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73.00 KB
- 文档页数:7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基因重组?学习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新知探究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
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又叫做或。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
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
基因的针线是指。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
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七、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比较拓展延申基因工程技术一、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依据(1)DNA是遗传物质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从细菌到高等动物和植物,直至人类,它们的基因都是一个具有遗传功能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
而所有生物的DNA 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
因此,不同生物的基因(DNA片段)原则上是可以重组互换的。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优秀7篇)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也是本节要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并未明确指出本章要讲述基因工程的内容,考虑到本章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学生达成上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本节还将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作为教学目标。
二、--思路第一课时--流程图如下。
第二课时--流程图如下。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和音像资料展示基因工程产品,如种子、水果、疫苗或药物等,引入课题。
教师利用问题探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为什么能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推测这种嫁接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嫁接对品种的改良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从杂交育种的局限性切入,人类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定向改变生物。
说明本节教学目标。
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引发思考。
你的想法很好,可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你的设想呢?教师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等。
并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能想像这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嫁接’工作在分子水平的操作,其难度会有多大吗?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dna片断其末端可以用连接酶来缝合(参考教科书插图6?4)。
这样剪切拼接就可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
将学生分成4个人一组,发给所需材料,可将构建模型的文字指导(参见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6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复印后发给各组。
教师提出问题:1.在制作模型时用到的工具(剪刀和不干胶)各代表什么?比较剪切后的dna片断的末端切片,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呢?2.回顾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每一步的操作和所用到的工具以及形成的产品,你对重组dna 的操作有什么新的理解?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重组后的dna分子还需要特殊的搬运工具运载到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动植物细胞)中。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领域,涉及对生物遗传信息的理解和操作,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术;了解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科技发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技应用观。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质量、小组讨论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基因工程知识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知识巩固题和应用案例分析题,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期末考试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综合评价学生对基因工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引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工程的操作技术如DNA 的提取、纯化、切割、连接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如基因诊断、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基因工程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合理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及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在课程结束前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基因工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基因工程知识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知识巩固题和应用案例分析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课题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设计者:长治六中宋庆丽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其中基因工程的原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又包括了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操作步骤。
只有在了解了基因工程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此项技术的应用,进而更深入的思考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基因工程是在杂交育种及诱变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出的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技术。
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技术,在高中阶段不可能直接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片及动画的形式来呈现这一动态过程。
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样一个分子水平上的技术,在头脑中也能呈现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节课以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为主线,穿插基因工程工具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及其概念,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
2.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内容标准: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基本原理。
2.描述基因工程的概念。
