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完整版)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完整版)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完整版)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

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因子的变化

温度的生态作用

一、地球上温度的分布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热源。大气温度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水陆分布。(一)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二)温度变化规律

第一节城市温度环境

一、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R=(S+S`+Ea)—[(S+S`)a+Ee]

二、城市温度条件

伦敦市最低气温热岛图

城市热岛温度剖面图

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广州市热岛图

(二)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

(三)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热岛环流模式

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

易产生高温灾害,影响健康舒适。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影响环境质量。

3、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冬季,中高纬度地区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取暖季节比郊区缩短,节省取暖的能源消耗,可消减城市大气污染。

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热岛效应会使春天来得早,秋季结束晚,城市无霜期延长,极端低温趋向缓和,有利于树木生长。

(四)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

三、城市小环境温度变化

气温:

冬季,楼南侧气温最高,北侧最低,东侧与西侧居中,

夏季,楼西侧气温比南侧略高。

地温:

楼南侧冻土期比露天对照减少1倍左右,而北侧冻土期比露天对照略长

第二节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一、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称酶活性的?°三基点?±温度。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也服从?°三基点?±温度。一般地,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6℃。

最低温:在该温度以上酶才开始表现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最适温:该温度时酶活性最高。

最高温:达到该温度时酶失去活性。

不同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植物不同的发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植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温度高,耐热性好,抗寒性差;反之。两者之间有过渡。

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对植物萌动的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的解除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刺激,不同起源地的植

物所需的温度刺激低限是不一样的。

?温带植物:8~25 ℃;高山植物:5~30 ℃

?亚热带植物:10~28 ℃;热带植物:15~30℃

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即是内源产物的累积过程,温度是影响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3、对植物生殖过程的影响

?温度和光周期一样对植物的开花产生重要影响。

?低温春化:多年生植物,在完成营养生长后,必须有一定的低温刺激才能诱导花芽的分化。

?亚热带植物:10~13 ℃

?温带植物:8~10 ℃

?高山植物:3~6 ℃

?寒带植物:0 ℃以下。

三、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使植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

?植物在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会在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冰晶的形成会使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

内和胞间的微细结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沉淀;代谢失调。

?北方地区,冻害是低温的主要的伤害形式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2、间接伤害

?冻裂:昼夜温差导至热胀冷缩产生弦长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

(二)植物对低温的生态适应

?行为适应

向光性

3. 生理适应

(1) 增加抗寒能力

?减少细胞中的水分

?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

?改变质膜结构。

(三)高温危害:

2、高温危害类型

(四)植物对高温的生态适应

?生理适应:

四、温度节律对植物的影响

?温周期现象:植物随着昼夜、季节等有规律的温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

?表现为日温周期现象和季温周期现象。

1、日温周期现象:一天内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2、春化作用

温度作为一种刺激物起作用,诱导或促进植物的发育和开花,这种经过低温诱导的发育或繁殖,称为春化作用。例如,冬小麦的种子经历了预寒冷后可缩短萌发到开花的时间。

甜菜不经过春化作用则无法开花。

种子萌发时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胚,营养体时期的感受部位为茎尖。

3、物候: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例如大多数植物春天发芽,夏季开花,秋天结实,冬季休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五、温度与植物分布

?年平均温度也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积温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有效积温: K=N(T-T0)

2、我国园林植物分布分类

第四节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一、植物的热量平衡

收入:接收太阳辐射

支出:植物体热辐射、蒸腾

2.园林植物的增湿效应(凉爽效应)

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8%?a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

3.营造局部小气候

大片园林绿地能使城区环境趋于冬暖夏凉,有利于空气流动。

4.园林植物对热岛效应的消除作用

5、园林植物的覆盖面积效应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逆温现象、积温,有效积温、温周期现象、物候现象。

1.试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2.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3.试根据温度对植物的制约条件,分析植物引种成功的要素与措施。

4.试述测定极端温度对植物危害的原理和方法。

5.试分析植物如何适应极端温度?

6.试分析园林植物在夏季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温度与园林植物

第二节温度与园林植物 一、三基点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称酶活性的“三基点”温度。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也服从“三基点”温度。 最低温:在该温度以上酶才开始表现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最适温:该温度时酶活性最高。 最高温:达到该温度时酶失去活性。 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植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温度高,耐热性好,抗寒性差;反之。两者之间有过渡。 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维持生命。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 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可以确定使植物受害或致死的最高与最低温度指标,称为五个基本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都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通常维持作物生命的温度范围大致在一10℃到50℃之间,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约为5℃到40℃,农作物发育要求的温度则又在生长温度范围之内,通常为20~30℃。在发育温度范围外,作物发育将停止,但生长仍可维持;当温度不断降低,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但作物生长停止,而且生命活动亦受到阻碍,受低温危害,甚至受冻致死,大多数作物生命活动的最高温度为40~50℃之间。 0℃:土壤解冻或冻结的标志 5℃:喜凉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10℃:喜温植物开始播种或停止生长的标志。 15℃:大于15℃期间为喜温植物的活跃生长期。 20℃:热带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三基点温度是不同的。作物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生理过程,如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等的三基点温度也不同。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0~5℃,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40~50℃;而呼吸作用分别为一10℃,36~40℃与50℃。有人研究,马铃薯在20℃时光合作用达最大值,而呼吸作用只有最大值的12%;温度升到48℃时,呼吸率达最大值,而光合率却下降为0。 虽然作物生命活动的三基点温度受作物种类、生育时期、生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变化,但各种作物生命活动的三基点温度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都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数值,而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2)无论是生存、生长还是发育,其最适温度基本上是同一个变幅范围。(3)各种作物的最低温度不同,其温度的最低点之间差异很大,耐寒作物可以忍受一10~一20℃以下的低温,而喜温作物甚至不能安全度过0℃左右的温度,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园林树木栽培

