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包括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方面。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其研究方法也不同于自然科学实验法。 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众多的个体和组织,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 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涉及的因素繁复多样,包括文化、心理、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和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会学要考虑个体的社会 行为和社会关系,而这种行为和关系是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的,而

自然科学则可以通过实验和观测进行预测和控制。同时社会学的 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等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获取和分析社会数据和信息。 二、社会学的主题 1.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础主题,主要研究人类在社会生活 中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律,包括个体的行为和群体的行为,以及 其背后的各种因素。社会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 类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形成和演变。 2.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主要研究人类在社会生 活中的互动和相互联系,包括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和组织关系等。社会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协作和发展。 3.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的一个核心主题,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 结构和相互关系,包括家庭、职业、阶层、政治等各种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层级和组织,从 而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 4.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的另一个基础主题,主要研究社会现象的演 变和发展,包括社会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等。社会变迁的研究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更好地预 测社会的未来问题。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向 1.文化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文化对社 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文化变迁、流行文化、文化价值等。

文化社会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化社会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化社会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文化社会学概述 文化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创造、传播和使用符号和意义,以及这些符号和意义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文化社会学致力于理解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文化的形成、演化以及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二、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1.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符号体系,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包括物品、建筑和技术等有形的事物,而非物质文化则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艺术和宗教等无形的东西。 2. 文化的特征 文化具有多样性、符号性、学习性和一代传一代的特征。多样性体现在不同的文化拥有独特的符号系统和行为规范;符号性指的是文化中的符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存在着约定俗成的关系;学习性意味着文化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教育传递给后代的;一代传一代是指文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续下来的。 三、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1. 社会整合功能 文化具有整合个体的作用,它通过共享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个体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2. 传递社会知识和经验 文化是一种传承多代的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它包含了社会

的智慧、技能和技术,帮助人类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 3. 提供身份认同和认同感 文化为个体提供了身份认同和认同感,它塑造了个体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使个体具备了独特的文化身份。 4. 为社会变革和创新提供基础 文化作为社会变革和创新的基础,通过提供创造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四、文化的符号和意义 1. 符号的定义和特征 符号是文化中最基本的元素,它是一种具备特定意义的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代表了特定的概念或观念。符号具有指示性、代表性和约定俗成性的特征。 2. 意义的构建和解读 意义是人们对于符号所赋予的特定意义,它是与符号相关联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产物。意义的构建和解读依赖于文化和语境,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五、文化的传播和接受 1. 文化的传播途径 文化的传播途径包括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大众传媒和社交媒体等。口头传统是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文化传递给后代;书面传统则以书籍、报纸和杂志等书面形式传播;大众传媒和社交媒体则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2. 文化的接受和变化 文化的接受和变化受到个体和社会的双重影响。个体在接受文化时会根据自身的观念和经验进行选择和解读,并可能对文化进行改变和创新;社会的变化也会对文化产生影响,推动

社会学概论第4章文化

社会学概论第4章文化 首先,文化是指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产品,是一种认知和符号系统。它 包括了一系列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知识、意义和符号等。文化以 不同的形式存在,比如言语、写作、艺术、音乐等等。文化是通过群体传 递和学习的,它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反映了群体的共同认知 和价值观。 其次,文化是动态和变化的。文化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不断演变,新的观念、技术、价值和行为出现,同时老旧的文化也会逐渐消失。文化 传承中存在着创新、接纳、冲突和融合等过程,这些过程对于社会的发展 和变迁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文化是共享的。文化是社会群体中的共同理解和信仰,是群体 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基础。借助文化,人们构建了彼此的认同和共同感,并在这种共同感的基础上形成社会结构。文化还涉及到群体之间的差 异和冲突,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协商对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至关重要。 文化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社会结构是指人类行为的模式和规范,是 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文化指导了社会结构的建立和维持,它决定了 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反过来, 社会结构也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文化 特点和思维方式,同时一些文化也会对社会结构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总之,文化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定义了人们的思维方 式和行为模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文化是共享的,通过文化,人 们建立了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并形成了社会结构。同时,文化也受到社

会结构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理解和研究文化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社会学的理论

文化社会学的理论 概述 文化社会学是研究文化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的学科,它探究文化在个体、群体和机构层面对社会运转和变迁的影响。文化社会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涵盖了文化、社会、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本文将对文化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文化社会学理论 首先,文化社会学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文化的定义。文化被定义为社会群体所共享的符号、实践和价值的体系,它是人类用来意识形态化和理解社会世界的一种综合性的传统、信仰、艺术、语言、技术和文本等等。在文化社会学中,文化被认为是社会行动的基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意义解释的重要工具。 其次,文化的转化和变迁也是文化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自发的过程,它涉及到了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文化本身内部的互动。在这个过程

