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进酒》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792.50 KB
- 文档页数:47
《将进酒》课堂讲课稿引言: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同时也是当代中学生课本中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份《将进酒》的课堂讲课稿,欢迎大家来阅读和借鉴!【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过程】师:在一般社交场合,人们互相敬酒时常常会恭敬地端着酒杯跟对方招呼:“请干杯!”跟你们上英语会话课的老外碰到这样的场合,一般会说:“……”有谁知道我们的祖先怎么说呢?生:将进酒——师:(板书)对,这里的将读“qiāng”,就是“请”的意思。
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在汉代时演变成了一首乐曲名,常当作劝酒歌在宴会上传唱。
唐代有位以喝酒著称的诗人也写过一首这样的诗,他就是昨天从天姥山梦游回来的李白(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劝酒诗《将进酒》。
师:(稍停,待学生情绪稳定下来后)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昨天备课时老师准备了三套方案:A老师引导大家一起赏析诗歌,B同学们按照诗歌学习的方法,自己选择角度觖读诗文,C老师报教学案的答案,大家完成鉴赏填空后看书消化。
大家希望实施哪套方案?生(大多数):第二套(B)。
师:好。
我们就以第二套方案进行。
不过,老师准备的精彩课件用不上了,你们可不要后悔呀。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诗歌《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李白的豪放风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2. 重点: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入:“你们知道李白吗?你们对他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对李白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每句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b.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等。
c. 讲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的《将进酒》2. 分段板书诗歌的结构3. 用关键词标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对本诗的理解,写一段话描述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惋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研究李白的其他诗歌,比较其不同诗歌的风格的异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将进酒》课堂讲课稿师:看得出,你对李白还是蛮有研究的,什么时候请你对全班同学开个讲座?生21:这也不是我想出的,我是参考了钱穆先生的观点。
师:真应了古人一句话,开卷必有益呀。
这首诗到此能不能结束呢?生;还不能。
师: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生22:我们还应了解一下诗歌的表现手法。
师:不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此豪迈奔放的诗句,肯定离不开诗歌特有的表现手法。
(板书“沿波讨源明手法”)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生22:夸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空间范畴的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围的夸张。
前一句把壮阔说得更壮阔,后一句把短暂说得更短暂,形成反向的夸张,既有比意,又有反衬作用。
师:好。
不但说出了所用的手法,还说出了作用。
不过老师补充一下,这句还用了古诗中常见的比兴的手法。
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
类似的夸张文中还有吗?生23:“会须一饮三百杯”,极度夸张,这是多么痛快的宴饮,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还有“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出了愁思之深,“斗酒十千”写出了酒的名贵。
师: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沧浪)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首诗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旷世的诗才,而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其诗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首诗便以雄伟形象的起兴,和极度的夸张,一吐胸中块垒,很好地展现了诗人性格,体现了飘逸豪放、流畅自然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李白的《将进酒》大家基本理清了本诗的情感、手法、意象,品味了诗歌的语言,也学会了朗读,进一步明确了诗歌的学习方法。
《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诗歌单元《将进酒》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介绍:李白生平、创作背景。
2. 诗歌文本:全文逐句解读,分析诗句意义。
3. 诗歌主题:探讨《将进酒》所表现的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将进酒》的诗歌内容,体会李白的豪放诗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义的深入解读,诗句的赏析。
2.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的提炼,李白的豪放诗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李白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 诗歌文本解读:逐句讲解诗句意义,分析诗歌结构。
4.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古典诗歌。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将进酒》2.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3. 诗歌主题: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4. 李白简介:生平、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将进酒》鉴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
2. 诗歌主题的提炼与讨论。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文本解读在解读《将进酒》时,需重点关注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以及情感表达。
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解释黄河象征的豪放与流逝的意象,以及诗句中的对仗和韵律美。
《将进酒》的教案(8篇)《将进酒》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忱,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展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头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其次次漫游。
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日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
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呈现些什么呢?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
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方的作用。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承受夸大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将来的信念。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
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
然而,在他这欢快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苦痛!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像,故化用曹诗,明写欢快而暗寓愤激。
(5)“仆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