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试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试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试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试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高考生物试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试题1.(2019浙江理综,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碳反应(暗反应)在叶绿体基

质中进行,因此破坏叶绿体外膜,不影响O2的产生;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碳反应

有关的酶,获得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故D正确;植物生长过程中,

叶绿体中色素的比例会随植物生长期、光照、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与夏季相比,植物

在冬季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降低和光照减弱。

答案D

2.(2019上海生物,23)将等量甲、乙两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8 h,测得的数据见表。据表分析,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

植物器官光的颜色温度O2增加量

甲叶红22 ℃ 120 mL

甲叶绿22 ℃ 15 mL

甲根红22 ℃ 0 mL

乙叶红22 ℃ 80 mL

乙叶绿22 ℃ 10 mL

A.植物种类

B.光的颜色

C.温度

D.植物器官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除根以外,其余各组实验均有O2的产生,说明决定光合作用是

否发生的因素为植物器官。

答案D

3.图甲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棚内植株在B点时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图甲AB段和CD段分别表示在凌晨0时至6时和晚上18时至24时,植物呼吸

大于光合;图甲中B点之后,大棚的CO2浓度开始下降,说明B点时棚内植株光合作用

的强度等于细胞呼吸的强度,即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相等,其体积比为1∶1。

答案B

4.(2019福州期末质检)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

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光照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装置中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在

光反应中的分解;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较弱,但没有停止;丙组装置中二氧化碳

含量比光照前降低,原因是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强,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多;该

图反映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答案B

5.(2019江西大余中学第三次质检)研究人员发现,从蔬菜叶可提取大量的各种天然色素,这为目前市场上天然色素供不应求的状况提供了一条解决的途径。下列关于植物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提取植物色素的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得充分

B.植物色素在植物细胞中,可能的分布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

和细胞质基质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只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基质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D.因为有不同种类的植物色素的存在,才使相应植物能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色素的有关知识,难度中等。提取叶绿体色素的

过程中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色素不被破坏;细胞中叶绿体和液泡中含有色素;光合色

素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的薄膜上。

答案D

6.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

B.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解析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不包括氧气。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

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大约为总生产量

的10%~20%。图中的营养是指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矿质元素。

答案B

7.(2019江南十校联考)下图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能量转变图解。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强光下同一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供自身光合作用利用

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氢只来自水,而呼吸作用产生的氢只来自有机物

C.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植株的绿色细胞和非绿色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同

D.在强光下一株植物所有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全部来自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适宜强度光照条件下,若光合

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则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光合作用,故A不对;

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能产生还原氢,细胞呼吸中还原氢来自葡萄糖和水,故B不

对;不同细胞若经有氧呼吸消耗等量氧气,则两种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ATP 量是相

同的,故C对;强光下,植物所有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可能来自光合作用过程,也可能

来自细胞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故D不对。本题难度较大。

答案C

8.取一植物形态、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四张叶片按下图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无机盐的正常供应,气体的移动可以通过观察油滴的运动判断(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时间内,装置a中油滴不移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不一定相等

B.适宜的光照下,短时间内装置b中油滴将向左移动

C.将装置c突然从光下移动到黑暗处,短时间内C3的含量上升

D.可以直接利用装置b、d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解析a装置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CO2体积等于释放O2的体积,有氧细胞呼吸吸收

O2的体积等于释放CO2的体积,两种生理过程都不会引起气体体积的改变,所以无法根

据液滴是否移动比较两个生理过程的强弱关系,故A对,b装置中不存在CO2,植物只

进行细胞呼吸消耗O2,而释放的CO2被NaOH吸收,装置内气压变小,液滴左移,故B

对;将装置c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处,短时间内受影响的是C3的还原

反应,故C3的含

量上升,故C对;d装置与b装置中都不存在CO2,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错。

答案D

9.(2019湖南湘潭第二次模拟)右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发生的有关代谢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化合物,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量的改变对①无影响

B.④产生的[H]和ATP可以在①受阻时维持③的进行

C.只有①②③过程一定发生在细胞器中

D.乙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为乙C5C3 酸C3 糖C6 H12O6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①过程释放氧气,产生[H]和ATP,属

