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汇率决定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503.50 KB
- 文档页数:60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汇率,简单来说,就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在国际经济学中,汇率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不同,那么汇率就会调整,使得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相等。
例如,假设在美国一个汉堡包的价格是 5 美元,在中国是 20 元人民币,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是 5 美元= 20 元人民币,即 1 美元= 4 元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认为汇率的变动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但在现实中,这些因素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它没有考虑到非贸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差异。
此外,各国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质量差异也会影响其准确性。
二、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认为,两国间的利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该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指的是,投资者可以在本国和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投资收益应该相等。
假设本国利率为 i,外国利率为 i,即期汇率为 S,远期汇率为 F。
如果 i > i,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本国,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以规避汇率风险。
这样就会导致本币即期升值,远期贬值,直到(1 + i) /(1 + i) = F / S 时达到均衡。
非抛补利率平价则是投资者不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
此时,投资者根据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决定投资方向。
第九章 汇率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 )是指当贸易是开放的,并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必然相同。
2. 开放经济条件中的一价定律: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国以同一货币表示,其价格是一样的。
简言之,就是同一种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卖同样的价格。
用公式表示为:i a P =e i b P3.购买力平价:是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4.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价格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又称绝对购买力平价。
5.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说明的汇率变动的根据。
它将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一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换言之,在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化是与同一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的。
6.资本套利: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愿意将低利率货币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以套取利差收益,这就是国际间的资本套利。
很显然,这种由于套利而引起的资本流动必然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7.抛补套利:在套利活动中,如果投资者为了避免汇率对自己的不利变动,利用远期外汇合同进行套期保值,这就是所谓的抛补套利。
8.非抛补套利:如果投资者在套利活动中相信汇率的变动会对自己有利,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这就是所谓的非抛补套利。
9.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10.粘性价格(Sticky-Price )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11.汇率超调: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
二、填空题1.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 一价 定律为基础的。
第七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外汇与汇率汇率的决定思考:人民币“怪不怪?人民币陷入了一种怪圈:感觉不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带来的购买力增强,却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日益削减的无奈。
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前汇率相比,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9%。
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峻,昨日公布的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创10年新高,猪肉、蔬菜、房产等价格的上涨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钱越来越不值钱”。
“一国货币的价值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对外价值,另一种是对内价值,对外价值的主要表现为其能换取多少外币,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货币的购买力。
” 所谓的人民币升值也仅仅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日元和港元等货币的升值,相对于欧洲货币甚至是贬值的。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兑欧元贬值了约3%。
,同期美元指数(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贬值9.2%。
这似乎暗示着人民币兑美元自汇改以来的升值其实只是美元贬值的结果。
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其实就是强势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共存。
在过去5年里,印度的通货膨胀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与此同时,印度货币升值了10%。
自启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机制以后,人民币实际购买力似乎正走向理论预期的反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与人民币升值所处的内外部特殊环境有关。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两大特殊因素,决定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仅限于相对货币之间(如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人民币汇率升值很难达到提升国际购买力的效果,反而会由于外资的涌入,导致流动性泛滥,进而使物价上涨,引发人民币对内贬值。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的界定、特点与范围 1.界定国际汇兑(foreign exchange)的简称。
动态含义义为汇兑行为,即把一种货币通过汇(国际结算)和兑(外汇交易)转换成另一种货币实现资金的国际转移,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和债务。
汇率的影响因素及汇率决定理论影响汇率因素•某种货币的汇率由对该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影响汇率因素——政府的干预•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行动影响汇率。
•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有一定数量的别国货币作为“官方储备资产”。
•这类外币可用于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本国货币,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维持本币的价值。
同样中央银行可用本币买入外币,在外汇市场上增加本币供给,压低本币价值。
•中央银行可以创造并出售它所希望的本币数量,但要冒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影响汇率因素——相对通货膨胀和利率•相对价格水平对国际贸易流动的影响•相对利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如果贸易和资本流动不受阻碍,而且外汇市场没有政府干预,汇率的变化最终会消除这种外国商品和金融资产在价格上和利率上的优势。
•本国居民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导致对外币的需求上升,外币对本币升值。
因此,以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上升,因为以外币表示的相同购买力需要更多的本币支付。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用不同货币购买同一种商品,以其中任何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都是一样的。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国内价格水平/国外的价格水平=汇率•在中国购买一瓶矿泉水,价格为2.1人民币;在美国的市场上的价格为0.5美元;•理论上: 0.3美元= 2.1人民币,即1美元= 7人民币•若现实中$1=RMB7时用,美元购买和人民币购买都是无差异的,所支付的成本是相同的;•若现实中$1=RMB6时, $0.3=RMB1.8<RMB2.1;说明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对美元的需求增加;此时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指出汇率的预期变动率是与本国和外国通货膨胀率差异成比例。
汇率的变动幅度=(1+国内通货膨胀)/(1+国外通货膨胀)-1 •假定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20%,美元的通货膨胀率为10%,则本国货币比外国货币更快的上涨速度意味着本国货币比国外货币更快的购买力下降速度。
影响汇率的因素与汇率的决定理论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1.国内经济基本面: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其货币的汇率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强劲,通胀率低,并且对外贸易平衡,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往往会上涨。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疲软,通胀率高,并且存在贸易逆差,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下跌。
2.利率水平:利率的高低也会影响汇率。
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购买该货币,从而提高货币的汇率。
因此,一个国家的新闻利率水平对其货币的价值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3.贸易平衡:贸易平衡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较大,即其进口超过出口,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下跌。
因为这种情况下,该国的货币需求较低,而供应较高。
其次,政治因素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1.政府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降低利率、购买外汇市场上的本国货币等手段来提高货币的价值。
2.政治稳定性:政治稳定性对汇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稳定,国内没有政治风险,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往往会相对稳定。
相反,政治不稳定和内外部冲突可能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下跌。
最后,市场因素也对汇率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1.外汇市场交易量: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对汇率波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市场上大量交易其中一种货币,那么该货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2.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也会影响汇率。
例如,如果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前景有信心,那么可能会购买该国的货币,进而提高其汇率。
在汇率的决定理论方面,有多种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汇率的决定。
1.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决定是基于不同国家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上涨较快,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下跌,从而实现购买力平价。
2.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成本和风险的情况下,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利率应该相等。
如果一国货币的利率高于其他国家的货币,那么该国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上涨,以达到利率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