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心理学00031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52 KB
- 文档页数:5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记忆 P79 2.陈述性记忆P82 3.情景性记忆 P83 4.图式P90 5.组块P86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P94 7.记忆术 P96 8.学习P98 9.接受学习P100 10.发现学习P10011.意义学习P100 12.机械学习P100 13.知识学习 P101 14.技能学习P101 15.社会规范学习P101 二、单项选择题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P79A.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 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P79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P80A·编码 B.保持 C.储存 D.提取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P82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
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P82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
这是( )P85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P84A.瞬时记忆 B.情景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P85A.语义编码 B.视觉编码 C.情景编码 D.听觉编码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P86A.五加减二 B.六加减二 C.七加减二 D.八加减二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00031心理学]00031心理学历年真题0031 心理学笔记依据教材《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学派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调查法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整和控制行为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什么是意识二、意识的状态第二节注意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三、注意的种类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二、睡眠与失眠三、梦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一、催眠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一般概念二、感觉的生理机制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二、基本的视觉现象三、视觉的机制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基本的听觉现象三、听觉的机制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知觉的一般概念二、知觉的特性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第五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二、社会认知的过程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第一节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三、记忆的类型第二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遗忘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三、有意遗忘的作用四、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四节学习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三、学习的分类四、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第一节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二、思维的过程和种类第二节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二、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第三节推理和问题解决一、推理二、问题解决的定义三、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想像和创造性培养一、想像和创造思维二、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六章智力第一节智力概述一、智力的性质二、智商与智力差异三、智力发展的特征第二节智力的理论一、智力的因素论二、多元智力理论三、智力结构论四、智力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智力的测量一、智力测验概述二、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三、经典智力测验四、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关系第四节智力的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第一节动机与行为一、动机的定义二、动机的产生三、动机的种类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第二节社会性动机一、交往动机二、成就动机三、工作动机第三节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三、认知与期待理论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一、情绪情感的定义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三、情绪情感的种类四、情绪情感的表达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三、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第八章人格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二、人格的结构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二、气质差异三、性格差异第三节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二、人格类型说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社会文化因素三、家庭环境因素四、早期童年经验五、自然物理因素第五节人格测量一、测验法二、投射法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二、人际交往的理论第二节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一、人际沟通二、人际吸引的条件三、人际关系的测量第三节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一、群体的一般特性二、社会影响第十章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科学的健康观念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压力及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20%归属于智商,80%归属于情商。
情商应归属于心理健康标准中的哪个方面?( C )A.悦纳自己 B.人际关系和谐 C.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D.适应环境好2.人的睡眠是一种( D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意识并未完全停止的状态3.人们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主要依据声音的哪个感觉特性?( C )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分贝4.当久未谋面的朋友出现在人群中时,你能一眼把他认出来。
这种现象属于记忆过程中的( A )A.再认 B.编码 C.识记 D.回忆5.科学概念又称之为( C )A.日常概念 B.模糊概念 C.明确概念 D.生活概念6.小王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写作,但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很差。
这反映出不同个体智力哪方面的差异?( A )A.智力结构的差异 B.发展过程的差异 C.发展水平的差异 D.发展速度的差异7.公安机关有时会使用测谎仪帮助鉴别犯罪嫌疑人,其使用原理主要是( B )A.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B.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C.情绪产生时,伴随外部表现 D.情绪情感是一种自我察觉8.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其中个人特质包括( B )A.中心特质、首要特质、重要特质 B.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C.中心特质、重要特质、根源特质 D.根源特质、首要特质、次要特质9.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流、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叫做( C )A.支配需要 B.情感需要 C.包容需要 D.沟通需要10.一位来自偏僻地区的学生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后,感到自己只会做题、考试,不会娱乐,不会交往,十分自卑。