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上进行,甲是水;③过程消耗[H]和ATP,

制造葡萄糖,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乙是CO2。②过程氧

气参与,消耗[H],产生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丙是水;④过

程葡萄糖分解产生CO2,产生[H]和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CO2量的改变也

会影响其还原过程,进而影响ATP的形成,影响光反应进行;①过程

叶绿体中的光反应

受阻,[H]和ATP减少,影响暗反应的进行,④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不能为光反应提供[H]和ATP;④过程中的葡萄糖产生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乙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为乙和C5形成C3酸,进而形成C3糖,合成C6H12 O6。本题较难。

答案C

10.(2019山东烟台诊断性检测)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1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 ℃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在2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在3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

物是10℃时的2

解析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积累量,黑暗中放出CO2 的量代表的是

有机物的消耗量;35 ℃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3,能正常生长;植物生长最快的温

度为25 ℃。

答案C

最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光合作用典型例题 例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能否理解实验设计中对“淀粉”这一因素的处理和控制。本实验要证明淀粉是在光照下合成的,首先应使叶片中处于无淀粉的状态,即在黑暗处消耗掉原有的储存的淀粉,然后在有无光照的差别下再检验有无淀粉的形成。 例2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用黑纸片把叶的一部分把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时() A.被遮盖的部分颜色变浅。 B.被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其他部分变成蓝色。 C.叶片无明显的颜色差别。 D.遮盖部分绿色深,其他部分绿色浅。 【答案】C。 【分析】本题一方面考察学生在实验中是否有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考察学生对淀粉的检验方法是否理解。 例3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避免将叶片烫死 B.将淀粉煮熟,避免将叶片烫死 C.溶解叶片中的叶绿体,避免酒精过度挥发 D.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起来

【答案】D。 【分析】这也是对实验中包含的科学道理的理解问题,要求学生知道实验的设计原理:一是为什么要去掉色素,怎样去掉;二是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1.下列哪一组生物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A.苔藓和蘑菇 B.蕨类和种子植物 C.草履虫和酵母菌 D.细菌和病毒 2.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A.整个植物体 B.绿色的叶片 C.所有绿色的部分 D.只有茎和叶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 B.为植物体自己制造有机物 C.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D.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你认为在哪一个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更多()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5.填空题 ①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②用“加碘变蓝”的实验方法,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是。 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贮存在中 的能。 ④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被用于组成和 为提供能量。 答案:1.B 2.C 3.C 4.D 5. ①光能②淀粉③有机物化学能④自己的身体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试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试题 1.以测定的CO 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 机物的量最多 C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 量开始减少 D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细胞呼 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2. (2011年福建卷)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2CO 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 减缓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 得多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2O 速率相同 D.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3.(2010·大连模拟)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CO 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请分别指出图一中表示时间的字母与图 二中(1)、(2)、(3)、(4)所发生的生 理活动相对应的选项是( ) A.d 、e 、f 、g B .d 、c 、b 、a C .e 、g 、a 、h D .f 、c 、b 、d 4.(2010·四川理综,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 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光强 (mmol 光子/m 2·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龙 眼 光能利用率(%) - 2.30 2.20 2.00 1.80 1.60 1.50 1.40 1.30 1.20 净光合速率(μmol CO 2/m 2·s) -0.60 2.50 5.10 6.55 7.45 7.90 8.20 8.50 8.50 8.50 芒光能利用率(%) - 1.20 1.0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大题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大题