园林树木栽培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041 园林树木栽培 南京林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园林树木栽培》课程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园林树木的苗木培养、移栽定植、养护治理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 课程的内容可分为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基础、园林树木苗木培养技术、园林树木的栽培技术、园林树木养护治理等四个部分,在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及一样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园林树木的种苗生产、栽植技术、养护治理。此外,还包括了园林树木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栽培设施、爱护地环境调控、苗木微繁技术、无土栽培、都市园林绿化的日常治理规范等先进、成型的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园林树木的分类、生长习性、繁育、栽培养护治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园林树木的生产产业化的经营和治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都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树木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二)本课程的差不多要求 本课程是为园林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树木栽培所必需的差不多知识、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操作技能。通过讲授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阻碍、园林植物的土肥水治理技术、园林树木的栽植、治理、养护的方法等内容,使同学们明白得园林树木栽培的基础原理,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差不多途径和方法,把握园林树木栽培的差不多技能和技巧,并初步了解目前国内外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研究新成果、动态及进展趋势,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组织园林树木栽培及施工的业务工作能力,能胜任园林专业工作。在实践技能方面,把握各类园林树木繁育、栽培的方法和要紧步骤,能够安排园林苗木的周年生产。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园林树木栽培》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园林树木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植物爱护学为基础,并与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盆景技艺等课程紧密关联,表达了该课程专业知识点覆盖面广,关联度大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课程内容 1.园林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2.木本植物的生命周期; 3.木本植物的年周期; 4.环境因子与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关系。 (二)学习要求 了解园林植物的概念与分类;把握园林树木生命周期和年周期的划分和特点;了解各类环境因子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阻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园林植物、生命周期、年周期、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旱生植物、湿生 植物、喜酸性植物、喜碱性植物等概念。 2.把握:木本植物生命周期和年周期的划分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治理要求,土 壤和其他因子对树木生长的阻碍。 3.熟练把握:温度、光照、水分对园林树木生长的阻碍,各种常见园林树木对上

我国独特的园林植物造型艺术

我国独特的园林植物造型艺术 园林植物造型,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也是利用植物进行造园的一种独特手法。小至低矮的草本植物大至数米高的大树,都可以用来造型,观赏价值很高。人们称它们为“无笔的画”、“无言的诗”,是“绿色的植物雕塑”。 优美的园林植物造型给人们提供了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得以调整、舒缓。“城市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提倡植物造型,要求造型植物、攀绿植物和绿篱保持造型美观。绿地中的造型花篮、动物形态、彩色组字等,保持完整,绚丽鲜明。”这是国家的绿化标准。 对树木造型,人们见到的多是把观赏树木剪成球形或半球形等简单几何图形。而本文所介绍的树木造型,是河南民间园林工作者独创的,融民间艺术、传统绘画、木雕、石雕于一身的综合技艺。这种技艺通常以四季常青且耐修剪的松柏树木为材料,按照塑造物的大小、形状,把树木有计划地组合栽植在一起。比如“六角凉亭”需要规划一个正六边形,每个角栽一棵树;蒙古包”是沿一个圆密植若干棵树;而一条“长龙”则需要按游走的路线弯弯曲曲栽植许多树,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程。无论哪种造型,栽的树成活后就需要搭架、绑扎、整形,修剪造型,随着树木生长;不断及时修剪绑扎,使树叶覆盖整个骨架,逐年培养,便成为活脱脱的绿色长龙,或展翅欲飞的凤凰,或憨态可掬的大象,或宏伟壮观的城楼,或妙趣横生的猴子等 河南树木造型起源于淮阳县,古称陈州。 在被称为陈州园林的太吴陵园中,满园皆造型,处处有芳菲,四季常青的桧柏被修剪成屋宇、松亭、松塔、飞机、火车、坦克、孔雀、青龙、大象、骏马,还有熊猫滚球、卧龙、青蛇、仙鹤、和平鸽、金鸡报晓、长颈鹿、虎、羊、狗、猫等。各种造型风姿独特,形象逼真,俨然是绿色动物园,并迎来了一批批中外游人。 植物造型是融植物学、建筑学、美学、民间工艺于一身的独特造园手法,它首先是从民间兴起的。陈州园林的创始者王殿一,原是民国时期总统府伺弄花草的园丁,他懂建筑会木工,又是民间艺术之乡淮阳走出来的人,曾有七十余件微型树木造型艺术作品空运至日本。新中国成立后,王殿一与其儿子王月会共同开创出陈州园林。而今二王作品尚在,人已作古。 开封龙亭公园,也有很大面积的桧柏造型,与太吴陵园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造型品种更多。原来,曾在淮阳太吴陵工作过的曹敬先老人在此造园。二王的技术精髓曹老不仅心领神会,而且更有创新,这里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组合造型、猛虎下山扑羊组合造型,惟妙惟肖,深受游人喜爱。曹敬先老人的植物造型取材十分广泛,各种观赏花木的根、干、枝、叶、花、果、藤、须均可作造型素材。有许多造型以剪取线,以枝为骨,以叶取色,利用自然界树木枝叶形态的长短粗细、曲直顿挫、虚实疏密、强弱刚柔,由造型者施行艺术加工美化,塑造出不同形式的景物。其程序是:选材一设计一制作一成景一命题。在艺术上讲究神形兼备的外观视觉效果及整体效果,制作出或简洁。或飘逸,或雍雅,或粗犷的不同景物,达到情景相融,从而叩开人们的心扉,使之神思飞驰,浮想联翩。 民间园林艺术家们,熟悉花木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植物的特性,他们在长期的园林实践中,吸取了民间艺术的精髓,和现代绘画、雕塑、建筑等学科内容,以艺术的眼光和一双巧手,做到胸有千姿百态,开剪见精神,形神有个性。无论那种造型,或飞禽走兽,或人物、屋宇、器械,他们都能做到美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随树作型,取舍得体,超凡脱俗,妙在一个“美”字,精在一个“动”字,巧在一个“形”字,好在一个“神”字。使景物形象具有新、奇、巧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自然风景与人工造园艺术的高度和谐。 园林植物造型艺术的发展,既能在园林建设中做大文章,又能在住宅小区、机关;学校、厂房见缝插绿,用一株一盆的修剪造型来丰富城市景观,给人们创造赏心悦目、静谧幽香、消除疲劳的美好环境,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东方的大观园。

