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66.00 KB
- 文档页数:17
2019-2020学年安阳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W、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浓度均为0.1mol/L时的pH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Y>Z>WB.Z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C.X、Z的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D.W、Y都能形成含18个电子的氢化物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W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浓度均为0.1mol/L时pH=1(H+浓度为0.1mol/L),是一元强酸,则W为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3),Z为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浓度为0.1mol/L时pH=0.7(H+浓度为0.2mol/L),是二元强酸,则Y为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O4);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浓度为0.1mol/L时pH=13(OH-浓度为0.1mol/L),是一元强碱,且X的原子序数介于N与S之间,可知X为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
【详解】A.S2-、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其中S2-的核电荷数较小,半径较大;N3-、Na+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半径比S2-、Cl-的小,其中N3-的核电荷数较小,半径比Na+大,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S2->Cl->N3->Na+,即Y>Z>W>X,A项错误;B.Z为Cl ,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为强酸(如HClO4),也可能为弱酸(如HClO),B项错误;C.X的简单离子为Na+,Z的简单离子为Cl-,均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C项错误;D.W能形成N2H4,Y能形成H2S,均为18电子的氢化物分子,D项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SO2通入溴水中:SO2+2H2O+Br2=2H++SO42-+2HBrB.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Ba2++2OH-+2H++SO42-=BaSO4↓+2H2OC.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D.硫化钠的水解反应:S2-+H3O+=HS-+H2O【解析】【分析】【详解】A.SO2通入溴水中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SO42-+2Br-,故A错误;B.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反应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相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正确;C.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CO2+H2O═2HClO+CaCO3↓,故C错误;D.硫化钠的水解反应:S2-+H2O⇌HS-+OH-,故D错误;故选B。
2019年河南省安阳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7.(6分)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做油条用的膨松剂不应含明矾B.享有“镇国之宝”称谓的“后母戊鼎”属于青铜制品C.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D.“煤改气”可以减少S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有利于“雾霾”天气的治理8.(6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进入体内后可直接被吸收、利用B.葡萄糖、蔗糖有甜味,故糖类物质均有甜昧C.乙醇、乙酸均可与钠反应,用钠无法鉴别两者D.甲烷、三氯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均可与Cl2发生取代反应9.(6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5mol•L﹣1葡萄糖溶液中O﹣H键数目为2.5N AB.5.6g铁与硝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可能为0.25N AC.0.lmol苯与足量氢气反应后,破坏碳碳双锥的数目为0.3N AD.10gKHCO3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1N A10.(6分)某种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X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X的说法错误的是()A.X可能有香味,是乙酸乙酯的同系物B.X不溶于水,密度可能比水的小C.遇碱溶液或酸濬液均易变质D.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11.(6分)某同学欲利用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可以是稀硫酸或稀硝酸或稀盐酸B.实验开始时应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再向烧瓶中加入X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烧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12.(6分)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由X、Y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气态化合物不能稳定地存在于空气中,Z、W同周期且W的最高正价是Z的7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沸点:W<YB.简单离子半径:W>X>Y>ZC.含氧酸的酸性:W>XD.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13.(6分)常温下,用0.1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为0.10mol•L﹣1的HX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重点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向一定体积含HC1、H2SO4、NH4NO3、A1C1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向一定体积含HCl、H2SO4、NH4NO3、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发生H++OH-=H2O,同时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沉淀在增多,氢离子物质的量比氢离子浓度大,则第二阶段沉淀的量不变,第三阶段铝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第四阶段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最后氢氧化铝溶解,沉淀减少,最后只有硫酸钡沉淀,显然只有图象C符合。
答案选C。
