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无名高热病浅析共19页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9
109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石宗山(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贵州松桃 554100)摘 要:猪无名高热顾名思义就是不明原因引发的高热综合征,特点是急性发病、传染性强、通常会出现地区性流行,另外还会伴随其他疾病,一旦发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就会造成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而且治愈难度大,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
本文概述了猪发生无名高热的临床特点和症状,并分析了产生该病症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防控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理清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思路。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病因;防控措施1 前言猪无名高热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传染性疾病,据研究是由多种真菌混合引发的季节性疾病,多发病与夏秋季节。
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通常在40度左右。
任何年龄段的猪都可能发病,尤其对于成猪和部分母猪,发病率更高。
由于该疾病发病突然,而且传染性强,猪一旦发病,如果没有做好隔离和管理工作,就会造成猪群的整体发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尽快明确引发猪无名高热的原因,并有针对新的进行防控。
2 猪无名高热概述2.1 流行特点猪无名高热最早发生在2001年6月,在我国华东地区多个省份中开始流行,到2006年又在我国南方地区再次爆发,随后又也很快的速度扩展和蔓延到北方多个省份,给猪业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几次大规模爆发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疾病主要在夏秋季节爆发,以4~18d 为一个周期,死亡率较高,据统计死亡率平均为50%左右。
同时,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流行性和病毒变异倾向。
考虑到该病的强传染性,因此对于那些猪舍通风条件较好、温度适应的养殖户来说,该病的发病率较低。
相对的,对于平时就疏于管理的养殖户来说遭受的损失比较惨重,由于猪舍条件差,通风温度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一旦有猪感染疾病,很快就有更多的猪被传染,进而发展成大规模的爆发。
2.2 临床特征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高热,体温最高可达到42度,症状严重的在发病4天左右就会造成猪的死亡。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1.0688摘 要:猪无名高热综合征较多出现在母猪以及育成猪群体当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以及发病率。
同时,该病症病因复杂,经常混合感染多种病原,并因此使其在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在本文中,将就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诊断防控措施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综合征;诊断;防控1 前言在生猪养殖当中,做好疾病防控可以说是一项重点工作内容,直接关系到养殖安全。
其中,无名高热是现阶段猪养殖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类型,对此,则需要能够做好该病症的症状把握,积极做好诊断防控工作,保障养殖安全。
2 发病特点处于任何阶段的猪都可能患有该病症,且在患病后将快速传播。
在猪场当中,母猪通常先表现出病症症状,之后中大猪发病,在经过1周后则将扩散到整个猪群当中,发病率最高达到100%,且该病症死亡率很高。
对于保育猪、仔猪来说,将达到80%以上的死亡率,母猪死亡率约为40%。
同时,该病症容易反复发作,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时,所获得的效果较为有限,且病症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在控制方面存在难度。
3 临床症状猪在患病之后,体温将明显升高,最高将达到近42℃,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皮肤发红,耳后发绀,四肢末梢与腹下等位置皮肤存在紫红色板块。
呼吸不畅,存在俯卧倒地的情况,部分存在腹式呼吸,气喘,存在气促且不规则的情况。
部分猪眼分泌物增多,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存在泪斑以及结膜炎症。
部分猪将表现出便秘情况,排出球状秘结粪便,尿液浑浊、颜色加深、排尿量减少。
对于母猪而言,经常在临产前后发病,少部分表现出停止采食的情况,同时具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外阴与乳房存在水肿情况,部分在妊娠后期将表现出弱仔、流产以及死胎等情况。
对于具有较长病程的猪,则将表现出贫血症状,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后肢无力,少数猪在病情发展当中无法站立,最终因全身抽搐而死。
4 剖检变化在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后,可以发现肺脏位置肿胀情况明显,质地变硬,如同橡皮状且无法收缩,存在间质性肺炎症状,有时出现血性肺炎以及肺脏出血等情况,间质变宽明显。
猪高热病的临床诊治浅探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以“猪无名高热”为特征的综合征疾病,病猪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部分病例还有毛孔有出血点等症状。
2009年秋初,我县马灌镇某猪场发生猪高热病,发病猪以持续高热、呕吐、后期皮肤发红、发病急、具有传染性、死亡快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病;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病料送检诊断,其病因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所致。
然后针对确诊的病因,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于后:一、发病情况发病前,该猪场圈存猪420头,其中,能繁母猪55头,架子猪250头,哺乳期仔猪115头。
该猪场于2009年9月11日上午出售肥猪,在出售肥猪的过程中,业主让购买肥猪的屠工到猪内选购,第二天,屠工选猪到过的猪圈内的育肥猪开始发病,紧接着是母猪发病,再后来是哺乳期仔猪发病。
发病猪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有的下痢,有的便秘,多数病猪出现呕吐,微喘,鼻孔流出清淡的鼻涕,业主初期误认为是猪流行性感冒,先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安基比林、柴胡针、磺胺嘧啶针以及高效抗毒清、圆蓝无极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完全无治疗效果,且发病数与日俱增;从第一头猪发病开始,五天后漫延至全场。
随病程的后移,病猪即表现为严重呕吐,不食,卧地不起,耳朵、鼻吻突、腹部、腿部等部位的皮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紫红色出血,发病猪在治疗中从第三天开始出现死亡。
至2009年9月20日业主求医时,全场已有近300头猪发病停食,已死亡架子猪和母猪共53头,假定的健康猪也多是哺乳仔猪。
在接到业主求医的报告并从业主处了解到猪场的大概发病情况后,我们感觉到该猪场病情严重,便立即将情况报告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赶到发病猪场,首先对猪场进出口严格消毒,对场周围养猪户调查摸底周边的发病情况,后与随即到来的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领导汇诊猪场病情。