1.科研小组将黑藻浸于水溶液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观测并记录单位时间内黑藻产生的气泡数目,下图为黑藻叶绿体结构示意图(①、②代表反应场所,字母代表物质)。请分析回答: (1)上图中,在①中产生的_________是将②中二氧化碳还原为b__________的能源物质。在②中RuBP不断被利用,但含量仍能保持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若要分析黑藻叶绿体的色素种类,制备色素提取液时需加入_______可使研磨充分,色素提取液中含量最多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光。 (3)若将黑藻突然转入暗室培养,短时间内图中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科研小组通过改变白炽灯和水溶液之间的距离,可以研究__________对光合速率的影响。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供能,细胞呼吸的另一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 _____;若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的激素是___________ ______。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 _________。 3.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的过程能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酶能提闻反应速率的机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3)下列符合图示反应类型的有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题)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练习 1.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原理:该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 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cm 处, 15 min 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 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的距离,过15 min 再观察记录; 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除上述步骤所述方法外, 还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改变自变量。 (2)请据图二分析回答: ①B 点与C 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_____点;C 点与D 点 相比积累有机物较多的点是 点。 ②D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呼吸作用强度。 ③与B 点相比较,D 点指针向________偏转,此时指针位于天平 原点0的 侧。 (3)如果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叶绿体中的[H]含量相对稳定,在a 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 2,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 (1)光照强度 调节灯泡的功率 (2)①B C ②小于 ③左 右 (3)B 解析:突然停止供给CO2,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受到抑制,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的量减少,[H]的积累量增多。 35.(10分)回答下列有关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 材料1 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 2的研究得到: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 2的转换为定值;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 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 2为0.6u mol/h ,且6分子CO 2参与形成1分子有机物C 6H 12O 6) 外界CO 2浓度(u mol/h) 实际光合量(u 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lux ) 1K 0.1 0.1 0.1 0.1 2K 0.26 0.42 0.58 0.74 (1)该实验中保持恒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表中数据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1K lux 时,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对外界CO 2转换率为___________。设外界CO 2浓度为5.4 umol/h ,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_________________ umol/h 。 材料2 绿色植物的代谢度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矿质元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下图表示水稻叶片中氮、 图一 图二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1.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2 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是() 稀溶液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8.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大题(教师)

基础课时案9ATP与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过程 1. (2012·安徽理综,29)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1)分析表格,试管A中加入的是丙酮酸,在有O2条件下无法在细胞质基质中继续氧化分解。试管B中加入的是葡萄糖,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能继续氧化分解,产生CO2和酒精。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能分解丙酮酸,所以C试管中有CO2和H2O产生,而D试管无。分析试管E、F,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把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C2H5OH。从而可以判断,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E,能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F。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根据题中的信息,DNP对[H]+O2―→H2O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而不能形成ATP,由于[H]和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酶无法合成A 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不受影响,但产生的ATP将会大大减少。 答案(1)C、E B、F B、D、F(2)线粒体内膜能 2.(2012·全国新课标,29)将玉米种子置于25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详解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专题详解 一、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其含量、吸收光谱和色素带如下图: 将可见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光,在屏幕上可以得到七种光的连续光谱带;如果让可见太阳光先经过高等植物的色素溶液,再通过三棱镜分光得到的光谱带为色素的吸收光谱,与连续光谱相比,色素的吸收光谱在不同光质区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暗,其中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呈现出明显的暗带,由此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对绿光却利用的最少。所以叶绿素的溶液呈现绿色。 放在右图中a、b、c、d所示位置,经照射1小时后,取出衣藻加热脱色,滴加碘液, 则呈现蓝色较浅的应是哪支试管中的衣藻() A.a B.b C.c D.d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2.叶绿体处于不同的条件下,C3、C5、[H]、ATP以及(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是: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 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降低d 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对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它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是( ) 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空气中CO2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和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的生成的数量来定量的表示。假设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 1.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 ⑴曲线分析:A 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量可表示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 AB 段: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加强,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CO 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B 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 BC 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 点以上不再加强了。 ⑵应用:阴生植物的B 点前移,C 点较低,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是对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2.温度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试题 含答案