园林植物辅导材料

绪论 一.园林植物的概念是什么? 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净化、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故又称观赏植物。园林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两大类。 二.园林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1.园林中没有植物就不能称为真正地园林 2.园林植物具有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和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功能 第一章园林植物的应用 1、什么是中心植:中心植:在广场、树坛、花坛等中心地点栽植,以强调视线的焦点或构图中心。应选择树形整齐、轮廓简洁、生长慢的常绿园景树种。如圆柏、雪松、苏铁等。 2、什么是对植: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即两株或两丛同种、同龄的树种左右对称地栽植在中轴线的两侧。 3、什么是列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叫作列或行植。 4、什么是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 5、什么是群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或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 6、什么是片植:是较大面积的植株成片、成带(带植)栽植,构成森林景观或发挥特殊防护功能。 7、园林树木的配植一般分为哪两大类: 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 8、根据花材使用不同,花坛可分为哪两类: 盛花花坛和模纹花坛两大类。 9、根据空间位置,花坛可分为哪几类:平面花坛、斜面花坛和立体花坛 10、根据花坛的组合及布局分为哪三类:独立花坛、花坛群和带状花坛 11、水生植物栽植的设计形式分为哪两类:单一种植式、混种式。 12、水生植物可分为哪四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 13、园林树木选择与配植的原则? 答:(1)美观、实用、经济相结合的原则(2)树木特性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原则 14、水生植物栽植的设计要求? 答:(1)因地制宜,合理搭配(2)数量适当,有舒有密(3)控制生长,安置设施 第二章园林植物的分类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掌状复叶:答:小叶都着生于总叶柄的顶端,呈掌状排列的复叶。 2、什么是合生雌蕊 :答:一朵花中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心皮合生的雌蕊。 3、什么是无限花序 : 答:花轴在开花期可以继续生长,不断形成新的花,花由下而上或由边缘向中心陆续开放。 4、什么是聚合果? 答:由一朵具有离生心皮雌蕊的花发育而成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5、什么是羽状复叶 :答:小叶排列在总叶柄两侧,呈羽毛状。 6、什么是离生雌蕊? 答:若一朵花中有数个彼此分离的单雌蕊,称离生雌蕊。 7、什么是伞形花序? 答:花均从花轴顶端着生,花柄等长,花序如伞状。 8、什么是单果? 答:由一朵花中的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的果实。 9、植物的分类就实质来看可分为哪两种方法? 答:植物的分类就实质来看可分为人为分类和自然分类两种方法。 10、生物自然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 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因子的变化 温度的生态作用 一、地球上温度的分布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热源。大气温度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水陆分布。(一)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二)温度变化规律 第一节城市温度环境 一、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R=(S+S`+Ea)—[(S+S`)a+Ee] 二、城市温度条件 伦敦市最低气温热岛图 城市热岛温度剖面图 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广州市热岛图 (二)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 (三)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热岛环流模式 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 易产生高温灾害,影响健康舒适。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影响环境质量。 3、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冬季,中高纬度地区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取暖季节比郊区缩短,节省取暖的能源消耗,可消减城市大气污染。 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热岛效应会使春天来得早,秋季结束晚,城市无霜期延长,极端低温趋向缓和,有利于树木生长。 (四)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 三、城市小环境温度变化 气温: 冬季,楼南侧气温最高,北侧最低,东侧与西侧居中, 夏季,楼西侧气温比南侧略高。 地温: 楼南侧冻土期比露天对照减少1倍左右,而北侧冻土期比露天对照略长 第二节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一、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称酶活性的?°三基点?±温度。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也服从?°三基点?±温度。一般地,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6℃。 最低温:在该温度以上酶才开始表现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第三章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第三章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学习目标: 熟悉园林植物栽植的理论知识; 掌握草本植物栽植的方法 掌握水生植物栽植的方法 掌握木本植物栽植的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及类型 1.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 园林植物栽植,就是按园林设计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态环境条件,将苗木移栽定植在园林绿地中的技术。 2.园林植物栽植的目的 园林植物绿化效益发挥的前提,必须依赖于植物的成活。只有通过精细栽植,才会保证成活,减少养护成本。 3.园林植物栽植的类型 园林植物的栽植分定植、假植、寄植。 定植:按照造景的要求,将植物栽植在预定位置,以后不再移走。 假植:已经出圃的苗木,如果不能及时运走或运到新的地方后不能及时栽植,此时需要将植株根系埋入湿润土壤,防止失水。 寄植:在建筑或园林基础工程尚未结束,而工程结束后又必须及时进行绿化施工的情况下,为了贮存苗木、促进生根,将植株临时种植在非定植地或容器中。 二、园林植物栽植成活的原理及关键 1.栽植成活的原理 保持和恢复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提供相应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协调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的矛盾,使其根旺株壮、枝繁叶茂,达到园林绿化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成活的关键 (1)防止苗木过度失水在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要严格保湿、保鲜、防止苗木过多失水。(2)促发新根促进苗木伤口的愈合,发出更多的新根,恢复扩大根系的吸收表面和能力。 (3)保证根系与土壤的紧密接触根系与土壤颗粒密切接触,才能使水分顺利进入植株体内,补充水分的消耗。 第二节草本园林植物栽植 一、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的露地栽培 (一)露地栽培的优缺点 优点: 投入少 设备简单 生产程序简便