绝密★启用前201940211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A 2.A 3.D 4.D 5.C 6.D 7.C 8.D 9.A 10.B 11.C 12.D 13.C 14.B 15.C 16.B 17.C 18.B 19.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0.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21.及时复习、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22.道德感、理智感23.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24.躯体诊断、心理诊断25.观察能力、智能水平26.“中立”原则、回避原则27.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28.权利、义务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9.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1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1分)和人格(个性)(1分)两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方面。
30.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1分),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分)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1分)。
31.心理应激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1分)造成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1分)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
(1分)32.效度是测验可以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1分),反映的是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1分),分为效标效度和构想效度(1分)。
33.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1分),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1 分)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1分)。
34.遵医行为,又称为患者的依从性(1分),是指患者遵从医护人员的医嘱(1分)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行为(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由于当时科学思想尚未确立,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是超自然的,认为人的生命和健康由上帝神灵主宰。
(1分)(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具有朴素的唯物论的医学观点,如“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等。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会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这种现象称为( B )9-237 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去个体化2.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D )10-268 A.转移B.反向C.文饰D.投射3.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B )10-256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4.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 C )11-302 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C )11-296 A.自我中心 B.不守恒 C.守恒 D.不可逆 6.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 A )9-217 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情感需要D.本能需要7.“双生子研究”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种因素的最好方法? ( D )8-199 A.社会文化因素B.家庭环境因素C.自然物理因素D.生物遗传因素8.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 B )1-6 A.社会发展的影响 B.自然科学的影响第 1 页,共6页C.文化发展的影响D.社会科学的影响9.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主要活跃于( C )1-7 A.19世纪B.19世纪80年代C.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10.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
A)A.冯特.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事件发生在(B)B.1879年.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D.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A.机能主义.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A.詹姆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B.华生.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D巴甫洛夫.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B.华生.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C.弗洛伊德\.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C.精神分析心理学.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B)B.实验法.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D)D.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C)C.后天环境.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从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持这种观点的是(B)B.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A.观察法.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C.自然实验法.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实验室实验法.那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比如言语理解。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课程代码:0047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望梅止渴”从反射论的观点来分析,是()A.条件反射B.关系反射C.延缓反射D.无条件反射2.第一个建立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家是()A.德国的冯德B.瑞士的皮亚杰C.法国的比奈D.美国的斯金纳3.注意在短暂的时间内周期性的起伏叫做()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动摇C.分心D.注意的转移4.视觉的适宜刺激物是()A.宇宙射线B.交流电C.390—760毫微米的光波D.红外线5.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颞叶B.枕叶C.额叶D.顶叶6.我们在知觉对象时,总要把对象归入一定类别,这种特点是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7.平衡觉的功能在于()A.探索自己身体与客体的空间关系B.觉察对象所在位置C.感知声音的方位D.辨别最慢的运动速度8.最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研究遗忘的心理学家是()A.潘菲尔德B.艾宾浩斯C.吴伟士D.斯朴林9.由冷想到热,由高想到低,由天想到地,这种联想属于()1A.接近联想B.关系联想C.相似联想D.对比联想10.人们睡眠做梦一般在睡眠的哪个阶段?()A.昏睡期B.昏沉期C.沉睡期D.快速眼动睡眠期11.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想重温被时代淘汰了的骑士美梦,这是()A.幻想B.理想C.空想D.再造想象12.沿着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属于()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直觉思维D.直观动作思维13.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靠()A.分析和综合B.抽象和概括C.分类D.具体化和系统化14.“松花江比长江短”,这一概念属于()A.普遍概念B.连言概念C.选言概念D.关系概念15.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对人类已有概念的传递过程和学习过程称为()A.概念的形成过程B.概念的掌握过程C.人工概念D.概念理解过程16.构成问题最普遍的形式为()A.要求B.始初状态C.目标状态D.条件加要求17.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A.词B.句子C.段落D.语法规则18.认为儿童言语获得是通过模仿获得的理论是()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B.斯金纳强化理论C.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D.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19.一般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操作能力B.特殊能力C.智力D.直觉能力20.研究表明,低常儿童的智商一般为()A.50-69 B.25-49C.70以下D.25以下2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4年4月心理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李老师通过观看教室内录像设备录制的儿童分组搭积木的过程,分析了解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