中,文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不同的人群或社会集团也从中获得了不同的参考和启示。 第三,文化社会学理论还研究了文化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家庭、学校、朋友圈、社区和其他组织中接受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取向的过程。文化的社会化是由社会和文化环境共同影响的,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系会让个体产生不同的文化认知和世界观。文化社会学也关注人们如何通过各种媒介途径(例如流行文化、音乐、电影、电视节目、社交媒体等)获取文化信息和社会意义。 最后,文化社会学理论还探讨了文化的身份建构和认同。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人的文化对自己的意义表达,即为各种历史、族裔、地域、性别、宗教、阶级等群体归属感。文化认同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转化和演变的,它可以被看作是文化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文化身份认同的理解是建立在以多元化的身份表达和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之上的,它也是维护社会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文化社会学研究方法

文化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1.文化生态系统:指影响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生计体制、社会组织及价值观念等变量构成的完整体系。 2.部落:是更高一层的组织,它往往是由几个亲属胞族构成的。 3.文化丛:是在一定时间、空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组功能上相互整合的文化特质丛体,它也是研究文化特质的一个单位。 4.文化圈:是一个与文化丛相关的文化概念。如果有许多地带的类似的文化丛相连接,其主要的文化特质内容相似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文化现象叫做文化圈。5.民族文化:乃是在民族成员共同参与共同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 6.文化积累:保存旧文化和增加新文化的发展过程。 7.文化层: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上存在着不同层次,每一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由各种文化要素所联结起来的平面分布特征,这种文化历史层面就叫做文化层。8.文化悖论:人类创造了新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愈来愈可能成为束缚人类自身的东西,成为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东西。我们把文化的这种自我相关的不合理性和矛盾性称为文化悖论。 9.文化储存的主要功能。 (1)它可以保证文化的积累和延续 (2)它并不仅仅是收藏,也是整理文化的过程 (3)它并不仅仅是收集、整理、它本身带有文化评价的性质,因此它可以提供文化的价值取向 10.试分析文化生产的特点。 (1)文化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 (2)文化生产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自由的精神生产 (3)文化生产是非商品生产,而其产品也非商品 11.简要分析文化的类型。 (1)存在形式和可观察性a可观察文化:物质或技术文化、社群或伦理文化、精神或表达文化b不可观察文化:制度文化、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物质文化(2)文化形态类别:a第一类文化→自然史(自然科学)包括物质文化、技术文化b第二类文化→人类史(社会科学)包括规范文化、精神文化

文化的名词解释社会学

文化的名词解释社会学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符号、价值观、传统、艺术和行为方式。社会学家们致力于理解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和个体行为,并且试图解释文化如何在社会中形成、传递和变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理解和共享的模式。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观念、信仰和行为方式。文化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它决定了一个社会中的人们如何看待和解释世界,以及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文化的变迁是由不同的社会因素和历史事件所引起的,例如科技发展、经济变化、政治冲突等。这些因素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观念的形成。 文化在社会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学家通过研究文化,可以探讨社会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揭示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文化变迁对社会结构和组织的影响。 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物品、建筑、技术等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非物质文化则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无形的东西。这两种文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 文化的传递是通过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社会化是一个个体通过学习和与他人的互动来逐渐接受和内化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社会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接受文化,也是一个个体参与文化的过程,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个人经验和选择来影响和改变文化。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的社会和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社会学家研究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增进我们对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文化社会学