园林植物的造型

谈园林植物的造型 【摘要】园林植物造型是一种艺术。不仅要求有高超的技艺,而且要求对植物生长习性和修剪反应有充分的了解,高质量的造型还必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型园林景观造型方法自然人工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不仅要求有高超的技艺,而且要求对植物生长习性和修剪反应有充分的了解,高质量的造型还必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园林植物造型是园林工作者经常进行的一项工作,高技巧的造型不仅提升了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丰富了园林植物的观赏形态,也是技术水平的体现。新颖唯美的造型方法,运用得当往往会取得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运用不当则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本文主要根据本人多年造型实践,谈谈对园林植物造型的一点拙见。 一、哪些园林植物不适于造型 园林植物的造型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但并非所有的园林植物都适合造型,一些大乔木,如:刺槐、杨树等,这些树生长旺盛,成枝力强,其姿态很难人工干预,即使干预也很难塑造出理想株型;有些树其天然姿态很美,分枝匀称、挺拔有姿,如银杏、水杉等,其自然造型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不宜人工造型;一些萌芽力弱的植物,如西府海棠、苹果、梨树,也不宜过多造型,理

想的侧芽或隐芽不仅不易萌发,很难形成理想枝型,勉强造型往往还会造成伤口过多,影响生长和开花。 二、哪些园林植物最适合造型 生长速度快,萌芽力与成枝力均强,耐修剪的园林植物最适宜造型,最典型的是桃树、绣线菊,其次月季、棣棠、木槿、紫薇、大叶黄杨等也都是植物造型的理想材料。 三、如何确定园林植物的造型方向 首先园林植物的造型设计要易于实施,所谓易于实施是指园林植物的造型方法与该植物的生长习性不相违背,其萌芽点往往与造型方向相合,其生长速度、发枝方位,都在造型师的预料之中。其次园林植物造型要满足植物生理生长需要,要有利于通风透光,保证植物有足够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满足植物开花和结果的需要。再次园林植物造型要满足大众的审美情趣,植物造型艺术是服务于民的艺术,再好的艺术造型,如果仅仅被极少数的艺术家看懂和认可,而普通观赏者却不明所以,也是其造型艺术的失败。最后园林植物造型要因种而异,不同种类植物应有不同的造型方向,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根据其固有形态确定其特有的造型方向,这样不仅符合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生理特点,同时又满足了不同个体的发育特性,这样的造型实施简便,又不易破坏树势,同时避免了千树一形,互相雷同的呆板。 四、园林植物的造型方法

园林植物的修剪与造型

园林植物的修剪与造型 【摘要】园林的修剪和造型能够大大增加园林的美观性,是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园林植物的修剪和造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修剪;造型 一、前言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的产生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的价值也显得格外突出。 二、园林植物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市园林植物由于生境的特殊性,往往长势达不到景观设计效果,而城市中社会各界往往以景观效果来确定植物配置和衡量景观价值,却忽略了植物保护和后期养护。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变为不夜城,特殊的环境诱使许多害虫聚集到园林绿地上,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强度。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发现现阶段植物保护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对外来物种认识不够,缺乏严格的植物检疫,盲目引进外来植物,忽略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管理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整体的园林植物保护意识,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不合理;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缺乏全面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防治方法单一等。

三、不同园林用途的修剪技术要求 园林绿化中植物生长特性和生态习性被用来完成各种 绿化和美化任务,人们利用修剪技术更完美地发挥其优势,具体做法如下。 1、片林和路树的乔木整形修剪 (1)片林修剪。对于树、油松等有主轴的树种,在修剪时尽量保护中央领导枝。如果出现竞争枝,选一个强壮的留下,剪掉另一个。适时修剪主干下部的侧枝,逐步提高其分枝点,最后达到合理高度即可。 (2)行道树修剪。行道树以道路遮荫为主要功能,同时有美化街道等作用。城市中行道树与道路交通、电路及通信网线、建筑等多有矛盾。 2、花灌木修剪 (1)新植灌木的修剪。灌木一般裸根移植,为保证成活一般作强修剪。有主干灌木或小乔木:如榆叶梅,修剪时应根据需要保留一定主干高度,选留3~5个方向合适、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主枝短截1/2左右,其余疏掉。无主干灌木(丛生型):如玫瑰、?S刺玫等,自地下生出多数粗细相近的枝条,选4~5个分布均匀、生长正常的,留下的丛生枝短截1/2,其余疏去,并剪成高外低的圆头形。 (2)养护灌木的修剪。有主干灌木或地表多分枝灌木:植株保持高外低的自然丰满半圆球形,灌丛中央枝上的小枝

