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不是神话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哈佛大学凌晨4点半的景象(不努力哪里来的成功)任何人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汗水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
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
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
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激发了出来。
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
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
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10.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1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1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1 有的人会这样说“我只是在业余时间打盹而已,业余时间干吗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爱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哈佛任教的说,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就能预言出这个青年的前程怎样。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论哈佛哈佛,是几乎所有学子心中的神话。
而事实证明,哈佛不是神话,它是一种象徵,是人类所能达到最高力量的象徵。
“凌晨四时,哈佛的图书馆仍灯火通明。
随处可见埋头苦读的学生。
”近日,这几张照片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哈佛的学兄学姐如此刻苦,不知那些天天叫苦的初中生看了作何感想。
哈佛的食堂堪称为“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没有一人光吃不读的,且极少有人说话。
哈佛的医院也是个另类图书馆,在排队候诊的途中,人手一本书。
哈佛中不见人装风炫富,不见香车接美女,不见名贵首饰PV包。
只有疾走的学生,而且大都手捧一书。
哈佛中的学习风气犹为盛行。
而国内大学,选修课的课堂几乎成了摆设。
一堂课有三成的学生来就能算是奇迹了。
哈佛的学生每学期至少要修完4门课程,一年就是8门。
这样算下来,只有在4年内学完32门课程,才有可能毕业。
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才能在两三年内学完这些,而普通的学生光应付4门就已头昏脑涨了。
然而,这只占到毕业考核标准的40%。
另外,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睡的表现评分。
也就是说,每节课都是期末考试。
这就要求学生平均用力。
而国内大学,4年只要学完两三门就可以毕业了。
一位北大女孩说:“我在这儿一个星期的阅读量相当于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
在这儿教授们课堂上讲得飞快,根本不管你听没听懂;课后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不读完根本没办法完成作业。
还要提前预习下节内容(读有关材料)。
如果预习不到位,课堂上根本没办法和其他人一起讨论,就没办法学习了。
”北大于哈佛的对比尽显其中。
在美国,大学是最苦的4年,是积蓄人生力量的黄金时段。
而在国内,高考就是是学习的终点,大学则是“艰苦后的休息”,上大学完全是为了毕业证书,以后好找工作而已。
这是国内大学落后于哈佛的根本原因之一。
许多人羡慕哈佛的学生教授,羡慕他们在世界顶级学府中学习工作,羡慕他们超出常人的头脑。
而仔细对比句会发现,差的不止是智慧。
哈佛凌晨四点半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这幅流传在网络上的照片,令人震撼。
据说,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
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
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
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
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
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梦想,为什么在哈佛就能实现?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
她回忆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
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
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
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
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
谢娟说,有一个在哈佛学习的北大女孩,她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
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
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十部必看经典青春小说十本青春小说推荐1、《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信,对青少年关心的话题,读书、升学、作文、做人、修身、谈情、爱恋等做了探讨,劝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眼光要深远,夯实基础,勿贪图世俗名利。
娓娓道来,很受读者欢迎。
本是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之作,此后多次重印。
本次出版,补充了朱先生相关的文章多篇,以供青年朋友参阅。
2、《哈佛凌晨四点半》方向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在哈佛,学习是一种信仰!哈佛制造了40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美国总统、无数商界精英,哈佛无疑是一个神话,一种学习精神的象征,它经过百年积淀与传承的治学理念和进取精神如今仍历久弥新。
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在勤奋这一点上,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关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再杰出的哈佛人,都曾经在勤奋和忙碌中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哈佛人取得如此成功的真正原因。
品味哈佛精英的成功心得,感悟一流学府的人生智慧。
阅读本书,你总能为进取找到理由!3、《我们就是世界》 PANO 长江文艺出版社《我们就是世界》是Pano在法国留学末期所创作的人生首个绘本,他用纯净的色彩与温暖的文字讲述了欧洲一个小镇上的少年邮递员K与飞行员爷爷的故事。
当有一天,K询问爷爷爱到底是什么样子之后,便踏上了寻找爱的真谛以及摸索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未知旅程。