一、简答(只是章节重点) 1. 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 文化类型(个别性.差异.本质属性的特征) 概念:简单的讲,文化类型乃是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文化共同体的最本质特征。具体地将,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而来理解:一文化类型是各种文化系统体系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人类不同群体在历史上共同参与的结果。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些文化特质不断实现功能上的整合,于是构成一种文化形态体系,即文化共同体。一般说来,文化共同体作为一种历史的遗产,有很大的独立性。由于历史上各种因素的长期交互作用,文化形态体系的结构与功能是有很大差异的,于是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二文化类型是指各种文化形态体系的最有特色、最能显示一种文化的本质属性的特征,而不是指它的全部特征的综合。这一点又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精神及价值体系方而。 划分不同类型的必要性: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发展道路。其次文化类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是前一个历史时代的继续,又是新的历史时代的开端。 文化模式:(稳定性) 槪念:简单地讲,所谓文化模式乃是不同文化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左特征。我们知道由于生态环境不同,不同人类群体的文化特质是千差万别的。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是依据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建立起来的,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各有不同层次的行为规范。而四方国家的伦理观念是建立在自由竞争的法则上的,所以主张自由、平等。这些不同文化的构成方式及其特征,我们就谓之“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的历史个性,乃是指人们长期适应一种文化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性格和行为特征。任何文化模式都含有一种价值体系。文化模式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及其价值取向也各不同。一种外来文化进来了,它能不能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与原来的文化模式相适应。中国禅宗实际上是印度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的产物,或者说是两种文化模式相互适应的结果。一般地说,一种文化的历史愈久远,时间延续愈长,它的模式就越稳龙,其个性就愈突出,价值取向也就愈明显。为了改变一种文化模式,有时就要先适应这种模式,只有先适应它,然后才能改变它。 文化模式分为普遍模文化模式和特姝文化模式•普遍文化模式是人类文化共有的特色。因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相同的,因此英文化创造也有共同之处。人类正因为有了普遍文化模式,,才可以进行文化交流.借鉴和相互吸引。所谓特姝文化模式,乃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结构方式和特征。 2、社会系统 文化的社会系统即文化的社会属性,亦即文化在社会系统中的产生和发展。文化的社会系统主要用来分析文化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进程。 社会是人类相互联系.互利合作形成的群体,按照一左的行为规范、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而结成的有机总体•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功能决怎系统自身的演化。社会系统是有社会人和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构成的系统。比如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社团,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是一个个的社会系统,也是不同层次的社会系统。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创造,任何文化都不能脱离社会及社会化的人而存在:同样,社会离开了文化就不能进步,人离开了文化就不能进入文明状态。社会是整个文化的承担着或者载体,是各种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各种文化功能相互整合的单位和代表者。文化一方而从社会体系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和体系,并且抽象岀来的愈多,它的系统属性就愈大,愈有独立性,而不是附属于社会体系之内;另一方而,文化系统愈发达,愈进步,也就愈能促使人类社会脱离野蛮状态而进入文明状态,并且使人脱离血缘关系而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人,即社会化的人,成为共享一种文化的群体。 所谓小群体,就是构成社会的最基础的组织单位。人虽然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但是单个的人并不能构成一个组织,只有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发生互动的时候,才能形成一个社会组织单位,即最小的群体。在研究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只有对小群体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认识整个社会文化的性质和特征。小群体分为制度性群体和非制度性群体。制度性群体就是指按照社会的合法文化规范组成的群体。正独行群体一般都是社会认可的组织形式,因为他们的文

文化社会学

文明 •文明一般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是一种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有文化的状态。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形成的含义。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文明往往与野蛮相对应,表明社会的进步程度,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比较多地使用文明这个概念。 文化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 •人的本质就是劳作,劳作的目的就是创造符号,创造符号就是为了表达人生的意义。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符号表意系统。¡± ¡ª¡ª【德】卡西尔 •文化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符号系统组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符号表意系统。在这个符号系统下面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亚系统。这样就组成了一种文化形态。 •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陶杯,从这个杯中,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 •——迪格尔印第安人箴言 龙应台:文化是什么? •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 文化的意义 •文化决定社会发展 –它决定了一个社会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与自由市场能否接轨、全球化的竞争能否适应、政府管治的清廉与否、公民意识的建立有无等等。有些文化很轻易就过关,有些却长期陷在传统历史的制约泥沼中,无能自拔。 文化或艺术能做什么

文化社会学讲义

文化社会学讲义 第一章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1、狭义的文化——文化是精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多种形式 1、广义的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 果,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 参考——人类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全部产品。既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的全部有形的制品〕又包括非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 3、“文化〞与“社会〞在概念上的不同 构成 文化是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产品 .. 社会是创造和共享某种文化的相互发生作用的人.构成。 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根底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教材P52〕 4、“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一切文明都是文化,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 注意,“人类〞、“人类社会〞、“文化〞这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概念,三者谁也不可能单独脱离其他而孤立存在。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当人类创造文化的那一刻起,人才之所以为人,而社会正是由创造和共享了文化的无数个人构成的。 二、文化的的演进〔人类的演进〕 1、人类演进的历史: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约6亿年前生命在古代海洋中产生〔由单细 胞到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约4亿年前爬行类产生约1亿8千万年前哺乳类动物产生→约7千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出现→约3百万年前人类产生→约5万年前现代人形成→约1万年农业开场→约6千年国家出现→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进入现代社会。 2、人类在灵长类根底上进化演进具有了如下特点: ⑴、喜欢群居。⑵、智力兴旺。⑶、前肢灵活。⑷、喜用嗓音。⑸、直立行走。⑹、四 季性交。 3、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代价。 三、文化的重要性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也创造了人类。文化使人类的知识和经历能够累积和继承,使人类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不断推进人类的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