园林植物(树木)冻害和主要防冻措施

园林植物(树木)冻害和主要防冻措施 一、发生树木低温危害的部位和原理 1、根系冻害 因根系无自然休眠,抗冻能力较差。靠近地表的根易遭冻害,尤其是在冬季少雪、干旱的沙土地,更易受冻。根系受冻,往往不易及时发现。如春天已见树枝发芽,但过一段时间,出现突然死亡,大多是因根系受冻造成。因此,冬春季节要做好根系越冬保护工作。 2、根颈冻害 由于根颈停止生长最晚而开始活动较早,抗寒力差。同时接近地表,温度变化大,所以根颈易受低温和较大变温的伤害,使皮层受冻(一面呈环状变褐而后干枯或腐烂)。一般可用培土的方式防寒。 3、主干冻害 一是向阳面(尤其是西南面)的冬季日灼。因初冬和早春期间,昼夜温差大,皮部组织随日晒温度增高而活动,夜间温度骤降而受冻。二是冻裂(又称纵裂、裂干)。由于初冬气温骤降,皮层组织迅速冷缩,木质部产生应力而将树皮撑开;细胞间隙结冰,也可造成裂缝。 4、枝杈冻害 主要发生在分杈处向内的一面。症状为皮层变色、坏死凹陷,或顺主干垂直下裂。因分杈处年轮窄、导管不发达、供养不良、营养积存少、抗寒能力差等原因导致导管破裂,致使树木来年春季发生流胶。同时,因分杈处易积雪,化雪后浸润树皮使组织柔软,气温突降即会受害。可用主干包草、树杈挂草等方法防寒。但在城市不宜使用。 二、越冬防寒的主要技术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有助于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贮藏。春季加强肥水,还可促进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能,保证树体健壮。秋季控制灌水,及时排涝,适量施用磷钾肥,锄草深耕,可促进枝条及早结束生长,有利于组织充实,延长营养物质的积累时间,从而更好地进行抗寒锻炼。 2.适时冬灌,浇灌封冻水 合理的冬灌既能保证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延长来年开花植物的花期。一般地温高于5℃时,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低于5℃植物根系不能吸水。所以,要在地温低于5℃前浇1次透水。地温低于0℃,土壤会因含水而结冰,这时也要浇1次水以保持根系不被风抽干。当温度更低时,根部冻水可放出潜热,提高温度。

造型及养护管理

第三节造型植物养护要点 一、植物造型的概念及主要作用 植物造型是指技术人员经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对园林植物进行特定的栽培管理、修剪整形等创造出的美好的艺术形象。根据植物造型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可将其分为:植物雕塑、植物建筑、植物图案等。植物造型必须巧妙地利用各种植物形体和色彩,根据独具匠心的构思,采用科学的造型设计、栽培、修剪、攀扎、镶嵌、管理等技巧,才能创造出美妙的艺术景观形象。它在园林绿化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1.植物造型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常摆放在大型广场、公园入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起着强调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 2.一些大型的植物造型如用绿篱做成的墙,可以作为园林小品的背景同时又起着分隔空间、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3.可做成植物造型专类园,增强园林景观趣味性。 4.结合道路、地形等周围环境和其他植物的应用方式,组成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园林景观。 二、植物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植物造型在园林绿化中的大量应用,新的应用形式层出不穷,植物材料的应用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小至低矮的草本植物大至数米的树木都可作为植物造型的材料。常用的植物材料如下。 1.乔灌类:通常情况下,用于造型的植物材料要求生长缓慢或中等,耐修剪,抗性强,病虫害少,植物枝叶细密、枝条较柔软,萌芽力强等。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胶东卫矛、锦熟黄杨、小叶女贞、侧柏、圆柏、龙柏、千头柏、刺柏、蜀桧、火棘、朝鲜黄杨、矮紫杉、锦鸡儿、金山绣线菊、紫薇(茎干造型) 2.藤本类:选择攀援性好、枝条柔软、枝叶细密的植物,对于选用的一些花卉材料则要求植株低矮,枝叶细密,花期集中,耐移植,抗性强等。如扶芳藤、南蛇藤、爬山虎、葛藤、凌霄、金银花、三叶木通、蛇葡萄、叶子花(保护越冬)3.花卉类:利用花卉做成的植物造型(常见的如一些菊艺展示等),较复杂的造型通常选用植株低矮,枝叶细密,花期一致的一二年生花卉或多年生花卉,枝叶细密的观叶花卉也是常用的材料。常用花卉观花类有孔雀草、万寿菊、球根秋海棠、新几内亚凤仙、非洲凤仙、矮牵牛、三色堇、小菊类。常用观叶类有小叶红、小叶绿、金叶薯、红苋、红桑、彩叶草等。 三、造型植物的维护 园林植物造型维护应根据造型种类的不同,采用与之相应的维护方法,一般包括造型修剪、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1.造型修剪 造型修剪的时期可分为休眠期和生长期修剪,即冬季修剪和春、夏、秋季修剪。大部分造型植物一年四季均可修剪,依据修剪目的选择适宜的季节。不同的修剪时期修剪的方式不同,所要表现的效果也不同。造型修剪的时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艺术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编扎动物造型时最宜在夏季进

