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5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2分)1.清晨,我们面向太阳看日出,此时我们的影子朝向()方;傍晚,我们再次面向太阳看日落,此时我们的影子朝向()方2.在阳光下探索影子的秘密时,我发现影子总是在()的一侧。
(选填“背光”或“向光”)3.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是通过观察影子的()和()来计时的。
4.地球上有()大洲以及四个大洋,四个大洋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5.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地区以()为主,北极地区以()为主。
(选填“陆地”或“海洋”)6上半月月相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新月()()凸月()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24分)1.做产生影子的模拟实验时,我们可以用()模拟太阳。
A.镜子B.手电筒D.箱子C.皮球2.下午旗杆影子的长短是变化的,从中午到傍晚,影子()A.由短逐渐变长B.由长逐渐变短C.无法判断3.早晨,同学们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为65米,一段时间过后,这棵树的影子长度可能是()A.8米B.5米C.6.5米4.夜晚,小明经过一盏路灯,他的影子变化将是()A.逐渐变短B.先变长后变短C.先变短后变长5.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6.地球仪上,指示南北方向的是()A.经线B.纬线C.赤道7.地球仪上,地轴的上端是(),下端是()。
A.南极北极B.北极南极C.北极北回归线8.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A.陆地B.海洋9.中国位于( )A.欧洲西部、大西洋东部B.非洲南部、印度洋北部C.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10.月相最圆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农历( )A.初一B.初七或初八C.十五或十六D.三十11.月相变化是由于( )而发生的。
A.地球公转B.月球公转C.月球自转12.王伟同学在农历二十三看到的月相是AB C三、判断题。
(每题1分,共10分)1.在不同的季节,正午阳光下旗杆影子的长度是不同的。
( )2.影子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25分)1、动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温度、等。
2、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3、由多条食物来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___。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5、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6、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的。
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7、青蛙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是。
8、我国的珍稀动物有、、等。
二、判断题:(20分)1、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2、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3、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4、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6、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7、草丛、森林、湖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群落。
()8、大多数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的。
()9、绿豆种子发芽和绿豆芽的生长都可以不需要阳光。
()10、在养鱼池里种些水草,能为草鱼提供食物,还能给鱼提供氧气。
()三、选择题:(20分)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3、苹树不宜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B、二个C、三个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6、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 )。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品不是由塑料制成的是()。
A.鼠标外壳B.饮料瓶C.易拉罐2.下列是利用材料漂浮能力的物品是()。
A.轮船B.泡沫救生圈C.保温杯3.下列材料中,属于漂浮材料的是()。
A.石头B.铁C.泡沫D.陶瓷4.下列材料中,不能浮在水面的是()。
A.木块B.塑料块C.玻璃块5.下列物品属于导热性比较强的是()。
A.塑料勺B.铁勺C.木勺D.瓷勺6.下面哪些现象是利用了材料的导热性?()A.快递海鲜,加冰块,用泡沫箱密封B.用陶瓷材料制作茶杯C.骑摩托车戴手套D.夏天吹风扇7.下列最容易导热的金属是()。
A.银B.铜C.铝D.铁8.救生圈的材料必须具备下列特点中的()。
A.漂浮能力B.不导电C.不导热D.硬度高9.厨房用的爆炒锅锅体适合选择下列材料中的()。
A.玻璃B.铁C.石头10.有人落水,想要救他,可以扔给他可以利用的东西。
以下哪种可以选择?()A.粗木棍B.衣服C.纸板11.䁔气片运用了材料的什么性能?()A.导热性B.保温性C.漂浮能力12.下面的做法有助于保温的是()。
A.电动机外壳用金属材料制成多片状B.冬季人们穿上棉衣或羽绒服C.电视机的后壳上制有许多小孔13.冬天,园林工人要给树穿上“外衣”是为了()。
A.美观B.舒适C.保温14.下列现象主要运用了材料的保温性的是()。
A.救生圈B.炒勺C.棉被15.下列现象不是运用了材料的导热性的是()。
A.䁔气片B.大棚保温C.烧水壶二、填空题16.自然状态下,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滑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
这样的材料是( )。
17.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
一般( )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强。
18.保温的原理,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 )的散失。
19.不同的材料,保温效果有差别,金属比木头的保温性( )。
20.棉被和棉衣里有棉花,棉花的导热性差,而且棉花的缝隙里充满了( ),它不容易导热。
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12 分)1.清晨,我们面向太阳看日出,此时我们的影子朝向()方;傍晚,我们再次面向太阳看日落,此时我们的影子朝向()方2.在阳光下探索影子的秘密时,我发现影子总是在()的一侧。
