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2)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3) 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2.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特征 (1)储备货币多元化 (2)汇率安排多样化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① 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② 运用汇率政策 ③ 国际融资 ④加强国际
(3)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 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 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12.1.3 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秩序持续动荡,国际社会及 各方人士也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 许多改革主张,如恢复金本位、恢复美元本位制、实行综合货 币本位制及设立最适货币区等,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 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 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 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 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直至1976年1月,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 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条款,经 过激烈的争论,达成并签定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 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起生 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
2.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 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 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 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