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高热病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办?高热病猪怎么治疗?猪高热病又名为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
这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
患病猪的主要变现症状是体温很高,皮肤发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气、便秘等症状。
猪高热病又名为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
这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
患病猪的主要变现症状是体温很高,皮肤发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气、便秘等症状。
发病特点: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治疗?1、猪高热病目前没有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建议疫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当猪高热病发生时,应采用抗菌药物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杀毒,及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混入药物,并配合针剂进行治疗。
2、如果已有猪群无名高热,可以在饲料中掺入磺胺间甲氧嘧啶和氟甲砜霉素,在猪患病期间进食量会减少,不能摄取足够量的药物,可以在猪的饮水中加入加药,药的抗菌消炎成分能够病毒和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高热病猪怎么治疗?(1)西药治疗:一般治疗猪高热病,使用猪金抗(知根知底)肌肉注射;发病前期每瓶20ml用于300kg体重、中期用于200kg体重、后期用于100kg体重;预防可遵医用药。
效果比较好。
猪金抗主治蓝耳、圆环、口蹄疫、伪狂犬、猪流感、转染性胃肠炎等及其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家畜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全身败血等症状疾病,俗称高热病。
圆环病毒引起的背毛粗乱、耳朵发红或发紫,全身皮肤呈紫红色或红色,胸膜部、背部有点状出血。
对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细菌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显著而独特的疗效。
(2)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
猪高热病的传播途径,附症状和治疗方法病猪是猪高热病主要的传染源,一般会通过病猪及其产品进行扩散传播,除此之外,夏季蚊蝇吸血与机械带毒也容易造成该病迅速传播。
而使得高热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夏季热应激与染上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猪高热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该病会先发生在大猪与母猪的身上,经过约2-5天后就会波及至全群,经过约10天后整个猪场便容易受到感染,传播速度一般比较快。
一、猪高热病的传播途径1、传播途径(1)病猪为主要的传染源,该病除了会通过病猪及其产品进行扩散传播外,夏季蚊蝇吸血、机械带毒通常也容易使得该病迅速传播。
(2)传播途径一般指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后再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
2、猪高热病简介(1)猪高热病又名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其传播速度通常比较快,在一般情况下,大猪与母猪会先发病,而在2-5天左右时便会波及全群,10天左右时便会扩散至整个猪场。
而在部分情况中,母猪与仔猪会发病,然后再将疾病传染给中猪、大猪。
(2)诱发高热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诱发因素一般为夏季热应激,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般为染上高致病性蓝耳病。
二、猪高热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1、症状(1)当部分母猪染上高热病之后,一般容易出现流产、产死胎、产弱仔、产木乃伊胎等情况。
(2)生长育成猪发病后,一般常表现为急性发病,容易突然卧地不起,呼吸沉重且呼吸道症状明显,如果病情严重,会出现肺炎病变,而在病情后期会转化为化脓性肺炎,然后猪便会因为呼吸衰竭死亡。
2、治疗方法(1)一般可以为病猪注射高热金针+头孢,方法为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用量为0.1-0.2ml/kg体重,次数为1-2次,如果周围有病毒源污染的话,一般可以间隔7-10天再注射1次。
(2)而且进行预防的时候,需要做好灭蚊蝇、灭鼠的工作,其目的在于阻断传播途径。
(3)而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及时的为猪舍进行降温,确保猪舍的凉爽,并做好通风工作,防止猪舍过于潮湿。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摘要: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关键词:猪高热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19-01一、流行病情况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二、主要临床症状1、体温升高达40.5--42℃,食欲减退,精神沉郁。
2、有的便秘,有的拉稀,很少出现便秘和拉稀交互出现的情况。