3.说出基因工程的工具、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1.能根据老师的实例讲解以及在掌握基因工程工具、步骤的基础上能解决新的问题。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情感目标】1.在学习了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注人类健康,上升到伦理方面的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基因工程的概念;(2)基因工程工具的特点和功能;(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4)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安全性难点:(1)基因工程工具的特点和功能(2)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步骤四、教学课时 1个课时(40分钟)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借助PPT课件以图片和动态形式进行教学)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和板书,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并进行一定的思考)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能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六、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图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七、教学板书: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实例展示①“剪刀”—限制酶工具②“针线”—DNA连接酶③“运输车”—运载体二、基因工程的步骤剪切连接导入表达三、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重组四、基因工程的应用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min)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两种育种技术,虽然这两种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实践,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局限。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学案基础知识梳理一、基因工程⒈含义⑴操作对象:_______________。
⑵过程:提取某种基因→体外____________→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
⑶目的:按照人们的意愿,_______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⒉原理:基因重组。
⒊特点⑴可以在________生物间进行,即可以将________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________生物身上。
⑵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直接__________改变生物,培育出新品种。
⒋基本工具⑴基因的“剪刀”:指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并在_______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如EcoRI限制酶,只能识别____________的序列,切割位点在_________之间。
⑵基因的“针线”:指________,它能在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形成一定的化学键,将两条DNA片段连接起来,而互补的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连接的。
⑶基因的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______、______等。
质粒主要存在于许多____和_______等生物中,其作用是将______送入受体细胞。
⒌基本步骤⑴过程: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___________。
⑵成功的标志:获得_______________。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⒈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⑴成果: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了______、稳产和具有______的农作物,培育出了具有各种______的作物新品种。
⑵实例:科学家已经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了抗虫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耐贮存的______;耐盐碱的______;抗锄草剂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在畜牧业上培育出了______、______等转基因动物。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学案预习导航情境导入合作用的猪,哪种育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 性? 1•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
2 •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3.比较与DNA 分子有关的几种酶。
4 •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 应用。
5•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一、 基因工程的原理1.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 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 并加以修饰改造, 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 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 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 连接酶、运载体。
(1)基因的“剪刀”是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简称限制酶)。
一种该物质只能识别一种 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 DNA 分子。
例如: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叫 EcoR I 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 GAATTC 的序列,并在 G 和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一(2) 基因的“针线”即 DNA 连接酶,可以“缝合”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构成 的DNA 骨架上的缺口。
(3) 基因工程中,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主复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很小的环状DNA 分子。
3.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课程目标我要能像郴物一样晒晞太阳就町以制造 我所需的营拧而省去取代的麻烦该多好!7^ - 假如有朝一日能培育出像植物一样能进行光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1. 作物育种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 培育各种抗逆性作物新品种。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2.说出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重点);3.阐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重难点);4.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
|预知概念|一、基因工程的原理1.概念(1)操作对象:基因。
(2)操作水平:DNA分子。
(3)优点: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 .3.操作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安全性1.基因工程的应用(1)作物育种:培育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如抗虫棉的培育,不仅减少了农药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药物研制:如生产人的胰岛素,将人体内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 分子重组,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成功表达。
(3)环境保护:利用转基因细菌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分解泄露的石油,处理工业废水等。
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过程评价|1.基因工程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基因工程是在染色体水平上操作的一种技术()3.限制酶和其他酶一样也具有专一性(特异性)()4.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相同()5.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运载体包括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6.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答案 1.√ 2.× 3.√ 4.√ 5.√ 6.√|联想·质疑|★限制酶的“剪切”与DNA连接酶的“缝合”作用。