(选填“背光”或“向光”)3.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是通过观察影子的()和()来计时的。
4.地球上有()大洲以及四个大洋,四个大洋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5.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地区以()为主,北极地区以()为主。
(选填“陆地”或“海洋”)6 上半月月相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新月()()凸月()二、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24 分)1.做产生影子的模拟实验时,我们可以用()模拟太阳。
A.镜子B.手电筒D.箱子C.皮球2.下午旗杆影子的长短是变化的,从中午到傍晚,影子()A.由短逐渐变长B.由长逐渐变短C.无法判断3.早晨,同学们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为65 米,一段时间过后,这棵树的影子长度可能是()A.8 米B.5 米C.6.5 米4.夜晚,小明经过一盏路灯,他的影子变化将是()A.逐渐变短B.先变长后变短C.先变短后变长5.上午10 点和下午4 点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6.地球仪上,指示南北方向的是()A.经线B.纬线C.赤道7.地球仪上,地轴的上端是(),下端是()。
A.南极北极B.北极南极C.北极北回归线8.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A.陆地B.海洋C.冰川9.中国位于()A.欧洲西部、大西洋东部B.非洲南部、印度洋北部C.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10.月相最圆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农历()A.初一B.初七或初八C.十五或十六D.三十11.月相变化是由于()而发生的。
A.地球公转B.月球公转C.月球自转12.王伟同学在农历二十三看到的月相是三、判断题。
(每题 1 分,共10 分)1.在不同的季节,正午阳光下旗杆影子的长度是不同的。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质量测试题热传递(二)(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冬季穿上羽绒服会感觉很暖和,主要是因为羽绒服()。
A.颜色深,吸收热量多B.羽绒之间有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C.羽绒会产生热量2.冬天,人们利用电暖气烤手,主要是应用了()。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3.炊具把儿一般用()做成。
A.铜B.不锈钢C.塑料4.夏天,雪糕用棉被盖起来比暴露在阳光下要()。
A.融化得快B.融化得慢C.融化得一样快5.在制作保温杯的时候,都要把杯子做成真空的,即抽空双层杯壁之间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轻重量B.防止传热C.加快热传导6.热传递的方向()。
A.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B.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向温度高的物体C.从质量大的物体传向质量小的物体7.用手摸1号水杯感到热,摸2号水杯感到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将热分别传给1号水杯和2号水杯B.1号水杯将热传给手,手将热传给2号水杯C.手将热传给1号水杯,2号水杯将热传给手8.暖气片做成一片一片的原因是()。
A.为了美观B.便于运输C.加大暖气片内部的热水与暖气片的接触面积,加大暖气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热传导和热对流9.下列事例中,属于传导的是()。
A.用烤火炉烤火B.暖气片放在地面上C.用热水袋暖手10.要让冰在箱子中保存更久不融化,这个箱子。
A.需要用手摸上去冰冷的材料做成B.需要用手摸上去温暖的材料做成C.需要用热的良导体做成,让冰把热快速释放出来11.照图组装实验装置,(其中①号是一整根铁棒,①号、①号两根铁棒是断开的,分别隔着水和空气;铁棒的右端贴有感温变色纸),用酒精灯加热三根铁棒的左端,加热一会后发现()号铁棒的感温变色纸最先变色。
A.①B.①C.①12.下列物质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是()。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质量测试题太阳、地球和月球(一)(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颗()的星球。
A.土黄色B.五颜六色C.蔚蓝色2.古人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明了()。
A.地动仪B.指南针C.日晷D.水轮机3.月球的万有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因此,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如果你在地球上能举起60千克的物体,而到了月球上你将能举起()千克的重物。
A.10B.60C.3604.日晷是古代重要的()工具。
A.测重B.计时C.测温5.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会经历()的过程。
A.长-短-长B.短-长-短C.长-长-短6.当我们看到的月相是下图样子时,这一天应是农历的()。
A.十五或十六B.二十二或二十三C.初七或初八7.下面三幅图中,()的影子方向是正确的。
A.B.C.8.月球是绕着()转动的。
9.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A.长→短→长B.短一短→长C.短→长→短D.长→长→短10.下列关于太阳与影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太阳照射下,人和物体都会产生影子。
B.一天中,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不会发生改变。
C.早上在太阳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都在西边。
D.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计时的。
11.下图是(),它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
A.日晷B.指南针C.地动仪12.从太空中看去,地球表面的颜色大致是由蓝色、绿色和黄色相间分布而组成的。
据科学家分析,一般情况下蓝色的是()。
A.陆地B.海洋C.冰川二、填空题13.我们生活在( )洲,地球上最大的洋是( )洋、最小的洲是( )洲。
14.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自己的影子,我们发现自己的影子在不同时间是______的。
15.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 )的变化,其变化周期大约是( )天半。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
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植物的根扎在哪里?
