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第二章基本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0
人体解剖学基本组织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人体的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是构成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基本单位,了解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
一、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人体最外层的一层组织,分为表皮上皮和腺上皮。
表皮上皮主要分布在皮肤、口腔、食道等处,它具有保护和感知的功能。
腺上皮则分布在体内各个腺体,如肾脏、肝脏和胃等,它们的功能是分泌物质和调节体内平衡。
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人体最广泛分布的一类组织,包括了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它们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保持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稳定。
软骨组织则包括了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它们在关节和耳鼻喉等部位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
骨组织则是人体的支架组织,由骨细胞和骨基质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三、肌肉组织肌肉组织是人体最主要的运动组织,包括了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平滑肌分布在血管、消化道等内脏器官,它的收缩和松弛调节了内脏器官的运动。
骨骼肌则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肌肉组织,它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
心肌是心脏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具有自主收缩和传导的能力,保证了心脏的正常跳动。
四、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人体传递和处理信息的重要组织,包括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胶质细胞则起到支持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维持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
五、血液组织血液组织是人体液态组织,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供应氧气和排除代谢产物。
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负责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血小板则参与了血液凝固过程,防止出血。
六、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包括了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它们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淋巴组织具有过滤和保护作用,清除体内的废物和病原体,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组织包括了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血液组织和淋巴组织。
解剖学第一章绪论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间质:细胞之间一些不具细胞形态的物质。
人体的九个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器、神经。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前、后:近腹者为前,也称腹侧;近背者为后,也称背侧。
内侧、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为外侧,前臂内侧称为尺侧外侧称为桡侧;小腿内侧称为胫侧外侧称为腓恻。
冠状面也称作额状面第二章基本组织组织:由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或相关)的一类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所组成。
1.上皮组织:由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结构特点:(1)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2)有明显的极性,分为游离面、基底面、侧面(3)一般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被覆上皮:覆盖于除关节腔软骨面以外的所有腔囊器官内表面、体腔面和体表面上皮。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腺上皮:腺细胞组成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分为有管腺(外分泌腺)、无管腺(内分泌腺)2.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分布广泛。
功能: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运输和营养。
结构特点:细胞间质多由基质纤维构成,成分复杂功能多样。
分类:胶体状的固有结缔组织、固体状的固体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组织)、液体状的液态结缔组织(血液)3.肌组织:由肌细胞组成。
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骨骼肌和心肌属于横纹肌,心肌和平滑肌属于不随意肌。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绝缘、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数量为神经元的10到50倍。
神经元分为胞体和突起。
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
神经元可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极神经元也可以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第三章运动系统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
总共206块。
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第一章绪论1 组织:是指人体内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2 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3 系统:在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4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这样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第二章基本组织1 血液:是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
占体重7%~8%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第三章运动系统1 骨骼骨与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称骨骼2 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骨连接3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4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 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
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
6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它的周围部称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髓核7 颅囟:新生儿的颅盖骨骨化尚未全部完成,骨与骨之间还保留有一定面积的结缔组织膜,其中面积较大称为颅囟8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9 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10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11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12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第四章消化系统+1 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往咽的门户2 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3 齿状线(肛皮线):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4 麦氏点:约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此点称麦氏点5 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单位,呈多面棱柱状,主要由肝细胞组成。