★转基因抗虫棉,专门破坏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时为什么要用同一种限制酶?提示: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可以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起来。
科学探究1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1.在大肠杆菌中,有一种叫做Eco RⅠ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GAATTC的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高中生物 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2、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自主学习与要点讲解:一、基因工程的原理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就是按照___________,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并加以___________,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___________地改造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该物质能识别________种核苷酸序列,并在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叫EcoRI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_______________的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2)基因的“针线”即____________,可以“缝合”__________和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
(3)基因工程中,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其本质是细胞染色体外的,能够________的很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
3、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基因工程操作的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与___________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的________和________。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1、作物育种: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培育各种抗逆性作物新品种。
第 2 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工程的看法。
2.说出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重点 )3.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重点 )4.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
知识点 1基因工程的原理请认真阅读教材第102~103 页,达成下边的问题。
1.看法: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 重组技术。
平常地说,就是依照人们的意向,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拿出来,加以修饰改造,而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操作水平: DNA 分子水平;操作环境:体外。
4.基本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简称限制酶 )。
①特色:一种限制酶只好辨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②作用位点:磷酸二酯键。
③产物: a.黏性尾端; b.平尾端。
④实例:大肠杆菌的一种限制酶能辨别 GAATTC 序列,并在 G 和A 之间切割,产生两个带有黏性尾端的 DNA 片段,以下图:(2)基因的“针线”—— DNA 连结酶。
①作用对象:两个拥有同样尾端的DNA 分子。
②作用地点: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缺口。
③产物:形成重组DNA 分子。
(3)基因的运载体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③运载体一定具备的条件a.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固保存。
b.拥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便于外源基因插入。
c.拥有标志基因,如:抗性基因,便于进行挑选。
5.操作步骤知识点 2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请认真阅读教材第104~106 页,达成下边的问题。
1.基因工程的应用(1)作物育种①现状:近几年来,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取了高产、稳产和拥有优秀质量的农作物,培养出拥有各样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②实例: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抗虫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该基因能够指导合成一种毒性很强的蛋白质晶体,使棉铃虫等害虫死亡。
科学家将编码这个蛋白质的基因导入作物,使作物自己拥有抵抗虫害的能力。
③意义: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单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并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2课时)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本节知识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的应用”等内容相关,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热点内容之一,常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相综合,以个别填空的形式出题,有时也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什么?2、基因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通过比较,要特别明确基因工程育种比传统育种方法的优越性。
2、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注意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2.教学难点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新知探究一、基因工程的应用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近几年来,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了、和具有的农作物,培育出具有各种的作物新品种。
⑴抗虫棉:是我国基因工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抗虫基因来自。
该基因能够,使棉铃虫等害虫致死。
科学家将编码这个蛋白质的基因导入作物,使作物自身具有虫害的功能。
⑵抗虫基因作物的优点有哪些?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的药品。
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如利用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吸收环境中的,分解泄漏的,处理等。
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⑴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优点有哪些?⑵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缺点有哪些?拓展延伸基因工程的应用、发展及安全性一、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应用重组DNA技术培育具有改良性状的粮食作物的工作已初见成效。
这方面的工作按其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二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集中于有重要农业经济意义的目的基因的分离与改造: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出具有改良的重要经济性状的工程植株;第三阶段的发展方向是培育出具有生物反应器功能的工程植株。
现在已经培育成功了一批分别具有抗病、抗虫和抗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农作物。
例如,应用反义RNA技术培育成功的具有耐贮藏的转基因西红柿已开始在美国投放市场。
利用植物合成微生物甚至哺乳动物的一些特殊蛋白质,例如干扰素、人血清蛋白等也已有—些成功的报道。
从理论上讲,在将来还有可能通过转基因植物生产更多的药用蛋白质。
我们有理由相信,重组DNA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具有光辉的前景的。
重组DNA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注往可以使一个生物获得与之固有性状完全无关的新功能,从而引起生物技术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使人们可以在大虽扩增的细胞中生产哺乳动物的蛋白质,其意义无疑是相当重大的。