李老师使用的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2.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A.精神分析学派B.格式塔学派C.机能主义学派D.行为主义学派3.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两大部分是A.大脑和间脑B.大脑和中脑C.脑和延髓D.脑和脊髓4.由外界刺激引起并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电位活动称为A.神经编码B.神经冲动C.神经极化D.神经适应5.小雨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理活动一直保持适度紧张的状态。
这体现的注意功能是A.选择功能B.适应功能C.调节功能D.维持功能6.下列关于感觉和知觉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感觉是知觉的基础B.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C.知觉是多种感觉的简单相加D.二者都是对当前刺激的直接反映7.对信息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保存都具有重要作用的是A.计划B.监控C.复述D.组织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与遗忘率紧密相关的因素是A.时间间隔B.信息数量C.材料性质D.学习程度9.3岁前孩子的主要思维类型是A.创造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直觉动作思维10.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称为A.认知能力B.特殊能力C.言语能力D.操作能力11.离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X)/S。
该计算公式中的X代表A.团体平均分数B.个体测验分数C.团体的标准差D.个体标准分数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处于最低层次的需要是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社交需要D.生理需要13.四种基本情绪指的是快乐、愤怒、恐惧和A.惊讶B.悲哀C.喜悦D.抑郁14.《水浒传》中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典型特征,如林冲坚忍、李逵忠诚、吴用智慧、武松威猛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学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正确答案:D(2分)P102.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客观性、准确性和【】A.可靠性B.独特性C.可检验性D.系统性正确答案:C(2分)P53.学生正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这种心理活动称作【】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识注意D.随意注意正确答案:B(2分)P274.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A.对他人的觉知B.对自身的觉知C.对过去的觉知D.对将来的觉知正确答案:B(2分)P225.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A.刺激强度B.神经冲动C.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正确答案:C(2分)P45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感受性B.感觉阈限C.适应现象D.知觉规律正确答案:C(2分)P507.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其核心为【】A.复述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正确答案:C(2分)P858.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是【】A.敏感性B.灵活性C.洞察性D.再定义性正确答案:D(2分)P1229.3~7岁儿童更多运用的思维种类是【】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10.为了发现儿童的潜能,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通常采用的心理测验是【】A.智力测验B.性向测验C.成就测验D.水平测验正确答案:B(2分)P15511.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2岁组的全部项目,他的比率智商是【】A.100B.110C.120D.140正确答案:C(2分)P13212.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马斯洛称之为【】A.匮乏动机B.高级动机C.成长动机D.成就动机正确答案:C(2分)P17313.关于情绪的功能,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A.情绪具有激励作用B.情绪只影响心理健康,不影响生理健康C.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D.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操作效果正确答案:B(2分)P18314.一个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其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正确答案:B(2分)P19215.在认知类型中,根据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而划分的认知风格类型是【】A.冲动型与沉思型B.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C.主动型与被动型D.系列型与同时型正确答案:D(2分)P18916.支配型的人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人成为好搭档,这反映出人际吸引中【】A.接近性原则B.相似性原则C.互补性原则D.熟悉性原则正确答案:C(2分)P22817.下列哪种需要不属于...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人际需要【】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尊重需要D.情感需要正确答案:C(2分)P21718.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认为挫折与攻击的关系是【】A.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B.攻击不一定是挫折的结果C.挫折会引起多种可能的反应D.挫折与攻击无关正确答案:A(2分)P26619.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公正阶段的年龄是【】A.8~12岁B.12~14岁C.8~10岁D.10~12岁正确答案:D(2分)P30120.人的感知觉发展最早的是【】A.听觉B.视觉C.嗅觉D.触觉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39220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实验者所要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称为( )A.控制变量B.无关变量C.自变量D.因变量2.研究强化和惩罚规律的心理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B.机能主义C.精神分析D.行为主义3.就某一问题要求被研究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调查法4.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 )A.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B.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C.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D.刚刚能觉察出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5.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 )A.首因效应B.马太效应C.近因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6.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条件是( )A.注意B.复述C.输入D.储存7.大脑的喜怒哀乐爱惧恨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 )A.情绪的主观体验B.情绪的生理唤醒C.情绪的外部行为D.情绪的外部表达8.根据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孩子一般通过抛弃父母不合理的要求,从而获得( )A.自我中心B.权威感C.可逆性D.公正感9.皮亚杰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初始阶段是( )A.模仿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1C.依恋阶段D.牙牙语阶段10.晶体智力的发展( )A.在成年达到高峰B.在成年后仍然增长C.随年龄增长而下降D.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11.离差智商决定于( )A.个体在相同条件团体中的相对位置B.个体的智龄状态C.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率D.个体间正态分布的形式12.问题表征是( )A.问题的语言表述B.问题在脑中的呈现方式C.