3、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也有咳喘症状,有的鼻孔流混浊的鼻液。
4、皮肤有出血点,股内侧毛少皮薄的地方明显,有的出现毛孔渗血。
5、中后期少数病猪耳尖,四肢末端、腹下呈红紫色;有的头部和臀部发紫。
6、部分猪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卧地后四肢滑动。
7、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8、一般解热镇痛药物作用不明显。
三、剖检变化1、肺脏肿胀,质地变硬,肺间质增宽明显,有出血点或斑。
2、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外翻、多汁,部分有出血点,也有的出现大理石样变。
3、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变脆,部分边缘有梗死灶;肝脏肿大,色淡,质脆,有的有白色坏死斑点。
4、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肺与胸膜粘联;细胞核心脏粘联,分离后心脏呈典型的绒毛心。
5、胃粘膜有出血点,有的胃大弯粘膜弥漫性出血;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口附近有溃疡灶。
6、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很难做出诊断。
根据很多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原发病源不同,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
继发性细菌病原有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
中草药治猪高热病
猪高热病,又叫“猪无名高热”或“猪高热综合征”等,是由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有发病,本病是以不食、体温升高到40℃以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的一种群发性热性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40℃以上稽留高热,卧多立少,精神沉郁,结膜潮红,眼眶肿胀,鼻盘干燥,口腔有臭味,流泪,不食,有时能喝几口水,间或食少量青绿饲料,小便黄稠,粪便干黑呈栗状,多数带有黄白色条状或絮状假膜,少数病猪带血,鼠蹊淋巴结肿大,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但有的病例嘴巴、耳朵发红。
另一个常见症状就是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等。
病程一般7天左右,最长可达一月以上,病到后期,精神极差,四肢无力,最后并发呼吸道疾患,严重者脱水死亡。
治疗生石膏40克(先煎)、肥知母20克、生山栀10克、板蓝根20克、黑玄参20克、金银花10克、川大黄30克(后下)、炒枳壳20克、生甘草10克、鲜竹叶30克,水煎,去渣,候温胃管投服,每日1剂,连服2~3剂。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实践共诊治病猪482例,治愈342例,治愈率达71%,效果良好。
“无名高热病”的研究及防制作者:胡彦平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摘要:猪无名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生长育成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无食欲、呼吸困难、喘气等症状,部分伴有皮肤发红变紫。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本文介绍了猪无名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分析了其剖检变化与治疗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无名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预防饲养管理近年来,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暴发了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猪无名高热病,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传染迅速,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点。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病死率高达30%~80%以上,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疫病的流行性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发于江西省的高安、抚州地区后,迅速在我国养猪相对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传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区、华中地区受害最为严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
接着于10月中旬死灰复燃,而且至当年的11月底疫情已扩大到华南、华中、华北甚至东北地区的一些省份。
近期又在广东云浮市出现疫情,呈现明显的跨区域流行和传播特征。
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天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
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
