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于
- 格式:pdf
- 大小:194.05 KB
- 文档页数:3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来的。
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忽视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它能力。
他在对不同对象的人脑与智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理念,把智能定义为:(1)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也可以是多种能力的组合。
他先后提出了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从加德纳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智能所具有的特征:智能的整体性———八种智能同等重要,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应给予同等的注重力;智能的组合性———智能并非彼此独立,毫不相干,而是以组合的方式发挥作用;智能的差异性———既有个体间的差异,又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发展性———智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可以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文化性———智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与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智能的理解各不相同,对智能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的活力,为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多元的切入点,而且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有着诸多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其理论核心是: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都具备至少八项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认识自然智能。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智能,人人都具有这些智能潜能,只是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挥程度不同。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 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七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 es)。
这一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
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
他还强调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素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
这七种要素是:(1)言语——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能,指有效利用数学进行推理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
(4)肢体——运觉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的能力。
(5)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交流——交际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7)自知——自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这一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
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
他还强调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素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
这七种要素是:(1)言语——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能,指有效利用数学进行推理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
(4)肢体——运觉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的能力。
(5)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交流——交际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7)自知——自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
霍华德·加德纳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 :世界著名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
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和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两位所长之一。
[编辑]霍华德·加德纳简介霍华德·加德纳,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
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和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两位所长之一。
加德纳出生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斯克兰顿(Scranton)市,自幼热爱音乐特别是钢琴艺术,高中后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
霍华德·加德纳在心理学、教育学多个领域出版过18本专著,发表过数百篇论文,获得过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世界多国大学的荣誉学位。
1983年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得到各国教育界人土的高度评价。
加德纳教授以他卓越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其中重要的奖项有:1981年因为在哈佛零点计划的工作而获得麦克阿瑟(Mac Arthur)奖,1990年成为首位赢得路易斯维尔大学葛洛麦尔教育奖的美国人,2000年他又获得了John S. Guggenheim 纪念基金奖。
他还被二十个大学和学院授予荣誉学位,其中包括爱尔兰、意大利及以色列等国家的一些学校。
他在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出版和发表了二十多本著作和几百篇文章,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二十二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加德纳教授一直是艺术教育的倡导者,他认为艺术学习是培养在其他学科中的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他的早期著作《The Arts and Human Development》(1973)、《Artful Scribbles》(1980)、《Art, Mind and Brain》(1982) 都记载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什么,你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智力的八种形式1.逻辑数学智力:包括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者数学的一般能力,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辨别逻辑或者数字模式的特殊能力、处理较长推理的能力。
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语言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下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单词的意义和语言不同功用的敏感能力。
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音乐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
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空间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
包括感受、辨别、记忆、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 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创造了智力测验,用来测量人的智力的高低。
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数,它是用数值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重要概念。
1935年,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之外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意向性因素。
但是,这一理论提出后,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
1967年,美国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戈尔曼主持。