生物必修1第四、第五单元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每题2分,共50分) 1、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 ) A .细胞质、细胞壁 B .原生质层、细胞壁 C .基质、细胞壁 D .原生质、细胞壁 2、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 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 .不断上升 B .没有变化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3、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测 1 2mL 浆糊十2mL 纯唾液 37℃ 10min 3滴碘液 2 2mL 浆糊十2mL 清水 37℃ 10min 3滴碘液 3 2mL 浆糊十2mL 稀释10倍的唾液 37℃ 10min 3滴碘液 4 2mL 浆糊十2mL 纯唾液 95℃ 10min 3滴碘液 5 2mL 浆糊十2mL 纯唾液+2滴浓HCl 37℃ 10min 3滴碘液 A .1、2、3 B.2、3、4 C.3、4、5 D.2、4、5 4、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 .酶具有催化性 B .酶具有专一性 C .酶具有高效性 D .酶是有机物 5、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 . 产生气泡量 B .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 .催化剂种类 D .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6、右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图中代表酶的字母是( ) A.A B.D C.E D.F 7、酶催化活性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是( )。 ( 8、关于动物细胞中ATP 的正确叙述是( ) A.ATP 在动物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t t t t V V V B V A C D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习题及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卷4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一、非标准 1.(2014安徽望江第一次月考)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贮藏在温度为1 ℃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 ℃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 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 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2.(2014安徽南陵中学模拟)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3.下图1、2分别表示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图2 A.图2代表的植物可能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 B.两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值代表相应光照强度时的净光合速率 C.两种植物呼吸速率不一样一定是所处环境温度不一致导致的 | D.植物长期处于图中CP所示光照强度时,对其生长不利 4.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综合题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期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C.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的 D. 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2.下列关于A 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 B.组成ATP的化学元素包括C、H、O、N、P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人在饥饿时ATP和ADP仍能达到动态平衡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B.人体内环境pH变化不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 C.若要长期保存酶,应将其放在低温环境下 D.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为氨基酸 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 B.植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光反应固定的太阳能 C.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D.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是供应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5.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6.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吋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完整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高考专题练习 1.(08.上海)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 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A.2n/5m B.2m/5n C.n/5m D.m/5n 2.(08.上海)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08.广东)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08.江苏)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08.江苏)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6.(08.江苏)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 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 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08.宁夏)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 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专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讲解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构建网络] 考点一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 2.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分析 项目温度氧气浓度水分 影响原理影响酶活性 决定呼吸 类型和强度 自由水含量较高 时呼吸旺盛 坐标 曲线 [错混诊断 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2010·课标全国,2B)() 3.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2010·课标全国,2C)() 4.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2014·新课标Ⅱ,6C)() 5.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2010·课标全国,2A)() 6.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2012·上海,25A)() 7.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2012·福建,1B)() 8.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2009·浙江,4A)() 题组一从细胞呼吸的过程与方式进行考查 1.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2.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只释放CO 2,不消耗O 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若CO 2的释放量多于O 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若CO 2的释放量等于O 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若既不吸收O 2也不释放CO 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技法提炼 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五大方法 (以葡萄糖为底物) (1)产生CO 2量=消耗O 2量→有氧呼吸。 (2)不消耗O 2,产生CO 2→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3)释放CO 2量>吸收O 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4)不吸收O 2,不释放CO 2→乳酸发酵或细胞已经死亡。 (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题组二 以曲线图形式考查细胞呼吸类型、过程及影响因素 3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O 2时,产生酒精和CO 2的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 表示CO 2量,曲线b 表示酒精量 B .O 2浓度为c 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约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34 C .曲线a 、b 初始端的量相等,故不能确定此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D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4.(2014·海南,26)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 2释放和O 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 h 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 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2 h 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技法提炼 细胞呼吸的曲线识别技巧 (1)下降型曲线:呼吸反应速率逐渐减缓,一般受生成物含量的影响,随生成物的增多而减缓,如CO 2浓度。 (2)上升型曲线:呼吸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一般受反应物含量的影响,随反应物的增多而加快,如O 2含量。 题组三 探究外界因素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5.为研究淹水时KNO 3溶液浓度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 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练习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训练题 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 1、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 (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一二三四 温度/℃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A.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 2、下面坐标是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未达到呼吸作用最适温度),测得植 株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不恰当的解释是 A.在b点之前,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 B.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在坐标所示各阶段该植株始终进行着呼吸作用 D.适当提高温度将使b点右移 3、将两株同样的植物放在两个密闭的装置中,一个 给予光照,一个遮光处理, 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这两株植物代谢的几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给予光照的植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 B.遮光处理的植株有机物的含量将减少 C.如果对遮光处理的植物突然给予光照,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将增加 D.给予光照的装置中O2含量可能保持不变 4、下面关于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从高等植物叶片中分离出4种光合色素,其中呈橙黄色的是叶黄素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D.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其主要功能是固定二氧化碳 5、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 消耗量很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水的生成过程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但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6、现有阳生和阴生植物两种。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在适宜 温度下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完整word版)高一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练习题2017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练习题2017.7.18 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两种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另外,还有一些异同点。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内能合成葡萄糖,线粒体内能分解葡萄糖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产生还原型辅酶Ⅱ和三磷酸腺苷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多种酶且都附着在生物膜上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DNA、rRNA和tRNA等核酸 浓2.下图是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 2 速率的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相关叙述不正确的度及植物吸收CO 2 是() A.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 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实验开始阶段的0 ~ 含量变化是增加 C.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C 3 速率最大的时刻是D.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叶绿体利用CO 2 42h 3.图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代谢途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①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②中CO2固定和C3的还原 B.过程①②发生于叶绿体,过程③④发生于线粒体 C.对于正常光合作用,如果突然降低光照,过程都会①②减弱 D.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内膜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与合成ATP有关的酶 4.在光合作用中,不属于光反应的一组内容是() ③由ATP形成ADP ④放出氧分子 ①在叶绿体基粒中进行②吸收CO 2 ⑤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⑥吸收水分⑦由ADP形成ATP ⑧合成葡萄糖 A.②③⑤⑧B.①②⑥⑦C.②③④⑧D.①③⑥⑧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索历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测试题