2.将Cl2通入100m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生成0.1mol的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ClO﹣的个数为0.1N AB.原NaOH浓度为1mol/LC.参加反应的氯气分子为0.1N AD.转移电子为0.2N A【详解】发生Cl2+2NaOH=NaClO+NaCl+H2O,生成0.1molNaCl的同时,生成0.1molNaClO,消耗2molNaOH;A.生成0.1molNaClO,阴离子水解,则反应后溶液中ClO﹣的个数小于0.1N A,故A错误;B.若恰好完全反应,则原NaOH浓度为0.2mol0.1L=2mol/L,故B错误;C.由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氯气为0.1mol,则参加反应的氯气分子为0.1N A,故C正确;D.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转移0.1mol电子,则转移电子为0.1N A,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氯气的性质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将Cl2通入100m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生成0.1mol的NaCl,发生Cl2+2NaOH=NaClO+NaCl+H2O,侧重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铁、铜混合粉末18.0 g 加入到100 mL 5.0 mol/L FeCl 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B .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9.6 gC .反应后溶液中n(Fe 3+)=0.10 molD .反应后溶液中n(Fe 2+)+n(Cu 2+)=0.75 mol2.在2A +B=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 )=0.5 mol·L -1·s -1 B .v (B )=0.3 mol·L -1·s -1 C .v (C )=0.8 mol·L -1·s -1D .v (D )=1 mol·L -1·s -13.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脂在小肠内的消化产物是硬脂酸和甘油 B .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甘油酯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C .脂肪里的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较大,熔点较高 D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 4.金属冶炼的实质是( )A .金属元素失去电子B .金属元素获得电子C .金属元素被氧化了D .金属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5.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 4NH +的数量为0.1A N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6.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 .水银B .钢材C .陶瓷D .玻璃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CH2CH2A.A B.B C.C D.D8.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NaOH B.Na2OC.H2O D.CaCl2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 x(2≤x≤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答案】D【详解】A.原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则a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随放电的多少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可能为2Li2S6+2Li++2e-=3Li2S4,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转移0.02mol电子时,氧化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14g,故B正确;C.石墨能导电,利用石墨烯作电极,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Li和S8越多,即电池中Li2S2的量越少,故D错误;答案为D。
2.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硫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变慢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答案】D【详解】A. 稀硫酸改为98%的硫酸,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而不能产生氢气,A错误;B. 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不反应,但稀释了盐酸,氢离子浓度下降,故反应速率下降,B错误;C. 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D正确;答案选D。
3.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1/(L.s ),则这段时间为( ) A .0.1s B .2.5sC .5sD .10s【答案】C 【详解】根据反应方程式2SO 2+O 22SO 3,一段时间后SO 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 -1,那么氧气的浓度必然减少0.2mol•L -1,根据v(O 2)=0.2t=0.04mol•L -1•s -1 ,t=5s ,故选C 。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六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X、Y、Z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其相关性质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的含氧酸均为强酸B.最外层电子数Z>Y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D.Y与Z二者氢化物反应的产物含离子键【答案】D【解析】【分析】X、Y、Z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X单质与氢气在暗处爆炸,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小于7,则X为F元素;Y单质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小于7,则Y为Cl元素;Z单质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大于7,则Z为N元素。
【详解】X、Y、Z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X单质与氢气在暗处爆炸,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小于7,则X为F元素;Y单质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小于7,则Y为Cl元素;Z单质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氢化物水溶液pH大于7,则Z为N元素;A.Y为氯元素,含氧酸中HClO为弱酸,故A错误;B.Z为N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Y为Cl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最外层电子数Y>Z,故B错误;C.非金属性F>Cl,故HCl的稳定性比HF弱,故C错误;D.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反应条件及氢化物水溶液的pH判断X、Y、Z元素种类,然后根据元素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
2.刚结束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的建设”。