《零点项目》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学校中加强艺术教育,开发人脑的形象思维问题。
在从这以后的二十年间,美国队该项目的投入达上亿美元,参与研究的科学家、教育家超过百人,他们先后在100多所学校做实验,有的人从幼儿园开始连续进行20多年的跟踪对比研究,出版了几十本专著,发表了上千篇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就是这个项目在80年代的一个重要成果。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参与此项研究中首先重新考察了大量的、迄今没有相对联系的资料,即关于神童的研究、关于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关于有特殊技能而心智不全者的研究、关于正常儿童的研究、关于正常成人的研究、关于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各种不同文化中个体的研究。
多元智能 -- Multiple Intelligences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编辑本段]“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
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主持人,专著超过20本,发表论文数百篇。
《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哈佛商学院教授称“加德纳是本时代最明亮的巨星之一,他突出表现人类成功的不同智慧”。
美国特质教学联盟主席称“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学者,加德纳当之无愧。
”[编辑本段]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创造了智力测验,用来测量人的智力的高低。
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数,它是用数值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重要概念。
1935年,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之外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意向性因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的全面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的全面发展一、理论来源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内省智力);⑧自然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二、具体内容三、记忆方法口诀:语数动人,音空二自。
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动(身体-动觉智力)人(人际智力)音(音乐智力)空(视觉-空间智力)二自(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四、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全面发展关系1.这几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置于发展的首要地位而忽视其他几种智力。
2.之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偏重于学前儿童智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而忽视了对幼儿其他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以及个体差异性。
3.教学启示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五、试题再现本部分以客观题的考查形式为主,会涉及一些理解性的反选,所以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能通过案例去理解并区分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类型。
例题如下:例1【单选】近几年,由热门IP小说改编成的古偶剧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美国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人类有着完整的智能“光谱”。
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智能理论的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可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力检测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
在该书中,加德纳将人类的智能类型分成7种,分别是: 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经过多年的研究,加德纳不断完善多元智能理论,于1995年补充了“自然观察者智能”,使智能类型达到8种。
此后,加德纳又提出“存在智能”和“灵性智能”两种尚待确定的智能类型。
第一节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
批判传统智能测试引发的学术思考,对优质教育追求的社会氛围,加德纳本人的研究积累等多种因素催生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对智能类型和符号系统关系的研究,对某种能力迁移性的研究,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以及对不同智能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操作系统的研究,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等多方面研究成果为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80年代以来,对于智能及其性质和结构的研究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J. Sternberg)提出了智能的三元理论;与此同时,美国心理学家塞西(S.J. Ceci)提出了智能的领域独特性理论。
正是在如此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1一、多元智能的理论含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谈谈你对多元智能理论理论的认识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多元智⼒理论的认识?美国哈佛⼤学⼼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每个⼈都具备所有⼋项智能,只是发展的程度不同。
加德纳认为每⼀个⼈都具备⾄少⼋项智能,即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体——运动智能、⾳乐智能、⼈际智能,⾃省智能、⾃然智能。
这是⼈类的最基本的智能,⼈⼈都具有这些智能潜能,只是各种智能在每个⼈⾝上的表现程度和发挥程度不同。
有的⼈⼋项或⼤多数智能都具有较⾼的⽔准,如德国的诗⼈、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歌德。
⽽⼀些⼈⼋项智能发展都是初步的,⼤部分⼈只有在某个特定领域展现创意。
某些⼈在⼀两⽅⾯智能具有较⾼的⽔平,如陈景润在逻辑——数学智能⽅⾯发展很优秀,⽽其他⽅⾯则很差;爱因斯坦虽然在数学和科学⽅⾯表现出卓越的天赋,但在语⾔、⾝体——运动和⼈际关系⽅⾯却未显⽰出与之相媲美的才能。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多数都具有⼀⼆项发达智能,某些智能⼀般,其余的较不发达。
事实上,多数⼈只能在⼀两种技能上有出⾊表现。
第⼆、⼤多数⼈都能使⼋项智能发展到⾃⾝充分胜任的⽔平。
⼀个⼈可能对某⼀领域不在⾏或不精通,⽽常常感到沮丧、懊恼,认为⾃⼰在这⽅⾯的缺陷是天⽣的,⽆法解决。
加德纳认为如果给予适当的⿎励、培养和指导,每个⼈都有能⼒使⾃⼰所有⼋项智能发展到⼀个适当的⽔平。
如⼀个⾳乐天赋⼀般的⼈,从⼩在家长、教师的指点和帮助下,在⾳乐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可以演奏出⾼⽔平的钢琴或⼩提琴。
这在其他智能中也有所表现。
第三、⼈的各项智能通常相互影响,尽管每种智能彼此独⽴,但在解决问题时相互作⽤的,常常需要⼏种智能在同⼀件事上共同发挥作⽤。
加德纳指出⼈类的每项智能实际上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在⽣活中没有任何智能是独⽴存在的,(除了可能在极少数的专家和脑部受伤的⼈⾥)。
智能总是相互作⽤的。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
此理论是加德纳在参加哈弗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办的《零点项目》中的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加德纳教授在参与此项研究中考察了大量关于神童、脑损伤病人、正常儿童、正常成人及不同领域的专家的研究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对智力的独特理论观点。
首次提出并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根据八种判断智能的判据得出人类的8种智能,(他已建立了一些标准,以判断一项“才能”是否实际上就是一种“智力”:每一种智力都必须具有发展的特征;必须有一些奇才来加以佐证;能提供一些大脑部位分区专司的证据及此一智力所支持的一套符号或记号的系统等。
)他认为每个人拥有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就其基本结构来说,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1]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
他认为这些智能在个体身上是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