问题条件的呈现D.问题目标的呈现13.创造性思维是( )A.发散思维的表现B.直觉思维的表现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D.想象力的表现14.“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A.积极上进的标准B.心理健康的标准C.身体健康的标准D.身心健康的标准15.下面哪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防卫机制?( )A.投射B.退行C.文饰D.紧张16.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沙赫特B.库利C.舒茨D.霍曼斯17.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又称之为( )A.信息源B.通道C.关系网D.反馈者18.喜欢追求真理,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种人格类型属于( )A.智力T+型B.智力T-型C.体格T+型D.体格T-型19.“性格即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这说明人格具有( )A.独特性B.稳定性C.复杂性D.功能性20.某人听报告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直到听见掌声响,才想起正在听报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学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正确答案:D(2分)P102.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客观性、准确性和【】A.可靠性B.独特性C.可检验性D.系统性正确答案:C(2分)P53.学生正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这种心理活动称作【】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识注意D.随意注意正确答案:B(2分)P274.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A.对他人的觉知B.对自身的觉知C.对过去的觉知D.对将来的觉知正确答案:B(2分)P225.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A.刺激强度B.神经冲动C.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正确答案:C(2分)P45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感受性B.感觉阈限C.适应现象D.知觉规律正确答案:C(2分)P507.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其核心为【】A.复述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正确答案:C(2分)P858.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是【】A.敏感性B.灵活性C.洞察性D.再定义性正确答案:D(2分)P1229.3~7岁儿童更多运用的思维种类是【】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10.为了发现儿童的潜能,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通常采用的心理测验是【】A.智力测验B.性向测验C.成就测验D.水平测验正确答案:B(2分)P15511.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2岁组的全部项目,他的比率智商是【】A.100B.110C.120D.140正确答案:C(2分)P13212.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马斯洛称之为【】A.匮乏动机B.高级动机C.成长动机D.成就动机正确答案:C(2分)P17313.关于情绪的功能,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A.情绪具有激励作用B.情绪只影响心理健康,不影响生理健康C.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D.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操作效果正确答案:B(2分)P18314.一个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其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正确答案:B(2分)P19215.在认知类型中,根据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而划分的认知风格类型是【】A.冲动型与沉思型B.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C.主动型与被动型D.系列型与同时型正确答案:D(2分)P18916.支配型的人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人成为好搭档,这反映出人际吸引中【】A.接近性原则B.相似性原则C.互补性原则D.熟悉性原则正确答案:C(2分)P22817.下列哪种需要不属于...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人际需要【】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尊重需要D.情感需要正确答案:C(2分)P21718.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认为挫折与攻击的关系是【】A.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B.攻击不一定是挫折的结果C.挫折会引起多种可能的反应D.挫折与攻击无关正确答案:A(2分)P26619.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公正阶段的年龄是【】A.8~12岁B.12~14岁C.8~10岁D.10~12岁正确答案:D(2分)P30120.人的感知觉发展最早的是【】A.听觉B.视觉C.嗅觉D.触觉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019年4月自考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一颗找回自我的心》的出版大大推动了西方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此书的作者是()。
[单选题] *A. 比尔斯(正确答案)B. 比奈儿C. 弗洛伊德D. 克雷丕林。
2.按照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具有表现目标的个体往往持()。
[单选题] *A. 能力增长观 ,B. 能力实体观 ,(正确答案)C. 能力表现观 ,D. 能力掌握观 .3.某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注意如何避免不能理解或不能掌握任务的情况发生,按照成就目标理论,该生的成就目标属于()。
[单选题] *A. 表现接近目标B. 表现回避目标C. 掌握接近目标D. 掌握回避目标(正确答案)4.提升成就目标的TARGET模式中的“G”是指()。
[单选题] *A.小组安排,(正确答案)B.目标设定,C.群体访谈,D.指导发现。
5.根据成就目标的3乘2模型,“个体追求比以前干得更好”属于的成就目标是()。
[单选题] *A. 任务-接近B.任务-接近C. 自我-接近(正确答案)D.自我-回避6.采用表现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单选题] *A.能力(正确答案)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7.阿特金森研究发现,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任务的是()。
[单选题] *A.避免失败者(正确答案)B.追求成功者C.矛盾者D.所有人8.下列不属于成就目标形成过程中个体因素的是()。
[单选题] *A.个体能力B.年龄因素C.性别D.社会文化(正确答案)9.以下对创造性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活动B.创造的目的是产生有价值的产品C. 创造的成果有大有小D.创造是极少数人的天赋(正确答案)10.对于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延迟评判B.自由畅想C.求异创新D.鼓励批评(正确答案)11.一段时间内对问题解决所能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创造性的()。
《心理学》(课程代码0003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条件是( )A.注意B.复述C.输入D.储存参考答案:B2、根据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孩子一般通过抛弃父母不合理的要求,从而获得( )A.自我中心B.权威感C.可逆性D.公正感参考答案:D3、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A.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B.詹姆斯出版《心理学原理》C.华生提出“刺激一反应”研究范式D.巴甫洛夫创立条件反射学说参考答案:A4、创造性思维是( )A.发散思维的表现B.直觉思维的表现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D.想象力的表现参考答案:C5、“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A.积极上进的标准B.心理健康的标准C.身体健康的标准D.身心健康的标准参考答案:B6、以下哪种动机驱使青少年特别重视伙伴关系?()A.交往动机B.成就动机C.自尊动机D.自身价值动机参考答案:A7、“一见钟情”所描述的是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社会刻板印象D.晕轮效应参考答案:A8、“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体现的情绪功能是()A.健康功能B.调控功能C.动机功能D.信号功能参考答案:A9、在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属于()A.元成分B.操作成分C.经验性智力D.情境智力参考答案:D10、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大类:改变压力源和改变自己。