如图是一种正负电极反应均涉及氢气的新型“全氢电池”,能量效率可达8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B.离子交换膜允许H+和OH-通过C.负极为A,其电极反应式是H2-2e-+ 2OH-= 2H2OD.电池的总反应为H+ + OH-H2O【答案】B【解析】【分析】由工作原理图可知,左边吸附层A上氢气失电子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水,发生了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右边吸附层B为正极,发生了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2H++2e-═H2↑,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解答。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O16Na 23 Al 27 Fe 56 Cl 35.5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粮食酿酒 C. B. A. 转轮火药使用铁的冶炼 D. 排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2KNO+S+3C=KS+N↑+3CO↑,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2232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2Fe+3COO,发生化DC选;.铁的冶炼涉及3CO+Fe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232不选;故选C。
D学反应,故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与生活、生产的相关知识。
) (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1 -D. DB. B A. AC. CD 【答案】【解析】错误;、胶体是混合物,BA错误;BA、硫酸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分类均正D是纯净物,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CuSOC、·5HO24。
D正确,答案选D确,点睛:电解质的判断是解答的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混合物既。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
m3.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10 )9-)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钴酞菁”分子均匀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小C. “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D. “钴酞菁”分子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答案】【解析】9-,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m= 1.3nm)1.3×10.“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A【详解】 A故错误;,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直径为1.3nm).“钴酞菁”的分子B( 错误;过半透膜,故B+错误;C1nm,直径为.“钴酞菁”分子C(1.3nm)Na半径小于,故,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D 直径为(.“钴酞菁”的分子1.3nm)- 2 -发生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答案选D。
2019-2020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 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 Na+)为电解质,总反应为2Na+xS Na2S x,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极 a 为正极B.放电时,内电路中Na+的移动方向为从 b 到 aC.充电时,电极 b 的反应式为S x2--2e-=xSD.充电时,Na+在电极b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答案】 C【解析】【详解】A.放电时 Na 失电子,故电极 a 为负极,故A 错误;B.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Na+向正极移动,应从a到 b,故B错误;C.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电极 b 是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 x2--2e-=xS,故C正确;D.充电时,电极 a 是阴极,Na+在电极a 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
2.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C.乙醇和乙酸反应D.实验室制取氨气【答案】 D【解析】【详解】A.通过蒸馏方法分离碘与CCl4,收集的是不同温度范围的馏分,因此温度计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A 错误;B.检验氨的生成要用湿润的pH 广泛试纸, B 错误;C.乙醇和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为防止挥发的乙醇、乙酸溶解导致的倒吸现象的发生,导气管末端要在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液面以上,C错误;D.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方法收集,为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在试管口要放一团疏松的棉花, 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3.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K+、 Mg2+、Al 3+、Br-、OH-、 CO32-、SO32-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样,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橙色;向橙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安阳市第36中学2021届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为:C-12;O-16;Na-23;Al-27;S-32;H-1;Mg-24;N-14;Fe-56;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图是用球棍模型表示的某有机反应的过程,则该反应的有机反应类型是()A. 取代反应B. 加成反应C. 聚合反应D. 酯化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知,第一种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另一种分子断裂产生的原子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选B。
考点:考查加成反应的判断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B. 11H、21H和31H互为同位素C. CH2=CH2和互为同系物D.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C【解析】【详解】A、氧气和臭氧均是O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A正确;B、1H、2H 和3H均是H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选项B正确;C、CH2═CH2和环丁烷,结构不相似,前者为烯烃,后者为环烷烃,不是同系物,选项C错误;D、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答案选C。
