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们周围的空气
- 格式:doc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 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①、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 。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 ,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 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 ]。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 ,氧气[O 2] [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CO 2]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 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 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 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 , , ,]]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 [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 [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点燃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 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通过红磷与空气中的氧化反应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522254O P O P −−→−+点燃)我们可以观察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他们都是纯净物。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总结: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1%。
2.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氧气、氮气等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污染空气。
二、氧气氧气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 氧气。
在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183°C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C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 钢瓶 中。
硫与氧气的反应: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S+O 2−−→−点燃SO 2】 (二氧化硫SO 2具有刺激性气味)铁与氧气的反应: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Fe 3O 4)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3Fe +2O 2 = Fe 3O 4】**可燃物在氧气里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我们发现,氧气与磷,硫,铁的反应的特点,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占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化学性质不2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NO2等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1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⒈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⒉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⒊实验中小于1/5原因:⑴装置漏气;⑵红磷量不足;⑶未等白烟完全消失就打开弹簧夹。
⒋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考点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⒈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考点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烟尘(可吸入颗粒物)PM2.5⒉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⒊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6 ★氧气的化学性质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注意点(见下表)考点7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⒈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⒊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有氧气参△MnO 2 △MnO 2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⒋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空气新课导入在很久以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我们曾经学习过一个小故事:小狐狸卖空气。
当时小狐狸去到了城里,却因为空气污染患上了病,但是小狐狸回到山里之后却因祸得福发现了一个大大的商机,去城里卖空气!随后小狐狸果然生意兴隆,很多人因此收益,但是之后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城里的环境也变的越来越好,小狐狸终于“关门”了。
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注意爱护环境。
讲解课本里面提到了:拉瓦锡对于空气成分的实验。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我们想一想: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1.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2.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N2:除了保护气体还有在硝酸和氮肥。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通常很不活泼。
我们来看红磷燃烧试验问题:右边的是装置图,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实验各个装置的名称2.实验装置止水夹的作用3.怎么判断出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标准)这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化学方程式:问题:①如果在课本实验中用蜡烛代替红磷,可不可以?为什么?②如果打开止水夹之后,液面小于集气瓶的五分之一或者大于五分之一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答:①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插入燃烧匙太慢或者没加紧弹簧夹,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④开始的时候没有夹或者没有夹紧止水夹1、空气的污染源污染物有害物质大致分成两大类:粉尘和有害气体。
1(2012.娄底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探究,邀请你一同参加。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配套装置
....是或。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请写出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
(4)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
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填字母序号)。
3(2012.上海市)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KClO3与1.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 g KClO3与1.0g 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 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 2体积 Ⅰ
50.0g 1% 0.1g 9 mL Ⅱ
50.0g 2% 0.1g 16 mL Ⅲ 50.0g 4% 0.1g 31 mL
本实验中,测量O 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4.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探究。
(1)小明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制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前小明同学先向仪器A 中加入水,然后将导气管放入水槽中,并打
开仪器A 的活塞,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
该实验操作的目的
是 。
(2)小红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CuSO 4溶液、动物某些脏器中含有的物质等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动物脏器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酶是 (选填序号填空: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
实验证明,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CuSO 4溶液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CuSO 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 2O 、Cu 2+、SO 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 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
小红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①小红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a.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溶液几乎没
有气泡放出实验证明,起催化作用
的是。
b.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溶液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③如果确定CuSO4是催化剂,还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5.(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I装置制取蒸馏水,仪器a的名称是,冷水应从进出.
②装置II是实验室经常用于固体药品称量使用的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将称量物放在
(选填(左盘)或“右盘”);如果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且将称量物放反,则所称的样品质量的数据比实际值(选填“大”、“不变”或“小”).
③装置III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仪器b的名称是;若用MnO2与H2O2制氧气,MnO2在反应中的作用是;(选填“能”或“不能”)用此收集装置的收集方法收集CO2.
6.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_(填序号)
①CO ②CO2③SO2 ④NO2
(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酒精④煤
(3)我市从4月1号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
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__________,这是汽油________燃烧产生的。
(4)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④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3.山西)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8.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甲烷 C.硫粉 D.红磷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Na2O2
C. SO2
D. NO2
10.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
B.液态氮
C.干冰
D.高锰酸钾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SO4
B.O2
C.Na2CO3
D.Al2O3
12.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食品防腐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14.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15.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铜丝换成木炭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16.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17.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红磷
C. 铁丝
D. 硫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