下列选项中,属于改变压力源的是()A.依赖药物B.抽烟酗酒C.攻击D.分散注意力参考答案:C11、偏重测量潜在能力的心理测验是()A.性向测验B.成就测验C.智力测验D.创造力测验参考答案:A12、个体被高级需要所驱使并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称之为()A.成就动机B.成长动机C.交往动机D.外在动机参考答案:B13、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其气质属于()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参考答案:B14、幼儿园小朋友在做2+3=?时通过数手指得出答案。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2.当个体处于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并能意识到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很清楚时的意识状态是( )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有意识状态3.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4.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 )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5.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 )A.推理B.习惯C.偏好D.功能固着性6.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接受学习,二是(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发现学习D.社会学习7.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称之为(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认知能力D.模仿能力8.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被称之为( )A.信度B.再测信度C.效度D.内容效度9.“人逢喜事精神爽”形容的是( )1A.激情B.心境C.应激D.美感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A.主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11.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反应比较快,但由于急于求成,因此精确性差。
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B.场独立型C.同时型D.冲动型12.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A.双生子研究B.社会文化因素研究C.家庭环境因素研究D.自然物理因素研究13.由于单位规定调离者需退掉住房,而导致员工不敢跳槽的现象,是因为( )A.正性力量B.负性力量C.群体规范D.社会助长14.学生服从教师,病人服从医生等服从行为,可以用来解释的原因是( )A.责任转移B.合法权力C.从众行为D.群体思维15.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 )A.中年人B.老年人C.年轻人D.少年儿童16.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易采用的方法是( )A.横断研究法B.群体序列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纵向研究法1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出现是在( )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20年代18.推理通常分为二类,一是归纳推理,二是( )A.演绎推理B.三段论推理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19.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2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2A.5±2个组块B.6±2个组块C.8±2个组块D.7±2个组块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不随意注意22.言语沟通23.成就动机24.流体智力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5.注意和意识的联系与区别。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人际沟通P220 2.社会测量法P231 3.群体规范P234 4.群体的领导P235 5.社会助长P2376.社会惰化P238 7.去个体化P239 8.群体极化P240-241 9.群体思维P242 10.从众P244 11.服从P246 二、单项选择题1.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指的是( )P217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2.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度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
这是一种( )P213A.包容需要 C.支配需要 B.合群需要D.情感需要3.个体有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个体有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 )P217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4.个体有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有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这是一种( )P218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5.动物学家哈罗实验发现,小猴在绒布妈妈身旁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16小时以上,可见,无论是灵长类动物,还是人类,都表现了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的( ) P213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本能需要 D.情感需要6.社会学家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 )P218A.社会交换理论 B.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C.动机需要理论 D.本能需要理论7.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叫做( )P223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人际沟通 D.社会沟通8.除了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人们还使用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来传递信息。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心理学(课程代码0003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要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人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机能主义心理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2.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解析]题中的四个选项均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中,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脊髓属于A.周围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C.边缘神经系统D.网状神经系统[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脊髓是由无数神经细胞聚集而成的柱状组织。
其位置在脊椎骨连成的脊柱管内。
4.一侧大脑半球借助于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所划分的脑叶,不包括A.顶叶B.枕叶C.颞叶D.边缘叶5.下列不属于注意功能的选项是A.选择功能B.维持功能C.调节功能D.动力功能[解析]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反映活动的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
6. 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个体的A.绝对感受性B.受暗示性C.不可遏制性D.均衡灵活性[解析]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受两个因素影响。
其一,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其二,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
7.你最初看不明白的斑点图,有人说“它不就是雪地上站着一只熊嘛”,于是你也觉得很像。
这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
题干中所述情况就反映了知觉的这一特性。
的治于海普安主)年永街区雷D8.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有时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学习成绩、外表、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此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投射效应[解析]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题干中所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属于此现象。
全部再自。
9.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A.学习、回忆和提取B.编码、再认和回忆C.编码、保持和提取D.学习、保持和再认[解析]。