第三章 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第三节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要素,使得园林更能充满生机,同时植物的生态效应也为人类带来自然而舒适的感受。而植物这一有生命的设计要素有着与其它园林要素不一样的特征,进行植物造景时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生长发育特点,又要考虑植物对生物环境的营造,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观赏原则,即园林植物的造景,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 一、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 1.园林植物的观赏作用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设计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本身也是一个独特的观赏对象。 园林植物的树形、叶、花、果、干、根等都是具有重要的观赏作用,园林植物的形、色、姿、味也有独特而丰富的景观作用。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植物等;按植物的观赏特征,有观形、观花、观叶、观果、观干、观根等类型。在人类长期应用植物的实践中,还赋予了植物一定的拟人的性格,如竹、松、梅喻“岁寒三友”等。 园林植物群体也是一个独具魅力的观赏对象。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卉,平坦而开阔的草坪等都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乔木林地所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以及自然流畅港湾状的林缘线都是园林中独特的景观。随着气候的变化,园林植物群体呈现不同的季相景观:春天丛花灿烂,秋天层林尽染。 2.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 园林植物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要素,具有很强的造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园林植物可单独作为主景进行造景,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作用(图3-30)。

图3-30 园林植物作主景 (2)园林植物可作园林其它要素的背景,与其它园林要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景。如利用园林植物群体景观所产生的整体感,起到背景的作用(图3-31)。 图3-31 植物作背景 (3)利用园林植物分隔空间,增强空间感,从而达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图3-32)。 图3-32 花带分隔空间 (4)利用园林植物引导视线,形成框景、漏景、夹景。如图3-33所示 图3-33 园林植物形成漏景 (5)利用园林植物阻挡视线,形成障景(图3-34)。 图3-34 园林植物做障景,遮挡不良城市景观 (6)利用园林植物加强建筑的装饰,柔化建筑生硬的线条(图3-35)。 图3-35 植物装饰建筑 (7)利用园林植物创造一定的园林意境。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了植物一定的人格化。在纪念性陵园中广植松柏,表示革命烈士的精神长青长存等。 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 1.功能性原则 不同的园林绿地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功能,园林植物必须满足绿地的性质和功能的要求,完成统一的园林景观。比如街道绿化主要解决街道的遮荫和组织交通问题,防止眩光以及完成美化市容作用,因此选择植物以及植物的种植形式要适应这一功能要求。在综合性公园的种植设计中,为提供游人各种不同的游憩活动空间,需要设置一定的大草坪等开场空间,还要有遮荫的乔木,成片的灌木和密林、疏林等(图3-36)。街道绿化主要解决街道的遮荫和组织交通问题,防止眩光以及完成美化市容作用。在校园的绿化设计中,除考虑生态、观赏效果外,还要创造一定的校园氛围等等。因此,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对于每一个园林绿地都要充分考虑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选择好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植物种植形式。 图3-36 公园绿地 2.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要遵循形式美法则,创造和谐艺术景观。同时还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1)园林植物配置要符合园林布局形式的要求 园林总体规划形式如果是规则式,乔木、灌木常采用规则式布局手法,除乔木和灌木外,其它植物也采用与规划形式对应的布局形式;如果是自然式,也常采用与之协调的自然式配置手法。 (2)合理设计园林植物的季相景观

园林植物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园林植物的影响因素 植物为活的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外界条件的综合影响,较明显者为:温度、水分、土壤、空气、人类活动等。 一、温度 随海拔升高、纬度(北半球)北移而降低; 随海拔降低、纬度(北半球)南移而升高。 南---------北:常绿----落叶 阔叶----针叶 (一)温度三基点 1、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 (1)最低温度 (2)最适温度 (3)最高温度 2、一般植物0—35oC范围内,温度上升,生长加速, 温度下降,生长减缓 (二)温度的影响 1、温度影响植物的休眠和萌芽 2、低温使植物遭受寒害和冻害 3、高温影响植物质量 4、温度与物候的关系 5、温度与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 (1)寒温带针叶林景观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5)热带季雨林、雨林景观 二、水分 1、水的作用: (1)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 (2)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

(3)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种子传播的生态因子之一 (4)可形成特殊的植物景观 2、植物分类(依植物对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 (1)旱生植物:少量水分即可满足生长发育 树干矮小、树冠稀疏、根系发达、夜小而厚, 有的退化成针状,表面有角质层或生绒毛 如:仙人掌 (2)湿生植物:与(1)对立 一般根系不发达,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抗旱能力差 如:秋海棠、酢浆草 (3)中生植物:介于(1)(2)之间 如:水淹可正常生长:旱柳、乌桕、水杉 水淹会死亡:梧桐、桃、李、木瓜、雪松(4)水生植物:植物的全部或部分必须在静水或流水中生长 如:王莲 三、光照 (一)植物对光照的要求,通过以下两点表示 (1)光补偿点 (2)光饱和点 (二)植物分类(依光照强度) (1)阳性植物:要求较强光照,不耐庇荫 (2)阴性植物:要求较弱光照 (3)中性植物(耐荫植物) 备注:耐荫是相对的,与纬度、气候、年龄、土壤密切相关 四、土壤(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 (一)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主要指土壤的机械组成 (二)土壤厚度的影响 涉及土壤水分、养分多寡及承重问题 (三)土壤酸碱度(PH) 影响矿物质养分溶解、转化、吸收 (四)植物分类

浅谈植物的造型(终稿)