A. 地下
B. 地上
C. 空中
答案:A
2. 叶子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A. 吸收水分
B. 吸收阳光
C. 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C
3. 哪个部分主要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 根部
B. 叶子
C. 茎
答案:B
二、填空题
1. 植物的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水分、养分和阳光
2. 叶子上的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工厂。
答案:叶绿素
3. 根的主要作用是吸收______和______。
答案:水分和养分
三、简答题
1. 请解释一下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能量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的叶子中的叶绿素吸收阳光,并利用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解成氧气和葡萄糖。
葡萄糖是植物的养分和能量来源。
2. 请解释一下植物的根的作用。
答案:植物的根主要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部不仅将植物稳固在地面上,还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将其输送到植物的茎和叶子中供植物使用。
四、判断题
1. 植物的叶子主要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正确
2. 植物的根扎在地下。
答案:正确
3. 植物的茎主要吸收水分和养分。
答案:错误。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第五单元作业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30分)1.向性运动是指植物生长的()、()、()、向地性等。
2.食物链都是从()开始到凶猛的()终止。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4.完整的新鲜葱叶不容易被吹弯的原因是它的形状是()。
完整的新鲜韭菜叶容易被吹弯的原因是它的形状是()。
5.传说鲁班上山时,不小心被一种边缘有齿的树叶划破了手指,鲁班从而得到启发,发明了木工用的()。
6.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的土壤中,骆驼能在干旱、松软的()中行走多日。
7.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叫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包含的植食性动物或草食性动物是(),肉食性动物是()。
二、我会选(每题2分,共20分)1.窗台边的花草()A.对称的生长B.靠窗户那边的长得快C.背对窗户那边的长得快D.都不对2.直升机的发明创造是受哪种动物的启示()A.蝙蝠B.蜻蜓C.鹰D.青蛙3.下列动物中最不怕冷的是()A.大象B.长颈鹿C.北极熊D.鲨鱼4.下列植物中不属于我国珍稀植物的是()A.银杉B.银杏C.水杉D.小麦5.小明把一粒发了芽的大豆种子,种在潮湿、温暖的土壤中。
小明故意使豆芽的根部向上。
经过几天后,小明会发现()A.大豆的根向上生长B.大豆的根向下生长C.大豆的茎和叶向下生长D.以上都有可能6.下面这几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黄鼠狼-→鸡-→蜗牛B.油菜花-→蜜蜂-→蜘蛛C.棉花-→七星瓢虫-→蚜虫D.庄稼-→田鼠-→蛇-→麻雀7.我国研制的“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船上安装的照相机,一次能拍上千张清晰地照片,这种相机是模仿()成的。
A.蝙蝠的眼B.蛙眼C.蝇眼D.鱼眼8.下列四种动物中不属于珍稀动物的是()A.朱鹮B.褐马鸡C.大鲵D.蜜蜂9.据报导,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对环境的破坏10.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狼B.羊C.草D.光三、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20分)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一、填空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
2、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约1120克。
3、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
4、大脑的表面像(),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5、大脑的软硬像();颜色是()的。
6、大脑有管理人的()、()、()、()、()、()、()等功能,所以被称为()。
7、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的关系。
即()支配()身体的运动,()支配()身体的运动。
8、人的大脑中,()偏重于管理()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偏重于管理()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9、()和()合称为()。
10、大脑是是高级神经中枢;()是(),可完成简单的()活动,如膝跳反应。
11、(神经)分布于(),有()的作用。
12、从脑发出的(),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从脊髓发出的(),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
13、()、()、()、()、()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分布在这些器官里的()将接受到的各种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入(),人就有了各种()。
14、()是()的感觉器官。
()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送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
15、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来自()。
16、()是()的感觉器官。
()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
17、()和()密切相关,嗅觉能增强味觉的感受。
18、人体的各种感觉是()。
二、选择1、()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A传入神经 B传出神经2、脊髓位于()里A头骨 B脊柱 C身体各处3、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的感觉器官是()A耳朵 B眼睛 C皮肤4、经常思考问题,可以使()发达、灵活A大脑 B脊髓 C神经三、判断1、人大脑的平均质量约为 1400 克。
()2、人大脑的表面是十分光滑的。
()3、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对身体的管理是同侧关系。
()4、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科学第5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国科学家()提出了(),依据是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都有一种叫做()的化石。
2、()是有依据的猜测,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开始的。
3、()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二是()。
4、()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5、、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是()实验。
6、对比实验有()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二、判定题。
1、一种探究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
()
2、假设不需要证据来验证,所有的假设都准确的。
()
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端的。
()
4、搜集证据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
5、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
6、做科学实验,要学会节制变量。
()
7、同一个实验可能既具有模拟实验,又具有对比实验的性质。
()
8、在同等条件下,搅拌的次数越多,溶解得越快。
()
9、所有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正确的。
()
10、实验只有两种类型。
()
11、做对比实验可以改变几个因素。
()
三、问答题
1、什么叫模拟实验?什么叫对比实验?
答:
2、做对比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答:
3、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各举3个例子)
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
对比实验有:
3、提出一个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设。
答:
4、假如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天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纪该有多大?
答:
5、人们根据生锈原因,想出来很多的防锈的措施,你知道这些方法由什么科学道理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