一个完整的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一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10.长时记忆中由人的各种知识经验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称为A.表象B.编码C.表征D.图式11.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这种学习策略称为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监控策略[解析] 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的概念。
它是常用的学习策略之一,应用这个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
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
12.下列最能代表创造性思维特征的选项是A.敏感性、流畅性和独创性B.灵活性、稳定性和广博性C.变通性、间接性和发散性D.批判性、直觉性和概括性[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又性和洞察性。
故选A.13.同卵双生子在智力上的相关程度高于异卵双生子。
这种现象所反映的影响智力的因素是A.遗传因素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实践14.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等情绪反应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解析]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故选B.15.某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
该生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解析] 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
16.支配型的男性通常能够和顺从型的女性成为很好的夫妻。
这体现的人际吸引条件是A.熟悉性B.相似性C.互补性D.临近性17.由于生活节奏变快、生活负担加重等给个体造成的压力属于A.文化性压力B.躯体性压力C.社会性压力D.心理性压力[解析] 社会性压力源是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社会情境和事件,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事件。
故选C.18. 某人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人,外在表现却是自高自大、傲慢不羁。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A.反向B.转移C.升华D.补偿[解析]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的防御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反向防御。
题干中所述的情况符合这一特点,故选A。
19.对所选取的某一被试群体进行长期追踪研究,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是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C.群体序列研究法D.微观发生研究法20.小明在生活中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甘愿充当配角。
这体现的人际需要是A.支配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需要D.包容需要[解析]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分为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和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两种情况,题干中的小明就属于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
故选A.答案1C 2D 3B 4D 5D 6B 7C 8B 9C 10D 11A 12A 13A 14B 15D 16C 17C 18A 19B 20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社会规范学习答: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这种学习既包含对社会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等问题。
22.信度答:即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分为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三种。
23.社会性动机答: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就的追求等诸多方面。
24.理智感答: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25.群体答:又称团体,指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方式相结合,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和相互认同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阚限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2分)感觉阙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感觉到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2 分)感觉阙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2分)27.简述遗忘的消退理论和干扰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3分) (2)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3分)28.简述能力的分类。
答:人的能力种类很多,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能力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 分)(2)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分)(3)按照在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2 分)29.简述判断心理健康的三个基本原则。
答:(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2分)(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2分)(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2分)30.简述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
答:(1)前习俗水平(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
(2分)(2)习俗永平:习俗的规则与服从性道德(主要满足社会期望)。
(2分)(3)后习俗水平: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作答; 3题均答者,以前2小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试述阻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1)问题表征的方式。
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
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方式的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3分)(2)无关信息的干扰。
经过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途,因而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
(3分)(3)功能固着性。
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4)心向。
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性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办法。
(2 分)32.试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如有些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喜欢或者称赞而学习,如果没有奖励,学习劲头就不足。
在儿童动机发展的早期阶段,外在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3分)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他可以提高绩效、持久性、自尊和创造力。
一般来说,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3分)二者关系: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
(2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同时存在于一身。
(2分)33.试述人格的结构。
答: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
(1)知一情一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
(2分)(2)人格动力系统。
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及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
(2 分)(3)个性特征系统。
包括认知风格、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2 分)(4)自我调控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分)四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