在旅途中K偶遇了形形色色的人,体会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渐渐明白了爱是什么,也终于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旅途中K写给心爱女孩的情书,为中法双语,罗曼蒂克味道十足。
4、《我们终将独自长大》 7号同学湖南人民出版社成长路上,我们跌跌撞撞一路摸索,勇敢、信任、努力、热爱、友情、亲情、爱情我们一点点收集可以走完这条路的通关密码,这本书就是在教我们怎么收集它们,并用怎样的力道握住它们最合适,不要太紧让它们被禁锢,不要太松让它们被遗落。
莫让年华似水流作文篇一:莫让年华似水流莫让年华似水流”:生命的路上,我们总要经历许多坎坷,就像青春的成长,总会有拔节的疼痛,但我们不要让隐藏的疼痛溃烂成无色的暗伤,也许它会让我们狼狈不堪,但是它更让我们学会了勇敢和坚强。
你要相信,只要用力呼吸,开场白,同学们,每一个心灵都充满着爱与梦想,每一个心灵深处都向往着温暖和光明,骄阳但成长的道路上所总有风雨的存在,总有困苦与彷徨、失落与黯淡??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压力的心理大学生,其中近三成与他们自身调节能力不足和外界中压力过大密不可分。
女:“少年强则中国强”,学子是祖国腾飞的新勇气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坚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因此国际交流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也迫在眉睫。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副标题班会《阳光心灵,美丽人生》。
男:同学们,完毕看完他们对理想的艰辛与坚持,你有没有也有了很大的动力呢。
超越自己,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有那些志存高远、发奋自强、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进而不断超越和完善自己。
女:面对人间是非曲直,不惧人生坎坷不平,面对生活困难问题,我们都要微笑走过,时刻用含笑的目光审视和重寄生重新认识美好,时刻相信明天生活的爆笑,终有一天,我们定可以看见鲜花的盛开,彩虹的美丽。
接下来请欣赏谭长青同学给我们带来紧接着的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家掌声欢迎。
篇二:莫让年华似流水莫让年华似流水不经意间,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前流逝。
时间是不等人的。
想挤出时间不容易,但失去时间却很容易。
无论迎着多少无奈,无论哭着多少感慨,它从不因势而变,因人而异。
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珍惜时间得来不易的典范。
一.名人名言:1、在那时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科研工作每一分钟。
--达尔文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哈佛大学闹鬼是真的吗学校名称:美国哈佛大学(剑桥)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所在位置:美国,86 Brattle Street Cambridge, MA 02138创建时间:1636年QS排名:1USNEWS排名:2学费:39849录取率:0.058店铺,据说每所学校都流传着那么几个经典的恐怖故事,闹鬼,笔仙等各种灵异事件可能不仅仅是电影中的情节。
想就来和你说说哈佛大学闹鬼是真的吗?一些历史悠久的美国大学,其实身份也不简单。
它们曾经发生过一些凶案或让人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不但让这些大学成为了带有幽灵色彩的“鬼校”,也为校园里带来了一丝诡异的气氛。
在美帝有这么15所学校也因为各种闹鬼的传言,成为了有名的“鬼校”,一起来看看你们学校有没有躺枪~1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最有名的一起闹鬼事件发生在一次姐妹会活动上,一名姐妹会成员在会堂的楼梯间目击了鬼魂…当时她正在上楼,突然发现有个东西在楼梯上放盯着她,那个影子没有脸,穿着灰色的制服。
当她惊魂未定地找来姐妹们的时候,影子已经不在了。
在这之前的几年里,学校的克兰普顿厅也曾闹鬼,一名学生被吊在衣柜里,惊魂未定的他声称是鬼魂将他吊在那里的。
在当天夜里,其他的几位学生也报告说被一个影子袭击,而影子都消失在衣柜里。
2Ohio University俄亥俄大学俄亥俄大学一直都有着闹鬼的传说,从查封的房间,到鬼魂教授,甚至到整个一个鬼魂篮球队,几乎每栋建筑都背后都有一个鬼故事。
而闹得最凶的就是Wilson Hall,据说其位于五芒星的一个点上,而这是一种传说中的巫术。
而由于不明声音和运动物体,宿舍楼中的一间学生房间428已经被查封,在20世纪70年代更是有一个学生死在这里。
不过这些故事都无从考据,但是查封的房间确实是真的,因为校方表示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在那个房间里安慰地度过。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精选12篇)《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1大家肯定听过哈佛大学吧!暑假里我读了《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对世界顶尖学校哈佛大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当我们还在梦乡的时候,哈佛大学图书馆里已经灯火通明,图书馆里静悄悄的,哈佛学子们有的在认真地阅览书籍,有的在认真地做笔记,还有的在思考问题,他们这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已经感染了我。
同学们,你可知道哈佛大学培养了八名总统,四十四名诺贝尔获奖者,数不清的'世界级学术领军人物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可以说,哈佛大学对于众多学子来说都是他们最憧憬和向往的地方。
哈佛大学的学生们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学习,我想和哈佛信条有关,在这里我明白了成功没有偶然:只有奋斗才能攀登至人生巅峰。
成功,就是以永不熄灭的热情,从失败走向失败。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径,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工具。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想想我自己平时老嫌作业多,在学习上也不认真,我应该向哈佛的哥哥姐姐学习,坚持理想并为之奋斗。
就像哈佛信条所写: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只有咬紧牙地拼命奋斗。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2寒假里,我有幸读到了秀英写的《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对世界名校哈佛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这本书是讲,每当哈佛凌晨四点半的时候,同学们不是在甜甜的梦境之中,而是在图书馆认真地看书,他们边看还边专心的做笔记,一个个都是那么的全身贯注、专心志致。
不仅是在图书馆里,就连餐厅、教室,甚至医疗室里也能看见在认真学习的哈佛学子。
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他们就像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图书馆。
看完这些,我不由地联想起了我,我每次只要完成了学校的作业后,就开始玩耍,从没想过再多学一点知识。
而哈佛大学里的学生,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他们好像从来就没有放松过,总是锲而不舍地学习,就凭这点,让我深感敬佩。
我以后也要想他们一样锲而不舍地学习,虽然我不能随时学习,但是,我也会用课余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