将控制这些药物合成的目的基因克隆出来,转移到大肠杆菌或其它生物体内进行有效的表达,于是就可以方便地提取到大量的有用药物。
目前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事例,其中最突出的要数重组胰岛素的生产。
重组DNA技术还有力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
它的影响所及有疾病的临床诊断、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新型疫苗的研制以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研究等诸多科学,并且均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早在基因工程刚刚诞生的时候,它就被迅速地应用于肿瘤发生和细胞癌变理论的研究,为肿瘤诊断、药物治疗、肿瘤转移及其预防等提供了有效的新手段。
这方面的重要突破是发现了致癌基因,弄清了肿瘤的起因。
现在一些靠传统的接种疫苗无法预防的疾病,正在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发展有效的新型疫苗。
还有一些遗传疾病如今已能在胎儿身上得到诊断,而且有希望使囊性纤维化、乳腺癌以及其它一些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的治疗。
1、在医药业的应用(1)转基因细菌生产激素类药物(2)转基因细菌生产抗生素:(3)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疫苗:2. 在工业原料生产上的应用(1)转基因微生物生产高分子多聚物(2)转基因微生物与环境净化和废料再生二、基因工程的安全性㈠基因工程的安全隐患1. 对环境的影响重新组合一种在自然见尚未发现的的生物性状有可能给现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2. 新型病毒的出现制造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或有产生病毒能力的基因的新型微生物有可能在人类或其它生物体内传播。
3. 癌症扩散将肿瘤病毒或其它动物病毒的DNA引入细菌有可能扩大癌症的发生范围。
4. 人造生物扩散新组成的重组DNA生物体的意外扩散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潜在危险。
㈡重组DNA研究的安全准则1. 公众的担忧1973年美国的公众第一次公开表示担心应用重组DNA技术可能会培养出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新型微生物,从而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2. 专家的态度197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考虑到重组DNA的潜在危险,提请Paul Berg博士组成一个重组DNA咨询委员会。
3.制定安全规则1976年6月23日,NIH正式公布了“重组DNA研究的安全准则”。
4. 基因工程的安全措施由于同一地区只种一种作物,造成抗性基因专一化,使得抗性基因所不能对付的病虫害暴发,从而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种植可能会导致被转移基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广泛流动,还可能波及到非目标生物,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生物的推广将使数以千计的品种被淘汰,导致自然界一些食物链切断,生态平衡破坏。
专家认为,经一二十年后,杂草、虫害和病菌适应了环境,使基因工程作物的抗性丧失,则这些特性有可能转给杂草昆虫病菌或某些动物,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超级细菌和超级病毒,从而给人类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1)杂草化问题(2)基因扩散(3)RNA重组的潜在危险控制措施:对转基因生物的控制措施有物理的方法和生物的方法。
物理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严格的管理措施和物理屏障尽量使转基因生物不能从实验室逃逸进入到自然环境里去。
这种措施只能用于控制在实验室里的转基因生物,而且用于控制转基因微生物和通过花粉进行扩散的植物的效力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当转基因动、植物必须用于开放的环境里生产时,物理控制的方法便不再有实际的意义。
根本性的措施还是生物学的控制方法。
即造成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之间的生殖隔离。
如利用三倍体不育的特性,将用于生产的转基因动物或植物成为三倍体,这样,转基因生物在进人到自然环境里后就不可能自行繁殖,因此也就不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
也可以利用生理学原理,如激素诱导等方法使转基因生物不育等。
P1-P4是关于基因工程实验室物理安全防护上的装备规定。
P1级实验室.为一般的装备良好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P2级实验室,在P1级实际室的基础上,还需装备负压的安全操作柜;P3级实验室即全负压的实验室,同时还要装备安全操作柜;P4实验室,是具有前高安全队护措施的实验室。
要求建设专用的实验大楼,周围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留有一定距离的隔离带,细菌操作需带手套进行,以及使用其它必要的隔离装置,使研究者不会直接同细菌接触等等。
生物防护方面:EK1~3级是专门针对大肠杆菌菌株而规定的安全防护标准。
它是依据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率为前提制定的。
EK1级的大肠杆菌菌株,在自然环境中一般都是要死亡的,而符合EK2一3级标准的大肠杆菌菌株,在自然环境中则是无法存活的。
第一个“安全”的大肠杆菌K12菌株,是在1976年由美的Alabama大学的Roy CurrissIII发展出来的。
由于这个菌株是在庆祝美国独立200周年(1776一1976)期间交付使用的,所以被命名X1776菌株。
能够防它在实验室外传播的…安全”特性之一是,该菌株是一种营养缺陷突变体,它必须在有二氨基庚二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二氨基庚二酸是赖氨酸生物合成的一种中间产物,在人类的肠道中并不存在这种物质。
因此,即便X1776菌株偶然被吞食至人类肠道,也不可能存活下去。
X1776菌株安全特性之二是,它的细胞壁十分脆弱在抵浓度的盐离子环境中,甚至只有微量的去污剂的存在,都会造成细胞的破裂而致死。
根据NIH安全准则,在DNA重组实验中,除了使用“安全”的寄主细菌之外,还必须使用“安全”的质粒载体。
这样的…安全‟质粒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应该失去了自我迁移的能力。
2、消费安全用转基因生物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和药品要进入市场,必须进行消费安全性评价。
消费安全评价一般要考虑以下一些主要的方面:⑴导入的外源目标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是否安全,例如用某些细菌的杀虫基因所培育的转基因杀虫作物中,杀虫基因所编码的产物是否会对人类产生毒性作用等;⑵外源目标基因是否稳定,在新的生理条件下和基因环境里,导人的外源目标基因会不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突变;使用的载体是否安全,载体本身是否会编码对人体有害的产物,例如用于人类的基因工程产品一般是应避免使用病毒作为基因载体的;在使用了选择和报道基因的情况下,这些基因是否会产生有害的物质,例如用抗生素作为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在食用后使人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外源基因导入后是否会诱导受体生物产生新的有害遗传性状或不利于健康的成分。
当堂检测1、下列()技术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A.基因工程技术 B.诱变育种技术C.杂交育种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2、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A.干扰素B.白细胞介素C.青霉素D.乙肝疫苗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概述,错误的是( )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生产药品和诊断治疗疾病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C.在畜牧业上主要的目的是培育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被污染环境的净化4、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
关于“基因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增殖和不被扩散的污染D.基因污染因其根植于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所以难以消除5、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6、瑞士科学家培育出的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水稻新品种——“黄金水稻”,可望结束发展中国家人口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的状况(注:β胡萝卜素是形成维生素A的基础材料,维生素A缺乏症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千百万儿童失明和罹患其他疾病的常见原因)。
下图表示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剪切”所使用的酶是。
“剪切”结果使DNA分子片段产生了。
“插入”过程中使用的酶有;“表达”的过程包括和。
(2)在“黄金水稻”培育过程中,能确定“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已成功导入水稻体内的简便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