我们每个人在这八种智慧上所拥有的量是参差不齐,组合和运用他们的方式亦各有特色,所以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所在。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智能理论的挑战,传统智能理论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力测验就可适切地描述每个人的智能。
并且认为智力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一个人的智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的因素,人类的一般智能随年龄、学历、经历的变化不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或能力。
很少有人能够改变先天的智力基础。
加德纳指出,以纸笔为手段的智力测验,由于其所测验的智能主要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它在预测学生的智能水平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是一种狭小范围的标准化智力测验,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估极易导致学生片面、不健康的发展,更使得那些在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能力不强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被提出后,人们认识到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多元智能理论简介珠海容闳学校副校长王树贵多元智能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以来,迄今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不仅加德纳本人的有关著作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他专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和论文也相当可观。
同时,美国已诞生了不少专门的多元智能学校,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印地安纳州印地安纳波利斯市的奇异小学、圣路易的新城市学校等,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多元智能论的学校更是不计其数。
下面,我就多元智能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元智能论的基本内容和多元智能论的积极意义简要介绍如下。
一多元智能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应美国追求优质教育和平等教育的改革需求而生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教育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其不变的主旋律。
1、追求优质教育从受到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刺激而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起,美国的教育改革就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如:20世纪60年代,以科南特为首的新传统派运动,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运动;20世纪70年代的“回到基础运动”;1983年,美国在《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提出了许多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1990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2000年美国教育应达到的六项目标;1994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国学校教育跨世纪发展计划》,并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名义颁布。
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说法,这一法律的颁布标志着联邦和地方政府齐心协力开始了一次争取大众学校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十字军远征”。
美国朝野形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提高教育质量的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导精神是:每一个儿童都能够获得优质教育并且应该达到学业上的高标准。
而多元智能论正是在这期间产生并获得发展的,因为多元智能论蕴涵着提高教育质量的潜在可能性。
如何使儿童达到人们预期的标准,成为教育实践者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解析在当今教育和心理学领域中,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成为了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
这一理论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首次提出。
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依赖于对逻辑数学和语言能力的重视,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智力。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的多样性,并提出人类的智力不仅仅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智能构成的。
这一理论对教育改革和学习方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多元智能的种类根据加德纳的理论,人类智力可以分为八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代表了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
以下是这八种智能的简要介绍: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指的是个体对逻辑推理、数量关系及抽象思维的敏感性。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擅长解决数学问题、进行科学实验与推理分析。
他们善于使用数字、图形和模式,能够理解复杂的概念与抽象思维。
这类智能常见于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等职业。
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指个体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这类人通常包括作家、演讲者、诗人以及任何需要优秀沟通技能的人。
拥有较强语言智能的人,通常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能够轻松地进行流利的口头或书面表达。
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涉及到个体对于空间关系、图像与视觉表现能力的敏感度。
具有高度空间智能的人通常能够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并操作图像。
他们可能是建筑师、艺术家或设计师,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形状、颜色、空间相关的问题。
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个体通过身体活动来表达想法或情感能力的一种表现。
此类智力高的人通常是运动员、舞蹈家或表演者,他们精于控制身体运动并利用身体作为工具进行创作和沟通。
音乐智能音乐智能反映了个体对音乐节奏、音调和音色等方面的敏感性。
具有高音乐智能的人极具音乐才能,能够理解、创作并表演音乐。
这类人群包括音乐家、歌手和作曲家等,通过声音传达情感与思想。
人际智能人际智能代表个体理解他人及与他人交互能力。
外语教学中的多元智能观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八种智能要素构成的:(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c Intelligence), 即创造性地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能力。
(2)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即使用数字和推理、抽象思维、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即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既辨认节奏、音乐和旋律的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交往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7)自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了解自己、约束自己以及辨认自己与他人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一个人与大自然的亲和能力,也包括辨认文化型产物的能力。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有如下四个重要特性:注重整体性。
上述八种智能同等重要,教育者应对这八种智能给予相同注意力。
强调差异性。
尽管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由于不同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种智能的差异性应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突出实践性。
智能是个体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重视开发性。
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多元智能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语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