1.(08济南).图20是某同学没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 其原因是。 2.松树和桂花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松树________________。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染成蓝色的叶片做叶的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变蓝的部位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 4.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________和土壤中的________。 5.今有一实验, 步骤如下: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7分)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 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 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再放入大 烧杯内隔水加热, 叶片逐渐由_________色变成 _________色. ⑤取出叶片, 用清水漂洗干净. 然后放在培养皿里, 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__________. (1)步骤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3)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08东营)(7分)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有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 袋将部分枝叶密封。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 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 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银边天竺葵的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该过程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物质变化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 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储能) 化学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放能)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 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 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1)物质方面: C :CO 2――→暗反应(CH 2O)――→呼吸ⅠC 3H 4O 3――→呼吸ⅡCO 2 O :H 2O ――→光反应O 2――→呼吸ⅢH 2O H :H 2O ――→光反应[H]――→暗反应(CH 2O)――→呼吸Ⅰ、Ⅱ[H]――→呼吸ⅢH 2O (2)能量方面: 光能――→光反应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CH 2O) ――→细胞呼吸?? ? 热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各项生命活动 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图示

(1)光合作用只有植物的绿色细胞和光合细菌能进行,细胞呼吸则是 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 (2)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暗反应利用,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产生的[H]来自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中C 3 的 还原以生成(CH 2 O);有氧呼吸中产生的[H]来自第一、二阶段有机物的氧化, 用于第三阶段与O 2结合生成H 2 O,并产生大量的ATP。

角度一 以物质转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1.(2014·天津高考)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 中 C .过程②产生的(CH 2O)中的氧全部来自H 2O D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选D 过程①②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若题中所述细胞为真核细胞,则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中;若题中所述细胞为原核细胞,则过程①②均发生在细胞质中,A 错误;过程①通过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储存在ATP 中,B 错误;过程②产生的(CH 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 2,而不是H 2O ,C 错误;过程①通过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 3,而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 2,生成H 2O ,因此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D 正确。

(完整版)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综合题(答案)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综合题——坐标曲线 一、选择题 1.(2006北京理综)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 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2.(2006上海)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CO2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3.(2006四川理综)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 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 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4.(2004北京理综)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A.若a点在a,b点b2时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5.(2006四川理综)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 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6.(2004北京理综)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单元测试题

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题,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绿色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 ) A. 生长 B.吸收水分 C.合成叶绿素 D.细胞呼吸 2. 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 25C 和30C ,右图为该植物处于 25C 环 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 b 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若将温度从25C 提高到30C 时,a 、d 点均上移 D. c 点时植物的Q 产生量为N1 3.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 线粒体是进行细胞呼吸的唯一场所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4. 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钟罩内,在某一光照强度下,测得密闭钟罩内 CQ 变化量为零(不 考虑微生物的呼吸)。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 CQ 与呼吸作用产生的 CQ 量相等 B. 同一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 Q 与叶绿体释放的 Q 量相等 C. 若是农田中的作物处于该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 D. 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从密闭钟罩内吸收了一部分 CQ 5. 下图为某同学所绘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 a 、 b 、 c 、 d 时,单位时间内 CQ 和O 2释放量的变化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q 1 f 1 -Vi i'-* ] .1 1 ^.1 a b c d A. 光照强度为a 时,该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 B. 光照强度为b 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0 現玫>02 乜玖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