被感染的猪呈现出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流鼻涕、咳嗽等呼吸症状;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措施目前在气温严热、猪病高发季节,养殖场须要高度重视猪病防控工作,把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重点,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猪高热病猪无名高热病的治疗方法从2006年夏秋之季开始,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严重的猪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
大多数人把它称为“高热病”,也有的称之为呼吸道综合征,本次疫情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高热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畜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养殖朋友的高度关注。
以前对于引起此病的病原有很多说法:如先前的“流感说”、后来的“蓝耳病说”、“变种蓝耳病说”以及“不知名的新病说”等。
2006年9月,文利新等综合分析湖南、河南、山东等地疫情,提出“高热病”疫情最重要的元凶就是“蓝耳病”(详见2006年第12期《河南畜牧兽医》),通过采取积极保健防控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7年3月28日,农业部正式公布本次疫病的病原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
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针对2007年生猪生产工作,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并颁布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详见“中国保健养猪网”)为进一步让广大养猪户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及时做好有关的保健防控工作,特撰写了本文,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蓝耳病”的概述1987年在美国首先报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1989-1990年在亚洲开始流行。
多年来,蓝耳病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的主要病原之一,一直受到集约化猪场和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关注,但对于一般养殖户和散养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受2006年来我国发生的疫情的影响,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从病理药理来揭秘猪无名高热病对于猪的“无名高热病”。
权威说法是:“高热病”疫情主要是有高致病性蓝耳病所引起。
而亲身经历了2006年那场猪的罕见疫情的池国祥告诉您—-权威说法将两种并无关联的猪病混在了一起,掩盖了这种猪的“无名高热病”的存在.还有的兽医专家把这种猪的“无名高热病”称作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那么池国祥弱弱的问您一句:既然是混合感染,一种药物不行,我们可以联合用药。
但这种猪的“无名高热病"有种情况—-越打针症状越复杂,越打针病情越严重,越打针死亡率越高。
但放弃治疗,停止注射药物,症状反而减少,病情反而减轻,死亡率反而降低。
对于这种情况,您该如何解释?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对于治疗这种猪的“无名高热病”,有人采用注射大剂量的猪瘟疫苗或鸡的新城疫疫苗后不再注射药物,可使患上这种“无名高热病”的病猪死亡率大大降低。
如果真的是混合感染,您难道不觉得这猪瘟疫苗和鸡的新城疫疫苗太神奇了吗?对这种情况您又该作何解释?——池国祥来告诉您:这叫歪打正着.还有一种说法:高热病是由霉菌毒素所引起.看到这个说法,我真的感叹这中国的霉菌毒素太强大了,可以使全国那么多的猪场全群覆没,破产倒闭?对于这种猪的“无名高热病”,还有一种说法是“免疫抑制综合症”.看到这种说法,我是又好气又好笑。
气的是您这种说法不是把患了这种“无名高热病”的病猪给判成死刑了吗?您太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了。
笑的是您只知道患了这种“无名高热病”的病猪越打针越死亡,好象无药可救。
但您咋就不知道患了这种“无名高热病”的病猪不打针就会活呢?以上这些话我藏在心里已经很久了。
我知道说出来会得罪很多人.砖块会朝头上飞.(呵呵.把国家权威也给得罪了,他们会不会找我麻烦哟?)可这种猪的“无名高热病”把我们养猪人害的也太惨了。
近期南方几个省,这种猪的“无名高热病”又如约而至。
看到这种情况,我如骨鲠在喉.由于时间仓促,见识浅薄,谬误之处在所难免。
急就此文,真的希望能奏抛砖引玉之效,把对这种猪的“无名高热病”有深入研究的高人给引出来,对本人观点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温氏技[2006]46号
猪场无名高热病的应急处理预案
(试行)
1、目的
猪无名高热病是目前危害养猪生产的重大疫病之首,为了防止本病在集团公司猪场的暴发,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特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2、原则
各单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快速反应,科学处理,严格保密。
3、诊断和汇报
各分公司和猪场要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出现疑似病例时,第一责任人要在30分钟之内上报至所属二级公司生产技术部和集团生产部,并且立即采集血样送清新实验室或集团生产部猪病室确诊。
杜绝各种瞒报或延期报告现象,如出现瞒报或延期报告现象,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4、应急指挥体系
应急指挥体系由集团公司生产部、二级公司生产技术部和二级半公司疫情处理技术小组组成。
4.1集团公司生产部
负责集团公司所属猪场的疫情监控,并向集团领导实时汇报疫情发展情况,拥有对二级或二级半公司递呈的应急处理预案的审批权。
4.2二级公司生产技术部
负责本二级公司所辖猪场的疫情监控以及监督指导疫情处
理工作。
4.3疫情处理技术小组