3.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C. 羟基的电子式:::HD. 葡萄糖的最简式:C6H12O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A错;B正确;C、羟基中有成单电子,结构式应为,C错误;D、葡萄糖的最简式为CHO,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化学用语4.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Cl2+HClB. 2CH3CH2OH+O22CH3CHO+2H2OC. ClCH2CH=CH2+NaOH HOCH2CH=CH2+NaClD. +HONO2+H2O【答案】B【解析】【分析】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019-2020学年河南八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KCl和K2CO3中的若干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③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广范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X中一定不存在FeO B.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Fe和CuOC.Z溶液中一定含有KCl、K2CO3D.Y中不一定存在MnO2【答案】B【解析】【详解】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Y可能为Fe、FeO、CuO、MnO2中的物质,Z可能为KCl 和K2CO3中的物质;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黄绿色气体为氯气,说明Y中含有MnO2,红色不溶物为铜,说明反应后有Cu生成,说明Y中含有的CuO与酸反应生成的CuCl2被置换出来了,可说明Y中还含有Fe,所以Y中含有Fe、CuO、MnO2;③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沉淀;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广范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一定含有K2CO3,可能含有KCl,由以上分析可知X中一定含有Fe、CuO、MnO2、K2CO3,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O、KCl。
答案选B。
2.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和X组成简单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Y原子核外K、M层上电子数相等,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Z>R>XB.Y3X2是含两种化学键的离子化合物C.X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D.X和Z的气态氢化物能够发生化合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R和X组成简单分子的球棍模型,可推出该分子为NH3,由此得出R为H,X为N;由“Y原子核外K、M层上电子数相等”,可推出Y核外电子排布为2、8、2,即为Mg;因为Z的原子序数大于Y,所以Z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由“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可确定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从而推出Z为S。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静置上层为橙色裂化汽油可萃取溴B分别向相同浓度的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中通入H2S 前者无现象,后者有黑色沉淀生成Ksp(ZnS)>Ksp(CuS)C 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有白色沉淀生成酸性:H2SO3>HClOD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有白色不溶物析出Na2SO4能使蛋白质变性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碳碳键,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作萃取剂,故A说法错误;B.Ksp小的先生成沉淀,前者无现象,后者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硫化锌的溶度积大于硫化铜,故B正确;C.ClO-具有氧化性,能将SO2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不能说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故C错误;D.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会有白色沉淀,原理为蛋白质的盐析,故D错误;答案:B。
2.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gS8与S6()的混合物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N AB.1L1.1mol• L-1H2C2O4溶液中含C2O42-离子数为1.1N AC.2molNO与2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N AD.标准状况下2.4L氯气与甲烷的混合气体,光照时充分反应生成HCl分子数为N A【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S8与S6()分子中分别含有8个和6个S-S键,1个S对应1个S-S共价键,由于32 g S8与S6()的混合物中含硫为1mol,则该混合物中含1mol S-S键,A选项正确;B.因为草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出C2O42-,所以L 1.1 mol·L−1 H2C2O4溶液含C2O42- 离子数小于1.1N A,B 选项错误。
C.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2mol O2充分反应,这是一个可逆,转移的电子数小于4N A,由于NO不足,更小于8N A,C选项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2.4 L氯气与甲烷混合气体,光照时充分反应,由于无法知道氯气、甲烷各为多少量,所以生成HCl分子数无法计算,D选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A选项在判断时明确S8与S6()分子中分别含有8个和6个S-S键,两者混合后一个S对应1个S-S共价键是解答的关键。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用单晶冰糖的主要成分是单糖B.硫酸亚铁可用作袋装食品的脱氧剂C.用水玻璃浸泡过的纺织品可防火D.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具有胶体性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属于二糖,A错误;B.硫酸亚铁里的铁元素为+2价具有还原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可以用于袋装食品的脱氧剂,B正确;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不易燃烧,用水玻璃浸泡过的纺织品可防火,C正确;D.气溶胶是胶粒分散到气态分散剂里所得到的分散系,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性质,D正确;答案选A。
