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量垃圾治理技术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808.74 KB
- 文档页数:3
生活垃圾处置及对策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生活垃圾处置及对策的文献综述一、前言城市垃圾的成分和特性受居民水平、能源结构、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是的垃圾组成成分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地域差异性等特点。
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因为各国对垃圾的处置及其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一般是随国情而异,往往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1。
需要科学合理地研究切合城市当地实际的垃圾处理规划战略,城乡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努力减少和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创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经济前景的优质的城市环境。
垃圾处置的参考文献中,国内外的现状由于起步不同,对于垃圾处置能力和体制的成熟程度也不同。
国外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包括管理法规、政策、标准、管理体制、机构建设、管理战略、处理处置和再生利用等众多方面,纵观我国国内垃圾处置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熟且常用的垃圾处置技术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回收利用技术目前仅在少数几个城市中进行试点工作,应用实例尚不多。
笔者将国内外的参考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分别针对国内、国外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分析,从中阐述这类文章的垃圾处置观点以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一)管理法规体系尽管美国并没签署《巴塞尔公约》,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中环境法规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随着各项法规的颁布和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由几十个法律、上千个条例组成的庞大、完整、严格的环境法规体系2。
美国的环境法1徐国华、隋玉柱、魏玉西:“城市垃圾问题及处理对策”,《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3期。
2James D.Reschovsky,2007,“Market incentives to encourage household waste recycling:Paying for what you throw away”,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主要是由国会颁布,分为“公害防治法”、“天然资源保护法”两大类,此外还有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环境政策法”。
我国垃圾的产量及处理概况一、我国生活垃圾的产量及趋势近2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已由1978年的18%增加到1995年的28%,城市数量由1986年353个增加到2001年662个。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增多、自由市场的开放、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加。
1985年全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4477万t,到2000年已经达到了11819万t,15年增长了164%。
2001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了13470万t,比2000年增长了13.97%。
预计在未来几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保持10%左右高速增长,到2010年我国城市垃圾年产生量将达到2.9亿t。
图1-4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情况[7]。
图1-4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状况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生活垃圾440kg,人均日产生垃圾1.21kg,已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
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城市的人均垃圾产生量较高,小城市相对较低。
二、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城市生活垃圾成分非常复杂,按物理组成可分为纸、橡胶、塑料、金属等18类。
在我国,一般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有机物(主要为厨余垃圾、果皮等)、无机物(主要包括灰土、渣、陶瓷、石块等)、纸、塑料、橡胶、布、木竹、玻璃、金属等九类,其中后七类是可回收废物。
表1-5为中国部分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成分,表1-6为中国部分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
根据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状况,作者总结了三个字来概括垃圾在焚烧时作为燃料的特点:多——多成分和多形态;高——高水分和高挥发分;低——低热值和低固定碳。
1.多成分和多形态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没有进行分类收集,进入垃圾处理场的成分非常复杂,除了厨余垃圾、渣土、砂石、塑料、橡胶、纸张、金属等,部分城市生活垃圾中还混有工业垃圾(包括电子垃圾)和建筑垃圾。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及政策分析一、前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环保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然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和政策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1.传统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传统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
填埋是指将垃圾挖掘深坑后,将垃圾倒入其中,然后覆盖土壤处理,以达到减少垃圾量和垃圾自然分解的目的。
而焚烧则是指将垃圾经过高温燃烧的方式处理,产生能源和灰渣等副产品。
2.现代化垃圾处理技术尽管传统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但是由于其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现代化垃圾处理技术被广泛采用。
现代化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了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
其特点是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环保性好、还能产生出有价值的副产品。
生物处理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垃圾无害化降解。
具体而言,主要分为堆肥、厌氧消化、好氧消化三种方式。
物理化学处理则是指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垃圾分离、净化、利用,系统地提高垃圾资源化的程度,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筛分、分类、磁选、气浮、分离、塑料化、压实等化学方法。
现代化垃圾处理技术不但可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而且还能将垃圾转化为固体燃料、液态和气态燃料等,实现垃圾资源化、能源回收和污染物排放的降低。
三、城市垃圾处理政策1.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政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也逐步得到了政府的关注。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法规,其中主要规定了城市垃圾的分类、储存、运输、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中央政府还对城市垃圾处理实施了一系列补贴政策,鼓励各地采用现代化垃圾处理技术,推广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和利用率等,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优化。
2.欧洲和美国城市垃圾处理政策欧美国家的城市垃圾处理政策相对我国而言更加成熟和完善。
生态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技术的综述生态环境污染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污染,各国不断探索和实施各种治理技术,本文将对生态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技术进行综述。
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针对大气污染,主要的治理技术包括废气治理技术和燃烧设备的优化改造。
废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同时,优化燃烧设备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的目的。
二、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净化水质;化学处理技术则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物理处理技术包括过滤、沉淀等方法,用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提高水质。
三、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通过添加吸附剂、还原剂等物质来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进行修复,达到净化土壤的效果;物理修复技术则通过物理手段将有害物质去除,恢复土壤功能。
四、垃圾污染治理技术垃圾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焚烧处理技术、填埋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焚烧处理技术通过高温焚烧垃圾,减少垃圾体积,减少环境污染;填埋处理技术将垃圾填埋于地下,避免垃圾直接排放;资源化利用技术则是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
