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儿童诗两首
- 格式:doc
- 大小:20.78 KB
- 文档页数:5
儿童诗两首1. 《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像钩钢,
装饰了我们的夜晚。
小星星闪烁不停,
带给我们温馨的梦。
让我们快乐入眠,
希望明天更加美好。
2. 《小草儿》
小草儿绿又嫩,
吹着微风摇来摇去。
逗得小鸟儿欢笑起,
在天空飞翔自在。
小草儿地下钻出头,
它们是大地的宝贝。
雨水滋润它们成长,
阳光照耀它们荣耀。
儿童诗歌展现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启发儿童的思维和情感发展。
以上两首儿童诗以简洁明
了的语言描述了小星星的美丽和小草儿的成长,给予儿童一种纯真、温馨、快乐的感受。
《儿童诗两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主题:永远的童年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2)基于阅读学习默读,诵读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童年的美好;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并能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2.教材分析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
《我想》写了儿童一连串神奇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3.学情分析儿童诗浅显易懂,学生对儿童诗极其感兴趣,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仿写有点儿难度,但鼓励他们大胆得说,一个小节也可以。
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积累“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通过朗读儿童诗,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尝试写一节或一首儿童诗。
评价任务:1.通过听录音读、教师范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词语盘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词语盘点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
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课文《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童年的水墨画》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句子赏析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
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
9.儿童诗两首
《我想》
高洪波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名师教案《儿童诗两首》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1.歌曲导入:(出示课件:《童年》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曲,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会想到幸福的童年生活……)是啊!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的生活,去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2.齐读课题:第9课《儿童诗两首》。
[设计意图]用《童年》歌曲导入,亲切熟悉的乐曲会引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品读《我想》,鉴赏意境1.初读诗文,总体感知。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
你听出了些什么?(2)自读诗文,自主感悟。
你读懂了些什么?[设计意图]配乐范读,意在通过老师的示范读尽快把学生带入诗文意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文的欲望;自读诗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实现阅读的多样解读。
2.再读诗文,理解内容。
(1)师导学第一节:①齐读第一节,想想作者都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去写的。
②(课件出示导读思路)我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③师生总结写作思路: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牵着……悠出……歌唱。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再现诗文内容):一棵桃树,枝繁叶茂,一只小手抚摸着桃树枝,突然,桃花苞长出来了,金灿灿的太阳出来了,春天来临了!④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他想和桃树桃花一样迎接春天的到来……)(2)生自学第二至五节。
9岁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首
9岁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背诵以下四首经典之作,这些诗词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
审美能力。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通过这首诗,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用简单的词汇表达深厚的情感。
2.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
景的赞美。
这首诗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世界的好奇。
通过背诵这首诗,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来抒发自
己的情感和抱负。
4. 《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以江边的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位渔翁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情景。
这首诗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孤独与坚韧的精神。
背诵这些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记忆力,还能让他们在欣赏古代文学的同时,学习到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唐诗三百首大全8~9岁古诗唐诗三百首大全(适合8~9岁儿童)古诗和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既富有艺术性,又能够启发孩子们对于语言和文学的兴趣。
对于8~9岁的儿童来说,了解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古诗唐诗,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适合8~9岁儿童阅读的古诗唐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以上是一些适合8~9岁儿童阅读的古诗唐诗,它们内容简单易懂,可以通过读诗鉴赏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阅读古诗唐诗不仅能够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对于诗歌和文学的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唐诗,孩子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注重押韵和韵律,能够培养孩子们对于语音的敏感性和节奏感。
孩子们可以逐渐学会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古诗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适合8~9岁的儿童阅读。
通过欣赏古诗唐诗,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开拓思维,提高对于文学的欣赏能力。
《儿童诗两首》的课文原文《儿童诗两首》的课文原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到的古诗有很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儿童诗两首》的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诗》的课文原文篇1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童年的水墨画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儿童诗》的课文原文篇2我想把身体装在大树里,种在春天的'田野上,让小鸟在我的枝头歌唱,长啊,长——大地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头发接在柳树的柳絮上。
飘在微风中,感受微风的轻柔,飘啊,飘——飘到遥远的那方。
我想把眼睛装在飞机上。
看飞机穿过云层,在朵朵白云中飞翔,望啊,望——看出蓝天下的精彩。
我想把我自己融入到蓝色的大海里。
变小鱼,四处游动,变海草,四处摇摆。
成为海龟和海豚,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游啊,游——畅游整个大海。
不过,畅游整个大海,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儿童诗》的课文原文篇3 我想把头发种在春天的大地上。
带着无尽翠绿,长成可爱的小草,晃啊,晃——晃出春日的乐章。
我想把耳朵装在大大的白云上。
9儿童诗两首
9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9儿童诗两首我想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眼睛――装在风筝上自己――种在土地上
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1.在双
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
师:童年是
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
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
教
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
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
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
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
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
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目标: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
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
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
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1.教师念范文《童
年趣事》。
(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1.教师
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
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1.学生自改。
在自
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
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
二次作文。
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
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
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
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
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
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
动。
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
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