“无名高热病”的研究及防制作者:胡彦平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摘要:猪无名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生长育成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无食欲、呼吸困难、喘气等症状,部分伴有皮肤发红变紫。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本文介绍了猪无名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分析了其剖检变化与治疗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无名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预防饲养管理近年来,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暴发了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猪无名高热病,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传染迅速,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点。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病死率高达30%~80%以上,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疫病的流行性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发于江西省的高安、抚州地区后,迅速在我国养猪相对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传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区、华中地区受害最为严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
接着于10月中旬死灰复燃,而且至当年的11月底疫情已扩大到华南、华中、华北甚至东北地区的一些省份。
近期又在广东云浮市出现疫情,呈现明显的跨区域流行和传播特征。
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天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
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
被感染的猪呈现出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流鼻涕、咳嗽等呼吸症状;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措施目前在气温严热、猪病高发季节,养殖场须要高度重视猪病防控工作,把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重点,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猪无名高热病――聂文安整理一、猪无名高热病的基本情况1、该疫情出现在3月份,首先发生在南昌周边,在江西地区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江西的宜江、高安地区发病率近100%),往后赣北地区、湖南、福建、河南等地方也相继出现。
2、感染状况:该病由小、中型猪场先开始发生,之后传致大型猪场,且不论管理水平如何均有发病报道;且出现在大规模发病时,大型猪场开始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而在流行的末期大型猪场开始发病。
3、因本病先从小型猪场开始发生,故流行中可见土猪先发病的情况出现。
4、流行猪群:流行顺序基本为从中猪开始,再到大猪、种猪,之后到保育猪;在产房的哺乳仔猪发病不明显,但因母猪发病会导致小猪因无法哺乳而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5、该病的病程大约5~10天,全部发病到死亡的时间约为10天;依管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不同而表现出30~90%的全群死亡率;母猪流产率为60~100%,母猪死亡率为20%左右,但部分猪群有母猪100%死亡的报道。
二、猪无名高热发病症状1、流行病学:按照目前的流行速度与强度应为大流行,流行过程可能象口碲疫一样。
整个病程持续2周左右,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先从中大猪发病,死亡率80%-100%。
2、病原:多数专业人员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巴士杆菌等病原关系最为密切,至少是其中3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其中猪瘟病毒被认为是感染率最高的,切最为典型。
3、临床症状:1、)突发高热41~42度,全身皮肤潮红,食欲、饮欲废绝,发病后很快出现死亡。
2、)母猪流产,保育猪有神经症状。
3、)大便干燥或拉稀,卧地不起或全身抽蓄,眼发红,有眼屎4、)病猪血循不良,在腹部和后躯出现大面积的淤斑,耳、乳头周边有浴血、发蓝的情况。
5、)病猪流出少量清涕,鼻孔流鼻衣,呼吸道病变不明显。
4、剖检症状:1、)发病前期:肺部出现轻微的间质增宽,淋巴结水肿,心肌出血,肾脏部分会出现散在的出血点,脾脏无明显病变。
临症资料20233256猪无名高热的中医治疗分析柏健淞(肇东市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肇东 151100)摘要:近年来,人们对食用猪肉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猪养殖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监督部门也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监督与监管,确保健康猪肉流入市场,为群众提供优质猪肉。
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猪养殖病害,病因复杂,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生猪养殖影响很大。
在进行生猪养殖时,养殖户非常重视这类病的预防和控制。
中医药治疗猪无名高热非常有实际价值。
主要探讨猪无名高热的中医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3-0055-03猪无名高热在生猪养殖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育成期和母猪身上,患病后会出现体温升高、萎靡、断食等症状,甚至有更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喘气急促等现象。
由于猪无名高热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很高。
但是具体的原因很难诊断,因此养殖户要谨慎对待,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
1 临诊特点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原发性感染,由单纯的病毒或细菌造成的原发性疾病是非常少见的。
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混合,少数是原虫感染,多数为真菌感染和毒素中毒。
1.1 病原类型1.1.1 病毒类猪瘟病毒(HCV 式CSFV)、猪繁殖与呼吸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F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等。
1.1.2 细菌类大肠杆菌、链球菌、猪嗜血杆菌、猪丹毒杆菌和衣原体(类细菌)等。
1.1.3 原虫类主要是猪弓形体和猪附红细胞体。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致病源比较复杂。
1.2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共同特点1.2.1 潜伏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比较长,通常在1周以上。
细菌性感染多为急性,病程一般在1~3 d。
1.2.2 发病率猪的病毒性感染是一种群体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性。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0.2294摘 要:猪无名高热症为常见多发的猪病害种类之一,是严重影响猪生存的疾病,此病在猪场的发病率很高,还伴随着一定的死亡率,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
本文探讨了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病因,分析了引发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预防与治疗该病的几条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症;发病情况;防治对策1 前言“猪无名高热”是指那些不明原因引起猪出现持续高热和呼吸道疾病的统称,此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气候较高的夏季,发病急,传播速度快,10d左右波及全群,给生猪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该病病因非常复杂,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复杂多样,误诊率高,难以对症下药,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
因此,应该掌握此病的发病特点,攻克重视该病的防治。
2 发病情况猪无名高热发生病因非常复杂,根据发病死亡猪病原检出情况,分离到的病原体涉及猪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多为当前猪群中普遍存在,而且检出率居高不下,它们共同作用形成混合感染,破坏机体免疫系统,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疫病,甚至导致发生败血症,急性死亡。
目前,本类疾病主要发生于一些散户、外购商品猪场和小型猪场,这主要与该类猪场生物安全意识淡薄,防疫观念重视不够,保健观念差,饲养管理不良,硬件建设条件差,卫生消毒不严格等因素有关。