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第一章绪论1 组织:是指人体内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2 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3 系统:在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4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这样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第二章基本组织1 血液:是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
占体重7%~8%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第三章运动系统1 骨骼骨与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称骨骼2 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骨连接3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4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 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
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
6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它的周围部称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髓核7 颅囟:新生儿的颅盖骨骨化尚未全部完成,骨与骨之间还保留有一定面积的结缔组织膜,其中面积较大称为颅囟8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9 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10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11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12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第四章消化系统+1 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往咽的门户2 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3 齿状线(肛皮线):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4 麦氏点:约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此点称麦氏点5 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单位,呈多面棱柱状,主要由肝细胞组成。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基本组织一、大纲要求1.理解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及功能2.理解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3.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和纤维的形态特点4.了解网状组织的组成与分布5.了解软骨组织的分类6.了解骨组织的一般结构7.理解血细胞的形态8.理解肌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9.了解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特点10.理解骨肌的超微结构11.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12.掌握突触的概念和结构13.掌握神经纤维的分类和结构特点二、内容概要结构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1.上皮组织被覆上皮分类腺上皮感觉上皮(1)细胞多而密,间质少(2)细胞排列呈膜状结构特点(3)上皮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4)一般没有血管,靠基膜供应营养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2.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分类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变移上皮①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分布稀疏一般结构特点②细胞间质多,包括基质和纤维③形态多样,有纤维性的、液态的和固态的疏松结缔组织3.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分类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骨骼肌:随意肌4.横纹肌心肌:不随意肌平滑肌:5.三种肌组织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形态粗长圆柱形短圆柱形有分支细长梭形细胞核椭圆形,多位于细胞边缘椭圆形,1-2个,位于细胞中央长椭圆形,1个,位于细胞中央横纹有,明显有,不明显无闰盘无有,位于Z线水平无肌原纤维明显不明显无横小管有,位于A、I带交界处有,位于Z线水平无肌浆网发达,三联体不发达,二联体发育较差———————————————————————————————————————细胞体:特殊结构嗜染质(尼氏体)神经原纤维6.神经元树突:1~多个,结构与胞体相似,能接受刺激和将冲动传给胞体突起轴突:只有一个,轴突及其起始部无嗜染质,其功能是能将冲动传至其他细胞双极神经元根据突起分多极神经元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感觉(传入)神经元7.神经组织根据功能分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三、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内皮2.间皮 3.基膜4.质膜内褶5.微绒毛6.骨单位7.造血干细胞8.肌节9.闰盘10.三联体11.尼氏体12.突触(二)填空题1.按分布和功能不同,上皮组织可分为________ 、 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解剖学复习第二章基本组织8.肌节肌节是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0.三联体骨骼肌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横小管,肌浆网在两条横小管之间纵向形成纵小管,其在近横小管处膨大为终池。
横小管与它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的结构称三联体12.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
12.根据结构和功能,肌组织可分为平滑肌、心肌、骨骼肌三种。
13.肌纤维内的三联体由横小管和它两侧的终池组成。
15.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17.神经纤维包括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1.上皮组织细胞多,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
(√)4.变移上皮分布于呼吸道。
(×)12.骨骼肌属于非随意肌。
(×)13.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纤维称肌节。
(×)14.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5.三联体是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
(√)1.关于被覆上皮的特点,哪项错误(E )A、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有基膜B、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C、分布于体表和有腔器官的内表面D、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E、血管丰富2.复层鳞状上皮的分布,哪项错误(C )A、口腔的腔面B、食管的腔面C、胆囊的腔面D、阴道的腔面E、皮肤表面4.分布于呼吸道内表面的上皮是(E ) 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单层立方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6.变移上皮属于(D、复层上皮)A、腺上皮B、感觉上皮C、内皮 E、单层上皮9.分布于关节面的结构(B、透明软骨)A、致密结缔组织 C、弹性软骨 D、纤维软骨 E、疏松结缔组织13.关于成熟红细胞形态结构的叙述哪项错误(B )A、双凹圆盘状B、线粒体丰富C、无细胞核D、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E、无细胞器14.红细胞胞质中主要含(B ) B、血红蛋白A、游离核糖体C、糖蛋白 D、脂蛋白E、纤维蛋白16.既是随意肌,又有横纹的肌是( A、骨骼肌 )B、平滑肌C、心肌D、心肌和平滑肌E、心肌和骨骼肌1.复层鳞状上皮分布于(ABCD)A、阴道 B、口腔 C、食管D、肛管 E、尿道3.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是(CDE)A、细胞少B、细胞间质多C、细胞呈膜状排列D、上皮细胞具有极性E、一般没有血管5.变移上皮分布于(BD)A、胃B、膀胱C、子宫D、输尿管 E、肛管10.三联体包括(AC)A、一个横小管B、一个终池C、两个终池D、两个横小管E、一个肌浆网14.突触的结构包括(ACD)A 突触前成分B 化学性突触C 突触间隙D 突触后成分E 电突触1.简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