国旗下讲话稿(15篇)国旗下讲话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天很快乐有时机和大家在一齐交流全社会广为关注的感恩教育。
究竟什么是感恩呢?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谢,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它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根本品质。
感恩的人是一个心里充满快乐的人,他们懂得把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帮助,传递给需要的人,在传递感恩这个接力棒中,他们同样享受了生活的完美,完美生活是从感恩开始的!感恩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时机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享受生活的快乐,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当我们有了快乐,最开心的是父母。
当我们有了苦闷,最牵挂的也是父母。
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深。
父母是值得我们永久去爱的人。
我们就应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孝敬父母。
作为高中生,我们最能让父母感到欣慰的莫过于努力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以学习务必得勤奋。
什么是勤奋?勤奋就是合理高效地利用一切时间,去做最就应做的事情。
时间是最公平的,它给勤奋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的是悔恨和惆怅。
珍惜时间的人必将为时间所珍惜,抛弃时间的人必将为时间所抛弃。
对于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就是要每时每刻都做到:有目的,有方案,用心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时机,争分夺秒地学习,发奋向上,永不满足。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
感恩是乐观。
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好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
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
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多的帮我们。
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
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人们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
哈佛不是神话,只是一个证明!
很好的一篇文章,可以窥见哈佛神话的基因——
泰坦尼克号下沉时,游客们逃到甲板上拥向小船,偏有一个叫威德纳的青年逆向而行奋力返回船舱,仅仅是为了抢救一本佛郎西斯·培根的散文集。
威德纳和散文集随泰坦尼克号一起下沉了。
这个爱书胜过生命的青年人是哈佛的学生。
威德纳的母亲就是泰坦尼克号那位幸存的太太。
老太太以威德纳的名义给哈佛捐助一个图书馆。
这座威德纳图书馆是哈佛最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图书馆,仅图书有345万多册。
图书馆正门两侧各有一块石碑。
分别刻着这样的碑文:
“威德纳是哈佛大学毕业生。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去世的。
他生于1885年6月3日,死于1912年4月12日。
”
“这座图书馆是威德纳的母亲捐赠的,这是爱的纪念。
1915年6月24日。
”
哈佛的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
哈佛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捐助。
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是哈佛校友哈佛人。
一代一代的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
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
给予往往是相互的。
是先有哈佛的给予还是先有给予哈佛,这个问题或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那样说不清。
或者只有让哈佛告诉你。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
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决不起眼的停车位。
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
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
哈佛产的美国总统有7位。
有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
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
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
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
哈佛告诉你。
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
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告诉你。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顺手把大衣扔地上,然后边吃边看书或是作笔记。
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
感觉里,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
哈佛的医院,同样地宁静,同样地不管有多少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
医院实在也只是图书馆的延伸。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怀抱、理想的证明。
在美国,行人是有序的听从红绿灯指挥的,除了哈佛校园。
哈佛人不相信红绿灯,只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是重要的,见缝插针地快步过马路,旁若无人,旁若无车。
哈佛的学费不是一般家庭负担得起的。
哈佛校园里,恐怕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他们为每一课交上美金,但是不拿学位。
这也是哈佛收入的可观的部分。
不过你看不出哪些学生是可以得到学位的,哪些是不拿学位的。
因为都急匆匆地赶路,都一边吃比萨一边啃大书。
哈佛校园里的中国人不少。
有一次几个中国人边走边议论前边几个美国人“老外”,那美国人笑了,用地道的中文说:在这儿你们才是老外呢!
我最常去的是哈佛广场的书店,喜欢那里的书卷气,佩服哈佛的生意眼。
玩具熊穿上写着Harvard University的红背心,T恤打上哈佛法学院、哈佛商学院等等的标记,各种帽子、书包、笔、本子、杯子、文件夹、工艺品都是哈佛、哈佛。
打上了哈佛字样,就都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一只并不很大的绒毛熊,连税卖到大约19美元。
为什么?因为是有学问有身份有身价的熊,是哈佛熊。
一只普通的茶杯,连税卖到大约16美元。
为什么?因为是有品位有内涵有深度的杯,哈佛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