浅谈园林植物的造型 园林植物造型是一种艺术。不仅要求有高超的技艺,而且要求对植物生长习性和修剪反应有充分的了解,高质量的造型还必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 园林植物造型园林景观造型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不仅要求有高超的技艺,而且要求对植物生长习性和修剪反应有充分的了解,高质量的造型还必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园林植物造型是园林工作者经常进行的一项工作,高技巧的造型不仅提升了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丰富了园林植物的观赏形态,也是技术水平的体现。新颖唯美的造型方法,运用得当往往会取得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运用不当则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本文主要根据本人多年造型实践,谈谈对园林植物造型的一点拙见。 一、哪些园林植物不适于造型 园林植物的造型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但并非所有的园林植物都适合造型,一些大乔木,如:刺槐、杨树等,这些树生长旺盛,成枝力强,其姿态很难人工干预,即使干预也很难塑造出理想株型;有些树其天然姿态很美,分枝匀称、挺拔有姿,如银杏、水杉等,其自然造型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不宜人工造型;一些萌芽力弱的植物,如西府海棠、苹果、梨树,也不宜过多造型,理想的侧芽或隐芽不仅不易萌发,很难形成理想枝型,勉强造型往往还会造成伤口过多,影响生长和开花。

二、哪些园林植物最适合造型 生长速度快,萌芽力与成枝力均强,耐修剪的园林植物最适宜造型,最典型的是小叶女贞、桃树,其次月季、棣棠、木槿、紫薇、大叶黄杨等也都是植物造型的理想材料。 三、如何确定园林植物的造型方向 首先园林植物的造型设计要易于实施,所谓易于实施是指园林植物的造型方法与该植物的生长习性不相违背,其萌芽点往往与造型方向相合,其生长速度、发枝方位,都在造型师的预料之中。其次园林植物造型要满足植物生理生长需要,要有利于通风透光,保证植物有足够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满足植物开花和结果的需要。再次园林植物造型要满足大众的审美情趣,植物造型艺术是服务于民的艺术,再好的艺术造型,如果仅仅被极少数的艺术家看懂和认可,而普通观赏者却不明所以,也是其造型艺术的失败。最后园林植物造型要因种而异,不同种类植物应有不同的造型方向,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根据其固有形态确定其特有的造型方向,这样不仅符合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生理特点,同时又满足了不同个体的发育特性,这样的造型实施简便,又不易破坏树势,同时避免了千树一形,互相雷同的呆板。四、园林植物的造型方法 园林植物的造型方法很多,但也存在与时俱进。原来行道树和桃树上流行的“三杈、六股、十二枝”,现已经逐渐退出主流造型的行列。规则式园林植物造型已不符合现代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成功的造型师往往会根据流行审美趋向做出些新颖别致的造型佳品。但万变不离其

园林植物培育学试题库

《园林植物培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种子生理成熟 2、种子形态成熟 3、种子的生理后熟作用 4、风选 5、筛选 6、水选 7、低温干藏法8、湿藏法9、结实间隔期 10、种子安全含水量11、种子休眠12、种子净度 13、种批14、种子发芽率15、种子发芽势 16、千粒重17、场圃发芽率18、实验室发芽率 19、种子生活力20、高床21、低床 22、基肥23、轮作24、播种育苗 25、种子催芽26、播种量27、营养繁殖 28、嫩枝扦插29、嫁接30、植物组织培养 31、压条育苗32、埋条育苗33、分株繁殖 34、容器育苗35、无土栽培36、假植 37、摘芽38、硬枝扦插39、实生苗 40、无性繁殖苗41、追肥42、剪砧 43、芽的异质性44、萌芽力45、成枝力 46、单轴分枝47、合轴分枝48、假二叉分枝 49、顶端优势50、干性51、层性 52、疏53、截54、伤 55、变56、放57、植物生殖生长 58、植物结实的大小年现象 二、填空 1、净种的方法有( )、( )、( )、( )。 2、一般来讲,城市苗圃应均匀分布于()、()之处,总面积应占城区面积的()。 3、园林苗圃用地经营条件应()、()、()。 4、园林苗圃用地可分为()、()两大部分。 5、园林苗圃规划设计准备工作包括()、()、()、()及收集气象资料等步骤。 6、苗圃引水设施可分为()、()两种类型。 7、植物花期不遇的可能是()不同,()分布不均或比例失当,()不一致。 8、生理成熟期的种子()高,营养物质处于()状态,种皮尚不具有()的能力,此时采集容易()、()以及被()侵害。 9、种子催芽的关键是()。 10、再0-50度之间,温度每下降(),植物种子寿命延长一倍。 11、实践证明,大多数园林植物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为( )。 12、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 )和( )法。 13、种实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 )、( )、( )及( )。调制往往因果实种类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比如球果类可采用( )、( )。 14、贮藏中的种子仍进行着(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15、湿藏法可分为( )、( )、( )。 16、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 )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19、苗床分为( )、( )、( )。 20、土壤灭菌杀虫常用的药剂有( )、( )、( )。(举三种)

园林工程施工综合专业知识

四川省2012 年度建筑施工专业技术职称理论 培训提纲园林工程施工综合专 业知识 上册 第一部分园林规划设计 第一章园林规划设计泛谈及基本理论 1、掌握城镇园林绿地的特征 2、掌握园林构成的五大要素 3、掌握园林的布置形式 第二章园林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 1、掌握园林地形的类型 2、掌握台阶的尺度要求 3、掌握园林广场按性质和功能分类 4、掌握园林建筑的类型 5、掌握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 第三章交通绿地 1、掌握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条件 第四章城市景观绿地 1、掌握城市广场树种选择原则 第五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1、掌握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设计 第六章公园规划设计