4.加入少许下列一种物质,不能使溴水颜色显著变浅的是A.Mg粉B.KOH溶液C.KI溶液D.CCl4【答案】C【解析】【分析】溴水溶液与氯水溶液成分相似,存在平衡Br2+H2OƒHBr+HBr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Mg 与溴水反应生成无色溶液,颜色变浅,故A 不符合题意;B .KOH 与溴水反应生成无色溶液,颜色变浅,故B 不符合题意;C .溴水与KI 发生反应生成碘,溶液颜色加深,故C 符合题意;D .溴水与四氯化碳发生萃取,使溴水颜色显著变浅,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5.利用菱锰矿(主要成分是MnCO 3,含少量A12O 3、Fe 2O 3、FeO 、CaO 、MgO 等)为原料制备MnO 2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25℃时,()()()-3-10-11sp 2sp 2sp 2K MnF =5.310K CaF =1.510K MgF =7.410;;⨯⨯⨯②相关金属离子()n+-10c M=0.1mol L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pH 范围如下:(1)“除杂1”中加入适量MnO 2的作用是____,应调节溶液pH 不小于____。
(2)“除杂2”的主要目的将Ca 2+、Mg 2+转化为相应的氟化物沉淀而除去,除去Ca 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
(3)“沉锰”中生成Mn (OH )2'MnCO 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母液”经加热等系列操作后可返回“____”工序循环使用。
(4)以MnSO 4-(NH 4)2SO 4为电解质溶液,利用下图装置可同时制备金属锰和MnO 2。
离子交换膜a 为____,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
【答案】把Fe 2+氧化为Fe 3+ 5.2 MnF 2(s)+ Ca 2+(aq)ƒ Mn 2+(aq)+ CaF 2(s) 3.53×1072Mn 2++3CO 32-+2H 2O= Mn(OH)2·MnCO 3+2HCO 3- 焙烧 阴离子交换膜 Mn 2+-2e -+2H 2O=MnO 2+4H + 【解析】 【分析】根据流程图,“酸浸”后的溶液中含有Mn 2+、Al 3+、Fe 2+、Fe 3+、Mg 2+、Ca 2+,加入适量MnO 2把Fe 2+氧化为Fe 3+,调节pH ,除去Al 3+、Fe 3+,加入MnF 2除去Mg 2+、Ca 2+,滤液中通入碳酸铵溶液沉锰。
【详解】(1)二氧化锰具有氧化性,“除杂1”中加入适量MnO 2的作用是把Fe 2+氧化为Fe 3+,为使Al 3+、Fe 3+沉淀完全,应调节溶液pH 不小于5.2。
(2)“除杂2”的主要目的将Ca 2+、Mg 2+转化为相应的氟化物沉淀而除去,除去Ca 2+的离子方程式为MnF 2(s)+ Ca 2+(aq)ƒ Mn 2+(aq)+ CaF 2(s),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2222-3-10222Mn Mn F sp sp CaC MnF 5.310CaF 1.5F 10ac c c K K K c c c ++-++-⨯===⨯==3.53×107。
(3)“沉锰”是MnCl 2与碳酸铵反应生成Mn(OH)2·MnCO 3,根据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 2++3CO 32-+2H 2O= Mn(OH)2·MnCO 3+2HCO 3-,“母液”含有氯化铵,经加热等系列操作后可返回“焙烧”工序循环使用。
(4)以MnSO 4-(NH 4)2SO 4为电解质溶液制备金属锰和MnO 2。
根据图示,离子透过交换膜向阳极移动,离子交换膜a 阴离子交换膜,阳极锰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电极反应式为Mn 2+-2e -+2H 2O=MnO 2+4H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B .苯的密度比水小,但由苯反应制得的溴苯、硝基苯的密度都比水大C .聚合物()可由单体CH 3CH =CH 2和CH 2=CH 2加聚制得D .1 mol 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 mol CH 3CH 2OH 和2 mol CO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它们的熔沸点均不相同,A 正确;B .苯的密度比水小,溴苯、硝基苯的密度都比水大,B 正确;C .根据加聚反应的特点可知,CH 3CH =CH 2和CH 2=CH 2可加聚得到,C 正确;D .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D 错误。
答案选D 。
7.既有强电解质,又有弱电解质,还有非电解质的可能是( ) A .离子化合物 B .非金属单质C .酸性氧化物D .共价化合物【答案】D【详解】A.由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能导电,故一定是电解质,不能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酸性氧化物绝大多数是非电解质,少部分是电解质,且是电解质中的弱电解质,无强电解质,故C错误;D.若共价化合物能在水溶液中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而导电,则为电解质,若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则为非电解质;是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可能是强电解质,也可能是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应注意的是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电解质。
8.t℃时,已知PdI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时PdI2的K sp=7.0×10-9B.图中a点是饱和溶液,b、d两点对应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C.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I固体,溶液由a点向c点方向移动D.要使d点移动到b点可以降低温度【答案】C【解析】【详解】A. 在t℃时PdI2的K sp=7.0×10-5×(1×10-4)2=7×10-13,故A错误;B. 图中a点是饱和溶液,b变为a铅离子的浓度增大,即b点不是饱和溶液,d变为a点要减小碘离子的浓度,说明d点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 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I固体,即向溶液中引入碘离子,碘离子浓度增大,PdI2的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铅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由a点向c点方向移动,故C正确;D. 沉淀溶解的过程为断键过程,要吸热,即正反应沉淀溶解过程吸热,要使d点移动到b点,即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即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仍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
9.用滴有酚酞和氯化钠溶液湿润的滤纸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b极附近有气泡冒出B.d极附近出现红色C.a、c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D.甲中铁棒比乙中铁棒更易腐蚀【答案】A【解析】【分析】甲构成原电池,乙为电解池,甲中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乙中阴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导致阴极附近有大量OH-,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b极附是正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所以无气泡冒出,故A错误;B、乙中阴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导致阴极附近有大量OH-,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故B正确;C、a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极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c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甲中铁是原电池的负极被腐蚀,而乙中是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所以甲中铁棒比乙中铁棒更易腐蚀,故D正确;故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