各二级半分公司必须成立疫情处理技术小组,分公司负责全面工作的经理(副经理)为组长和第一责任人,负责猪场业务的副经理为副组长,组员包括负责猪场业务的区域兽医、猪场的场长和生产主管。
技术小组以疫情监测为日常的首要工作,当猪场出现疑似病例之后,疫情处理技术小组要根据集团公司相关文件,在第一时间内制定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案,上报所在二级公司以及集团生产部审批。
猪场在执行处理方案之后,技术小组要实时监测猪场情况,并于每日9时之前将最新发展动态如实逐级上报,如遇特殊情况,随时汇报。
5、应急响应
当猪场出现疑似病例之后,全场进入紧急状态,各级员工开始执行紧急状态下的各种特殊措施。
6、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响应启动之后,各分公司疫情处理技术小组必须监督指导应急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防止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疫情扩散。
6.1发病单元的处理
6.1.1处理原则
坚决淘汰发病猪和与之有接触的可疑猪只。
6.1.2配种怀孕舍
6.1.2.1根据发病情况,立即用彩条布将发病猪舍进行分区隔离,加强发病线内外环境的消毒,固定人员和用具。
6.1.2.2迅速淘汰发病猪,及与其相临的前后左右5栏猪只。
淘汰前用塑料薄膜封闭发病猪群将要经过的走道,淘汰完毕后,立即对发病猪接触的区域和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塑料薄膜立刻销毁。
6.1.2.3病猪接触过的饲料和药物必须立即就近销毁,剩余的饲料和药物等物资禁止调往其他猪舍。
6.1.2.4发病猪舍的猪只除了需要淘汰和已到分娩日期的非发病猪之外,禁止调动。
发病猪舍调往产房的母猪禁止与其他单元的母猪混群。
6.1.3分娩舍和保育舍
6.1.3.1立即封闭发病单元,固定人员和用具,禁止一切物资的外调。
6.1.3.2淘汰发病猪舍的所有母猪和仔猪。
处理时,关闭发病线所有猪舍门窗,并用塑料薄膜封闭猪群将要经过的走道,清群完毕后的处理工作同6.1.2.2。
6.1.4生长舍、测定站或隔离舍
6.1.4.1立即隔离发病猪以及相邻2个猪栏猪只,尽快淘汰。
淘汰时的措施同6.1.2.2。
6.1.4.2加强猪舍内外的消毒,固定人员和用具,严禁一切物资的调出。
6.2非发病单元的处理
6.2.1.处理原则
6.2.1.1猪群的疏散必须根据非发病单元与发病舍或发病线
的空间距离,由远及近的清群。
6.2.1.2疏散猪群时,避免不同猪舍的猪只混群,投放养户
以每户不超过200头为限。
6.2.1.3猪群调动前,猪场至少要提前2-3天与相关单位沟
通,以便接收单位做好充足准备。
6.2.2原种场和扩繁场
原种场和扩繁场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迅速将未发病单元的保育猪、生长猪以及断奶仔猪按照种猪调拨计划提前调给接收的分公司,在分公司选定的养户处隔离观察30天,如无疑似病例出现,各单位及时将合格的种猪转入本单位猪场的隔离舍,再次观察30天,无异常后方可调入生产线。
6.2.3商品场
6.2.3.1如果配种怀孕舍和隔离舍发病:密切观察未发病猪
群的健康状况,出现疑似病例立即淘汰。
6.2.3.2如果分娩舍发病:发病线其余未发病单元的仔猪断
奶后直接投放给养户,禁止转往保育舍,直到疫情得到控制;发病线之前转入保育舍且未上市的保育猪尽快安排上市。
6.2.3.3如果保育舍发病:未发病单元逐次尽早排苗到养户。
产房仔猪断奶后,直接安排上市,直到猪场疫情得到控制。
6.2.4带有扩繁线的商品场
疫情发生在扩繁线,按照原种场和扩繁场的方法处理;疫
情出现在商品线,则按照商品场的处理方法执行。
6.3公猪站
各猪场要特别加强公猪站的消毒防疫措施,合理安排公猪站的相关事务。
若猪场出现疫情,公猪站人员在公猪站隔离至猪场应急响应结束,期间生活由场部安排;一旦公猪站出现疫情,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研究处理。
6.4人员的隔离
6.4.1参与淘汰发病猪的人员在淘汰完毕后立即将工作服在指定地点浸泡消毒,随后在指定的地点用无刺激的消毒药水冲凉,并在生活区隔离7昼夜后方可与正常猪群接触。
6.4.2未参与发病猪处理的发病线员工应在该线隔离至本生产线无新增病例后21天,隔离期间场部须妥善安排这些人员的生活。
6.5消毒
6.5.1车辆的消毒
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淘汰猪车必须租用社会上的车辆。
车辆进入猪场之前,必须经过2次以上严格的冲洗、消毒,再用彩条布密封车箱,方可进入生产线指定位置装猪,期间禁止司机下车。
6.5.2发病猪接触区域的消毒
发病猪淘汰后,立即对发病栏舍周边、猪只通过的走道、淘汰猪车路经的区域用酸制剂或碘制剂等效果较好的消毒药进行严格的消毒,然后再对猪舍进行消毒。
消毒的原则是禁止冲水清洗,先用喷雾和熏蒸的方式消毒两次,期间间隔2天,然后再按照正常程序消毒,注意设计好污水的流向,消毒后保证空栏时间至少达到21天。
6.5.3存栏猪舍的消毒
保证每天带猪消毒两次,舍内放置冰醋酸进行全天候熏蒸消毒。
6.5.4猪舍周边环境的消毒
猪舍周边及主要道路每隔三天使用10%的石灰乳(含1%烧碱)消毒一次。
6.5.5生活区的消毒
6.5.5.1加强办公室、饭堂、娱乐场所的消毒,在这些场所的门口设置消毒盆和消毒麻袋,每日消毒一次,室内放置冰醋酸。
6.5.5.2定期对生活区道路、球场、过道等进行消毒,每周至少2次。
6.6猪群的免疫和保健
6.6.1全场种猪紧急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灭活疫苗,停止其他疫苗的免疫1-2周。
6.6.2全场存栏猪群立刻加强一次中药保健,场方需安排好相关人、事、物,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6.7猪只的调动
6.7.1全场停止引入种猪,隔离舍的种猪暂停调入生产线。
6.7.2发病期间猪场尽量减少残次猪的外卖次数。
7、应急响应结束
末次病例处理后连续21天无新病例出现,由分公司疫情处理技术小组提交报告,经集团生产部审批,本次应急响应结束,猪场恢复至应急响应前的工作秩序。
8、附则
本预案自猪场出现疑似病例时,即时启动,相关单位依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处理办法。
如有与本预案有冲突的相关文件及条款,以本预案为准。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九日
主题词:无名高热病应急处理预案
发至:养猪公司
集团生产部2006年12月9日印发
签发:严百草校对:张锦妮(共印49份)。