特别是外购商品猪场,他们购买的商品猪多数来自散养户,散养户规模小,资金不雄厚,往往没有规范的免疫程序,盲目注射疫苗,或注射部位不对,或注射部位发炎,或部分猪只漏打,或疫苗品种不全,存在免疫漏洞,导致猪无名高热综合征频发。
这类疾病除有持续高热的临床症状外,还伴随呼吸困难、喘气、无力、腹泻等多种临床表现,说明病情的复杂性和症状的无特征性。
此外,该病在20~60kg的仔猪或育肥猪发病率最高,这主要与该时期的猪抗体水平低,免疫能力弱,抗应激能力差有关。
3 防治措施猪无名高热征多数是由混合感染所致,目前,主要采取预防和隔离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同时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发病率,减少发病死亡率。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关键要素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猪无名高热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病,引起了养猪行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猪无名高热在我国已经造成了不少猪群的死亡和经济损失,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这种疾病病程急速,死亡率高,对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猪无名高热的发生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并且传染性极强,在猪群中传播速度极快。
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
因此,了解猪无名高热的病因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对猪无名高热病因及防控关键要素的探究,有助于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猪群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究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关键要素,帮助养殖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减少养猪过程中因猪无名高热引起的损失。
通过对猪无名高热病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研究猪无名高热的防控措施关键要素,可以为养殖场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导,帮助养殖场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养殖场提供科学的猪无名高热防控策略,为猪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分析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原体感染是导致猪无名高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会引起猪体温升高和免疫反应增强,从而导致猪出现无名高热现象。
环境因素也是造成猪无名高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猪圈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适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猪的健康状况,导致猪出现高热症状。
猪饲料中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引起猪无名高热。
如果猪饲料中含有有害物质或者营养不均衡,会导致猪无名高热的发生。
饲料的选择和管理也是预防猪无名高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猪群管理不当也是引起猪无名高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疑似猪流行性感冒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后期个别病猪有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患猪流鼻涕、打喷嚏、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
喜喝脏水,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发病猪群有继发感染的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90%。
剖检变化剖检可见以下症状:1.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个别肺明显缩小;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脓灶,间质明显增宽。
2. 肺门淋巴结肿大、淤血,腹股沟淋巴结淤血。
3气管内有明显泡沫样液体,个别病猪喉头有出血点。
防制措施本病无特效药物,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
病猪一般无继发感染多愈后良好,如治疗不及时,多数病猪都会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2.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①加大猪舍通风量,促进空气流通,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②应降低饲养密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
③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3.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关键要点1. 引言1.1 猪无名高热征的定义猪无名高热征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只身上。
该病以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和体温升高等症状为特征,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
病原体主要为病毒,主要途径为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病毒感染后,猪只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包括发热、憔悴、精神萎靡等。
猪无名高热征的传染性强,易在养殖场内迅速传播,造成经济损失。
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疫苗接种、提高养猪环境卫生水平、严格隔离患病猪只以及及时有效治疗。
对于猪群中出现高热、食欲不振等异常症状的情况,应及时向兽医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以避免疾病传播和蔓延。
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对于保障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原因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
病毒感染是猪无名高热征发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高致病性猪瘟病毒、猪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病毒的感染。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和粪便等途径传播,进而引起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
细菌感染也是导致猪无名高热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假单胞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引起猪体内免疫系统紊乱,使得猪易感染其他病原体,从而诱发猪无名高热征。
除了病毒和细菌感染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生。
饲养环境的不洁净、温度湿度不适宜、饲料质量不佳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猪的健康状况,降低猪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最终导致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生。
定期清洁环境、保持适宜的饲养条件对于预防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3 猪无名高热征的临床表现猪无名高热征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发热,猪体温急剧升高,甚至超过40摄氏度,伴有明显的全身不适感和食欲减退。
其次是呼吸困难,患病猪会出现气促、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发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