1、掌握综合性公园的主要活动与设施内容 第二部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第一章土方工程 1、掌握土的工程分类 2、掌握土方量计算 3、掌握土方施工准备的排水处理 4、掌握土方施工程序与方法 5、掌握挖方工作面要求 6、掌握挖土机械种类 7、掌握土方转运方式 8、掌握填方施工 9、掌握土方夯压的基本方法第二章园林给排水工程 1、掌握按控制方式对喷灌系统的分类 2、掌握喷灌工程施工顺序 3、掌握园林排水方式 4、掌握防止径流冲刷地面的措施第三章水景工程 1、掌握护坡的形式 2、掌握湖底构造做法 3、掌握喷泉的给水方式下册 第四章花坛与挡土墙工程 1、掌握花坛砌体材料 2、掌握花坛饰面及材料 3、掌握花坛种植床整理

4、掌握挡土墙常用的断面形式 5、掌握挡土墙的排水处理 第五章园路工程 1、掌握按园路的重要性分类 2、掌握园路病害种类及产生原因 3、掌握园路施工的一般流程 4、掌握园路铺装质量要求与检查标准第六章栽植工程 1、掌握苗木起掘 2、掌握树木定植及栽后管理 3、掌握大树定植 4、掌握栽种法培植草坪 第七章园林施工管理 1、掌握园林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2、掌握园林工程竣工与验收程序 第三部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第一章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基础 1、掌握依据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类型分类 2、掌握依据水分需求对园林植物的生态类型分类第二章园 林植物苗木培育技术 1、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 2、掌握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的概念

园林植物造型试题库(答案)

园林植物造型修剪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整形修剪作用的是( B )。 A.提高园林植物移栽的成活率 B.加速园林植物的生长 C.促使园林植物多开花结实 D.创造各种艺术造型 2.下列不属于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原则的是( D )。 A.根据园林绿化对该树木的要求。 B.根据树种的生长发育习性。 C.根据树木生长地点的环境条件特点。 D.根据园林工具的特点。 3.园林植物修剪时期是根据树种抗寒性、生长特性及( A )等来决定的。 A.物候期 B.天气 C.人工 D.修剪工具 4.园林植物修剪时期可分为休眠期修剪和( A )期修剪两个时期。 A.生长 B.春 C.夏季 D.秋季 5.( C )修剪是指秋季树叶脱落(北方)至次年春季芽萌发前的修剪。 A.春季 B.生长期 C.休眠期 D.秋季 6.早春植物根系开始活动后,树液从枝蔓上的新鲜剪口或折伤口大量流出的现象称为( A )。 A.伤流 B.流胶 C.结露 D.蚜虫为害 7.下列树种中( B )的伤流现象严重。A.油松 B.复叶槭 C.银杏 D.紫丁香 8.为防止伤流发生,修剪措施不应在( A )进行。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 B )修剪是自萌芽后至枝梢生长停止或落叶前进行的修剪。 A.春季 B.生长期 C.休眠期 D.秋季 10.为减少枝条的冻害发生,休眠期修剪一般在( C )时期进行。 A.秋季落叶后 B.严冬 C.早春萌芽前 D.春季萌芽后 11.为防止伤口削弱下枝生长势,短截或回缩时要( B )。 A.多留分枝 B.留几厘米的保护橛 C.削平剪锯口 D.倾斜剪锯口 12.剪去一年生枝的一部分称为( A )。 A.短截 B.回缩 C.疏枝 D.缓放 13.枝条短截后,枝条上芽的数量减少,养分相对集中,可以( A )剪口下侧芽的萌发。 A.促进 B.抑制 C.促进或抑制 D.不影响 14.轻短截是剪去枝条全长的( A )。A.1/5~1/4 B.1/3~1/2 C.2/3~3/4 15.轻短截后,多数饱满芽受到刺激而萌发,可以( A ),易分化更多的花芽。 A.形成大量中短枝 B.发生较壮的营养枝 C.逼迫基部隐芽萌发 D.萌生1~3个中、短枝 16.中短截是剪去枝条全长的( B )。A.1/5~1/4 B.1/3~1/2 C.2/3~3/4 17.中短截剪口下具有几个饱满芽,( B ),主要用于骨干枝和延长枝的培养及某些弱枝的壮。 A.形成大量中短枝 B.发生较壮的营养枝 C.逼迫基部隐芽萌发 D.萌生1~3个中、短枝 18.重短截是剪去枝条全长的( C )。A.1/5~1/4 B.1/3~1/2 C.2/3~3/4 19.重短截刺激作用大,可( D ),适用于弱树、老树和老弱枝的复壮更新。 A.形成大量中短枝 B.发生较壮的营养枝 C.逼迫基部隐芽萌发 D.萌生1~3个中、短枝 20.极重短截是保留枝条( D ),其余全部剪去。 A.1/5~1/4 B.1/3~1/2 C.2/3~3/4 D.基部的2~3个芽 21.极重短截后( C ),可以培养小型的枝组或进一步疏除。 A.形成大量中短枝 B.发生较壮的营养枝 C.逼迫基部隐芽萌发 D.萌生1~3个中、短枝 22.剪去多年生枝条的一部分的修剪方式称为( B )。A.短截 B.回缩 C.疏枝 D.缓放 23.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回缩修剪的内容。( 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