通过对以上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综述,可以看出各种治理技术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发展浅析5篇范文第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发展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发展浅析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发展概况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治理中产生的垃圾,而不包括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
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垃圾数量剧增。
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 以上。
全世界每年产生4.9 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 亿吨城市垃圾。
我国工业废渣每年产生量约6.2亿t,历年累积已达60亿t,目前,综合利用率只有40%;城市垃圾年产量约1亿t,历年堆存量已达50多亿吨,并正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
固体废物的增加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据估算,我国由固体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90多亿元。
2000年、200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1.18、1.35亿吨/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
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落后,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需要。
形成一个“垃圾产生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治理费用上升-财政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较晚,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
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三种方法。
现在中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
二、垃圾产生量及其成分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燃料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垃圾组成成分有了新的变化。
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垃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垃圾,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垃圾处理不仅关系到环境卫生和公众健康,也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常见的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和堆肥等。
填埋是最传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垃圾处理方法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将垃圾运到指定的填埋场,进行分层压实和覆盖。
填埋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然而,它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这些土地往往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再被利用。
其次,填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等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焚烧则是通过高温将垃圾燃烧,使其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这种方法能够大大减少垃圾的体积,并且可以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但是,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如果排放控制不严格,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焚烧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对垃圾的热值也有一定要求。
堆肥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垃圾分解转化为肥料的过程。
堆肥处理适合处理有机垃圾,如厨余垃圾和园林垃圾等。
它可以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生产出的肥料可以用于农业生产。
不过,堆肥的周期较长,而且对垃圾的分类要求较高,如果混入了不可降解的物质,会影响堆肥的质量。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近年来,一些新的垃圾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生物处理技术中的厌氧消化。
它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垃圾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这些气体可以作为能源使用,实现了垃圾的能源化利用。
同时,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
还有等离子体气化技术。
这是一种高温、高压的处理方法,能够将垃圾转化为合成气和玻璃体等物质。
合成气可以用于发电或生产化学品,玻璃体则可以作为建筑材料。
等离子体气化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污染小等优点,但目前还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成本较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年增长率高达7%~9%,2000年清运量为1118亿吨,历年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地面积大约5亿痛∙城市陷入垃圾围城之中⑴。
城市垃圾占用大量土地,影响城市景观,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垃圾渗滤液对水体造成污染,焚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影响大气环境,填埋气中的可燃成分是火灾隐患;垃圾场产生大量有害生物,威胁人们的健康。
1 处理现状1.1 处理背景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填埋、焚烧和堆肥。
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焚烧处理占比例较小。
有少量城市垃圾堆放于城乡结合部地区。
由于无害化处理设施与技术不够完善,加上管理粗放,因此,从整体上看,无害化处理率是不高的。
从中国国情看,填埋处理费用省、操作简便,易被决策者接受与采纳。
但是该技术占用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易产生二次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尚无一家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⑵。
1.2 填埋处理现状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消纳城市垃圾,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
在这些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中,一般均设有较完善的防渗系统、渗沥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水分流系统等。
但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渗沥水收集和处理、填埋作业分层压实以及填埋场日常覆盖和终场恢复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1.3 焚烧处理现状焚烧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企业投资进行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设备的开发。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超过2亿吨,位居全球之首。
2.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单一:当前,我国主要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是填埋和焚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填埋和焚烧已经难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
3.生活垃圾分类不到位:我国一些地区推行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有效区分生活垃圾的不同类别。
4.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面临着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机构,城市管理部门对于垃圾处理处置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二、问题分析1.土地资源压力加大:填埋是当前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但是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给城市的土地资源带来很大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成为制约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个主要问题。
2.环境污染严重:填埋和焚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会导致大气污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3.资源浪费严重: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资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分类和回收机制,这些可回收资源大多成为了填埋的一部分。
资源的浪费严重削弱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居民参与不足:垃圾分类的成功需要广大居民的参与和支持,然而当前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还不够。
居民普遍缺乏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对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垃圾分类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